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听到的24堂财富课-选择——选对池塘钓对鱼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们可以选择的机会不是太多,尽管我们常常发现前面有很多路。选择,改变了我们的生命。在我的生命中,能改变命运的机会也就两次。第一次是从农村走向城市。为了高考,我通过连续三年的奋斗,走进了北京大学。第二次机会来自于我的失败。因为我的出国计划失败了,所以从北大出来,辞职做了新东方。

    ——俞敏洪

    当兴趣遭遇金钱

    哲学家们告诉我们,做我们所喜欢的,然后成功就会随之而来。

    ——巴菲特(全球著名的投资商)

    有一次,一位美国神父前往一座医院,为一位生命垂危的病人主持临终前的忏悔。但在医院里,他却听到了这样一段话:“仁慈的上帝!我喜欢唱歌,它是我的生命,年轻时我就立志要唱遍美国。作为一名黑人,我实现了这个愿望,我没有什么要忏悔的。现在我只想说,感谢您,仁慈的上帝,您让我愉快地度过了一生,并让我用歌声养活了我的6个孩子。现在我的生命就要结束了,但我死而无憾。仁慈的神父,现在我只想请您转告我的孩子,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吧,他们的父亲是会为他们骄傲的。”

    病人的话让神父感到非常吃惊,因为他的全部家当就只有一把破木吉他。但四十年来,他每到一处,就把头上的帽子放在地上,如痴如醉地卖唱,感动他的听众,换取他应得的报酬。

    病人的话让神父想起了几年前主持过的一次临终忏悔,那位大富翁临终前的忏悔竟然和这位黑人流浪歌手差不多,他说:“仁慈的上帝,我喜欢赛车,我从小研究它们、改进它们、经营它们,一辈子都没离开过它们,更重要的是,我在爱好它们的同时,还从中赚了大笔的钱,所以,我没有什么要忏悔的。”

    当天晚上,神父思索良久,最后他提笔给报纸写了一封信:“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才不会留下悔恨呢?我想只要做到两条就够了:第一条,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第二条,想办法从中赚到钱。后来,这两条准则成了大部分美国人信奉的准则。

    其实,这两条准则同样适用于我们。人不是为赚钱而生的,人是为意义而生的。如果你觉得某一件事情(必须是积极的)既有意义,又恰恰是自己喜欢的,那你就应该去从事他,这样你的人生才会充满乐趣。但是意义也好,兴趣也罢,对于一个饿着肚子的人来说都是不理智的,意义不能当饭吃,不能产生效益的兴趣往往会让人觉得越来越无趣,所以,你要学会从你喜欢做的事情中赚到金钱。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的人生就不会留下什么悔恨。

    巴菲特说过:“我所想要的并非是金钱。我觉得赚钱并看着它慢慢增多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在拜金主义的发源地美国,巴菲特被称为“除了父亲之外最值得尊敬的男人”。人们为什么尊敬他?首先是因为他有钱,其次是因为他不贪恋金钱。他的遗嘱就是最好的证明。在遗嘱中,他决定把个人资产的99%捐给慈善机构,只把1%留给自己的孩子们。用他的话说,“我希望我的孩子们有足够的钱去干他们想干的事情,而不是因为有太多的钱而什么也不干。”

    不过最重要的问题永远是——巴菲特为什么能赚那么多钱?巴菲特说过:“哲学家们告诉我们,做我们所喜欢的,然后成功就会随之而来。投资对于我来说,既是一种运动,也是一种娱乐。”把投资当成娱乐,把大盘、曲线、对冲、报表当成娱乐,至少笔者做不到。但巴菲特自小就对数字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显示出超常的数字记忆能力。他最喜欢与伙伴拉塞尔一起记录街道上来来往往的汽车牌照号码,或者由拉塞尔读出书上的一大堆城市名称,由巴菲特相应地报出该城市的人口数量。9岁那年,两人曾经把一家加油站的苏打水机器里出来的瓶盖全部拣回家,并储存在地下室里。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是在做市场调查,他们想知道哪一种饮料的销售量最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篮球巨星姚明也说过:“最重要的就是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跟着兴趣走。”兴趣对于成功有着强大的推动力,它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乃至化腐朽为神奇。姚明的同行博格斯就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博格斯自幼身材矮小,但他却从小爱上了巨人运动篮球。自从8岁那年拥有了一个真正的篮球后,他睡觉抱着球,出门带着球,即使是倒垃圾时,他也是左手拎着垃圾袋,右手运球,往往把垃圾搞得到处都是。有一次,博格斯对自己的朋友们说,以后要到NBA打球,朋友们听了哈哈大笑,有的人甚至笑得倒在了地上。一个朋友说:“像你这样的‘小松鼠’,也能打NBA?等着奇迹发生吧!”博格斯非常伤心,他问妈妈自己还能不能长高,他妈妈就鼓励他说你一定能长高,而且还能成为全美都知道的大球星。妈妈的话坚定了他的信心,虽然他的身高最终定格在了一米六零,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球技突飞猛进。1986年,他还入选了美国国家队,在第10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帮助美国队战胜了前苏联队,获得了冠军。

