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感动的经典文学故事-王羲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公元303年出生于琅玡临沂的一个大士族家庭。王羲之自幼酷爱读书,尤其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七岁时他跟著名书法家卫夫人习字。他集中精力,刻苦练习,日有长进,不到三年,书法功夫已经相当好。

    王羲之家里珍藏着很多前人的书法论著。王羲之12岁时就一边读,一边练习。他父亲见他求学心切,就亲自指点他,王羲之的书法进步更快了。后来王羲之渡江北上,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到了许多名书法家的手迹。他没日没夜地练字,刻苦学习各种书法。

    王羲之少年时代,笔锋初露,便震惊了方圆百里的书法名家。从那以后,他精心钻研书法,独创了自己秀美的字体,被世人誉为“书圣”。

    青年时的王羲之以耿直坦诚著称。王府是名门望族,太傅郗鉴想把女儿许配给王家子弟。有一天,他派一名门客给王羲之的父亲送去一封书信,说明此意。王父立即对来客说:“你到东厢去任意挑选就是了。”门客到东厢一看,王府子弟众多,或读书,或舞文弄墨,一听说太傅派人来挑女婿,都毕恭毕敬,大气儿不敢出。唯有一个青年仰卧在床上,露出肚皮,好像没这回事儿一般。这位门客回去向郗太傅回报以后,想不到太傅点头笑道:“就要这个在东厢露出肚皮的人了,他一定不是一般人物。”事后一打听,才知那人是王羲之。

    王羲之早年因才德俱佳,又是世族子弟,多次被举荐做官,但他对此并不感兴趣。公元334年,庾亮请他当了参军,后来一直升到了右军将军,后人因而称他为“王右军”。王羲之做官后,并不以名利为重,常与平民百姓、道士交往,留下许多佳话。王羲之还有个嗜好,那就是很喜欢鹅。会稽有一孤居的老太太养了一只很会鸣叫的鹅,王羲之在市场上没能买到,于是带了很多亲友一起前去观赏。老太太一听王羲之要来,受宠若惊,专门杀了那只鹅来款待王羲之一行,王羲之为此叹惜了多日。

    公元353年3月3日,王羲之和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宴会于会稽山的兰亭,大家赋诗抒发胸中的感慨,后来结集成册。王羲之为这本书题了序,记述了当时宴会的盛况,并且即事抒情,对人生聚聚散散、年寿不长发出感叹。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唐太宗驾崩后,《兰亭集序》真迹就随之葬入昭陵,但此后一直下落不明。

    王羲之的书法名扬天下,千百年来,学习他的书法的人数不胜数。从隋朝至清,人们创作书法作品时多受《兰亭序》的影响,大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苏轼、黄庭坚等更是将他作为宗师。王羲之所创造的那种空灵蕴藉的气韵,从古至今都是书法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王羲之一生淡泊名利,他常常以身作则教育孩子们为人应洁身自好,不应有贪图名利之心。王羲之还是一个家庭观念很重的人,他曾经想和道士许迈一同修炼,服食仙丹,但因不忍与家人别离,怕他的离去影响正在成长的儿孙的快乐情绪而作罢。

    王羲之一直想让他的儿孙能在书法上有所成就,他的七个儿子在他的鞭策下都勤于书法,其中最有成就的是王献之,与其父亲并称为“二王”。

    公元361年,王羲之病逝。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