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队思想文化建设实务-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莱布尼茨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里特

    经典案例

    名医华佗对症下药与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三国志·魏书·华佗传》记载:州官倪寻和李延一起找华佗看病,两人都患头痛发热,感觉相同。而华佗经过诊断,给倪寻开了泻药,给李延开了发汗药。

    两人看了药方,感到非常奇怪,问:“我们两人的症状相同,病情一样,为什么吃的药却不一样呢?”华佗说:“你俩相同的,只是病的表象,倪寻的病因是由内部伤食引起的,而李延的病却是由于外感风寒引起的。两人的病因不同,我当然得对症下药,给你们用不同的药治疗了。”果然,倪寻和李延服药后,没过多久,病就全好了。

    《红楼梦》里有一段“胡庸医乱用虎狼药”的故事,讲到丫头晴雯患了重感冒,请来一位胡太医搭脉后,开得一帖药。宝玉一看药方,大吃一惊,连声叫道:“该死该死,他拿着女孩儿们也像我们一样治,如何使得!”后来另请了一位王太医,药方上去掉了枳实、麻黄,增添了当归、陈皮、白芍,且分量有减。宝玉喜道:“这才是女孩儿们的药!”幸亏宝玉懂得点医道,才避免了晴雯被误诊。

    苏东坡错续菊花诗

    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苏东坡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心想:“西风”就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与秋霜斗,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是大错特错了。这个平素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翰林学士,也不管王安石是他的前辈和上级,提起笔来,续诗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回来以后,看了这两句诗,心里很不满意。他为了用事实教训一下苏东坡,就把苏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阳,这一天大风刚停,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这时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才知道原来是自己错了。

    女柔教练善于讲故事

    一位女子柔道队教练,针对运动员不同的成长阶段,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开展不同的教育。运动员刚入队的时候讲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故事,培养运动员良好的个性;随着运动员的成长,当运动员遇到困难的时候,讲龟兔赛跑的故事。一方面对缺少自信而自卑的运动员起到鼓励的作用;一方面也教育了过于自信的运动员——自负只会导致失败。在队员处理与他人关系,出现矛盾的时候,这位教练员给大家讲韩信忍胯下之辱的故事,教育大家互相忍让,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在队员面临退役或其他出路的时候,他讲渔夫与金鱼的故事,教育大家要有祖国培养意识,提出合理的要求。

    王皓终捧勃莱德杯刘国梁对症下药收效果

    2009年5月5日,王浩终于手捧圣·勃莱德杯,离大满贯的梦想又近了一步。这一步不仅是数字意义上的,更是心理层面的突破。

    从雅典到北京,一次又一次的第二给王皓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教练员刘国梁非常清楚王皓的心理起伏,在本次比赛中对症下药,让他放手去打,“爱打哪打哪”。因为刘国梁知道,单从实力、技战术打法的先进性,当今世界乒坛没有一个人能够与王皓相抗衡。正是这种指导思想,使王皓抛开了心理包袱,将雅典和北京的遭遇画上句号。

    男单冠军的发布会上,王皓说:“这次比赛和过去几次大赛相比,自己最大的变化就是心态上的调整。”“和以前相比,会更积极地去和教练沟通。谈一些心里的想法,在比赛中每天和主教练聊,把状态好和不好的感觉都和教练说,刘指导再帮我去分析,他经历过很多大赛,对我帮助很大。”

    分析思考

    古语道:“行医之道,不可类推。”晴雯险被误诊,究其原因,恐怕主要是那位胡庸医只会背“汤头歌诀”,而不懂“辨证论治”。而华佗明白病症虽然症状相似却有可能根源大不相同,懂得因人、因病、因时、因地论治,才能妙手回春,药到病除。

    其实,无论是树叶也好,花卉也好,万事万物,都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则更是千差万别,复杂异常。思想政治工作,就像在医治人思想上的病症,也需要“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对象,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人,是千差万别的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实践对象,是针对人的思想、精神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求以人的现实存在为出发点,尊重人的差异性、个别性、主体性,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弘扬和培育人的主体性,加强个体自我教育,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彰显人的“属人”特性。

    人是千差万别的,不是一个模式的,也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研究、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时,必须将其置于一定的具体情境下,从对象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个性特征、思想状况甚至身体状况出发,才能弄清楚其思想活动的具体特点和现实根源,找出它发生、发展的规律性,施以正确的教育内容,有效解决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人,是不断变化的

