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画师的清宫回忆-丁祭大典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一天,太后邀请我们坐上汽船同往昆明湖游览,现如今,太后也与时俱进,接纳了最新的西洋汽船。不过汽船快是快了些,但是比起那漂亮的画舫,却是少了不少感觉。太后的性格比较保守,就好像陈旧的驳船一般,但她思维敏捷,好奇心也不小,对待新鲜事物也颇有一些兴趣。倘若新鲜事物着实有用,那便毫不犹豫地拿来使用。

    如果是在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的日子,昆明湖上荷花盛开,碧波荡漾,太后则喜欢乘着画舫,随波荡漾。若是寒气袭人,天色阴晦,荷花凋零,无花可赏时,她倒更愿意乘坐汽船,感受一下工业时代的速度。

    太后的宝座便被安放在舱外的船头上,而贵妇和格格们则坐在舱中,里面陈设华丽。然而太后喜欢那种乘风破浪的感觉,从来都没有坐进去。

    当我们第一次坐上汽船时,船上的技师似乎对船的性能还不太熟悉,操作起来颇为生疏。结果我们很快便在一座遍植柳树的小岛旁搁浅了。纵使绞尽脑汁,开足马力,也无济于事。一时间,技师一筹莫展,而太监们更是惊慌失措,唯恐出了什么差池。

    然而太后却神色自如,毫无慌张之相,反倒提出建议,令技师向后倒转,虽然这个办法早已试过,但这次竟然成功了。汽船缓缓地动了起来,终于再度全速行驶起来。格格和太监们欢呼起来,太后却不动声色,只是笑她们刚才太过失态:“倘若船真得搁浅不走,咱们大不了走上岛去,不过弄湿鞋子而已。”

    此时,李莲英上前劝太后起驾回宫,以免汽船再出障碍,惊扰圣驾。太后却摆摆手,下令继续前行。不久,汽船竟然又搁浅了。技师这回是黔驴技穷了,无论是用什么法子,都不能使汽船再次行进。太后毫无愠色,只是平静地令人划来一艘游舫,领着众人登了上去,直至目的地。由此可见,慈禧太后百折不回之毅力,一旦定下目标,无论以何种手段,都势必要达到,否则绝不肯罢休。

    中国的皇帝,通常集皇权、族权、神权于一身。他既是一国之最高首领,又是皇族的宗族长,同时,也是宗教的最高首领,他不仅统领一种宗教,而且统领所有的宗教。比如,他是天子,是受命于天而统治百姓的,这就自然成为祭祀上天的唯一人选,其余人绝无此资格。同时,他也统御着佛教、道教和儒教,当然儒学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哲学,而不是宗教;但尽管儒学是哲学,儒学却有一套完整的仪式和典礼,以致很多人会把儒学当做宗教。

    无论皇帝对三大宗教有何种喜恶,每逢各派宗教的盛大典礼,他必然一律参加,也不管各派教义是否有冲突。当然,他的官方身份乃是代天统御万民,所以祭拜天地便只能由皇帝举行,这种仪式,每年都会在北京的天坛举行一次。

    这天下午,我们游湖结束,乘着画舫回到岸边。恰好山下的大殿中正在进行一场盛大的祭典,祭奠的是中国的先圣孔子。两千五百年来,他的学说影响着中国的各个方面。他的哲学思想与苏格拉底、柏拉图颇为相似,然而孔子的学说对中国人影响相当深远,在这一点上,绝非二人所能媲美。

    孔子十分重视现实生活中的伦理秩序,与其说他是一位宗教领袖,倒不如说他是一位道德上的先贤。尽管很多宗庙都供奉孔子,以作尊崇,但这些宗庙并不像神学殿堂,倒像一个科学纪念堂。这些庙堂中既没有孔子自身的塑像,也没有他的门人的塑像。各种陈列摆设,也不带一丝一毫的宗教色彩。只是四面的墙上都悬挂着儒家先贤们的经典语录,其中大多出自《论语》,中国有句话,叫做“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中的很多言论,都可以单独列出来,作为中国学者的座右铭。

    在孔庙大殿正中的一座龛壁里,则供奉着孔子的神位,神位是用木头制成的,高约五英尺,漆成朱红色,上面有一行描金大字:“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孔子神龛的两旁,供奉着另外四位圣贤的神位,其中,我只认识孟子这位先贤。

    现在进行的叫做丁祭,按照惯例,中国人每年农历二月、八月第一个丁日祭祀孔子,所以称作丁祭。祭孔前日,宰杀猪、牛、羊,整只烹好摆放于孔子灵位前,即所谓“太牢三牲”,另有清洗调制好的瓜、果、菜、蔬、鱼、肉、稻、谷等食物分装在礼器中,按顺序整齐地摆放在孔子灵位前。是日,午夜过后,参祭人员便忙碌起来,烛火荧荧,人头攒动,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参祭人员主要由祭祀人员包括皇帝、祀官、分献官和司礼人员组成。

    祭典在钟鼓齐鸣中开始,参祭人员列队缓缓步入孔庙大成殿前,在司仪的引导下行祭孔之礼,整个过程分为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送神六大步骤,寓意迎接孔子的神灵、祀飨孔子的神灵和恭送孔子的神灵。

    这时,皇帝、皇后以及贵妇们一律穿戴朝服来到大殿上。当下里,钟鼓齐鸣,肃穆至极。殿上放置着三只黄色蒲团,专供太后、皇帝和皇后叩拜时使用。其余人等,则都是红色。行礼时,三叩九拜,这些我早已司空见惯。而且按规制,只有皇帝才能步入大成殿内祭拜孔子,亲王只能立于大成殿的月台上,而大臣就只有在台阶下遥拜了。向孔子跪拜后,太后便坐在黄色的宝座上观礼,皇帝与皇后则站在一旁,这样一直等到典礼结束。我本来在殿外参观,太后瞧见我,当即向我招手,邀我走到她身边。于是我走上前去,屏气凝神,仔细地观看这场隆重的典礼。

    很快便是典礼的高潮“三献礼”了,主祭官在大成殿前向孔子灵位献爵、奉帛、行跪拜礼,乐舞生跳“六佾舞”。

    祭典结束后,供品分发给参祭人员,以求得到孔子神灵的庇护,据说还能增长智慧。因为孔子生前最讲礼制,而乐舞是礼制的象形符号,孔子也精通乐理,所以乐舞伴随着整个祭孔过程。

    虽说典礼中祀官所读的祝文、所奏的音乐,表演的舞蹈,我都似懂非懂,完全不能明白其中的内涵,但是这些都是我生平从未见过的事务,我依然饶有兴致地仔细观看,同时面色愈加庄严肃穆,以示对这场大典的虔诚恭敬,太后瞧在眼里,不由面带欣喜之色。

    当祭典结束后,太后让我上前仔细地看一看祭坛、供物以及庙中的装饰。有人告诉我,祷祝之词在颂读之后,便完成了它的使命,放在火中焚烧,孔子的在天之灵便能感受到人们对他的尊崇。

    当我观看完毕后,便又坐上船,回到了昆明湖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