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猫慌了神,不假思索就把魏良栋给放了,后面顾炎武等人皆感匪夷所思,面面相觑之后无言以对,这年头猪都能当人质,还能说啥啊。
魏良栋迅速逃到田尔耕身边,颤抖着说:“多谢田大人救命之恩,来日定当报答。”
田尔耕心中那么美啊,连声说道:“好说好说。”又对刘小猫喊道:“赶快束手就擒,不然砍死那头野猪。”
刘小猫哭丧着脸,气鼓鼓地喊道:“偶不玩了,偶投降,不许伤害小天蓬。”
田尔耕一挥手,两边锦衣卫窜上去,用加重的精钢镣铐锁住刘小猫,可怜一身高强武功的刘小猫就这样再次被活捉。
田尔耕哈哈大笑,魏良栋愣了愣,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然后其他人也跟着捧腹大笑,一个个连眼泪都快笑出来了,只有刘小猫撅着嘴,关切的目光望向自己的宠物小天蓬。
田尔耕笑完,冲断头台方向摆了摆手,一名刽子手立刻举起了鬼头刀,刘小猫见状急忙大喊道:“不要~~”可是已经晚了,雪亮的鬼头大刀在阳光下闪耀了一下,就带着风声落下,那一刻,刘小猫分明看见小天蓬的眼角有泪。
一颗猪头从厚实的墩子上掉落,血花四溅,两个可怜的小眼睛死不瞑目,依然望向主人的方向。
刘小猫呆住了,眼前雾蒙蒙一片,同时一股前所未有的愤怒之火开始从心底涌起,如同火山爆发一般无可阻拦。
田尔耕他们还不知道,尚在谈笑风生。
“列位,今天本官请吃红烧肉,刚宰的猪哦。”田尔耕道。
“那敢情好,我最爱猪大肠,腰子也行,别洗,臭烘烘的最养人。”魏良栋接着说。
“猪头也好啊,嘴头子、顺风,都是下酒的好…”典狱长话没说完,忽然停住了,颤抖着手指向前方。
众人顺着他的手看去,之间刘小猫已经变了模样,两只眼睛由黑色变成了恐怖的绿色,一头黑发也变得金黄,并且一根根竖起来,愤怒地指向天空,浑身上下笼罩在一股明显的金色光芒之内,看起来要多吓人有多吓人,要多妖异有多妖异。
众人都呆住了,眼睁睁看着刘小猫将精钢镣铐轻松地挣开,双手在空中划了一个圈,然后一个巨大的光球就随着她的怒吼飞了过来。
“还我小天蓬!”这是田尔耕最后听到的一句话,他的死很迅速,一点也不痛苦,准确地说是被汽化了,被一颗威力无比的光球给瞬间汽化了,连同周围的几十个人一起,连同他们所站的青石台子一起,都被汽化了,连一根毛都没剩下,火球经过之地,不管是泥土砖石还是金属木材,切面全都光滑无比,如同镜子一般,震惊,全场震惊,火铳手们都忘记了开火,一个个张大嘴巴瞪大眼睛,中邪一般一动不动。
刘小猫浑身上下的金色光芒还在闪耀,不断有暴怒的光球从她手中发出,断头台上的刽子手,四处站着的火铳兵,全都是她发泄愤怒的对象,不消片刻,整座锦衣卫诏狱就荡然无存,只剩下刘小猫和身后几个犯人站着的地方还算完好。
发泄完毕,刘小猫身上的光芒也逐渐散去,金色的头发和绿色的眼睛恢复了常态,她走过去捡起小天蓬的脑袋抽泣着,抚摸着猪耳朵边一朵自己绑上的绸子花,可怜的小天蓬,以后再也不能和你一起玩了。
诏狱中唯一成功逃亡的是宋祖德,大师就是大师,见刘小猫变身之时就察觉不妙,当即施展八步赶蝉的绝妙轻功离开,既便如此还是被殃及,屁股烧焦了一大片,看到如同天火下凡一般的打击,祖德大师抱着头藏在远处,痛苦地呻吟:“这哪是降龙十八掌啊,便是真有龙,一万条也被劈死了。”
