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崩地裂-亚洲(15)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下野后的贝·布托不愿服输,继续活跃在巴基斯坦的政坛上,1993年10月,贝·布托在大选后再次出任总理。但是这一次,她的丈夫扎尔达里却为她埋下了祸根。“妻贵夫荣”的扎尔达里“贪名”远扬。在巴基斯坦,扎尔达里有个人尽皆知的绰号——“10%先生”。这是说他担任政府投资部部长期间,只要有公司想通过他拿到项目,就必须给他10%的回扣。后来,他甚至升格成了“30%先生”。还有消息说,想跟他见面的商人必须要出近1万美元的见面费。贪婪的丈夫最终断送了“铁蝴蝶”的政治生命。1996年11月,贝·布托因“严重腐败”等被莱加里总统再次解除了总理职务,扎尔达里随即被逮捕。1999年4月,贝·布托夫妇因腐败和滥用职权被判处5年监禁,并被处以860万美元罚款。从此,贝·布托带着3个孩子开始了流亡生涯。

    贝·布托将英国伦敦选为自己的流亡之地,她将英国称作自己的第二故乡,牛津则是她的“灵魂”所在。在英国,贝·布托并非两手空空。据巴检察机关公布的数据,布托和丈夫共有26个国外银行账户,在英国、法国、美国有14处房产,其中不乏庄园、农场,价值15亿美元。不过,她坚称,这些财产都是自己和丈夫通过合法手段获得的。

    流亡英国期间,贝·布托还一直担任着人民党主席,时常在伦敦主持人民党高级会议,会见当地巴基斯坦人社区的知名人士,并对巴政局发表看法。她始终坚持认为自己是巴政坛一支重要力量,她经常回忆家族的荣耀,表示要继承父亲的遗志。

    几年后,贝·布托从英国搬到了阿联酋的迪拜。有人说,这是因为英国政府冻结了她的财产,英国外交部则暗示说,那是因为她与阿联酋的联系更为紧密。贝·布托也将其领导的人民党流亡党部安置在了迪拜的一座别墅中。不过,根据与阿联酋政府达成的协议,她在阿联酋过着“失语”的生活,也就是不得在此发表任何政治声明。后来,她又在瑞士居住过一段时间,但瑞士检察机关以洗钱罪名控告了她,她再一次被迫离开。据巴官员透露,在过去7年流亡岁月中,贝·布托曾辗转流亡于美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西班牙和瑞士等多个国家。

    2004年,扎尔达里被保释出狱,结束了长达8年的牢狱生活。3个星期后,扎尔达里飞赴伦敦,一家5口终于团聚了。多年没见过父亲的孩子甚至都记不清父亲的模样了。对这个两次让她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男人,贝·布托却依旧是痴心不改。她说她非常思念丈夫,丈夫的遭遇让她想起莎士比亚笔下的李尔王。她还引用《李尔王》的话说,“我相信是天下人负他,而非他负天下人。”

    2007年12月27日,正当贝·布托野心勃勃,准备第三次登上总理宝座时,在竞选集会上不幸遇刺。12月30日,贝·布托遇刺后的第3天,两名嫌疑人在巴基斯坦中部旁遮普省发动一次自杀式爆炸袭击,目标指向巴基斯坦前宗教事务部长穆罕默德·埃贾兹·哈克。

    2007年7月,巴基斯坦政府军进攻由激进宗教势力控制的“红色清真寺”时,埃贾兹·哈克正好担任政府宗教事务部长。12月30日的袭击发生在哈克位于旁遮普省的一处住宅附近,哈克当时并未在家。两名自杀式袭击者引爆炸弹后死亡,爆炸未造成其他人员伤亡。而最引人注意的是,穆罕默德·埃贾兹·哈克正是巴基斯坦前总统齐亚·哈克之子!

    是布托家族的支持者不放过任何一种可能,在进行猜测性的报复?还是“基地”组织等恐怖势力在通过不断的暗杀事件,蓄意挑唆布托、哈克两大政治望族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局势更乱、更复杂?种种可能莫衷一是。齐亚·哈克离奇遇害已是悬案,贝·布托神秘遭袭注定也将成为历史上难以解答的一宗悬案。

    也许,重新回到巴基斯坦之前,她便已经有了死的觉悟。正如她当时面对哈克时候发表的那番宣言:“有人劝我退出政治舞台,说我可能重演我父亲和我弟弟的悲剧。还有人说,巴基斯坦的政治舞台不是为女人准备的。我的回答是,我愿意走艰险之路,并准备跳进死亡之谷。”

    “我的生活和经历很简单,不是被监禁就是浪迹天涯。”

    “继续父亲的事业,治理一个复杂的巴基斯坦。”

    “我把信仰交给真主,把命运交给人民。”

    “为使这个国家没有贫困,没有歧视,我在奋斗!”

