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感动的经典文学故事-徐悲鸿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895年,徐悲鸿出生在江苏省宜兴县亭桥镇。他自幼便显露出绘画的天赋,九岁起随父亲学画,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

    1908年,家乡水灾,13岁的徐悲鸿随父亲去异乡卖画谋生。父亲病逝后,他挑起养家重担,1914年赴上海谋职,却无功而返。1916年,徐悲鸿生活安定了下来,住在“哈同花园”,在这里他结识了蒋碧薇,两人心生爱慕。经重重困难,最后徐悲鸿带着她远走高飞,共结连理。

    一年后,徐悲鸿回国,经康有为介绍,来到了古都北京。他通过游览名胜古迹,画出了不少山水人物画卷,并借此机会畅谈理想,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1920年,徐悲鸿考入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开始了他的留学生活。在法国,徐悲鸿亲眼目睹了卢浮宫里珍藏的艺术瑰宝。在这些艺术珍品面前,他流连忘返,赞叹不已,他的艺术创作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1927年,徐悲鸿结束留学生涯回到上海,成为当时美术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他大力倡导用“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界旧有的面貌,并强调“尽精微,致广大”,“惟妙惟肖”,“直接师法造化”。特别是他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论,在画史上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抗战期间,徐悲鸿时刻心系祖国安危,创作了巨幅油画《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歌颂了战士们威武不能屈的民族精神,鼓舞人民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生后,驻沪十九路军英勇抗战,徐悲鸿激情满怀,作国画《雄鸡》,落款是“雄鸡一唱天下白”。

    1946年,因兴趣爱好、人生观方面的诸多不同,徐悲鸿与蒋碧薇离婚。同年,徐悲鸿与自己的学生廖静文结婚。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徐悲鸿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1953年,徐悲鸿病逝于北京医院,享年58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