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西方家教-想象带给人们快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没有想象的生活很枯燥

    大家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非常讲究实际,风趣跟他们就没有什么关系。他们做事死板,毫无想象力,不知道想象也是生活乐趣的来源之一。而且,这种人不仅自己沉醉在乏味的生活中,还希望他们的孩子也是如此。这种教育方法,不但剥夺了孩子的快乐,也严重阻碍了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影响到孩子们潜力的发挥。

    我们学院的莱斯顿教授就是这样的人。在科学研究方面,莱斯顿教授是位一丝不苟、久负盛名的学者。不过,我却觉得他缺乏想象力,只会照搬书本。虽然莱斯顿颇有威望,但在教书育人方面,他却只会照搬各种陈规旧律,而且永远摆着一张扑克脸。我们总能听到他这样对学生说:“这样不对,那样不行。这样做不合规矩,别瞎搞。”却从不曾听他对学生说过要“标新立异,独具个性”。

    虽然,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钦佩,但他这种毫无趣味的教育方式,却不得我心。在我看来,在因循守旧的学习与教学方法下,学生们的生活会毫无乐趣可言,而造就优秀的人才则更无从谈起。

    尽管获得了学位,但莱斯顿教授的儿子——卡勒斯也是个书呆子。我听说,四五岁时,卡勒斯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小老头”了。

    表面上,人们都称赞卡勒斯少年老成,但私底下却有另一番评论:和他父亲一样,卡勒斯也有张扑克脸,跟天真活泼的孩子一点儿都不沾边。

    后来,我听说了莱斯顿对小卡勒斯的教育方法,才知道小卡勒斯并非天生的“小老头”,而教授本人,则正是造就儿子这种性格的“罪魁祸首”。五岁那年,小卡勒斯有天高兴地把自己刚画好的一幅画拿给父亲看。

    “爸爸,爸爸,我画的画漂亮吧?”渴望得到父亲称赞的卡勒斯望着父亲,满怀期待地问。

    “你画的这是什么?一点儿也不像!”父亲绝对否定的态度,瞬间浇灭了卡勒斯的热情。

    “哪儿不像呢?”卡勒斯问。

    “这些花儿,画得太大了,而且用这种蓝色画天空,也是不对的。”父亲毫不客气地批评说。

    “但是……”

    不顾儿子的解释,莱斯顿教授紧接着说:“‘但是’什么?先听我把话说完。你简直是在胡闹,这幅画完全不合逻辑。人绝对不可能在天上飞!怎么这儿还画了个小人儿?”

    “不过,我就是这么想象的,我觉得这样很好。”卡勒斯不服气地说。

    “想象?为什么要想象?做事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想象。”

    “可是,在画画时,是可以想象的。”

    “不对,错了,不能靠想象,事实上,想象不能带来任何好处。”

    “可是,只有通过想象才能画好画,而且想象还让人感到快乐。”

    “一派胡言,我就不靠想象,但也一样快乐!”莱斯顿教授得意地说。

    “可是,大家都说你太死板,不愿和你打交道。”卡勒斯童言无忌的回敬道。

    不过,这句话却激怒了莱斯顿,他愤怒地打了儿子一耳光,然后激动地说:

    “胡说八道……简直是胡言乱语。我警告你,你绝对不能胡思乱想,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以事实为依据。”

    那次之后,小卡勒斯全无画画的兴致,更不敢再提想象二字。而且,原本活泼可爱的他也开始变得少言寡语。甚至于大家发现小卡勒斯逐渐变得越来越像他的父亲,变成了不懂情趣的“书呆子”。最重要的是,尽管父子二人的治学态度都非常严谨,但终究成就有限,而且生活也始终孤独寂寞、枯燥无味。

    和小卡勒斯一样,维尼芙雷特四五岁时也喜欢画画,也经常把充满童趣的画拿给我看。对于女儿的画,我从来不管画得像不像,因为那根本无足轻重,我只是一味地称赞她的想象力。甚至,我还鼓励她再把胆子放大一点儿,充分发挥她的想象力。这样做,女儿不仅提高了画画的水平,还拥有了更加健康的性格与心态。

