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道:水的无为自然哲学与处世立业之道-水到渠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按照逻辑规律,通常是先挖渠后引水。

    水的流动有它的随意性。如果想要将水引到我们的目的地,我们必须先挖一条渠,让水按照渠的路线流动,用疏导的方式来实现我们的目的。

    在公元前21世纪前的尧舜时代,传说在黄河流域发生大洪水。为制止洪水泛滥,尧召集部落首领会议,举鲧负责平息洪水灾害。据《国语·鲁语下》记载:“鲧障洪水”,采取水来土挡的方法,治了九年,没有成功。舜继尧位后,又举鲧的儿子禹继承父业。禹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改过去“障水”为“疏导”,终于把“浸山灭陵”的洪水,分疏九河,导流入于渤海,平治了水患。

    《尚书》的《益稷》、《禹贡》篇和《史记·夏本纪》认为,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使滔天洪水,“决九川,距四海”。这里的“九川”,应理解为很多河流,基本上肯定中国陆地上的河流是由大禹疏导而成的。

    这个古老的大禹治水的故事说明,大地上的河流都是大禹治水水到渠成的结果。

    生活中和事业上也是一样,只有挖好了渠,条件具备了,水才会按照你想像的路线流动。想要成功,请事先挖好合适的渠。

    【引子】

    “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宋·苏轼《答秦太虚书》

    渠是指人工开的河道或水沟。水到渠成比喻顺着自然趋势,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原理】

    条件具备,事情才可以办成。水到渠成的前提是因势利导。

    水到渠成的道理告诉我们,做事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瓜熟,蒂才落。万事不可操之过急,急于事功而无坚忍,有可能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因势利导如同顺水推舟,借着对手造成的局面或提供的条件,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好比体育竞技中的撑竿跳高,对手造成的局面或提供的条件如运动员手中的竿子,撑竿一跳,顺势跳过横竿。很有趣的是,在这种策略中,对手成了我方成功的垫脚石,或者说为我方的成功助了一臂之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功劳有我的一半,也有对手的一半。一旦对手事后醒悟过来,准会气得暴跳如雷,捶胸顿足。

    【故事】

    水到渠成——孙膑诱歼庞涓兵

    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孙膑,曾经和庞涓一同学习兵法。庞涓后来到魏国,在魏惠王手下任将军。他深知自己的才能在孙膑之下,十分妒忌孙膑,便悄悄把孙膑骗来,以捏造的罪名砍掉了他的双脚,还在他脸上刺上字,以为孙膑从此会藏起来不见人。

    有一次,齐国的使者来到魏国,孙膑知道后想法会见了使者。使者通过谈话发现孙膑是个军事天才,悄悄地用车把他接到了齐国。齐威王和大将田忌都很赏识孙膑的才能,把他当作老师对待。

    后来,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派人向齐国求援。齐威王让孙膑随同田忌带兵去为韩国解围,直奔魏国都城大梁而去。庞涓知道魏国后院起火,赶紧从韩国撤兵,返回都城大梁。

    孙膑见此对田忌说:“魏军一惯勇猛凶悍,看不起齐军,认为齐军胆小怯懦。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军,应该顺着这种趋势加以引导。兵法上说:‘用急行军走百里和敌人争利,可能损失将军;用急行军走五十里和敌人专利,可能有一半士兵掉队。’你可以命令军队进入魏国之后,头一天砌十万个灶,第二天砌五万个灶,第三天砌三万个灶,”

    田忌听后点头称是,依计照办。不出所料,庞涓追踪齐军时发现齐军的炉灶在一天天减少,得意地说:“我早知道齐军胆小怯懦,到我国才三天,就有一半以上的人开小差!”

    庞涓自此只带一些轻装骑兵追击齐军。孙膑算好了庞涓的行程,在马陵设兵伏击。这里道路狭窄,地势险要,是伏击的好地方。孙膑叫士兵们削去一些树木上的皮,在露出的白木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并让一万名善射的弓箭手埋伏在路旁,约定晚上看见树下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发。这天晚上,庞涓带着骑兵赶到马陵,看见一些树上露出白木,似乎写着字。他走到树前,叫人点火照明,看树上写的什么。火光刚亮,齐军万箭齐发,魏军乱作一团。

    庞涓知道这次插翅难逃,拔剑自杀。齐军乘胜追击,将魏军彻底击溃,抓住了魏国太子申带回国。

    抓住机遇,利用表面上看来似乎对自己不利的条件,主动而巧妙地将它转化为自己的优势,显得特别重要,这就是水道中“建渠”。孙膑抓住的是庞涓自恃的敌弱我强的骄兵心理,及时加以利用,然后反客为主,终于水到渠成,笑在了最后。

    有时可以制造假象来迷惑对手,你说我怯懦,我就怯懦给你看;你说我是孙子,我就真装孙子,甘拜下风。等到对手正自鸣得意之时,使个绊子将其绊倒,或者反手将其打翻在地。“兵不厌诈”,这是随时可以灵活运用的水到渠成的策略。

    谁笑在最后,谁就笑得最好。在激烈的角逐场上,虚荣是一大祸害。聪明人只看重最后的结果。

    水到渠成——王允巧使连环计

    东汉末年,董卓把持朝政,搞得整个国家乌烟瘴气。

    司徒王允一直想为国除害,搞掉董卓。一天晚间,他执杖信步来到后园,正为无计可除董卓而仰天垂泪,忽听有人在牡丹亭旁长吁短叹。王允过去一看,原来是府中歌伎韶蝉。貂蝉自幼被王允收养于府中,学习歌舞,美而聪慧,王允待若亲女。王允起初以为她是为儿女私情而深夜于此长叹。后经询问,方知她是蒙王允养育之恩,常思报效。

