冥冥之中,仿佛有一种力量在支持我的设想——我非常意外地得到了一本《西藏旅行完全手册》。这本近35万字、厚达500余页、图片丰富、装帧精美的手册对于一个即将去西藏旅行的人来说,真正是具有“完全”意义的。我如获至宝,当天就开始了阅读。
本以为只需浏览式阅读的,不料一拿起来就不忍放手,竟细致得一个字也不漏地读完了它,而且还用红笔在书中不停地圈圈点点。我被那些关于“创世神话”“藏传佛教”的历史以及那些关于“摸顶”“转经”“转世”的传神叙述弄得神魂颠倒,对那片土地更是心驰神往。
然而,当我最终合上手册,我却放弃了这一年旅行西藏的计划。
一直以来,我被认为是一个与佛有着难解之缘的人。以我耽于幻想、迷恋玄秘事物的性情来说,西藏对我的诱惑力太大了,个人的意志在这种诱惑面前只会飘忽不定,甚至消失殆尽。我一进西藏,恐怕就将迷失在她的佛境和神秘之中。而现实不允许我流连忘返,万丈红尘,我对自己的人生、对与我人生有关的人和事还负有一份责任呵。
我并不信佛,但总有佛境在心中闪现。
漫长的童年时光,我做着同一个梦。每当我生病发烧,我就会做那个梦。梦很短暂。只见一道金光朝我的头顶射来,像要穿裂我的脑门,我感到尖锐的痛,就大叫着醒来。足有十年的时间,我不时地发烧,不时地做这样一个梦。直至有一天,我读到一本薄薄的中篇小说才陡然醒悟,小说中描写的佛光就是我梦见的那道金光。哦,从此以后,我竟再也没有发烧,再也没有那个梦了。我不懂其中奥秘,不停地咨询高人,但没有人给出令我释然的答案。一般的说法是,你梦到佛光,说明你与佛有缘。
一天,一位美国华裔大方丈应邀来海口布道。大方丈身披金黄色袈裟,手持玉质念珠,满面佛光、超凡脱俗的仪态令我等俗人不胜景仰。布道之后,众人提问。我将困扰多年的佛光之梦讲了出来,请大方丈指点迷津。大方丈目光如炬地看着我,声若梵钟:你,原本是个慧根极深之人,如果你的梦境持续下去,有一天你会天门洞开,修成正果。可惜你醒悟了。醒悟到那是佛光也罢,可你不该去讲述,去求解,所谓天机不可泄露啊。听了大方丈的话,我郁闷了许久,数年后见到小说的作者,还开玩笑说真后悔读到你那本书啊。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不再谈论我不能彻悟的遗憾,但我仍然会时不时地遭遇到一些佛门人事。有人还给我布道,试图动员我皈依。我还是觉得自己心中俗念太多太杂,比如说想创造功名,想拥有财富,想得到纯美的爱情……佛门净地,岂是我这样俗念未除之人安心之境,再说,有些佛门弟子,却也在社会经济大潮中显现出他们不能免俗的一面,又让我对于修行的意义心生疑窦。所以,见到寺庙,我也会烧香拜佛,许下心愿,祈求佛佑,但我知道我不能皈依,我不能做一个一心事佛的信徒。
终于有一天,我在滚滚红尘中遭遇到了最美丽的爱情。它成了我的宗教,它让我的心灵变得单纯明亮,洁净温雅。对事业的追求,对写作的热爱,我所存在的其他所有价值,全被爱情的光焰遮蔽掉了。两年过去,我才惊悟,我迷失了自我。
我开始写作。我为爱情写作。爱情因为空间的距离,而复归宁静的思念,又因为相思,爱情有了另一层美丽含义。
几个月过去了,一个去新马泰考察的机会不期而至。我兴奋地想,考察回来,我和我的爱人又可以团聚了,而且,我的写作成果足可以让爱人引以为傲。
在泰国那金碧辉煌的四面佛前,我点燃梵香,虔诚地双手合十,心中默默地祈求佛祖保佑我的爱情。就在我将高香插放到香炉里的时候,不知怎么香灰掉落到了我的背包拉链上。不可思议的是,那铜制的拉链竟在瞬间被熔掉了几个齿链,再也无法拉合。
那个非常时尚的背包,也是一份爱情的礼物啊。
我愣在那儿,想不明白为什么一指香灰就能熔断铜制的拉链。