    放飞想象力的翅膀

    维尼芙雷特开始懂事后,我开始给她讲那些伟人的故事,并告诉她,对于这些人而言,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告诉她,人没有了想象力,既成不了作家、诗人和艺术家,也成不了成功的商人,也做不成伟大的律师或数学家。

    我反复强调想象力的重要性,并告诉女儿想象力不同于胡思乱想,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一天,女儿对我说:“人们都说,只有艺术家才需要想象力,如果不想做艺术家,就要凡事求实,一切从实际出发。”

    女儿的这种说法,使我明白她并不了解实际与想象力之间的关系。所以,我耐心地对她解释说:“以事实为出发点,凡事求实,这自然没有错;不过,发挥想象力并不等同于否认现实。如果缺乏想象力,什么事都以实际为标杆,就往往会受到各种规矩的限制。这种人,一辈子只能活得庸庸碌碌,无法获得成功,因为他们做什么事都放不开手脚,缺乏创造新事物的胆量和能力。我要求你发挥想象力,并不是要你做事只靠想象,而是要你在现实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维尼芙雷特说:“我明白搞艺术必须要靠想象力。不过,做科学研究总归不一样吧?科学必须严格以事实为基础。”

    我回答说:“是的,科学当然要以事实为基础,但如果缺乏想象力,同样也无法在科学领域获得进步。”

    女儿问道:“那是为什么呢?”

    “人们发现水的浮力,后来又发明了船舶,不正是因为在最初时有人发挥了想象力吗?如果没有想象力,那么也许现在我们还生活在山洞里呢。”

    “我明白了,要不是有想象力,人们也造不出汽车和火车,也就过不上现在这种生活。”

    我对女儿说:“是啊,所以你现在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了吧。”

    她回答说:“嗯,人们都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因为这才是世界上所有美好事物的起点。”

    自那以后,维尼芙雷特开始最大限度地发挥她的想象力,不仅在学习音乐和绘画的过程中如此,在平时的生活和游戏中也是如此。

    例如,有一次,维尼芙雷特和附近的伙伴们一起玩捉迷藏,孩子们大都躲在了能把自己藏起来的地方,例如,院子里的灌木丛或门后面。其实躲在这里的孩子是最容易被找到的,因为每次玩捉迷藏,孩子们都会躲在这类地方。不过,这次维尼芙雷特却突发奇想,放弃了平时的藏身之地,把自己裹在一块大花布里面,嚣张地躺在沙发上。后来,其他躲起来的孩子都先后被找到了,只有维尼芙雷特一个人没有被找到。游戏结束后,还没有人找到她,孩子都着急起来,找到我对我说,维尼芙雷特不见了。

    在这么有限的空间里,她到底能躲在哪里呢?我对此也颇为好奇。难不成她藏到外面去了?不过,在游戏过程中,我一直都在门口,并没有看到她从门口出去呀。

    我在屋子里喊到:“维尼芙雷特,算你赢了,快点出来吧。”不过,她还是没有现身。

    伙伴们也是边找边喊,却始终没有发现她。大家觉得很奇怪,怎么会找不到她呢?孩子们都说,维尼芙雷特一定是凭空消失了。

    我也没有办法,和孩子们一起站在客厅里,想着她究竟会藏在哪里。突然,我似乎听到了她的笑声。这时,沙发上那一卷胡乱放着的花布闯进我的视线。原来如此!她竟然藏在那里!女儿身体娇小,再加上她还蜷缩在角落里,更何况大家都没有仔细朝那里看,所以根本没有人发现她。

    我问她:“你是怎么想到藏在那里的?”

    女儿回答说:“你们肯定都以为我会躲在一个很难找的地方,那么我就反其道而行之,就待在屋子里最显眼的地方!你们都没有想到吧?我会躲在这里,就是因为我有与众不同的想象力。妈妈,你不是说过想象力能左右整个世界吗?那么现在,就先让我用想象力来控制一下这个游戏吧!”