    王允见状,计上心来,便把貂蝉请到画阁中,向她流泪跪拜说:“汉家天下全寄托在您的身上了!奸臣董卓,阴谋篡位;朝中文武,束手无策。董卓有一义儿,姓吕,名布,骁勇无比。董、吕二人都是好色之徒。我,打算用连环计:先将你许嫁吕布,然后献给董卓。你便从中找机会离间他二人反目成仇,让吕布杀掉董卓,为国家除掉大患。不知您同意否?”貂蝉当即表示甘愿献身实施“连环计”。

    次日,王允便请良匠以家藏宝珠数颗嵌饰金冠一顶,使人密送吕布。吕布受冠大喜,即亲到王允宅致谢。酒至半酣,王允叫貂蝉盛妆而出,与吕布相见。吕布仗着几分酒意,与貂蝉眉来眼去。王允趁机指着貂蝉对吕布说:“我想将小女送给将军为安,不知将军同意否?”吕布大喜过望,拜谢而回,只盼王允早送貂蝉来。

    几天后,王允趁吕布不在,便请董卓次日来家中赴宴。王允又唤貂蝉出来以歌舞助兴。董卓很为貂蝉绝妙的舞姿和娇美的容颜所倾倒,称赏不已。王允便说:“这是我家歌伎貂蝉。我想将她献给太师,不知太师肯收留否?”董卓闻言大喜,再三称谢。席散后,王允即命先将貂蝉送到相府,然后亲送董卓回府。

    等到吕布前来打探,王允又骗吕布说:太师已经带貂蝉回去与你完婚。

    次日晨,吕布到相府打探消息。董卓侍妾告诉吕布:“昨夜太师与新人共眠,至今未起。”吕布闻言大怒。董卓一日入朝议事,吕布执戟相随。吕布趁董卓与献帝交谈的机会,策马径到相府来见貂蝉。貂蝉请吕布至后园凤仪亭互诉衷肠。貂蝉泪汪汪地对吕布说:“自初见将军,我即暗暗以身相许。谁想太师起不良之心,将我占有。自入相府,我即痛不欲生,只因未与将军一诀,故忍辱偷生至今日。今日既已与您相见,我当死于君前,以明我志!”说罢,即手攀曲栏,往荷花池便跳。吕布慌忙抱住貂蝉。

    董卓在殿上,回头不见了吕布,心中怀疑,忙辞了献帝,登车回府。寻入后园,见吕布正与貂蝉在风仪亭下共话。画戟倚在一边。董卓勃然大怒,大喝一声。吕布忽见董卓来到,慌忙便跑,董卓抢过画戟,挺着赶来。董卓体胖赶不上,便掷戟刺吕布,吕布打戟落地,夺门而逃。

    董卓回后堂问貂蝉说:“你为何与吕布私通?”貂蝉流泪说:“我在后园看花,吕布突然而至,我见其居心不良、动手动脚,便欲投荷池自尽,却被这厮抱住。正在生死之间,幸亏太师赶到救了性命。”董卓说:“我想将你赐给吕布,何如?”貂蝉闻言大惊,哭道:“妾宁死不辱!”边说边抽下壁上的宝剑就要自杀。董卓连忙劝住。

    董卓即日带貂蝉还坞,百官俱拜送。车已去远,吕布凝望车尘,叹息痛恨。王允装作惊讶地问道:“这么长时间,还未送给您?”吕布恨恨地说:“已被老贼占为已有了!”王允佯装不信,吕布便将前事一一说给王允听。王允听罢,半晌不语,良久才说:“想不到太师作出此等禽兽之行!”因请吕布到家中商议。商议问,王允又激吕布说:“太师淫我之女,夺将军之妻,诚为天下耻笑。然而我是老朽无能之辈,无所谓;可惜将军盖世英雄,亦受此污辱!”吕布怒气冲天,拍案大叫:“誓杀董贼,以雪我耻!”王允见时机成熟,便说:“将军若扶持汉室,便是忠臣,当流芳百世;若助董卓,便是反臣,当遗臭万年。”吕布闻言即拔刀刺臂出血,誓杀董卓。王允跪谢说:“大汉天下,全仰仗将军了!”

    随即,二人又请仆射士孙瑞、司隶校尉黄琬共商诛董卓之策。最后决定请当初为董卓劝降吕布的李肃奉献帝诏书前往坞请董卓入朝议事。同时让吕布奉献帝密诏,带领甲兵伏于朝门之内,待董卓入朝时诛杀之。

    李肃因怨董卓不迁其官,因而慨然依计至坞,奉诏宣董卓入朝。董卓即排驾回朝,群臣迎遏于道。到北掖门,董卓所带军兵尽被挡在门外,只让董卓及其车夫进入宫内。吕布率伏兵一拥而上,将董卓刺死于殿门之前。随后王允、吕布又派人擒杀董卓死党李儒等人,并派军前去查抄董卓家产人口。

    王允所用的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连环计,即多计并用,一遍用在军事上指在敌军力量强大、战事情况复杂时,施展多个计策,以保战斗的胜利。说到底,就是水道之水到渠成的谋略的应用。一切的渠道事先挖好,貂蝉是渠,吕布是水,一切时机成熟,自然成功。

    水到渠成——周公瑾火烧赤壁

    赤壁之战时,周瑜利用蒋干行反间计,使曹操斩了蔡瑁、张允两位水军都督。然后又施用苦肉计,痛打黄盖,并派阚泽去曹营献降书,说黄盖愿投降曹操。曹操心中疑惑不定,想再派人去周瑜寨中探听虚实。蒋干又自告奋勇前往,曹操同意了。

    周瑜听说蒋干又过江来,心中不由大喜,说:“我破曹操,正在此人身上了!”连忙叫鲁肃去请庞统先生来见。

    原来,此时尚未归刘备的凤雏先生庞统刚好到江东,鲁肃把他推荐给周瑜。周瑜曾问他破曹乒的计策,庞统说:“要破曹兵,必须用火攻。但大江面上,一船着火,其余的船都四散开了,除非用‘连环计’,使曹操把所有的船钉在一起,就可以成功了。”