第十二卷
和谐
第六十五章
飞越巅峰
天启十五年八月十日,京师突降天火,锦衣卫诏狱尽毁,失踪者逾千人,伤亡者以万计,浩劫所至之处,草木砖石俱融,光滑如镜,触之如冰,其状甚为诡秘,钦天监诸人皆不能解。
时奸党乱政,皇帝不勤政事,礼崩乐坏,外敌四起。天下士子皆以为此乃天谴之兆,大明二百六十七年国运已尽矣。
但是史书上苍白的记录完全不能表达京师百姓对这场浩劫的恐惧之情,更无法详尽描述这场灾难的可怕之处,根据距离事发现场不远处的幸存者描述,当日上午本来天空晴朗,忽然就听到一声巨大的轰雷响起,呻吟震撼天地,京城西南方位锦衣卫诏狱上方涌起一片遮天盖地的黑云,片刻之后又是几声巨响,天崩地裂,一阵疾风席卷而来,这位目击者是福建人士,见识过台风的厉害,据他描述,这股疾风堪比最厉害的台风,距离诏狱较近的屋顶全被掀开,树木连根拔起,即使十几里外的房屋,琉璃窗也尽碎,房屋院墙出现裂缝,百姓断臂折足者无数,侥幸活命者也披头散发,狼狈不堪。
这是比较客观的描述,还有比较邪性的说法,诸如吏部某官员出门拜客,忽然一声巨响,他的人头就飞起来不知所踪,次日在溧水才发现,还有某女客坐在轿子里走的好好的,忽然一阵怪风,轿顶掀开,全身衣服不翼而飞,人还一丝不挂坐在轿子里,那些失踪的人也有说法,说是太庙附近下了一场血雨,无数残肢碎肉从天而降,其状甚惨,这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多是以讹传讹,大多数后续的事件乃是江湖好汉市井无赖趁乱而为,谋杀官员盗窃财物采花劫色。
事发之后,钦天监的官员立刻观察天象,希望能找出一点端倪,但是天空中的情景让他们更加惊恐,只见一股气直上云霄,天上的气团被绞得一团乱,演变成各种奇形怪状,有的像乱丝,有的像灵芝,五颜六色,千奇百怪,许久才渐渐散去。
爆炸发生时,朱由校正在乾清宫研究图纸,突然发现大殿摇晃起来,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吓得夺门而出,直奔省躬殿,众侍卫太监都不知所措,只有一个贴身内侍跟着跑过去,碰巧被省躬殿上飞下的琉璃瓦砸中,当场脑浆迸裂而死,白花花的脑浆溅了朱由校一身,吓得他魂飞魄散,一头钻进桌子底下再也不敢出来。
天谴的消息迅速传遍江南,上至王侯公卿,下至黎民百姓都震骇至极,人心惶惶。一些东林系的御史纷纷上书要求皇帝匡正时弊,重振朝纲,亲贤臣,远小人,意思就是重新启用钱谦益,撤销魏忠贤的职务,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上天的怒火,如果朱由校真能看见这些奏折,出于对未知事物的恐惧,说不定真的会下罪己诏,罢免魏忠贤等人,偏巧皇帝因为受了惊吓卧床不起,反而更加依赖魏忠贤了。
魏忠贤看了奏折,顿时冷汗淋漓,如果有人借着这件事扳倒自己可太容易了,为了保住权力,他不得不痛下杀手,下令锦衣卫将上书的御史们杖毙,从此能制衡魏忠贤的最后一股微薄力量也丧失殆尽了。
这场浩劫直接影响到了京城乃至江南的一切正常运作,官兵不敢上街巡逻,官员纷纷告假走人,六部基本上瘫痪,紫金山上的无线电发射塔也倒了,无法接收来自于西域和北疆的电报。那些应该运往边疆的军粮器械,堆在车站码头无人问津,整座京城完全出于失控状态,谁也没有精力去管什么天地会的反贼,刘子光的余孽了。