一位身穿袈裟的和尚见状,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施主,你得有思想准备啊,你最希望的事情不能如愿。当然,这些话是导游翻译的。
整个行程,我再也无心思考察、拍照了。
果然,回国后发现,爱情的乐章有了不和谐的音符。为了不使美丽最终成为丑陋,我们选择了逃离。
然后,我对佛的情感充满了矛盾:他预知了事情的结果,但他没有垂顾我许下的心愿。
此后好久,我没有进过寺庙,也不再相信爱情的神话。
但是,我却不停地得到闪耀着佛光的礼物:镀金的手镯,漆釉的木莲;栩栩如生的生肖项链,印有佛像的银色法轮……
在整理通讯录之际,我突然想起一个久未联系的画家朋友,便拨通了他的手机。他居然说,他应五台山长老的邀请,正在五台山给寺院作画!呵,这是多么玄妙的巧合呵!我当即托他给我请一只开光手镯。他回来后,不仅给我请了一只五孔菩提手链,还有一个24K金的“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护身灵符,令我喜不自禁,将它们当作宝物,至今不离我身。
我总是这样,在不经意之间,不停地遇到佛境中人,不停地感染到佛教纯朴而芬芳的气息。慢慢地,我心中有了佛,那过程有如花开,一花一天国。
我有一个表妹,在法国企业工作,习惯西方思维,却笃信佛教。自从有了信仰,她的情操一直没有迷失过方向。她天天吃素,关于吃素的道理,她可以连续讲上三五个小时,还连带讲为什么不能吃那些有生命的肉类。她初一十五必去烧香拜佛,家中最多的物品都是关于佛教的。只要讲起有关佛的话题,她平静的脸上便会释放活力与光彩。她曾展示给我看一幅堆绣唐卡,说这是一个西藏喇嘛送给她的,非常华美,她也非常喜欢。有人曾出价6万要收藏这幅唐卡,被她拒绝了。她说这是喇嘛所赠宝物,若是出卖,将招致灾难。鉴于家中没有合适的地方悬挂,她准备将珍贵的唐卡捐献给雍和宫。我当时很希望她能将唐卡送给我,我的住宅正好有一处墙面非常适合挂它。但她说,你挂在那儿是图美观,为欣赏,但仅有这些是不行的,一旦挂上,你就得供奉它。然后她说了一大堆供奉佛教法物的规矩。她还说,你以后遇到有关佛的物品,哪怕是报纸上的文字,也不要乱扔,如果不收藏,你就将它们收集起来,找个时间交给我或交给寺庙去处理。她的话,让我触碰到一个佛教徒简单而崇高的宗教心灵。
佛法无边,岂敢不敬。
2005年秋天,我去内蒙古的阿尔山市采风。阿尔山,全称哈伦阿尔山,蒙语意为“热的圣水”,精致得像一个森林中的童话——白墙红瓦、尖顶翘檐的欧式建筑与青翠的森林、碧绿的湖水、不竭的温泉共同构建着一个梦幻般的北国小城。采风期间,恰逢一个寺庙落成,要举行开光仪式,小城人倾巢出动,观看三个身着枣红色袈裟的法师为寺庙主理开光法事。寺庙建在城边青草连绵的半山腰上,在这里可以俯瞰到小城如画的风景。人们沿着坡度很陡的石阶爬上半山腰,聚集在寺庙门前,等待领受法师的灌顶、洒圣水之恩。我也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迎候着那神圣时刻的到来。这时,有人扯我的衣袖,大声说“法师叫你!”我抬眼一看,坐在主礼坛法座上的红衣法师正在冲我招手。我兴奋莫名地走上前去,请法师明示。法师颔首微笑,给我戴上一只紫红色的玛瑙手链,又用法器触碰我的头顶,给我施灌顶之仪,此后还为我洒涂圣水。我,竟成为这一天庄严神圣仪式中接受开光法物、灌顶,蒙洒圣水的第一人!就像所有人认为的那样,我是最幸运的人!
当得知这个为我主理灌顶法事的法师是来自大昭寺的活佛时,我心中激情澎湃如汹涌大海。我与佛何缘,能被活佛从森林一样的人群中识别,并由佛光照耀,圣水洗礼,承蒙摸顶之幸?传说被活佛摸顶之人,生活将逢凶化吉,一片阳光灿烂啊!