    周瑜觉得庞统的计策很好,但不知怎样才能使曹操中计而把所有的船钉在一起。正在这时听说蒋干又来了,所以大喜,先找庞统来商议好用计,然后才通知接见蒋干。

    周瑜一见蒋干便装作不高兴说:“上次好意接待你,你却偷了我的书信不辞而去、今天怎么还好意思来呢?我不看在过去多年的同窗好友的情分上,就对你不客气了。本想赶你过江去,但我这一两天就要大破曹贼;想把你留在军中,又怕你再偷我的情报。算了罢,现在先送你去西山庙里歇息,等我这两天破了曹兵再送你过江。”说完也不听蒋干解释,就叫兵士送蒋干去西山庙中。

    蒋干心里暗自叫苦,晚上在庙后散步排遣烦闷,忽然听到有读书声。循声找去,原来是一人正在草屋内读书,仪表非凡。叩门相问。原来是著名的凤雏先生。二人交谈,才知是周瑜自恃才高不能容人,所以在这里隐居读书。蒋干于是劝说庞统与他一起过江投奔曹操,庞统说自己早有此心,只因无人引荐。蒋干大喜,连夜带庞统过江推荐给曹操。

    曹操久闻凤雏先生大名,听说来投自己,大喜过望,亲自坐帐迎接,并请教破吴计策。

    庞统观看了曹军水陆阵势后,突然问军中是否有良医,因为北方兵多不习惯船上颠簸,必然生病。这一问正中下怀,曹操正在为官兵多晕船呕吐妨碍作战而烦恼,便连忙向庞统请教办法。庞统于是教曹操用铁连环把三十或五十艘战船牢牢地锁在一起,铺上宽木板,这样,既减少了颠簸,又可以使兵士们在船上如在陆地上一样施展开。曹操一听,连称妙计,立即下令连夜赶制铁环。几日后,曹军的大船小船都连成一个整体。士兵们站在船上安稳如平地,没有人再晕船了。

    在江南岸,黄盖准备好几十只大船,船里装满了柴草,灌上了膏油,单等东南风起,便扯帆诈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公元208年冬至那天,果然刮起了东南风,于是水到渠成。黄盖卒船队驶向北岸。离曹军战船还有2里时,黄盖下令放火。一时间,火趁风势,风助火威,曹军战船火光冲天,因各船之间用铁环相连,又无法分开,所以火势越来越旺,曹军士兵被烧死、淹死无数。这样,曹操的几十万人马,几乎全被歼灭,再也无力南下了。刘备乘机发展自己的势力,终于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庞统的连环计是使曹操用铁连环自己把自己束缚起来,然后用火攻——火烧连营。这里的连环是指束缚敌人的道具,是最本义的“连环计”。《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闲凤仪亭”,把王允分别献貂蝉给董卓和吕布的计谋也称为连环计。这里的连环是指用貂蝉把董卓、吕布套在一起,使之反目成仇。是已经引申了的“连环计”。又有人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谋串在一起来使用为连环计。这里的连环是指计谋像连环一样,是更引申了的“连环计”。

    按“三十六计”的看法,连环计的根本点是“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就是说,让敌人自己束缚住自己,这样来削弱他的实力,然后攻击他。如果要说是两种连环也可以,那就是“一计累敌”,使敌人自己束缚住自己,一计攻敌,我方乘机发动攻击。“两计扣用,以摧强势也。”

    因此,连环计的要点就是在于那些环,想当于沟渠,而东南风就是最后关键的水。这场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之战,实际上就是水道中水到渠成谋略的成功应用。

    水到渠成——吴起坦言魏武侯

    春秋战国的时候,魏武侯对吴起说:“如今秦国在西面威胁着我们,楚国在南面像衣带一样横阻着我们,赵国在北面扼制着我们,齐国在东面紧逼着我们,燕国在后面可以横断我们,韩国在前面据守着我们,六国的军队在各个方面团团把握和防范着我们。我为此十分忧虑,您能给我出个解决难题的好方法吗?”

    吴起回答说:“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办法,以早有戒备这件事最为重要。您现在就已经有了危机感,思想上戒备起来了,以这样看,灾祸已远离魏国了。请允许我在此分析一下周围六国各方面的情况:齐国人性情刚烈,国家富裕,君臣骄横奢侈,轻视民众,政令松驰,军心不齐,后阵兵弱。如果用兵分三路的方法,以左右夹击,另一路追击,就可以攻破了;秦国人性格倔强,国家地形险隘,政令严酷,不尚谦让,战斗力强,虽然分散却能各自为战。所以必须先用小利引诱,然后乘混乱之机袭击散兵,并设伏兵,待机歼灭;楚国人性格柔弱,政令紊乱多变,民众疲困,军队难以持久战斗。所以攻击他们应是袭击和骚扰他们的驻地,先动摇和挫伤他们的士气军心,然后以机动灵活的战斗部队实行突然性攻击,这样就可击垮他们了;燕国民众朴实谨慎,少诈谋。军队善防守而不善机动出击。打击这种军队的办法是和他们接触而逼迫他们,或是凌辱后迅速远离,奔袭他的后才,

    然后进行周旋。考虑好自己军队的调配,避免打遭遇战,就可以打败他们并俘虏将领;三晋人民性情温和,政令稳定。民众疲于战乱,兵士缺乏拼斗的意志。所以说赵韩二国缺乏实战的价值。摆开阵势进行压制再迅速追击,可以制胜。”

    初听魏武侯描述魏国的边界形势,似乎觉得魏有了“四面楚歌”的威胁,不禁也为魏国捏一把汗。然而,待听了吴起的一番分析之后,顿时又觉魏国之围并不难解,只要把握住了敌人的特性、优点或缺点,便可以避开他们的优点,针对着他们的缺点,以具体不同的策略来逐一攻破。这就是所谓的因敌制胜。