    人不是停滞的,而是发展的、变化的。社会在前进,情况在变化,人的思想也始终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女子柔道队的教练便深谙其中道理,明白运动员在运动生涯中会出现各种情况,有可能会进步,也有可能发生动摇和退步。要针对运动员成长的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问题开展不同内容的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能够牢记人是不断变化的、也是可教育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看到他们身上不成熟的一面,又要看到他们正不断成熟完善的一面;既要看到目前的现状与不足,也要看到他们行为、思想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与趋势,以及他们身上蕴藏着的巨大热情与潜力。因此,对教育对象的认识与探究也应该是与时俱进的。

    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缺乏针对性

    “大呼隆”、“一刀切”、“一锅煮”,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顽症。经过多年的努力,情况虽然已有所改变,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致使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流于空泛,缺乏针对性。不管“思想病患者”患的是“流感”还是“脑炎”,不管发病的起因是“病毒”还是“细菌”,都是一通“政治道理”。人们一谈起思想政治工作或思想政治教育就认为是学习马列主义的理论或政治理论学习,内容单一,形式枯燥。不仅起不到药到病除的效应,而且还可能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其实,缺乏针对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研究不够,对他们的需求把握不准,对情况和人的变化研究不深,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实际脱离,方法简单,结果不能把教育深入人心。因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对症下药,量体裁衣,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大话、空话、套话和形式主义的现象,才能高效地解决遇到的各种复杂多变的问题。

    教育内容的普遍性与针对性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所谓的普遍性是指事物的共性。它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所谓特殊性是指事物的个性、区别性,即每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是世界上诸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人,也脱离不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规定。

    目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所缺乏的,是把教育对象看作具体的人。所谓具体的人,是指具有不同思想、观点、感情、作风、情趣、个性的人。由于人们各自的生活环境、社会经历、受教育程度不同,以及身心发展水平、个体心理特征的差异,人们的思想也就各有其特点。教育者要准确把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育对象的特点和差异,根据其具体情况,提出恰当的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解决不同教育对象的思想矛盾,从而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预期效果。

    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运动员,也是具有共性的具体的人。他们的共性就是都是国家队的运动员,都要为祖国的荣誉而顽强拼搏;都是竞技体育战线的精英,要不断超越自我,冲击人类的极限;会遇到很多艰难困苦,会产生各种思想困惑;会收获很多荣誉,也要放弃许许多多……

    同时,不同的运动员也具有不同的特质,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和问题。如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可能具有不同的气质:个人项目的运动员具有较强的个性和表现欲望,而集体项目的运动员则更具协作精神;对抗性项目如拳击、跆拳道等运动员具有霸气,艺术类项目则表现柔美。不同竞技水平的运动员心态也是不同的:金牌运动员自信心足,但有可能压力较大;潜优势运动员也许会信心不足,但压力较小,拼搏意识更强。年龄不同的运动员思想也不尽相同:年纪大的运动员常常会考虑婚恋、家庭、退役等问题,这些成为困扰运动员的因素;年纪小的运动员思想不够成熟,世界观、人生观还未成型,也需要加强关注和教育。除此之外,出于文化、家庭、地域,甚至性别、民族等方面的差异,运动员也会存在不同的情况与问题……

    教育内容随对象的变化而变化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事物,万事万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人自然也不例外。尤其,人的思维活动是宇宙间最高级、最丰富、最富于变化的现象。恩格斯曾把它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这朵花随着“阳光”、“雨露”(外界环境)的增减也展现出不同的姿态和生机,会因阳光不足或过于强烈而枯萎,也会因雨露缺乏或过于丰润而凋落。作为人的思想之花的园丁——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随时了解“花”的环境,关注“花”的生长动态。

    作为运动队中的思想教育对象,运动员的思想也会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波动。例如即使技术水平相当稳定的运动员,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也会出现心理的波动而影响技术发挥。在现实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好的自不必说,坏的情况例如技术水平遇到瓶颈难以进步,会使运动员丧失信心,产生自卑心理;人际关系产生矛盾,破坏氛围,影响训练;大龄运动员婚恋发生问题,影响心境;家庭出现危机,动摇军心;训练受伤或生病,情绪会产生低落;即使获得了优异成绩,也有可能被荣誉冲昏头脑,躺在成绩上自我满足,不思进取……

