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感动的经典文学故事-张大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张大千原名张正权,1899年生于四川内江县,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

    张大千早年曾学习清初四僧画技。寄居成都期间,学习沈固、唐伯虎等大家作品,画风深受其影响。1914年,他进入重庆求精中学读书。1917年,张大千与二哥一同去日本学习绘画和印染术。1919年,他回到上海,拜投名家门下学书画、诗文。不久,他悄悄地在淞江的禅定寺出家,法名“大千”。百日后还俗保留了“张大千”这一名号。

    1924年,张大千回上海不久,二哥和他人创办了一个艺术团体——“秋英会”,每年秋季,散居全国的会员纷纷聚集上海,赏菊、饮酒、作画、题字、赋诗。在秋英会上,年仅24岁的张大千大展丹青之笔,展露了自己在诗、书、画方面的才能,赢得画坛一片赞叹。1925年,张大千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此后,张大千便以卖画为生。

    1937年,日军攻占北平后,张大千因拒绝担任艺术画院院长等职、拒绝借出所藏字画办画展而被日本宪兵队关押一个多月。

    1941年,他远赴甘肃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面壁近三年,刻苦研究中国古代壁画艺术。通过这三年对古代优秀绘画艺术的学习和揣摩,他把敦煌艺术运用于现代作品之中,将中国人物画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他的修养因此更全面,画风也发生转变。从此,他开始用覆笔重色,其所画的层峦叠嶂的大幅山水画,丰厚浓重,把水墨和青绿融合起来,形成了独创的艺术风格。张大千的敦煌之行不仅对他的画艺精进起了很大的作用,也对敦煌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将敦煌壁画介绍给世人,使世人得以窥见我们的这一神秘的国宝艺术,而且他的敦煌临摹画在民族艺术上开创了一个新境界。

    1950年以后,他先赴印度讲学,以后漂泊海外,先后在阿根廷、巴西、香港等地居住,还在巴黎访问了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

    1959年,他漫游欧洲,又开创了“泼墨、泼彩”的新画风,发明了泼墨山水,达到了深厚、华润而又风姿潇洒、秀逸的境界。

    从20世纪40年代起,张大千来往于亚洲、欧洲、美洲等地,举办了多次画展,被誉为“当今最负盛名之中国画大师”,也为介绍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83年,张大千在中国台北去世,享年84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