    当然,我们永远不能忘了当今社会的主心骨——金钱。一件事情,即使你再有兴趣,如果不能从中赚到钱,足够的钱,那么你的兴趣几乎等同于“玩物丧志”。如何把兴趣与金钱处理得更加和谐一些呢?首先就是加强修炼,一件事情,往往只有做到高级境界才能赚到钱,否则,它非但不能给你带来钱,相反只会让你往里搭钱。比如有的人喜欢唱歌,也想从中赚到钱,但他们唱起来连歌词都记不住,这样的未来歌星谁敢恭维呢?其次是适时放手。我们还以唱歌为例,有些人非常喜欢唱歌,甚至到了要死要活的程度,但唱歌需要一定的天赋,如果你天生五音不全,那么你就试着自己娱乐一下就得了,千万不要指望吃这碗饭。你感兴趣的未必只有这一项,为什么不试试更适合你的呢?

    当然,我们也不能总拿兴趣说事儿。当兴趣遭遇金钱,兴趣毫无疑问应该让路。新东方掌门人俞敏洪说过:“我从来没喜欢过英语,但是后来我发现英语成了我生命中的工具……在登山的时候,你会在乎登山杖你喜欢不喜欢吗?不会,你只会在乎能否帮你登上山顶。那么英语就是我的登山杖,尽管我不是特别的喜欢,但我知道我要想攀上更高的人生的山峰,就必须依靠这个登山杖……”

    没有钱的地方钱最多

    我这人总喜欢琢磨一些“歪点子”……我必须找一个别人没有介入的领域,应该是一种非西装的服饰,别人问我,这既不是西装,又不是衬衫,那应该叫什么呢,我想那就叫休闲服装吧。

    ——周成建(美特斯邦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海峰是明代晋商。在他生活的年代,晋商外出经商大多是西到秦陇,东到淮浙,西南到蜀。王海峰一开始也是去上述地方经商,但时过不久,他便东走青沧,到人们不愿意去的长芦盐区去经商。青是指青州,在今山东益都;沧是指沧州,即今河北沧州。这两个地方是明代的盐区,由于官僚显贵、豪绅奸商上下勾结,盐区的运销不能正常进行,商人纷纷离去。但王海峰认为,这里是春秋时齐国管仲收鱼盐之利的地方,陶朱公也是据此富致千金,经商就是要人弃我取,人去我就。因此,他没有听从友人的劝告,义无返顾地去了盐区。经过必要的了解和实践,他向政府提出了整顿盐制、严禁走私的建议。政府展开整顿后,盐区迅速繁荣起来,盐商蜂拥而至,作为先行者的王海峰自然成为了其中的翘楚。明代大学士张四维在文章中说他动辄万金毫不在意,其资产之雄厚可想而知。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路的地方路最宽,没有钱的地方钱最多”,王海峰的事例足以证明这一哲理。赚钱就是要“不走寻常路”,路不好走,大家就不会去走,走在这样的路上,自然省去了很多竞争。大家都挤到一条狭窄的小路上,势必拥挤不堪,乃至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又哪来的利润可图?

    受一本美国畅销书的影响,很多人都学会了一句洋理论:选对池塘钓对鱼。事实证明,我们的确应该选择适合我们的池塘去钓鱼。但很多人除了记住了这句洋理论本身之外,丝毫无力改善自己的财富现状。原因倒也简单,大家都去“选池塘”了,通往池塘的道路必定会变得拥挤不堪,别说钓鱼,能不能在鱼儿被钓干之前赶到池塘都是个问题。