    社会如战场,兵不厌诈,只要我们摸透了社会大众的心理,创造特定的局面和形势,并在其中收放自如,将计就计,就能因敌制胜,水到渠成。

    基辛格是美国著名的外交家,他有一个朋友在农村种地。

    这一天,他的朋友带着儿子来拜访他。儿子大学刚刚毕业,还没有找到工作,也没有结婚,朋友就想让基辛格帮一下忙。

    基辛格不愧是著名的外交家,他听完以后,开玩笑地对朋友说:“我已经为您物色了一个最好的儿媳妇,是欧洲一位最有名望的银行家的女儿。”

    朋友和他的儿子都大喜过望。于是基辛格来到了欧洲,找到了那位银行家:“我为您的女儿找了一个千里挑一的好丈夫。”

    “可是我的女儿年龄太小了,我们还不想……”

    “是啊,如果是一般情况下,年龄是太小了,可是我说的这个小伙子是世界最大银行的副行长啊!”

    银行家和他的女儿大喜过望,同意了。基辛格又来到世界最大银行的行长办公室:“我给你找了一位副行长。”

    “可是我们已经有了一位副行长了。”

    “我知道。可是如果你不接受会后悔的。还是让我把这个小伙子的身份告诉你吧:他是欧洲最大银行家的女婿。”

    于是这位行长欣然同意。

    基辛格折冲俎樽之间,不费劲就为小伙子找到了副行长的职位,而且促成了一桩姻缘,让农民的儿子摇身一变,成为银行家的乘龙快婿。其中所运用的水到渠成的因势利导的技巧,确实使一般人不能望其项背。

    水到渠成——诸葛亮智取汉中

    三国时期,蜀兵挺进汉中,曹操亲率大军前来抵御,两军于汉水两岸隔河相对。诸葛亮查看地势,吩咐赵云道:“你带兵500人,携带战鼓号角,埋伏在上游的丘陵地带。只要听到我军营中炮响,便擂鼓助威,只是不许出战。”赵云领命去了。

    第二天,曹兵前来挑战,见蜀兵坚守不出,只好悻悻回营。晚上,诸葛亮见敌军灯火熄灭,命人放响号炮。赵云听到后,也吩咐鼓角齐鸣。曹兵以为蜀兵来劫寨,急忙起床应战,但未发现一个蜀兵。刚刚睡下,蜀兵那边又擂起战鼓,曹兵还是未发现一个人影。一连三夜,夜夜如此,搞得曹兵精疲力尽。曹操心里发怵,便退后30里扎寨。

    诸葛亮又请刘备渡汉水后在岸边扎营。次日,曹操领兵向刘备挑战。蜀将刘封出战,曹操命徐晃出战。刘封战不过徐晃,拨马便跑。蜀兵望水边逃走,军器马匹散落满地。曹兵追赶过来,争相拾取,不战自乱。曹操见势不好,忙下令鸣金收兵。

    正在这时,只见诸葛亮号旗举起,刘备领兵杀回,黄忠、赵云从两翼杀来。曹操逃到南郑,见南郑已被张飞、魏延攻占,只好逃往阳平关。

    诸葛亮抓住时机,急令张飞、魏延截断曹兵粮道,又叫黄忠、赵云去放火烧山。曹操在阳平关听说粮道被截、山野被烧,知道后勤方面已无保障,遂领兵出阳平关,希望以一战之功杀败蜀兵。蜀兵出阵的仍是刘封,战了几个回合便败走,曹操追了一阵,怕中埋伏,退回阳平关。

    这时蜀兵又返身杀回,东门放火,西门呐喊,南门放火,北门擂鼓。

    曹操心中大惧,急忙弃城突围,到斜谷界口驻扎。蜀兵杀了过来,曹操勉强出战,被魏延一箭射掉两个门牙,仓皇率军逃奔许都,整个汉中丢给了刘备。

    在这场战役中,诸葛亮几番用计都十分精妙。他先是布置疑兵,瞒天过海,夜间擂鼓疲惫敌人,迫使曹操退后30里。继而,又过河背水结营,引诱曹操前来进攻,然后设伏兵杀敌。曹操退守阳平关后,诸葛亮又釜底抽薪,放火烧山,截断粮道。此后又打草惊蛇,在阳平关四座城门放火呐喊,弄得敌人心惊肉跳。一切水到渠成后,终于迫使曹操放弃阳平关和斜谷界口,整个汉中遂落入刘备之手。

    再看一则运用水到渠成的商战案例。

    图德拉原是委内瑞拉的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他想做石油生意,可是他既无石油界的老关系,又无雄厚的资金。于是,他采取了迂回婉转的办法。他先从一位朋友处打听到阿根廷需要购买2000万美元的丁烷,并且又知道阿根廷的牛肉过剩。接着他飞到西班牙,那里的造船厂正为没有人订货而发愁。他告诉西班牙人:“如果你们向我买2000万美元的牛肉,我就在你们造船厂订购一艘造价2000万美元的超级油轮。”西班牙人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建议。

    这样,他就把阿根廷的牛肉转手卖给了西班牙。最后,图德拉又找到一家石油公司,以购买对方2000万美元的丁烷为交换条件,让石油公司租用他在西班牙建造的超级油轮。就这样,图德拉凭着迂回的艺术,精心设计一个大胆的“连环计”,创造了水到渠成的条件,终于单枪匹马闯入了石油运输业行列,开始了前途远大的经营。

    水到渠成——赵雁臣经营有术

    大约在民国初年,北京鸿记照相馆里有个学徒,名字叫赵雁臣。他为人很精明,看到照相馆是一个新的行业,如果经营得法,一定会大有发展前途,所以在学徒期间,就悉心学习,不但掌握了摄影、修版、放大等技艺,而且学会了为人处世的经营之道。