    一起遥望美丽、神秘的星空

    很多人认为,神话和传说纯属无稽之谈,所以没有和孩子讲这些故事的必要。不过,我认为并非如此。我常常会把那些美丽的传说和神话故事讲给女儿听,这是因为,它能有效地开发她的想象力。事实上,每每讲起这些故事,女儿总会听得津津有味。

    我的女儿也很喜欢凝望浩瀚的星空,这与其他孩子没什么不同。每当这个时候,我会陪在她的旁边,给她讲些关于星星的故事。

    在一个晴朗的夜晚,女儿像往常一样,坐在院落中的椅子上,仰望星空。她看得那么入神,似乎在想着什么。

    我慢慢地走到她身边,问道:“维尼芙雷特,想什么呢?”

    “我在想,星星上是不是真的有仙女。”

    “那么,你觉得呢?”

    “有,一定有!”

    “为什么?”

    “你看,那些星星,又干净,又明亮,一定是因为有仙女打扫。不然,它们怎么能那么亮呢?”

    “是啊,我也这么想。所以,你也要像仙女一样勤快,把身边的东西收拾得利利索索的。”

    “那么,天上究竟有多少星星呢?”

    “啊,这可难说了。我看啊,天上的星星太多了,多得数也数不清,恐怕没有人知道。”

    “噢!这样说,世界上的仙女也是数也数不清的啦?”

    “那当然。”

    “可是,为什么我总是看不到她们呢?”

    “维尼芙雷特,你要知道,心灵美好、勤劳、善良的姑娘就是天使,她们可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人。”

    “这样说来,我也能成为天使了?”

    “当然,不是早就有人说过你是个可爱的小天使吗?”

    女儿听我这么一说,高兴地笑了。接着,她又问道:“妈妈,有人在星星上面住么?那里面到底都有什么呢?”

    “这个嘛,我也说不清楚。不过,听说很多天文学家正在探索这个问题。”

    “天文学家?”

    “是呀,像月亮上有什么,太阳上有什么,我们离星星有多远等问题,就是由这些专门研究宇宙、解开宇宙奥秘的科学家解决的。”

    “这么说,天文学肯定很有意思!我要是能研究天文学该有多好啊!”

    “这不是什么难事!你长大以后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位了不起的天文学家。不过呀,你首先要学好文化知识才行。”

    从此之后,女儿成天央求我给她讲有关宇宙的故事——因为她又迷上了天文。当然,女儿的求知欲,我会尽量满足——我不但特意给她买来了有关宇宙的一些图书,还会把相关故事讲给她听。

    等女儿长到四岁时,就已经掌握了远超同龄人的天文学知识。我常常看到她和小伙伴们一起探讨世界奥秘,主讲当然是我的女儿,别的孩子则围在她身旁入神地听着。

    有一天,维尼芙雷特与其他小朋友分享了有关太阳系的奥秘,孩子们从她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并为她懂这么多道理感到惊讶。

    我女儿告诉他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生活在宇宙里的一颗小星星上。”

    “不会吧?小星星?怎么能是颗小星星呢,地球那么大!”

    “不可能!我们是生活在陆地。”

    “我不信,明明我们生活在城市里。”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甚是热闹。女儿见他们不信,就拿出一本书来,翻到画有太阳系的那一页,给伙伴们看。

    女儿边翻着书,边向小伙伴们解释:“你们看,这些星球都围着太阳转,这是水星,这是火星,这个就是地球……”

    “可是,你为什么说地球是颗小星星呢?”

    “地球原本就是颗小星星,你们看,在这张图里,地球不就是一小点儿吗?再说了,太阳系里有太阳和九颗行星,可是宇宙里有无数像太阳系这样的星系。想想看,这样一来,地球不就成了宇宙中的一颗小星星了么?”