    “最好的复仇方式就是民主!”

    “你可以囚禁一个人,但你囚禁不了思想;你可以流放一个人,但你流放不了思想;你也可以杀死一个人,但你杀死不了思想。”

    “不是我选择了此生,而是此生选择了我。生于巴基斯坦,我的生命折射了她的动荡、悲情和胜利……”

    “但是,经历过这么多年的磨难,我依然坚信:时间,正义和历史将站在民主的一边。”

    “铁蝴蝶”虽然折翅,但是诚如她上述话语中所表述的一般,人可以被杀死,但思想却永远不可能被杀死;时间,正义和历史,终将站在民主的一边。

    不死之鸟——亚西尔·阿拉法特

    一、传奇人生

    中东的历史,是血与火的历史。在这部战争从未停止过的历史中,中东国家的领导人们,无疑是那血色史书中色彩鲜明的一笔。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各种阴谋和阳谋层出不穷,即便贵为一国之首,有着严密的保卫措施,也难以逃开阴谋刺杀的威胁。

    面对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危机,不少中东国家的领导人不幸成为阴谋的踏脚石,倒在防不胜防的刺杀与暗杀中——伊扎克·拉宾、萨达特、贝娜齐尔·布托,他们都没能从死神的镰刀下逃脱,成为政治与阴谋下的牺牲者。但也有几个幸运女神眷顾的首脑人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从死亡的威胁下逃脱,从死神的手中抢回了自己的生机。

    在这几个极为幸运的中东领导人中,亚西尔·阿拉法特无疑是他们中间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个。

    20年代末出生的阿拉法特刚刚成人,面对的就是犹太的复国、以色列的诞生与阿以持续不断的兵戎相见。在20世纪下半叶,在那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不仅浸透了太多的枪声、泪水、苦难、鲜血,而且也孕育出了英雄与传奇。

    这个为中东和平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人,尽管由于身体状况的原因,不断被重病缠身,但他却屡屡幸运地躲过了数次的重病难关,凭着坚强的毅力和坚韧的信念,一次又一次摆脱了病魔的纠缠。

    除了种种自然因素之外,人为的政治暗杀也多次出现在他的身边。在为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他曾经多次遭遇以色列特工的暗杀及其他险情,但每次都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这位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领导人已经成功地躲过了多次的暗杀和袭击。几十载的死里逃生,五十余次避过暗杀阴谋,这是何等的惊心动魄。

    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阿拉法特生命之花依然怒放,战斗的意志仍有增无减。这位血性汉子用他富于传奇的人生经历诠释了一个被欺凌民族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坚贞气概。

    阿拉法特曾这样说过:“我左手持枪,右手持橄榄枝。巴勒斯坦人民追求和平,但请不要逼我用枪。”面对巴勒斯坦人民长期不屈的抗争,以色列国内和平力量开始走上前台。巴以这两个近半个世纪的宿敌化干戈为玉帛,坐到了谈判桌前。为此,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特别授予为阿以和平做出杰出贡献的拉宾与阿拉法特。

    然而,拉宾最终还是倒在了阴谋的刺杀中,只有阿拉法特依然在阴谋和刺杀中屹立不倒。他那九死一生的经历使他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被称为中东政坛的“不死之鸟”。

    作为巴勒斯坦的头号敌人,以色列为了暗杀成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的阿拉法特可是没有少花力气。不过在讲述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与阿拉法特的恩怨之前,先让我们熟悉一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前的矛盾由来——

    巴勒斯坦原先是奥斯曼土耳其的属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被肢解,巴勒斯坦被英国占领。1948年在美英的推动下,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的大部分土地上建立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就是以色列。犹太人占据了大量的领土,只留下一小部分支离破碎的土地让阿拉伯人用以建立巴勒斯坦国。由于巴勒斯坦(耶路撒冷)是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先后来到的土地,因为有石油,引起双方的争夺,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由此开始,并且随着战争被不断激化和深化。

    在美国的主导下,联合国出面调停,将巴勒斯坦国土进行分配。然而这次分配显然是极不公平的:巴勒斯坦中阿拉伯人有120万人,而他们只分到了45%的国土,而犹太人只有60万,他们却分到了55%的土地。而且巴勒斯坦的土地多为贫瘠,而以色列的土地多为靠海,土地肥沃,宗教圣城耶路撒冷也在以色列国土之内。巴勒斯坦不服联合国的判决,于是联合了埃及、黎巴嫩、约旦和叙利亚等国发动了第一次中东战争。战争爆发后,600万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同时以色列持续移民,人口达到600万左右。