    换言之,如果有人告诉你,某某池塘有大鱼某人昨天刚刚钓上来了我们也赶去吧云云,你千万别去,要去就去那些没人注意的水域。

    先哲有句话,叫作“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即正因为不与人相争,所以全天下都没有人能与他相争。很多人想不明白:不让我与人相争,我怎么生存?怎么发展?其实这里所说的“不争”并不是让人彻底放弃竞争、所示乃至争斗的意思,而是说要学会有策略的争。我们纵横商海,追求财富,利益当然是必争的,也正是因为每个人都要争利益,所以大家会不约而同地奔着那些显眼的利益而去,结果一大群人挤作一堆抢成一团,到最后不仅连回家的路费都抢不到,个别倒霉人氏还得赔上两颗大板牙。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放弃争抢那些所谓的热门,进而发掘市场上的冷门,自然就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没人注意,自然就没人争抢,没人争抢,利润和市场当然由你说了算。等到后来人发现其中的奥秘,你早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他们又怎么能够争得过你?

    《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为防止已灭亡的六国王室“春风吹又生”,索性来了个强制性的大搬迁,每灭一国,必将该国的富庶大家连根拔起,迁至西部,便于监视。

    公元前228年,秦国灭掉了赵国。不久,部分以大富商大地主为代表的赵国人民就踏上了前往西部的旅程。当时可不像现在这么交通发达,至少有上千里的路程,人们只能一步步用脚丈量。能不能少走点路呢?能。等一行人走至今四川广元的葭萌关时,一些人开始贿赂押解他们的秦军,希望各位“军爷”行行好,就让他们在此安家。这些秦军倒真有些“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的职业素养,当即应允。于是,西行的赵国人大部分在这里停顿了下来。但是也有例外的,比如有一对卓氏夫妇,他们也像别人一样,行贿秦军,但他们却对秦军提出了一个不近人情的要求:请允许我迁到更远的临邛去。这种行为立即被同行者鉴定为“二”,蜀道岂是那么好走的,好几百里山路,还推着行李,想想都让人脚疼!而且没有意义啊!去那干什么?但不管怎么说,秦军答应了这个请求。于是这对夫妇继续上路,又向南走了数百里,最终抵达了临邛。临邛有什么?有铁矿。卓氏夫妇有什么?有冶铁技术。铁山碰上冶铁技术,那就是金山。卓氏在临邛以廉价食物招募贫民开采铁矿,冶炼生铁,铸造工具,不仅供应当地民众生产生活所需,还远销周边地区。短短数年,卓氏就成为了巨富,拥有家僮千人。后来,卓家的后人还为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当垆卖酒”的卓文君,就是卓氏后人卓王孙的女儿。

    秦朝末年,类似的财富传奇再次上演:有个姓任的商人,由于他的先辈做过督运粮食和粮仓管理的官吏,因此他深知粮食的多少、粮价的高低与局势的稳定有着直接的关系。后来秦朝败亡在即,天下大乱,各路豪杰冲进大秦帝国的金库大肆抢掠,进行国家财富再分配。惟有任氏不为所动,而且他还千方百计地收购粮食,秘密窖藏起来。后来,刘邦和项羽在荥阳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拉锯战,弄得民不聊生,耕地荒芜,粮价陡涨。待米价涨到每石一万钱时,任氏适时开仓售米,大发其财。这个故事再次告诉我们,财富总是在无人争抢的地方,而无人争抢的地方就是别人看不到或者不屑一顾的地方。赚钱不难,难的是找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并坚定的走下去。

    复制成功也是成功

    创新就是模仿以后加入中国的特色。中国人喊着创新,因为中国人喜欢赶时髦,我相信沃尔玛的创办,它并没有想到成为一个创新的企业,但它把小店一点点的做,最后变成一个大型超市。

    ——俞敏洪(北大毕业生,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办人)

    “没有钱的地方钱最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选择没有钱的地方投资的人,一定能赚到钱。因为按照犹太人的20/80法则,能够在市场开拓前期就看到商机并参与其中的人其实极少,那需要非凡的眼力和魄力。也就是说,如果你不确定自己就是“极少”中的一员,你就应该本着“小心驶得万年船”的理念,走一条比较稳妥的路。

    不过一点儿都不必懊恼,这丝毫不会影响我们赚钱。比如说,买可乐时,你一定非可口可乐不买吗?大多数人肯定会说:不,百事可乐、非常可乐都行,只要能解渴就行……其实就像有可口可乐就有百事可乐、非常可乐一样,所有的成功模式都可以复制。没有人可以垄断成功,只要是成功的经验,我们就可以拿来借鉴。时刻谨记,再值得称道的失败也是失败,复制别人的成功也是成功。我们要的只是赚钱,而不是失败的创新。

