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里沙子太多了,这可要不得哟。我们是小米加步枪,不是砂子加步枪哟!”说着,首长顺手拿起一个水瓢,熟练地给大家做起了淘米的示范动作。
“要关心战士们的生活,这不是小事情啊!越是在艰苦的条件下,越是要关心战士们的生活,这和打仗同样重要。”
1942年2月的一天清晨,沙河县独立营的王政委正在村外散步,只见六分区政委朱穆之同志跃马飞奔来到面前,兴冲冲地说:“占国同志,今天师首长来看望大家啦……”听到这个喜讯,王政委高兴极了。不一会儿,果然一位首长骑着高头大马、笑容满面地来到跟前,身边还带着一位通讯员。这位首长个头儿不高,两只大眼却炯炯有神,他穿一身褪了色的黄军装,两个膝盖上各补着一块大补丁,两胳膊肘上也都缝了小补丁,头上戴一顶旧军帽,帽檐耷拉到眉间。要不是朱政委介绍,谁能料到这位极普通的军人竟是我们八路军一二九师的首长呢?
原来,邓政委这次来沙河,主要是了解有关生产自救和减租减息问题的。在听朱政委汇报中,了解到沙河独立营在反“扫荡”中,曾摆过一个漂亮的石雷阵,消灭了一个中队的日军、两个中队的伪军,还炸毁了敌人行驶在平汉铁路上的一列军用列车。首长对此很高兴,便特意来高庄慰问嘉奖独立营的指战员。可这位首长究竟是谁?连王政委也没弄清楚。
听说邓政委来了,可急坏了司务长王生彬,也忙坏了炊事员白成宝。因为几天前,日军发动了春季大“扫荡”,日军所到之处见人就杀,见房就烧,见粮就抢,几乎是鸡犬不留。再加上去年大旱,庄稼没收成,所以根据地军民生活极端困难。偌大一个县独立营,眼下竟没有一点白面,仅有的就是两袋小米、3石柿糠炒面和刚挖来的几筐野菜。司务长想,师首长大老远地来看我们,总不能也和战士一样喝小米掺野菜煮的“照明汤”呀!可是,“巧媳妇又难做无米之炊”,拿什么招待首长呢?后来,司务长和炊事员商量了个“借米下锅”的办法,让炊事员到老乡家去借几个鸡蛋,自己去借白面。可炊事员从村东头串到村西头,连一个鸡蛋也没借着。老乡说,鸡都被鬼子抓光了,哪里还有鸡蛋呢?炊事员一想,可也是呀!他又连忙跑回来,正好碰上司务长端着一升白面回来。炊事员一边给首长擀面条,一边破例给战士熬了一锅小米粥。
饭做好后,司务长请首长吃早饭。先到一连,连长说:“刚才首长是在这儿,他还送给我一个针线包哩。现在到二连去了。”司务长又追到二连,二连长说首长到三连看伤员去了。最后司务长在三连找到了首长。回到营部,当司务长把一碗热腾腾的面条端过来时,邓政委立即皱起了眉头,拍了拍司务长的肩膀,用圆润清脆的四川口音说,“小鬼,你让我搞特殊呦。要不得!要不得!快把这碗面送给那位重伤员吧。我自己到食堂去吃饭。”这一下司务长可为了难,不给伤员送去吧,这又是首长的命令。他站在那里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后来,还是朱政委给他解了围,让他按首长的指示办。当司务长将一碗香喷喷的面条递到重伤员小刘手中,并告诉他这是邓政委让给他送来的时,小刘的手颤抖了,眼里顿时涌出了激动的泪花。
邓政委健步来到一连伙房。这时饭已开过,小米粥已吃完,炊事员正在铲锅巴。王政委便不好意思地要领首长到二连去吃。首长风趣地说:“不必,小米加步枪是我们的革命传统,我就吃点小米锅巴吧!”说着,拿起一块锅巴便有滋有味地嚼了起来,还听得“咯嘣”“咯嘣”地响。邓政委一面吃着,一面对王政委、炊管人员说:“米里沙子太多了,这可要不得哟。我们是小米加步枪,不是沙子加步枪哟!”说着,首长顺手拿起一个水瓢,熟练地给大家做起了淘米的示范动作。
临走之前,邓政委还再三叮咛王政委:“要关心战士们的生活,这不是小事情啊!越是在艰苦的条件下,越是要关心战士们的生活,这和打仗同样重要。你们独立营仗打得不错,生活上的困难也应想办法解决一下。一是小米要淘净;二是每个战士要有个针线包,衣服破了好自己随时缝补;三是你们要开荒生产,从根本上解决吃饭穿衣问题。吃饱肚子才好打‘东洋’嘛!”
邓政委风尘仆仆而来,又匆匆忙忙而去。他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首长人虽走了,但是在沙河这片土地上,却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在战士们的心中,撒下了他带来的温暖。可他究竟是谁呢?直到第二天,大家才得知这位师首长,正是大名鼎鼎的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邓小平同志。
打那以后,王政委处处关心战士的生活,在带领全营战士游击作战之余,还在山坡上开荒种地100多亩,在台东沟养了两群羊,很快使连队生活得到改善。同志们的斗志也越来越高,在反“扫荡”中接连打了几个大胜仗,军分区党委先后授予独立营“生产先锋”、“威震敌胆”两面锦旗。每当战士们看到奖旗,手里端起香喷喷的饭菜时,心中就不由得想起了邓政委。
(樊增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