    出师后,赵雁臣一心想创办一个自己的照相馆,但又苦干没有资金。他知道,仅凭自己这点工钱,要想凑足资金,少说也得要十年八年的时间,怎样才能达到尽快开个照相馆这一目的呢?经过一番苦想,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1921年,他借回通县老家探亲之机,向亲朋大肆宣扬照相行业有发展前途,并称靠自己学到的技术和经营能力,开办一个照相馆一定能够赚大钱。许多人为之动心,其中的崔某和黄某向赵雁臣表示对开办照相馆有兴趣,赵雁臣遂抓住机会,极力相劝,崔、黄二人经过一番考虑之后,同意与赵雁臣合伙在北京开照相馆。三个人商定:崔某、黄某各出一百二十五元作资本,算两个财东;赵雁臣负责主持经营,算一个人力股。凑足钱后,赵雁臣就辞掉鸿记照相馆的差事,在前门外观音寺西边的石头胡同租了一间门脸房,于1922年正式开张营业,取名叫大北照相馆。

    大北照相馆开办之初虽然设备简陋、人员也很少,只有三个徒弟和赵雁臣自己,但由于观音寺附近的朱茅胡同、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韩家潭、大李纱帽胡同、小李纱帽胡同等地是妓女聚居的“八大胡同”,顾客主要是所谓“八大胡同”的妓女,所以买卖非常兴隆,开业的第一年,就赚了一千多无。年底结算时,赵雁臣馈送给三个学徒每人二十元,股东没有分红。

    第二年,赵雁臣用盈得的利润把所租的房子买了下来,而且还盖起了一栋小楼,添置了一些设备,并招收了几名新学徒,到年底一结帐,又赚了一千多元。馈送几名学徒每人二三十元,然后拿着事先准备好的假帐、假借据,找到崔某和黄某两位股东,对他们说:“第一年咱们的买卖确实不错,可扩充营业不但不够,又借了五百元的外债,谁料想今年买卖很不好,外债没还完,竟又拉了一百五十元的窟窿。”崔、黄二人只好自认倒楣。

    第三年年底,赵雁臣还是这一套,使崔某、黄某两位股东失去了发财的信心,只希望老本不赔进去就行了。赵雁臣一看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找到他们说:“非常遗憾,买卖没做好,不但赚不了钱,反而负了这么多的债。这样吧,您二位如果愿意接这个买卖,我什么都不要,马上走人:如果您二位不打算接,甭管我有多大困难,一定凑足二百五十元资本,还给您二位。”

    崔某、黄某对照相业务一窍不通,哪里敢接下买卖?加上这几年“买卖不好”,能抽回本钱就已然知足了。就这样,赵雁臣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采用“无息贷款”的办法创办了大北照相馆。

    赵雁臣很会做生意。他曾利用“抓彩票”的办法来招徕顾客,凡是到大北照相馆来照相的顾客,每个人都可以抓一张彩票,抓到什么,就奖给什么。一般的顾客,抓到的当然都是一些不值钱的东西,个别名人,情况可就大不相同了。一次,著名京剧演员孟小冬到大北照相馆来照相,当孟小冬将抓到的彩票交给赵雁臣时,赵雁臣趁人不备偷偷换了一张他事先准备好的彩票,打开后一看,孟小冬中了一枚金戒指。于是,他就高声喊道:“盂老板抓到了一只金戒指!”第二天,这件事就传扬开了,从此大北照相馆的顾客越来越多。

    赵雁臣还注意用化妆照来吸引顾客。当时北京盛行京剧,不少人喜欢穿戏装拍照。赵雁臣就专门收购文武戏、青衣、老生、小生、花脸以及丑角等穿用的旧戏装,然后放在店堂由顾客选择拍照用。针对顾客的喜好和需求不同,他还准备了结婚礼服、西服、大学生的学士服以及中式长袍、马褂等服装供人拍照。因为当时没有人这样做,所以赵雁臣的这些新花招特别吸引顾客,使大北照相馆的业务非常兴隆,大北共有六间化妆室,每天全都挤满顾客,盈利自然也随着增加。

    真正招徕顾客的,还是大北的质量比别的照相馆好。相片无论大小,赵雁臣一律亲自检验,即使因一个小小的黑点没有修掉,也要重修、重印,直到完全合格,才能让顾客拿走。当时,其他照相馆大多照的是黑白色的相片,大北为克服这种相片易变色的毛病,率先研制永不褪色的棕色相片,因而受到顾客欢迎。

    赵雁臣不愧为精通水到渠成谋略的高手。

    水到渠成——顾恺之作画捐款修庙宇

    顾恺之,东晋时人。他生在太湖旁边的无锡,那儿山青水秀,风景优美。顾恺之从小就受到太湖风光的熏陶,画得一手好画,名画“洛神”就出自他的手笔。

    兴宁年间,太湖附近的一些和尚要修建一所庙宇。几个和尚去向顾恺之募捐,顾恺之很豪爽地在捐款簿上写上1万块钱。顾恺之的画虽然画得很好,但他并没有多少钱可以拿出来。有些人为他担心,也有一些人认为他只不过是说说大话罢了。

    过了几天,和尚按照顾恺之自己说的数去收款。“不用向我收钱,钱就在你们的寺庙里。”顾恺之说,“你们在寺里粉刷出一面白墙壁,钱就能从白墙壁上长出来。”

    和尚们以为他在说笑话,可是看他说话的神态和口气十分认真,怎么也想不通,白墙上怎么会长出钱来?不过,和尚们还是照着顾恺之说的去做了。他们在寺庙里刷出了一面白墙。

    顾恺之把寺门关起来,吃喝由和尚送到面前。整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他在那面白墙上画成了一尊大佛像。画到只剩下点眼珠的时候,顾恺之把和尚叫到面前说:“明天你们可以打开寺门,让入进来瞻仰。第一天来的,每人捐10块钱;第二天来的,每人捐5块钱;第三天来的,可以让他们随便捐。”说完,精心地点上眼睛,就走了。