    一个不服气的孩子说:“我认为地球特别大,我爸爸曾经到过世界很多地方旅行,他花了好多好多的时间,也没能走遍整个地球。”

    “这很正常呀。地球就是再小,也比人大得多。这只能说明,在整个宇宙中,人类是更加渺小的。”

    就这样,眺望星空的女儿喜欢上了天文学,还掌握了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神话和传说让她充满想象,也让她开始自觉探索科学。

    想象力给不幸的人带去快乐

    当维尼芙雷特还未谙世事的时候,我就经常告诉她,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是最重要的。我对她说,如果一个人的想象力在小时候就得到了充分的开发,那么即使她遇到了挫折,也能够从不幸中发现幸福的所在。一个拥有丰富想象力的人,哪怕身陷困顿当中,也能够找寻生活中的快乐。但如果一个人不具备想象力,那么他一生都不会获得成功,生活中也会处处碰壁。

    有一次,维尼芙雷特跟我提到,她的一个小伙伴托尼几天来都闷闷不乐,好像对任何事都缺乏自信,对任何事都兴趣索然。原来,他是因为生了一场重病,必须每天都在床上,不能到外面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所以情绪很低落。

    一天,女儿特意带着漂亮的图片和有趣的书去看他,但托尼还是一点也提不起兴趣来,说这些东西根本没用。

    于是,为了让他高兴起来,女儿给托尼讲了几个很好玩的故事,但他还是没有任何要高兴起来的样子。女儿问道:“你就不能想象一些快乐的事情吗?”

    托尼回答她说:“想象有什么用。”

    “想象能够让你高兴起来,让你生病的时候感觉不到痛苦。”

    “我并不那样想。我觉得想象根本没有用,我只想快点好起来,早点出去玩。”

    “可你现在病并没有好,是不能出去玩的,你可以看看那些好看的图画,读读那些有趣的书,通过这些来让自己高兴起来。”

    女儿不断引导他用想象来制造愉悦。

    “可是这真的有用吗?”

    “那是当然啦!有一次我生病,就是用这种方法使自己快乐起来的。”女儿开始用自身的经历来劝导他。“那一次,我病得很严重,不过,我丝毫没有觉得沮丧。既然我不能出去玩,只能躺在病床上,那么我就闭起眼睛,努力想象一些让我高兴的情景。我想象着鲜花开满整个草原,而我在其中快乐地奔跑;我想象着自己飞上蓝天,不时穿过柔软如棉的白云。这是多么有趣的事啊!慢慢地,我忘记了生病的痛苦,开始高兴起来了。”

    “真的吗?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也要试一试。”

    在我女儿的影响下,托尼也要体验一下想象力所带来的乐趣。但无论他怎样努力,总是无法进入那种美好的状态,想象不出来美好的事物。他一闭上眼睛,所想到的就只是自己生病躺在床上,不能到外面玩。最后他只能放弃。他说,想象力对他根本没有用,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也没有摆脱生病给他带来的苦恼。他听不进女儿给他读的书,讲的故事,他陷入不良情绪中,怎么也走不出来。

    其实,生活中跟托尼相同的人并不少。他们因为缺乏想象力,所以精神总是很悲观,遇到挫折只会悲天悯人,既无法摆脱痛苦的境遇,也无法从自己的心中找寻快乐。

    在小的时候,维尼芙雷特的想象力就比一般人要好。这不但塑造了她乐观的个性,而且在开发智力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女儿五岁的时候,平时非常疼爱她的舅妈不幸去世了。因为她们之间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所以听到舅妈离去的消息后,维尼芙雷特陷入了深深的悲恸当中,也因此哭了无数次。但有一天,她突然不哭了,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居然开始去安慰当时暂住在我家的舅舅。女儿对舅舅说:“亲爱的舅舅,不要再难过了。舅妈是个好人,我想,她现在一定进入了天堂。在那里,上帝会爱她的,她一定也会过得很幸福。我知道你有多爱舅妈,但这种事,大家都无能为力。”