倭国,长崎,暴雨还在继续,狂风也随之而起,海面上浊浪滔天,所有的船只都进港避难,水手上岸避风,不时有倭人的木板房子被风吹塌,受灾人数不计其数。
大帅官邸,这是一座砖石结构的建筑,所以并不怕狂风骤雨,即使如此,门窗也都进行了加固,窗外的雨声雷声不绝于耳,狂风怒号。
“大帅,台风期间,舰船无法出海。”
“大帅,库存的煤炭已经见底,猛火油也不多了,现有燃料加起来也只够两成的舰船单次航程所用。”
“大帅,存粮也不多了,罐头只剩下最后一个货柜,大米也快见底了。”
“大帅,将士们水土不服,好多人吃了生鱼片上吐下泻,无法出征。”
“大帅,电报塔被雷击中,已经损毁无法使用,和中原的消息断绝了。”
听着一个又一个坏消息,刘子光双眉紧锁,但他依然不改初衷,坚持出兵中原。
“让管气象的去访一访当地渔民,台风什么时候结束。”
“煤炭好办,我就不信偌大一个倭国就没有煤矿。”
“让天皇下诏,倭人不得食用大米,把大米全都献到长崎来,再收集鱼干,梅干等,怎么都能对付一路。”
“说多少次了,吃生鱼片要配芥末,让军医好好诊治,尽快恢复。”
“电塔尽快修复,通讯不能中断。”
各部人员迅速行动,不久就报来消息,台风很快过去,但是第二个风暴转瞬就会来到,其间只有三天的空白,还是无法出航。
倭国人平时使用木炭柴火烧饭取暖,根本不知煤炭为何物,据老年人说,极北的阿伊怒人聚居地倒是有能燃烧的黑色石头,可是那属于北海道地区了,距离长崎千里遥远,颠颠跑过去开煤矿,等煤炭运过来,恐怕刘猡猡都能打酱油了。
征集大米干粮倒是好办,但倭国贫瘠,要长期供应数万大军的军粮,恐怕是个大负担,引起倭国上下反弹也未可知。
总之是天不随人愿,即将出征之际,碰上这么多的麻烦事,真是令人沮丧,强行出征那是等于把将士的性命白白葬送,毫无意义,可是就这样等下去,不知道要等到多久。
长崎港内聚集了大量船只,这些船只多是以烧煤炭的蒸汽锅炉为动力的,可是补给煤炭的港口都在敌军手中,只能从遥远的旅宋、台湾运送煤炭过来,台风期间,那边的海船也不敢出海,即使煤炭有了,弹药器械也不充足,旅宋人又不愿意给,简直是困难重重啊。
这是天不助我啊,刘子光默然,挥手让部下们散了,一个人向大门外走去,到了门口,卫士要帮他披上雨衣,被他拒绝了,就这样冒着狂风大雨走到了长崎海港边,望着波涛汹涌的大海,他黯然神伤,大海的对面,多少骨肉同胞正在暴政下煎熬,早知今日,当初就不该沽名钓誉的流亡海外,就该真刀真枪和他们拼一场,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大自然的力量是伟大的,任凭你再英雄盖世,也无法跨越这万里天堑。
望着天边飞速涌动的乌云,忽然刘子光灵光一闪,何不从空中飞过去!
可是立刻他又打消了这个念头,别说自己只有气球飞艇,便是有飞机,在这样恶劣的气候下也无法升空起飞,更别说穿越气象复杂的云层了。
除非……在云层上面飞,躲过暴风和雷电,趁着两个热带风暴团的间歇升空,飞越对流层,达到平流层的下端,也就是同温层,那里的气流是相对静止的,依托指南针和导航图,向着西方一直飞翔,大陆那么宽广,总能飞到大明境内的,对,就这么干!