    顾恺之关起寺门画佛像,早已在人们中间流传开了。特别是那些大官、豪绅,早就憋不住了,只盼望早一天能看到大画家顾恺之亲笔画的佛像。

    这天清晨,和尚们把寺门打开了。太湖旁的人们很快就知道了这一消息,纷纷前来参观,一饱眼福。从早到晚,人流络绎不绝。果然不出三天,就收到1万多块钱。

    顾恺之实际上是用自己的画作渠,而那些来赏画的游客们则在不自觉中充当了一回水,可谓高明之极的运用水道的例子。

    水到渠成——丁谓一举而三得

    火海满天横流,吞噬了雄伟巍峨的宫室楼台,吞噬了金碧辉煌的殿阁亭榭……几天几夜之后,那里变成了一片断垣残壁。这是公元1015年发生在北宋皇宫里的一场罕见的大火。在废墟上,宋真宗皇帝叹息道:“没有皇宫,如何上朝,如何议政,如何安居呢?”他叫来宰相丁谓,令他负责皇宫的修建工作。

    丁谓接受任务后,在废墟上走来走去。他为遇到的三件难办的事而感到苦恼:一是盖皇宫要很多泥土,可是京城中空地很少,取土要到郊外去挖,路很远,得花很多的劳力;二是修建皇宫还需要大批建筑材料,都需要从外地运来,而汴河在郊外,离皇宫很远,从码头运到皇宫还得找很多人搬运;三是清理废墟后,很多碎砖破瓦等垃圾运出京城同样很费事。

    路过临时搭的一个小木棚,丁谓见有个小姑娘在煮饭,趁饭还没煮熟,她又缝补起被火烧坏的衣服。丁谓想:“她倒真会利用时间呀!”忽然他灵机一动:办事情要达到高效率,就要时时处处统筹兼顾,巧妙安排好财力、物力、人力和时间。经过周密思考,他提出了一个科学的方案:先叫工人们在皇宫前的大街上挖深沟,挖出来的泥土即作施工用的土,这样就不必再到郊外去挖了。过了一些时候,施工用土充足了,而大街上出现了宽阔的深沟。

    “哗哗哗”,忽然一股汹涌的河水,从汴河河堤的缺口中奔将出来,涌向深沟之中,等汴河的水和深沟中的水一样齐时,一只只竹排、木筏及装运建筑材料的小船缓缓地撑到皇宫前。丁谓站在深沟前捋着胡子笑了。是的,没费多大力气,就一举解决了两道难题。

    一年后,宏伟的宫殿和玲珑的亭台楼阁修建一新。这一天,汴河河堤的缺口堵住了,深沟里的水排回汴河之中。待深沟干涸时,一车车、一担担瓦砾灰土填到了深沟之中,一条平展宽坦的大路重又静静地躺在皇宫之前……

    这是典型的水到渠成的案例。

    水到渠成——木门道张郃中计

    在诸葛亮五出祁山的时候,诸葛亮用装神弄鬼之计割取了陇上的麦子,以充军粮,又在卤城(今甘肃天水西南)伏击了司马懿,并大败魏的西凉援兵。但是驻守永安(今四川奉节)、负责供应大军粮草的李严,却因军粮筹措不好,害怕诸葛亮怪罪,就假造了东吴要进攻蜀国的消息,派人送给诸葛亮。诸葛亮得到报告后,很是吃惊,为避免被东吴抄了大本营,他下令马上撤军回国。他先命驻守祁山大寨的兵马退回西川,然后又令杨仪、马忠领兵在剑阁(今四川剑阁北)和木门道(今甘肃天水西南)两处埋伏,约定炮声为号,塞断道路,两下夹击追兵,又令魏延、关兴引兵断后,又在卤城虚设旗号,然后大军向木门道撤退。

    当巡哨兵把蜀军撤退的情况报告给司马懿时,司马懿高兴地说:“现在诸葛亮已经撤退,谁敢去追?”司马懿手下大将张郃要求领兵追击,但司马懿却说:“你性子太急躁,不能让你去。”张郃不服地说:“都督出兵之时,已命我为先锋。现在正是杀敌立功之时,你却又不用我了,我不知这是什么原因?”司马懿说:“蜀军现在撤退,一定会在险阻之处设下埋伏,只有十分仔细的人,才可以去追击他们。”张郃又说:“这点我也晓得,请都督不必挂虑。”司马懿只得说:“这是你自己要去的,到时可不要追悔。”张郃奋然说:“大丈夫理当舍身报国,我虽万死也不会悔恨。”司马懿无法,只好说:“你既然坚持要去,那就带领五千兵马先行,再让魏平率二万部队押后,以防埋伏,我再率三千人在后面接应。”

    张郃领命之后,火速率兵追赶蜀兵。走到30余里,忽然背后一声大喊,树林中闪出一支人马,为首大将乃是魏延,张郃一见大怒,引兵交锋,战不几个回合,魏延就大败而逃。张郃引兵又追,又行30余里,并未遇到伏兵,张郃很得意,领兵不停地赶来,哪知刚转过山坡,迎面又遇到蜀将关兴,双方交战不到十个回合,关兴也大败而退,张郃见之,随后又追。追到一片密林中时,张郃担心有兵埋伏,就下令士兵四下哨探,哪知一个伏兵也没有,就又放心追赶上来。没想到此时魏延已抄在前面拦截,双方又战,没有几个回合,魏延又被打败,张郃大怒,挥兵急追,却又被关兴抄在前面,张郃一见,更加恼火,拍马上前来战关兴,关兴不敌,大败而走。蜀军还丢弃了许多衣甲辎重,魏兵一见,都下马争抢。就这样,魏延和关兴轮番阻截,且退且战,惹得张郃大怒,只是奋力追赶。