    1922年,美国人华莱士创办了《读者文摘》,经过整整20年的培养,《读者文摘》终于成长为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杂志之一,风靡全球。可就在此即,约翰逊创办了风格极其雷同的《黑人文摘》,他只是把创刊的目的改成了“树立黑人形象,树立黑人的尊严”,结果大获成功。后来,他又模仿《生活周刊》创立了《黑檀》。为了获取广告收益,他抛开种族歧视的忌讳,首先将收音机生产商詹尼兹定为《黑檀》的广告客户目标,并且成功地说服了詹尼兹。此后不到1年,不少大公司都在詹尼兹的影响下,相继在《黑檀》上刊登了广告。约翰逊再度获得了成功。

    有道是“十亿人民九亿商”,我们身边很多人都想下海自主创业,但却大多苦于经验和资金不足,不是望海兴叹,便是开张三天便贴上了“本店转让”的告示。如何才能实现小成本大运作,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呢?看着满大街生意兴隆的店铺,如何你能耐下心来与店员或老板攀谈5分钟,或者借购物的机会在店里留心观察5分钟,你也许就能找到答案,因为任何成功的模式都可以复制,关键就在于你能否发现他们的成功点。

    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刘焕宝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快餐店,取名派乐快餐。大半年时间里,他亏了一万多元钱。有一次,郁闷的刘焕宝外出闲逛。经过江汉路时,他发现洋快餐“肯德基”的生意特别火爆。能不能加盟肯德基呢?很快刘焕宝就断了加盟肯德基的念头,因为他了解到,加盟肯德基需要800万元人民币,还不包括不动产的购买。怎么办呢?刘焕宝只能去肯德基“偷艺”。如今,刘焕宝举着“中国汉堡”这块民族牌子,将“派乐汉堡”发展成为了资产达500万元、员工700余名、下属200余家加盟店的私有企业。他的成功,得益于不失时机地模仿肯德基,在学习洋快餐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的技术积累和经营理念积累。

    有很多人像瞧不起洋快餐一样,瞧不起复制,斥其为“山寨”。其实山寨自有山寨的好处。首先,山寨产品可以吸收众多优点于一身,如果说学习别人的优点也不对的话,这世上还有什么事情是对的呢?其次,山寨者,容易操作也。前面有车,后面有辙,别人怎么走,我们便有样学样,这对初学乍练者来说不仅容易上手,也不失稳妥。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成本低廉。世界上只有一个爱迪生,让一个没有发明天分的人去搞专利创造,无异于赶牛上树,浪费资源。同样的道理,让一个暂时还不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或企业去创新,一来条件上不允许,二来时间上也不允许。创新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一定程度上说,创新就是烧钱。先山寨着,先赚着,有资本了、有一定的模仿能力了,再创新也不迟。山寨都不会山寨,谈什么创新?从这一点上说,山寨其实是创新的必经过程。

    其实,就连我们无比羡慕的华人首富李嘉诚,一开始也是靠复制别人才走向成功的。

    1957年的一天,李嘉诚翻阅杂志时被一则简讯吸引:意大利一家公司开发出了利用塑胶原料制成的塑胶花,即将投入生产,目标为欧美市场。一直苦苦寻找突破口的李嘉诚,如迷途的夜行人看到亮光,兴奋不已。但他也知道,厂家肯定对新产品技术高度戒备。按说,他应该名正言顺地购买技术专利,但一来长江厂小本经营,绝对付不起昂贵的专利费;二来厂家绝不会轻易出卖专利。

    情急之中,李嘉诚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他登上飞往意大利的班机,到这家公司做了一名杂工。在厂里,他利用工作之便,推着小车在厂区各个工段来回走动,把塑胶花的生产流程全都看在眼里,并且记了下来。休息日,他还请厂里的技术工们吃饭,千方百计地套问他们关于技术方面的问题……此后几年,塑胶花为李嘉诚带来了上亿元的盈利,李嘉诚成了世界有名的“塑胶花大王”。

    遗憾的是,很多人却没能笑到最后,比如曾经红极一时的“红高粱”快餐(复制麦当劳、肯德基)。这也说明,一味照抄并不见得能取得成功。众所周知,湖南电视台娱乐节目搞的好,但有哪个照抄的能跟它并驾齐驱?可见,所谓复制,应该是复制其经验、思路,而不是简单地复制别人的成功模式。

    说到底,复制是走向成功最简单、迅捷的途径,但是最终实现想法、决胜天下,你还必须具备根植于现实的原创性想法,这远比模式移植和技术克隆重要得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