刘子光拔足狂奔跑回帅府,顾不得换上干衣服,就召集部下再度议事,红衫军最大的飞行器就是天空之城,这座巨大的飞行堡垒耗资数百万银两,集中了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技术最精良的科研、操作人员,由于造价昂贵,在收复北京的战役之后就一直没有参加实战,一直在进行科研工作,常年在东海黄海一带活动,测量海图,研究天文地理,在一次探空飞行中,曾经到达过一个空气相对稀薄的空间,那地方气流平稳,温度永恒,所以被命名为同温层,同温层的发现打破了人们“高处不胜寒”的固有思维,当然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所谓同温层只是平流层的下端,再往上去气温还是要下降的,但那些就等待后人去研究了。
天空之城经过无数次改进,重量进一步降低,强度却增加了,采用丁基涂层的丝绸气囊里装着氦气和氢气,发动机从铸铁变成了高强度铝合金,把累赘的火炮弹药和成员舱室去掉,升力还能进一步提升,需要做的只是加强舱室气密性,增加人员防护能力。
天空之城此时正在下关的内海里躲避风暴,乘员从陆上过去即可,两个风暴之间的时间非常短促,必须立刻着手进行人员征集和装备配置工作。
红衫军上下立刻行动起来,尽管知道此行九死一生,但是报名者依旧踊跃,但是鉴于负荷能力,只能挑选一百名士兵,装备也只能是轻型随身兵器,另外就是保暖衣物,原先飞艇成员标准配置的连体式鸭绒服凑不够一百套,就只能征用民间裘皮衣物,管他什么王王公贵妇人的貂皮大衣狐狸皮围脖,全部征用,再配上填充了棉絮的牛皮高筒靴子,狗皮帽子,水晶风镜,全身上下捂得严严实实的,背是氧气瓶,脸上是呼吸面罩,看起来如同外星人一般。
三日后,台风果然过去,趁着仅有的好天气,刘子光带领九十九名精心挑选的将士,在下关登上了天空之城,光是充气就用了整整一天时间,天空之城充满气体之后,八个螺旋桨开始转动,加速向空中升去,开始了划时代的远航。
第十二卷
和谐
第六十六章
兵临城下
陕西,潼关,袁承志的大军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抵达这里,昔日的西军大营还在,河北军便直接进驻,袁少帅带着一队马弁进入潼关拜见父亲。
现如今父子二人官职上的差距已经很小,袁承志短短几个月时间就从一个未出仕的进士升到了蓟辽总督,太子少保,挂兵部侍郎衔,只比父亲一个品级,少一个都御使的头衔,做儿子的有了这么大成就,当然希望父亲夸赞一番,可是见到袁崇焕之后,袁承志却大吃一惊。
父亲老了,说起来从西征那天起,他就从没见过父亲,两年过去了,昔日英姿勃发的父亲现在两鬓如霜,脸颊枯瘦,双眼中血丝涌现,看起来苍老了不止十岁。
“父亲大人!”袁承志眼中一热,撩袍跪倒,袁崇焕却没有那种父子相见的兴奋,只是淡然道:“起来说话。”
袁承志起身,看到父亲摊开地图,指着上面几个点说道:“西夏军已经到了这里,这里,下一步就是潼关了。”
袁承志大惊,怪不得父亲连寒暄都没有就直接进入正题,原来军情已经紧迫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西夏军就从嘉峪关一路杀进来,沿着千里河西走廊飞速东进,转瞬克了兰州、宝鸡、西安,现在竟然打到了潼关门口,距离中原就只有最后一步了!
