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感动的经典文学故事-巴赫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巴赫于1685年出生在德国爱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家庭成员中有作曲家、音乐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他自幼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巴赫8岁就失去双亲成了孤儿。少年时期,他靠奖学金进入圣·米歇尔学校学习。1702年,他从圣·米歇尔学校毕业,一年后成为一家室内乐队的小提琴手。巴赫是一位卓越的风琴家,同时还是作曲家、教师以及乐队指挥。1723年,巴赫开始在莱比锡的圣多马斯教堂任歌咏班领唱,在此后的27年中,他一直担任此角色。

    巴赫的生活十分穷困,勉强可以养家糊口,虽然酷爱音乐,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他远不如莫扎特和贝多芬等人出名。他曾因辞去魏玛公爵的风琴手和首席小提琴手的职务而被送入监狱。之后莱比锡教会因没有合适人选,才勉强让他担任歌咏班领唱。

    尽管生活艰难,巴赫仍创作出了许多优秀作品,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有将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组成《平均律钢琴曲集》的一套48首赋格曲和前奏曲,还有140首其他前奏曲、100多首其他大键琴乐曲、23首小协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鸣曲、5首弥撒曲、3首圣乐曲及许多其他乐曲。巴赫一生总共谱写出800多首严肃乐曲。

    巴赫是一个路德教徒。他希望他的乐曲可以为教会服务,所以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宗教音乐。在音乐形式上他无意创新,而是把现有的形式推上最高峰。

    在巴赫去世后的半个世纪里,他的音乐基本上无人问津。到了19世纪,人们对巴赫乐曲重新产生了兴趣。从此,他的声誉和名望与日俱增,并成为与莫扎特、贝多芬齐名的音乐家。

    巴赫被认为是所有著名作曲家中水平最高的艺术家。他谙熟所处时代的所有音乐形式,并对其中任何一种都能信手拈来、熟练掌握。例如,他对旋律组合法在艺术上的精通程度可谓无人能及。此外,他的管弦乐作品逻辑性强,富于变化,主题贴切,旋律优美。

    大多数学音乐的学生认为,巴赫的作品在结构的深刻性和复杂性方面要比其他作曲家相对容易理解的作品具有更加无穷的艺术魅力。从长远来看,巴赫的作品比风靡一时的“流行”作曲家的作品拥有更多的听众,因为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据了听众的心灵,从而使他的作品成为时尚中的经典。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