    针对这些情况,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随时体察,了解情况,然后针对性地给予关心和教育,从而有效解决问题。而不是以为自己手执一把“思想政治”的大斧,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我们手中所持的,应是十八般兵刃,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并且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由于人的本质决定了人的尺度,是社会的尺度,决定了人在社会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本质主体性、能动性、多样性。应当积极为人的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不搞形而上学的“假、大、空”,不搞视“左”为正的专断、打击和压制,不采取耳提面命、颐指气使的姿态。而应当以民主、平等、和谐的态度,敢于触及和解决“难点”、“热点”、“焦点”问题,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前提下,立足于凝聚人、培育人、激励人,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从实践出发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一基本观点,对批判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端正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有极强的针对性。毛泽东指出:“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同样,思想政治教育中了解与掌握人的思想,正确的理论、观点的提出,方针、原则的确立,内容、方法的选择,都必须深入实践,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掌握第一手材料。否则,思想政治教育一旦与实践相脱离,就会成为盲目的空洞的说教。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特点的人。同一类问题,在不同人身上会有不同的反映和表现;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会有各种不同的思想活动。只有注意到这种特殊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要想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深入实践,贴近实际,全面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倾听多方面的意见。产生问题时要查明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主观的、客观的、个人的、群体的、暂时的还是长期的等等。

    其次,要掌握每个人的特点,了解每个人的技术特点、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年龄特征、性格特征、身体状况等等。

    针对不同问题选择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而教育内容的选择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国家队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国家队日常生活、训练、竞赛各个阶段之中,针对不同阶段,不同问题,需要选择不同的内容。

    第一,国家队日常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应用。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国家队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的教育和工作内容有:

    文化学习问题。运动员最担忧和关心的问题与今后前途和出路有关,其中文化学习的要求非常迫切。在调查运动员最苦恼的问题时,“文化学习或获得大学学历”、“今后的前途和出路”排在前列。在解决运动员的文化学习问题时,首先要安排组织好运动员文化学习的时间。可以充分利用运动员的业余时间进行文化教育。学习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网络社会与国际一体化趋势使得电脑操作能力与外语水平成为人才必须的两大技能。其次,文学、哲学、历史、法律知识的教育能够完善运动员文化素质,提高运动员的文化修养,提高阅读、理解、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这对运动员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国家队出国机会多,接触外国人的情况非常普遍。他们有时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窗口,有义务向全世界人民介绍中国,展现中国。因此,国家队运动员、教练员,包括其他工作人员都应当学习行为礼仪规范,在赛场内外体现出东方文明古国的韵味和勤劳勇敢善良的中国人民的风范。

    家庭问题。家庭问题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家人变故而不能回家;两地分居;子女教育困难;离婚等。

    解决运动员有关家庭的问题时,不仅需要对运动员进行集体主义、奉献精神、舍小家顾大家的教育,还要通过组织尽量实实在在地解决这些运动员的后顾之忧。如协调各方关系帮助运动员解决子女教育的问题;尽量多提供机会让运动员与家人团聚;当运动员家庭出现变故时一方面关注运动员情绪变化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一方面尽量向运动员家庭伸出援手,提供人力物力的帮助。

    组织纪律问题。组织纪律问题包括运动员日常组织纪律观念淡漠、夜不归宿、私自超假;不按照规定看电视、打手机、用电脑;违反规定化妆打扮等。

    对于组织纪律问题,最重要的是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并积极宣讲。对于运动员容易出现的问题重点进行针对性教育。对于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时修订和补充相应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制定后严格执行,并采用一定的奖惩激励制度,对做得好的队员给予奖励,做得不好的给予惩戒。当然奖惩手段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的。

    待遇问题。待遇问题包括工资、奖金、津贴标准不一致,发放不及时,甚至还有拖欠等;另一方面部分运动队里某些运动员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倾向和现象。

    解决有关待遇问题时,对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可以加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的教育,祖国培养意识教育,并辅之相应的规章制度,约束这些不良思想的泛滥。对于分配不公、发放不及时等问题,则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尽快针对实际问题,研究出合理的分配方案,并督促各种收入按时发放。

    婚恋问题。婚恋问题如运动员谈恋爱;大龄运动员婚嫁难;已婚运动员家庭难以团聚、两地分居导致离婚率高等问题。

    解决婚恋问题,需要教练员、领队等思想政治工作者具备一定的婚恋观知识,能向队员灌输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帮助他们解决恋爱婚姻中遇到的挫折和问题。对于大龄青年婚恋难的问题和由于夫妻长期不能团聚引起的离婚问题,应积极发挥组织的作用,尽量在不影响训练的情况下为大龄青年、已婚运动员创造寻找伴侣或夫妻团聚的机会和条件。要注意观察运动员的情绪变化,及时疏导情绪障碍,解除他们在感情问题上的后顾之忧。