    到得傍晚时分,追到木门道口,魏延又拨回马来,高声大骂道:“张郃逆贼,我本不与你相抗,你却只顾赶来,现在我就和你决一死战。”张郃听了,心头不禁火起,挺枪骤马,直取魏延,魏延也挥刀来迎。打了十几个回合,魏延又被打得大败,只得丢盔弃甲,带领败兵向木门道中逃去,张郃杀得性起,又见魏延大败而逃,于是不加思考,就骤马赶来。此时天色已晚,木门道中漆黑一片。正追之间,只听一声炮响,西边山上火光冲天,大石乱柴不断滚落下来,塞断了前面的山路。张郃大惊,心知中计,急忙后退,哪知后面的山道也被木石塞断,只剩下中间一段空地,两边都是峭壁,张郃被堵在中间,进退无路。忽然一声梆子响,西边山上万箭齐发,张郃和手下100多个部将都被射死在木门道中,随后赶来的魏军也大败而回。

    诸葛亮在此计中,充分抓住了两点,一是充分利用地形,二是充分激怒骄纵敌人,使对手麻痹大意,轻兵冒进,脱离后续部队,然后在有利的地形下伏击敌人。

    《孙子兵法·地形篇》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地形是用兵的重要辅助条件,判断敌情,掌握主动,考察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这是高明的将领必须掌握的方法。懂得这些道理再去作战,就必然会胜利,否则就会失败。但最重要的还是人谋,因为地形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懂得因势利导,想办法诱敌钻入圈套,才能水到渠成,最后取胜。

    水到渠成————朱元璋借情诱敌

    元朝末年,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混战多年,最后只剩下朱元璋、陈友谅等几支大队伍。陈友谅为了吞掉朱元璋,勾结朝廷太尉张士诚,向朱元璋占据的建康(今江苏南京)进攻。但陈友谅与朱元璋打过多年交道,深知朱元璋足智多谋,手下兵多将广,故小心翼翼,步步为营,慢慢推进。

    消息传到建康,朱元璋思谋破敌之计,觉得想灭陈友谅,必须诱其深入,然后围歼之。这样步步地打消耗战,久了必会腹背受敌,被陈友谅和张士诚两面夹击,就危险了。但如何引陈友谅孤军深入呢?朱元璋想起了黄盖降曹的赤壁之战,觉得可以仿效办理,以诱惑敌人。

    他找到过去与陈友谅交情甚厚的属将康茂才,问他是否有把握诱陈友谅来攻。康茂才说:“陈友谅胸无大志,缺乏战略眼光,急功近利,可以诱其前来。”于是他修书一封,说自己在朱元璋手下干得很不痛快,出力不少,不得重用,今将军前来进攻,愿投降。并说:自己负责防守建康西边的大桥,是水路攻建康的必经之路,若将军到来,愿献桥投降。写毕,他派自己家的看门老人去送信,此人过去侍候过陈友谅,陈友谅认识他,易相信。

    陈友谅得到信后,并没完全相信,盘问了半天,问康茂才守的是座什么桥。老人回答是木桥。陈友谅大喜,当即回信给康茂才,定下夜袭计划,并定下联络暗号,陈友谅兵到后就喊“老康”,康茂才听见后就从内向外攻,里应外合,一下子拿下建康。

    老人回来报告了消息。朱元璋听陈友谅问是何桥,就明白了他想干什么。忙传令拆去木桥,连夜改为铁索石板桥。当夜,陈友谅果率水军前来攻击。前边他准备下几船硫磺柴草,准备康茂才不降时就强攻,烧掉木桥,顺势沿水东下攻建康。喊了半天“老康”,无人答应时,便令点火强攻。哪知桥已变成铁石之桥,烧之不断,阻住船队进路。陈友谅知中计,忙令战船掉头逃跑,哪知朱元璋的水军已顺水冲来,两边伏兵也大喊进击。结果,陈友谅大败,朱元璋除去了心腹大患,为全力对付元军扫清了障碍。

    朱元璋深谙水道,先是设下一系列的圈套,修建了“渠”,终于利用陈友谅的急功近利取得了成功。

    《孙子兵法》不止一次他讲到“利而诱之”、“以利动之”。意思是说,在对敌斗争中,以小利去引诱敌人,用小利去调动敌人,这是用兵指挥作战的一种奥秘,实际上就是用小利去修“渠”,是水道的另一种应用。

    春秋末期的晋国,以赵、魏、韩、智、范、中行等六家势大,史称“六卿”。范和中行两家被兼并后,智伯向魏宣子提出领地要求。魏宣子当即拒绝。他的谋士任章献计曰:“请不妨满足智伯的要求。他尝到了甜头,一定骄做得意,更加贪得无厌,四处伸手。到那时,其他大夫必然会不满,从而促使大学联合起来去收拾骄傲轻敌的智伯,他的性命还能保得住吗?”魏宣子依任章的妙计,划出一些土地给智伯。后来,智伯果然被赵、魏、韩三家所瓜分,魏宣子不但收复了失地,还分得了更多的土地。

    经商买卖双方,虽非敌我关系,但卖方要想让买方来购买商品,如能“以利诱之”,引发消费者的购买欲,也不失为经商不可缺的一种策略。价格,是推动商品销售的杠杆。在竞争对手之间,在质量、功能相同的情况下,谁的商品价格低,谁就有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占有市场。

    德国头号零售企业阿尔迪公司的决窍,就是薄利多销。他们提出的口号是:保证出售的商品最低价。顾客如发现同样的商品在别的商店价格更低,即马上将差额退还顾客,并有奖励。正因为他们运用了“以利诱之”的营销策略,成功地修建了一条吸引被当成水的顾客的渠道,从而使这家公司赢得了德国零售业的冠军,阿尔迪商店遍布欧美。

    1948年,特奥的母亲不幸辞世,留给他和哥哥卡尔的仅仅是一个是可怜的零售店。这一年,卡尔27岁,特奥25岁。这两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苦苦挣扎,将小铺加以扩大,并增设了几家小分店,名叫“阿尔迪”。由于资金有限,他们的小店简陋而陈旧,只能出售一些罐头、汽水、点心之类的食品。一年结算下来,所赚微乎其微。