    正是因为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长达几百年的民族矛盾和历史原因,作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领导人,阿拉法特一直都是以色列头号情报机构“摩萨德”的眼中钉、肉中刺。

    作为世界四大情报组织之一,以色列的“摩萨德”(另外三个分别是前苏联的克格勃;英国的苏格兰场,又称“军情六处”;美国的中央情报局,简称CIA)一直是阿拉伯各国领导人和政要的心头大患。“摩萨德”出色的情报能力以及与英国苏格兰场、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良好关系,成为以色列剪除威胁和潜在危险的一柄利剑。

    然而,阿拉法特却是这个全球四大情报组织之一“摩萨德”最头疼的暗杀对象。尽管“摩萨德”对阿拉法特恨之入骨,曾经想尽了办法多次组织各种形式的暗杀,但却没有一次能够获得成功。对于阿拉法特的暗杀行动,也是“摩萨德”历史上的最为失败的一笔。

    “摩萨德”针对阿拉法特的第一次暗杀始于1967年。这一年的岁末,“摩萨德”的情报网得到一个消息,消息说阿拉法特将会在约旦河西岸的一个村庄里住宿。在确认了这个消息的准确性后,“摩萨德”认为这是除去这个以色列大敌的一个绝佳机会,于是迅速派出数十名精干士兵悄悄接近这个村子。

    “摩萨德”的这次行动极为机密,而且行动的时间也挑选得无可挑剔。但是令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是,阿拉法特竟然让人事先在这座村庄的隐蔽角落处安置了几条猎犬。

    当“摩萨德”的士兵按照计划避开了村庄外的明哨和暗哨,即将顺利潜入这个村庄,对阿拉法特实施“斩首”行动的关键时候,那几条猎犬嗅到了生人的气息,开始大叫起来。

    犬吠声立刻引起了阿拉法特的高度警觉,他立即起身,在护卫人员的保护下,推开所在房间的后窗,跳窗而出,坐进早就停在那里的汽车,命令司机立刻开车。当“摩萨德”的士兵火急火燎地冲进村庄时,阿拉法特乘坐的汽车早已经飞驰离去。

    这次“斩首”行动失败后,对于暗杀阿拉法特,“摩萨德”并没有死心。在1969年,这个令中东所有国家领导人感到头疼的情报机构,再一次设计了两个足以干掉阿拉法特的阴谋。作为情报机构,靠情报吃饭的“摩萨德”非常清楚,想要成功设计并干掉阿拉法特,他们必须先解决这个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的秘密行踪问题。

    于是,通过各种渠道,“摩萨德”开始收买巴勒斯坦人为他们服务,成为他们的特工和情报人员。“摩萨德”收买巴勒斯坦人一般采用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金钱收买。“摩萨德”的代理人掌握着大部分甚至是全部在欧洲学习和工作的巴勒斯坦人的个人档案材料。在这些个人档案中,“摩萨德”会去刻意挑选那些生活超支以及正沉湎于赌博和玩弄女人等等的巴勒斯坦人。在确定目标后,他们会采用一系列办法,最终控制住目标,让他乖乖成为为“摩萨德”服务的特务,然后返回巴勒斯坦,想办法接近阿拉法特。

    第二种是威胁在欧洲的巴勒斯坦人,告诉他们除非和以色列人合作,否则他们就得不到工作许可证或者不能更新他们的旅行证件。这是“摩萨德”在西德大量使用的一种讹诈技术,因为它的代理人可以利用德国罪行联合公司,成功地从德国当局得到关于巴勒斯坦的所需的官方情报,诸如什么时候他们的工作许可证需要更新等等详细情况。

    第三种是威胁在欧洲的巴勒斯坦人,如果他们不和以色列人合作,他们在西岸和加沙的亲人将遭受磨难。当“摩萨德”的代理人和某个他们想要纳为己用的目标打交道时,通常带有接触对象亲人的照片,有时是影片。“摩萨德”会将需要了解的关于这些亲属的全部情况——名字、习惯、问题、缺点等等都收集完整,利用阿拉伯人当他们的妇女尊严受到威胁时,会变得非常疯狂的特点,威胁目标说他们亲人中的妇女要被奸污;或者是他们的亲人将遭到肉体摧残,被夺去生命。

    到1968年年底时,以色列人在阿拉法特周围已经成功潜伏进了不少巴勒斯坦特务。但是,这些巴勒斯坦特务的身份大多不高,并没有知道阿拉法特什么时候会采取什么行动的可能。

    针对这一点,“摩萨德”一方面继续想方设法收买阿拉法特身边的随从人员,另一方面则通过这些巴勒斯坦特务传回来的情报,开始研究阿拉法特的日常习惯,并试图从中找出突破点,让他们得以设计出一个完美的刺杀阿拉法特的计划。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