从阿尔山回来,我神清气爽,心明眼亮,感觉真是诸事顺遂,情绪饱满。紧接着,我赴海南度假,特意去朝拜三亚的南山海上观音像。
历时6年建成的南山海上观音像高108米,是世界最高的海上观音像。观音像距离海岸280米,远远望去,观音像脚踏108瓣莲花宝座,凌波伫立在直径120米的海上金刚洲(观音岛)上,长280米的慈航普济桥将它与陆地相连。最绝妙的是,海上观音像为“一体化三尊”白衣观音像设计,每一面观音手中所持之物都不一样,正面是“持箧观音”,右面是“持珠观音”,左面是“持莲观音”,分别寓意“智慧、慈悲、和平”,从三个不同角度看去,都是一个独立完美的观音像体,明柔相映,熠熠生辉。
南山海上观音像于2005年4月24日开光。据说,两岸四地共108位高僧大德主理开光法事,来自世界各地2万多名游客参加了开光大典,香港凤凰卫视向全球做了直播。那天碧海蓝天,晴空万里,但就在佛乐和诵经声响起之际,一朵洁若莲花的云彩却从天而降,在观音像上空缓缓飘移,那仙境般壮观的景象让人不得不惊叹观音的神奇,佛义的奥妙。自开光以来,南山游客如织,香火鼎盛。人们不远千里万里而来,跪拜海上观音,祈祷幸福人生。
在叩拜海上观音像时,我又一次得到了佛的指引。
我点燃三炷高香,双手合十,朝屹立在海上的观音佛像揖拜,然后,将香插放到香炉之中。一抹香灰掉落到我的手臂上,弹指间,就在我红色的真丝衣袖上熔开了一个豆大的洞眼,并在我的皮肤上灼出了豆大的一个伤疤。联想起在泰国上香的经历,我暗暗惊惶,这一次,又有什么事情?旁边的朋友看着我衣袖上的洞,打趣说,你这衣服可要扔了。我突然醒悟,“扔”就是舍弃啊。佛祖让我懂得舍弃。其时,我确实被某件力不从心、放又不忍的事情困扰着,不知是该坚持还是应放弃。现在,我明白了,只有舍弃,我才能新生,才能轻装前行。
南山之行刚结束,我竟结识了一位据说从事佛教研究并颇有建树的学者。他满腹经纶,就超度、转世、来生之类的话题侃侃而谈几个小时,见我有太多的迷惑与不解,送了我一本《玄奘研究》,希望我能潜心习读。
告别学者,我去赴一个老友的咖啡之约。在座还有一个新朋友,聊着聊着,她突然从提包里取出一本厚厚的名为《西藏佛教秘宝》的画册,郑重其事地说,这本画册刚从日本带来,全海口仅此一本,只有佛缘深厚的人才能见到,才能触摸。我心中深感震撼——又是关于佛教!且不说画册印刷是如何精美,单是那其中的图片,就让我感动不已,它们几乎都是我前所未见的。它们所展现的藏传佛教的妙丽富华、神寺密境,让人叹为观止!佛教是一门深奥邃密的艺术,关于宗教、关于瑰宝、关于雕刻、关于咒语……我轻轻触摸着画册,心生热浪。
无独有偶。《西藏佛教秘宝》留给我的震撼还未淡去丝毫,回到北京,我又有幸见到了另一本画册。画册题为《妙藏心传》,是一个台湾收藏家收藏的有关藏传佛教法物图集。画册所收图片有几百幅,各式佛教开光法器,色泽浓艳的唐卡、珠圆玉润的念珠、珠光宝气的面具、镶金包银的首饰、流光溢彩的转经经轮……真是应有尽有,美不胜收!它和《西藏佛教秘宝》正好形成一个互补。《西藏佛教秘宝》恢宏大气、华贵庄重,凸现藏传佛教的至高无上、神秘浩瀚之气势;而《妙藏心传》则细腻精微、玲珑别致,注重佛教法物灵气四溢、引人亲近的细节。据说这位收藏家正在筹划将自己价值连城的藏品拍卖,好让宝物在凡尘一展妙颜,启迪凡心。
一次又一次被佛教的事与义震撼,我不得不思考自己的“佛缘”之命。难道,我真有佛家所说的“慧根”“善根”,当尘缘了尽,我必须一心向佛,修开天门?
可是,这尘世间的缘何时能了啊。爱与恨,亲与仇,顺与坎坷,得意与失落,辉煌与挫败……我一颗凡俗之心,体验着人间的沧桑是非,总感到今夕何情未了,我又怎么能痴迷佛境,为了千年万年以后的转世轮回或永久超脱,弃浊尘,遁入空门?