    第二,训练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应用。

    在训练竞赛中,根据相关调查报告和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在训练中“运动员最苦恼的问题”主要有“提高成绩和竞技水平”,“运动员最关心的问题”是“能否取得理想成绩”,这说明运动员最关注的问题还是运动成绩的提高。因此教育内容应当包括:

    首先,科学训练知识与本项目的理论知识。作为一名高水平的国家队运动员,其训练必将是严格甚至苛刻的。在各国竞技体育不断加入科技元素的今天,我国国家队运动员也必须了解本项目的理论知识、训练知识,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只有运动员本身具有清晰的头脑,冷静的思考能力,科学的训练方法,才能不断取得成绩的进步。

    其次,伤病的预防和康复知识。伤病问题一直是困扰运动员及教练员的头等问题。因为伤病困扰是影响运动成绩的致命因素。掌握一定的人体运动生理学知识、伤病的预防和康复知识十分必要和迫切。只有运动员既懂得科学的训练知识,又懂得伤病的预防和康复知识,才能够在不断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同时有效地保护自身的健康。

    再次,兵法和技战术知识、竞赛规则和裁判办法。不可否认,在竞技体育中除了人的因素外,兵法、技战术、竞赛规则和裁判办法是影响比赛成绩最直接的因素。因此,对兵法和技战术知识的学习,研究竞赛规则和裁判办法是训练竞赛不可缺少的内容。

    另外,一些运动员存在对自己信心不足,或缺乏毅力和对抗精神,害怕受伤等问题。因此在训练中如何激发运动员顽强拼搏、刻苦训练的良好状态是我们最应当探讨的问题。在这里,加强对运动员体育道德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用“为国争光”、“实现人生价值”等来激励队员,不失为有效的手段。

    第三,竞赛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应用。

    竞赛可以分成赛前、赛中、赛后三个阶段。在赛前运动员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压力调节问题。压力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压力过大;一种是压力过小。对于压力过大的情况需要我们对其思想进行分析后有针对性地减压,使其抛掉过多的思想包袱。如对于曾经获得过金牌的运动员来说,可能思想压力在于如何保住金牌,稳固自己的冠军地位。这时应使他们树立“金牌属于过去,成绩还看今朝”的思想,丢掉金牌这个包袱,重新去拼搏,去“争”而不是“保”。对于一些潜优势运动员来说,压力可能来自没有大赛经验,或者对自己信心不足,这时应当给其充分的“打气”,鼓舞其斗志,使其在赛场上忘我拼搏,争取最好的成绩。对于压力过小的运动员,通过分析比赛形势,讲明利害关系为其适当加压,同时加以“为国争光”,“实现人生价值”的激励,使其充满斗志。

    在比赛中,情况更加复杂,有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由于竞赛场合的特殊性,有时教练员、领队可能根本无法接触或没有机会对运动员进行教育。此时主要考验运动员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如遇到暂时的失败和落后,运动员需要告诉自己忘记暂时的挫折,调整状态,鼓舞士气,或冷静分析比赛形势,及时调整战略,在之后的比赛中全力拼搏;遇到赛场上的突发事件,例如突然的赛场混乱等,应告诫自己摒弃无关的干扰,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专心致志面对比赛;遇到裁判不公的情况,应首先保持镇定,其次保证稳定发挥,以自身的表现作为最有力的反驳,表现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绅士风度和大国风范。虽然,这时主要靠运动员的自身调节,但是这些能力和素质的养成离不开平常教练员和领队等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培养和教育。

    赛后主要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成绩引起的各种情绪问题。如成绩优异引起骄傲自满,成绩不好导致情绪低落。对于获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告诫他们戒骄戒躁,正确看待成绩;加强祖国培养意识的教育,使他们了解一块金牌的背后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对于成绩不好的运动员应当为其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途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多加鼓励和赏识,增强其信心。

    比赛后正确对待利益分配的问题。面对利益的分配,应当一方面加强祖国培养意识教育,为运动员算经济账,一方面加强义利观教育,灌输见利思义、义高于利的思想,实现正确对待利益分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