    听到维尼芙雷特的话后,我也开始一起安慰悲痛中的弟弟,告诉他要直面自己以后的生活,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之后,我问女儿,怎么想到去安慰舅舅。她回答说:“我觉得舅妈是个善良的人,即使她离开了我们,她的灵魂也会安息的。现在的舅妈,肯定正坐在天空的云端,在天堂拥抱她的幸福,所以我就不再伤心了。看到舅舅那样痛苦,我也想让他和我一样。无论怎样,痛苦都没有任何好处,我要让舅舅早日打起精神来。”

    女儿的话让我倍感欣慰。毕竟她还这么小,就能够以乐观的心态来看待问题,那么她长大以后,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就有能力接受考验,遇到再大的挫折都不会被打倒。

    或许,有人会觉得:用想象逃避痛苦的手段,是自欺欺人的表现。但我并不同意这种观点。在我看来,无论用什么方式,只要自己能够摆脱不幸就是一件好事。毕竟对人而言,幸福和快乐才是最重要的,那种敢于面对挫折,并从困境中找寻快乐的能力就叫做坚强,维尼芙雷特刚五岁时就了解了这一真谛。正如她所想的那样,一个幸福的人,应当是一个既有想象力而又坚强的人。

    在表演中发挥想象力

    我常常和女儿一起表演神话与传说中的故事情节,以此充分开发女儿的想象力。通常,表演都有舞台背景。不过,我觉得,没有背景的表演,才能够更好地开发女儿的想象力,所以我们表演时,背景并不是必须的。

    记得儿童剧场的创办者——阿里斯·彭尼·赫茨女士说过:“如果剧场的布景和服装太逼真的话,反而不利于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因为他们的想象空间受到了这些因素的限制。过于现实,正是当前教育的弊端之一,这使孩子们无法充分发挥想象力。”我完全认同赫茨女士的话。所以,在和女儿表演的时候,我会尽力让女儿最大限度地自由发挥。

    有一天,我和女儿要表演“王子和公主”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魔鬼抓走了年轻漂亮的公主,还把她关在一个偏僻的山洞里。在寻找了很久之后,深爱着公主的王子,终于找到了那个山洞,并英勇地与魔鬼战斗,最终赢得了胜利,救下了公主。商量过后,我们决定由维尼芙雷特饰演王子,由我来饰演公主——女儿想做一次英雄,而故事重点表现了王子的勇敢,所以她主动要求演这个角色。

    表演开始后,手持“宝剑”的女儿,一边和想象中的魔鬼打斗,一边不停地痛骂魔鬼。原本王子应该骑着马,但女儿却改编了剧本,她无视本应该骑着的马,不停地挥动着双臂,做出“飞”的动作。一边“飞”,还一边用“宝剑”刺杀魔鬼,甚至还想抱起公主和“他”一起飞走。过了一会儿,她不再叫我“公主”,而是叫“妈妈”了,还一个劲儿地喊:“妈妈,跟着我,我们一起飞到天上去。”这种演绎让我忍俊不禁。不过,我没有纠正她,也没打断她。其实,我觉得没必要完全按照剧本表演,因为表演的目的就是要开发女儿的想象力。

    表演完后,我问女儿:“王子为什么是飞着去救公主的呢?他不是骑着马去的吗?”

    “一开始我是骑马去的,”她回答说:“可是魔鬼肯定正在山洞里折磨公主,我觉得骑马太慢了,所以就飞着去了。难道不可以飞吗?”

    “当然可以了。你的表演太棒了。而且,王子飞着去救公主,比骑马更能体现出他的急切,这样反而更好呢。”

    事实上,我鼓励女儿大胆想象,还因此夸奖了她。

    女儿高兴地对我说:“是啊!飞的感觉好极了。”

    “哦?那你能和妈妈说说飞起来是什么感觉吗?”

    “飞呀?那是件让人特别高兴的事儿。我觉得我飞得好快,耳边有呼呼的风声,森林和山川从眼下掠过。整个画面太美丽了。”

    “那你觉得公主是什么心情呢?”