当初刘子光担任征西大将军的时候,连战连捷,以少胜多,兵出嘉峪关,一直打到西夏人的腹地哈密,没想到这才不到一年时间,居然大翻盘,被人家打到了家门口,难道西军十几万将士,数不清的大炮快铳,弹药器械都是纸糊的?泥捏的?袁承志百思不得其解。
仿佛看出儿子的疑惑,袁崇焕放下地图,沉痛地说道:“说起来都怪刘子光那厮,自己阴谋叛乱不说,还煽动河西之军叛乱,为了防止养虎为患,为父只有扣押他们的粮草军火,没成想他们竟然不顾民族大义,悍然倒戈,引狼入室,领着西夏军入关,兰州守将刘宗敏奋起抵抗,无奈寡不敌众,以身殉国,兰州城内囤积如山的军火物资尽入敌手,共计重甲战车五十辆重炮一百门,八斤以下小炮五百余门,火铳两万枝,炮弹子弹大米罐头被服不计其数,这都是大明百姓的民脂民膏啊!竟然白白落入敌手,成了屠杀我们的利器。”
袁承志只觉得头懵了一下,一下子坐到椅子上再也起不来,如此巨量的军火落入敌手意味着什么,再清楚不过了,西夏人本来就强悍无比,自噶尔丹以下个个用兵如神,悍不畏死,有着极强的野战和机动能力,再加上红衫军叛贼的助战,和如此海量的先进军火,简直……他不敢往下想了,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潼关天险,在重炮面前还不是豆腐渣一样的存在啊。
看父亲疲惫的样子,想必是这些天来为了战事耗尽了心神,看潼关城内诸军,也是疲弱不堪,抵挡外虏的任务,就要压在自己身上了。
袁承志定了定心神道:“父亲不必忧虑,儿子带来十万生力军,武器装备都是一流的,我们合兵一处,定然能将西夏人挡在潼关外,另外电告朝廷,请他们再募新兵,制造军火,我大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还怕打不过小小蛮夷么。”
袁崇焕叹一口气道:“如今朝廷混乱,有人正在窥测为父的军权,倘若兵败的消息传出去,怕是立刻就有人来摘印了。”
袁承志道:“父亲何出此言,今上英明睿智,魏公公忠心彪炳日月,有谁敢对父亲不利,儿子第一个不放过他!”
袁崇焕道:“这是政治,你太年轻,不懂的。”
袁承志不敢在父亲面前强辩,只好低头道:“父亲见教的是。”然后抬头四顾,问道:“长伯兄呢?”
说话问到了袁崇焕的痛处,他一巴掌拍在帅案上道:“吴三桂已经下狱了。”
袁承志惊道:“为何下狱,长伯兄勇冠三军,孝闻九边,乃是大明的柱石,是何人陷害于他。”
袁崇焕道:“罪名是勾结叛党刘子光,为父清楚这孩子,绝不会和刘子光那逆贼有什么来往,怕是在儿女私情的事情上栽了跟头,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太过痴情了。”
袁承志点了点头,似乎也明白了什么,长伯兄家有娇妻美眷,还是昔日秦淮河的头牌,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可是吴三桂常年累月在外征战,红杏不出墙才怪呢,怕是因为女人的事情惹到了某些权贵而下狱,唉,这种事情真是爱莫能助啊。”
袁承志表面上黯然神伤,其实内心深处却又有一丝窃喜,若论大明朝的少年英雄,刘子光自然是当仁不让的头一号,那第二号就数有着“白皙通候最少年”之美誉的吴三桂了,现在这两个人都完了,自然桂冠就落到自己头上了。
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际,正是真英雄大显身手的好时候,西夏帝国倾巢而动,兵锋直指中原,未尝不是一个机会啊,凭着手中十万雄师,胸中数不尽的文韬武略,能做的可不仅仅是封侯拜相了,即便是另起炉灶,成就万世基业也未可知啊。