我终于打开那本《玄奘研究》。
玄奘是我国唐代著名高僧,生于公元600年,于公元664年圆寂于陕西铜川的玉华寺,后世称其为玄奘法师。他在弱冠之年受具足戒,皈依佛门,并不远万里,西去印度研习佛经16载。回国后,玄奘致力于翻译佛经,译出梵文佛经1300余万字,典垂千古。由于他的贡献,佛教文化在盛唐登峰造极,更促进了大唐思想文化的灿烂辉煌。遗憾的是,唐玄宗之后,佛教团体势力被严重削弱,公元840年,一场反对庙宇、寺院和僧人的运动兴起,寺院财产被没收,大多数庙宇被拆毁,佛教文化惨遭阻滞,大伤元气。中国的佛教似乎再也未能从这次打击中恢复过来。
玄奘之所以去印度取经,是因为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就是在印度悟道与布道的。三个世纪后,伟大的阿育王从自己为“赢得正义”发起的征战中突然看到了暴力对生命的血腥,从而转信佛教,建立起更人道的帝制,并发誓在自己的余生中要用皇权与威望推广佛教。他做到了,他在位期间,佛教高尚的真理被传播到锡兰、东南亚,后又经由西亚传播到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地,佛教的影响更广大更深远。
释迦牟尼的故事曾经深深地打动过我。
关于释迦牟尼,在美国历史学家罗兹·墨菲所著的《亚洲史》中也有记述:公元前563年前后,在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麓小丘地区,释迦氏族小王(邦主)的儿子诞生了,王子姓乔答摩,名悉达多,后来又被人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29岁以前,悉达多王子过着一个王子的常规生活,尽享世俗欢乐。但是,王子心中总是充满了难以言表的不满与忧郁。一天,他离宫外出漫步,相继遇到一位衰弱老者、一个满身脓疮高烧发抖着的病人、一具正被运往火葬场的尸体和一个手捧讨饭钵、身着简朴黄袍而又面带宁静及内心喜悦神情的云游萨图(圣人)。有感于凡人的痛苦和人间欢乐的空虚,带着苦修的希望,王子毅然抛妻弃子,离开宫室,到处云游乞讨,探求真理。一连几年,他云游各处,因禁食而体衰,除了一个粗糙的木钵和破衣外,他已经一无所有。最后,他决定在一棵大菩提树下通过认真冥思默想来解答人生苦难之谜。他受到魔的引诱,被许以财富、权力和肉体快乐,均不为所动。49天后,他顿悟玄机,达到成道的境界。从这一刻起,他开始被称为佛陀或悟道者。之后不久,他在恒河流域中部的巴纳拉斯(今瓦腊纳西)第一次布道,并从此带领他的追随者巡回布道。
佛陀第一次布道宣布的《四谛》就是佛教最早的教义:一是生命充满了悲伤、不幸、挫折、无常和不平(苦);二是所有这些均由欲望、贪心和生存冲动所引起;三是要终止苦,人必须断绝欲望,成为无欲者;四是无欲境界可通过规范“正当行为”的八正道而达到。八正道定义的“正当行为”是:善待一切生灵、纯洁内心、诚实、慈悲、不吹毛求疵、不猜忌、不仇恨、不诉诸暴力。此外还要加上不杀生、不偷窃、不通奸、不说谎、不诽谤、不饶舌、不献媚等特别戒律,否则就是偏离正道。忠实遵循首次布道精神的人可以达到涅槃,即通过避免再生轮回而从凡间痛苦中解脱,使灵魂进入与心灵之神的极乐的融合。
佛陀是神圣的,玄奘是可歌可泣的。但是,对于芸芸众生来说,他们可以认识到生命充满了悲伤、不幸、挫折、无常和不平,却无法抵御财富、权力和肉体快乐的引诱,更无法达到无欲境界。他们敬拜佛主,是想索求到自己想要的利益,而不是追求一种献身精神。换句话说,是无尽的欲望使他们在佛祖面前低垂思想的头颅。他们可以赞叹佛像底座的莲花饰风格是多么独特,却感受不到莲花作为佛教象征物的意义——它从稀软污泥中生长,开放出充满灵气的洁白花朵,体现着佛陀关于灵魂战胜世俗尘缘的教导。正因为如此,今天,中国的土地上虽然仍有着数不清的寺院庙宇,梵香袅袅,梵乐悠扬,可是佛教厚重的教义似乎早被香客们忽视了。
只有在西藏,当目睹那些虔诚的信徒五体投地,用肉质的身躯一寸一寸丈量着粗砾而缺氧的土地,一心向着心中那个供奉着佛祖的神圣殿堂前进和朝拜时,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到“境界”与“净土”的意蕴和信仰的力量。在肉体经历磨难的同时,他们的灵魂正在接近来世的欢乐。
呵,佛地西藏!
我仿佛听到了从遥远西域传来的梵音,看到了在蔚蓝天穹下满风招展的经幡,八廓街永远不倒的大桅杆和漫漫大道上旋转不休的转经筒,以及布达拉宫光芒四射的金顶。呵,如果灵魂注定要漂泊到那里才能安宁,如果苦修佛道真谛才是我智慧的宿命,就让我卸下生命中最深重的牵挂,在某个清晨乘风带露,启程。
对于西藏佛地的强烈向往,就这样再一次撩拨着我的心。去西藏朝佛旅行的决心,似乎再也不能动摇。我多么希望,我迷沌的心灵,能在那块离天最近的地方,沐浴千年佛光,感知到佛祖的无边仁爱和无量慈悲!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