    他们不甘心永远处于这种困窘的状况,决心闯出一条新路来。第二天,他俩安排好店里的事情,便骑上自行车,穿梭于大街小巷之中。他们每到一处商店,都要进去转转。一连跑了三天,却一无所获。但他们并没灰心丧气。

    这天下午,兄弟俩来到一家“消费商店”。这里顾客盈门,许多人大包小包地买东西,好像商店不要钱似的。这种情形引起兄弟俩的注意,他们下车向店门口走去。只见门外有一张醒目的红色告示,上面写道:凡来本店购物的顾客,请您把发货票保存下来,到年终可凭票免费购买发货票款额3%的商品。

    兄弟俩将“告示”看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第二天,全市所有的阿尔迪商店的门前,都贴上了一张赫然醒目的大红告示:本店从即日起,开始实行让利3%,如果哪位顾客发现本店出售的商品并非全市最低价,且所降低价格不到全市最低价格的3%,可到本店找回差价,并有奖励。

    全市所有的阿尔迪商店都门庭若市,生意兴隆,营业额一下子剧增好几倍。

    兄弟俩并不为此而感到满足,因为他们发现来阿尔迪商店购货的,大部分是附近的居民。这说明自己的生意有局限性。于是,他们在报纸、电台刊登和广播广告。不久,“阿尔迪”就出现了新的购物热潮,仓库存货一扫而光。兄弟俩更是忙的不亦乐乎,他们四处奔忙,组织货源,以保证供应。

    不久,这座城市里又出现了10多家新的阿尔迪商店。自此,“阿尔迪”声名鹊起,家喻户晓。谁都知道“阿尔迪”是最便宜的商店,一般中下等市民、夫业工人等,都成了“阿尔迪”的常客。兄弟俩借机迅速扩大经营,把触角伸向四面八方。汉堡、科隆、波恩、多特蒙德、杜塞尔多夫等地,相继出现了“阿尔迪”。虽然此时的阿尔迪商店陈设简单,装玻简陋,营业面积也不很大,但生意却特别红火。渐渐地,阿尔迪商店的规模气派越来越大,北起弗伦斯堡,南到阿尔卑斯山的加米斯小镇,到处都布满了繁星般的“阿尔迪”。

    据1990年统计,德国人在食品,饮料、香烟、化妆品、清洁剂、洗衣粉等日用消费品的消费总额为1980亿马克,而其中的23%,即455亿马克落入阿尔布雷希特兄弟的钱袋里。

    兄弟俩每天都要动用1000多辆特制牵引车,将4万多吨的食品运往各分销店。

    在德国,38%的罐头、蔬菜盒,32%的啤酒、果汁、汽水、牛奶,27%的黄瓜罐,瓶醋、色拉油、糕点、果酱、香肠、火腿、布丁制品,全都是阿尔迪商店出售的。因此,阿尔布雷希特兄弟的阿尔迪商店,被称作德国零售业之王。

    水到渠成——平托上校测谎

    二战后期,盟军攻入比利时。一天,一支部队抓到一个嫌疑犯,被怀疑是德国间谍。他被送到荷兰籍的著名反问谍专家奥莱斯特·平托上校处。

    上校对嫌疑犯进行了审问。嫌疑犯自称只是个比利时的农民,村庄被炸毁了,妻子也炸死了。一切都回答得没有破绽,但是上校凭多年经验仍感到这个嫌疑犯非常值得怀疑。他决定从语言方面入手,寻找破绽。——因为这一地区的比利时人都讲法语,如果这个嫌疑犯是德国间谍,不管他对法语的掌握程度多高,作为母语的德语最终还是可能流露出来。

    上校开始了他对嫌疑犯的语言测试。

    首先,他让嫌疑犯数一盘豆子。因为当地人在说“72”时不是用标准的法语,而是发一个专门的方言的音,这样就能检验出嫌疑犯是不是地道的当地人。但是,嫌疑犯在数到“72”时,清楚地发出了方言的音。这样,上校的第一次测试失败了。

    第二次,上校决定在晚上进行测试。因为一个人在刚睡醒时,思维还不能完全清醒,有可能在这时不小心说出母语。晚上,当嫌疑犯睡着后,上校命人在门外放起火来,有人在门外用德语告诉嫌疑犯着火了,但嫌疑犯醒来听到后没有任何反应。然后,又有人用法语告诉他着火了,嫌疑犯才惊慌失色地站起来。上校的第二次测试又失败了。

    第三次测试是在审讯的过程中。上校在问过嫌疑犯几个问题后,与旁边的人聊起天来。上校用德语告诉旁边的人说,这个嫌疑犯在第二天就要处决了。但是,嫌疑犯好像什么也不知道似的,连眼睛和喉头都没有丝毫的变化。这似乎证明,他根本不懂德语,也就不可能是德国间谍。

    上校的第三次测试又失败了。经过再三考虑,上校决定再进行最后的一次测试,如果再失败,只能当场将嫌疑犯释放。

    第二天清晨,嫌疑犯被带进上校的办公室。上校装作正在看一份文件,看完后拿起笔在文件上签了字。然后,上校抬头看看嫌疑犯,平静地用德语说道:“好了,一切都清楚了。你现在自由了!”

    这时,嫌疑犯长长地舒了口气,像卸下了沉重的包袱,仰起脸,露出了愉快的神色,然后开始往外走。立刻,他警觉到自己犯了个致命的错误。可是一切都晚了。

    上校在一系列测试失败之后,终于在最后关头反败为胜。人毕竟是有感觉的,再高明的间谍也不可能掩饰住自己所有的心情,当听到获释的消息时,怎么能不因为心情的急剧变化而出现差错呢?上校正是用极其高明的伪装蒙蔽了间谍,用使之惊喜的消息打乱了间谍的思绪,破绽怎能不露出来呢?这正是水到渠成的谋略在双方对垒中的应用。

    【关键词】水到渠成,连环计,诱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