“承志,你来看。”袁崇焕又拿起了地图呼唤儿子,袁承志赶紧把飘远的思绪拽回来,来到父亲身边,像模像样的研究起战略,但是内心的小算盘却开始打起来了。
京城动荡,六部瘫痪,都察院御史但凡有些骨气的都挂印而去,皇帝受了惊吓,卧床不起,大权更加旁落,魏忠贤的权力达到了巅峰状态,内阁在他手中如同玩偶一般,全国军政都由他一手操控,为了进一步掌握军队,他紧急任免了一批总兵以上将官,并向京营禁军派驻了监军,每个营都有一名太监,四名锦衣卫坐镇,监军的职位在营官之上,为了防止叛乱,军火库的钥匙掌管在监军手中,没有他的首肯不能擅自动用,军中有能力之人尽皆被排挤出去,阿谀拍马之徒上位,原本还算有些战斗力的京营禁军迅速败坏。
魏忠贤可不管这些,此时他正春风得意,信心极度膨胀,想当初黄金荣用了几十年才爬到的位置,他几年就达到了,虽然现在没有给自己加什么九千岁的头衔,但那些都是迟早的事情,现在朝廷上下全是自己的人,文有侯恂、冒辟僵,武有袁承志,江南税赋何止千万,出产的粮草军器足以让他底气十足,不惧怕任何外敌的入侵。
东林党都是软骨头,除了一些又臭又硬的家伙挂印而走之外,大部分人还是投归自己门下,一口一个魏公公叫的亲热的紧,黄宗羲是世外高人,也不和自己争权,只是迫于无奈安排了自己的几个亲戚担任武职,这也让魏忠贤很是满意,普天之下他唯一忌惮的就只有远在海外的刘子光了。
不过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等江南造船厂的大炮舰造出来,管他逃到天涯海角,一定要抓回来凌迟处死,方能放下心中包袱。
朱由校不能生育的秘密魏忠贤知道,正是因为如此,他才热衷于大肆屠杀那些宗室子弟,后续计划他都想好了,过一段时间献一个怀孕的女子给皇上当妃子,过了十月之后自然有皇子诞下,到时候就可以掩天下悠悠之口了,这个孩子自然要出自他们魏家了,说到这个就生气,魏良卿和魏良栋两个侄子都不争气,一个被大火烧死,一个离奇失踪,想要传宗接代,还得再找人,唉,咱家要是下面还在,该有多好啊。
清晨,紫禁城,魏忠贤正在批阅奏折,还真应了那句老话,皇帝不急太监急,朱由校不勤政事,魏忠贤倒是勤勉得很,每天早早起来大模大样地用朱笔批阅各地呈上来的折子,大有勤政爱民之风。
忽然门外有个小太监迈着小碎步跑进来,魏忠贤眉头一皱刚要呵斥,小太监低声道:“魏公公,大事不好了,江北发现大队骑兵。”
“哦,有多少人,打的什么旗号?”
“不知道,地保说他们没有旗帜,不过看装扮似乎不像中原人,起码有一万人吧。”
魏忠贤的眉头渐渐拧了起来,他第一个想到的是刘子光的余孽死灰复燃了,不过这并不可怕,隔着长江天堑不说,还有十几万京营大军和高大厚实的南京城墙呢,就算来个几万人又能如何。
“哼,来的正好,咱家这就登城观看。”
第十二卷
和谐
第六十七章
御驾亲征
南京,仪凤门,城下就是滚滚长江,城头上旌旗招展,盔明甲亮,一帮将弁如众星捧月一般围着一位蟒袍玉带身披大红色斗篷的贵人,正是当朝司礼监掌印太监、钦密司提督魏忠贤魏公公。
魏忠贤面前摆着一架硕大的单筒千里镜,焦距已经调校过了,正好能看见对岸的情形,魏忠贤微微俯身观看,忽然哑然失笑:“乌合之众也来讨打,真真笑煞咱家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