    “公主摆脱了魔鬼,自然特别开心了。可以想象,那个邪恶的魔鬼肯定被气得发抖,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我们飞得那么高那么快,却想不到任何办法,肯定会被气死。哼,气死他也活该,谁叫他老干坏事。”

    我问她:“接下来呢?”

    “接下来?我们还没演呢!”

    “我们是还没演呢,但你可以接着想象呀。想象一下,你救了公主以后,会做什么呢?”

    “救了公主以后……”女儿思考了一会说,“我救出公主以后,会先带公主去见国王,让他们父女团聚,之后……”

    “之后你会怎么做?”

    “我会请求国王,让公主嫁给我。”

    听后,我不禁大笑起来。

    女儿特别疑惑地问我:“妈妈,你笑什么?这样不对吗?”

    “对,对着呢。这个结局很合理。”

    女儿的表演形象生动,又充满激情。她天真的感情,让我颇感欣慰。而且,在表演结束之后,她还能继续把故事想象下去。从这一点来说,我想女儿的想象力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开发。

    除这种表演外,为了更好地培养女儿的想象力,我还和女儿一人交了一位想象中的朋友。她的朋友叫鲁西,我的朋友叫内里。这样一来,当回到乡下朋友不在身边时,我们就能够把这两个想象中的朋友请出来一起玩了。这个方法使女儿即便是自己一个人待着的时候,也不会觉得孤独、寂寞。她乐观的性格也受益于此,这样做不仅丰富了她的想象力,还给她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过多玩具妨碍孩子发展

    出于对孩子的关心,许多父母会为孩子买各种玩具,让他们开心玩耍。不过,玩具只能帮孩子消磨时间,对教育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这样做对孩子根本没有好处。

    我认为,没必要给孩子准备太齐全的玩具,因为这些东西不利于他们主动发挥想象力,进而影响到他们自身能力的发挥。玩具不只是用来玩耍的,还应该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我给女儿准备的玩具并不齐全。

    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只有橡胶娃娃和布娃娃两种玩具。她可以和它们一起睡觉,一起说话,进而锻炼她的想象力。

    其实,我更倾向于让女儿自己制作玩具,而不是给她买太多玩具。有时候,我会给她碎布和剪刀,教她给布娃娃缝衣服,从而让她从小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

    通常,我会先用碎布做一两个样品,然后再让维尼芙雷特学着做,让她掌握这些小技巧,进而锻炼她的动手能力。出乎意料的是,女儿做出来的东西,有时候比我给她的样品还要好。

    有一次,维尼芙雷特兴奋地跑到我跟前,举起两个穿着不同“新衣服”的布娃娃,问道:“妈妈,你觉得哪个更漂亮?”

    我认真对比了一下,女儿右手的那个娃娃穿着她自己做的衣服,另外一个则穿着我做的衣服。她做的裙子很有创意,有着像孔雀尾巴一样的华丽拖尾,而且颜色搭配也颇有独到之处。相比之下,我做的那件衣服则中规中矩,就像是真的一样。

    见我沉默不语,女儿着急地催促着:“妈妈,快说,哪件更好看?”

    “当然是右边的那件了,瞧,它多漂亮啊。”

    “那我能穿这样的衣服吗?”

    “当然了,你就应该穿这么漂亮的衣服。”

    “真的吗?那明天给我做一件这样的裙子可以吗?”

    “亲爱的,我非常乐意给你做,但穿着这样的衣服上街恐怕不太好,因为它太与众不同了。”

    “那你就是说它不漂亮了!”

    “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了,我是说因为这套服装很有艺术感,更适合戏剧舞台。这样吧,下次你参加演出的时候,我肯定会做一件给你穿。”

    圣诞节那天,女儿身穿自己设计的服装,表演了一个精彩的节目,受到了小朋友们的称赞,这让她高兴极了。此后,维尼芙雷特不仅设计自己的演出服,还设计别的孩子的服装。

    时至今日,我还将女儿设计的那件衣服保存在柜子里。这是一件颇有纪念意义的衣服,只要一看到它,我就会想起女儿童年时的可爱模样,同时也为女儿自小就形成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到自豪。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