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感动的经典文学故事-毕加索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毕加索1881年10月25日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马加拉省,父亲是位小有名气的画师。由于受父亲的影响和教育,毕加索从8岁起就开始学习绘画,很早就显露出自己的才华。1895年,毕加索随父母移居巴塞罗那,次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皇家艺术学院。此后,他出众的才华使他获得了不少赞誉。

    1900年,毕加索在巴黎举办了首次画展,引起了法国画界的关注。1904年,毕加索定居巴黎。这一时期,毕加索的画以蓝色为主,表达人的痛苦,以独特的个人风格确立了他在画界的地位。和女画家奥利维埃生活在一起以后,虽然生活依旧贫困,但毕加索的作品的色调明快了许多,进入“粉红色时期”——以玫瑰红为主调,代表作有《卖艺人一家》、《站在球上的少女》、《拿扇子的女人》等。1908年以后,毕加索开创了“立体主义”的绘画风格,代表作品有《阿维农的少女》。他和另外一位法国画家布拉克画了许多风景和静物,追求形式上的奇异效果,用一种小平面来表现物体。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毕加索的画风不断发生变化,从立体主义转到新古典主义,然后又变成了超现实主义。所以,在西方美术史上,他既是立体主义的创始人,又是新古典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主要代表。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后,毕加索积极参加反法西斯的社会活动,还把卖画所得的40万法郎全部捐给西班牙共和国政府。1937年,德国法西斯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进行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空袭,将小镇夷为平地。毕加索闻讯后非常气愤,以这一事件为题材创作了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壁画《格尔尼卡》。这幅画的色调是黑、白、灰三色,结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风格,表现痛苦、不幸和兽性,以深刻的内涵表达了对法西斯暴行的强烈抗议。德军占领巴黎后,毕加索仍旧留在巴黎,闭门谢客,潜心作画。同时,他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用自己的画笔控诉法西斯的暴行。1944年巴黎解放后,毕加索举办了战时作品的大型展览,因此获得了极高的荣誉。战后,他又特意为世界和平大会画了著名的《和平鸽》。

    1973年,毕加索因病逝世,享年92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