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里的博大胸怀-刘少奇代人受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少奇同志在处理党和国家大事的时候,非常谨慎,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偏差性的问题,能够及时地发现和纠正,对于工作中出现的过失和错误,不是推给别人,而是主动承担责任,甚至代人受过。

    “看到乡亲们生活这样苦,我心里很不安,我们工作做得不好,对不起你们。”

    少奇同志在一生中,功盖于世,这一点是世人公认的。早在1937年6月的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就对少奇同志作了这样的评价。他说:“少奇同志对于党内斗争有丰富的经验,他一生的实际工作中,领导群众斗争和党内关系,基本上都是正确的。在华北也是一样。他一生很少失败,今天党内干部中,像他这样有经验的人是不多的,他懂得实际工作的辩证法。”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说了三个意思。一是说少奇同志有丰富的经验;二是说他在实际工作中很少失败;三是说他懂得实际工作中的辩证法。是毛泽东同志看中了少奇同志,并对他作了这样高度评价后,才将华北、华中的工作重担托付给了他。

    少奇同志在处理党和国家大事的时候,非常谨慎,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偏差性的问题,能够及时地发现和纠正,对于工作中出现的过失和错误,不是推给别人,而是主动承担责任,甚至代人受过。

    1947年在土地改革中,出现了“左”的错误,他曾多次作过自我批评,尽管有些错误是在群众运动中产生的,但是少奇同志不是责怪下面的干部。而是主动承担责任。他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说:土地改革中各地犯了些错误,中央对此是有责任的,其中大多数与我个人有关。土地会议主要是反右,也批评反对了“左”,但做得不够,积极想办法防止“左”不够,看到了一些无政府无纪律状态,也提出了批评,但直到毛主席系统地提出批评并规定了纠正的办法,才得到纠正。

    事实上1947年老区土地改革中出现的“左”的错误,少奇同志发现得还是比较早的,是他及时地把一些“左”的情况和现象向毛泽东同志作了汇报,同时明确地提出:第一要紧急刹车;第二不要责备下面干部,由上面和我承担责任。他还说:工作中出了毛病,大家都很紧张,不能光指责埋怨。是他认真地总结了老区土改中的经验,纠正了“左”的偏向,吸取了教训,才使后来的新区土改避免了犯同类性质的错误。

    又如1961年,为了纠正农村中“左”的错误,他深入农村进行了调查研究。他回到湖南家乡炭子冲,同乡亲们见面后,就自我批评地说:“看到乡亲们生活这样苦,我心里很不安,我们工作做得不好,对不起你们。”他认为当时的困难主要是工作中犯了错误。错误也不能完全怪大队干部,县里、省上直到中央都有一部分责任,都有经验教训可总结。如办公共食堂,根子还在中央。对于纠正一平二调刮共产风的错误,他要求进行彻底的退赔。他说:退赔一定要彻底,账要一户一户地算,一户一户地清,把这个账牢牢记住,赔清以后,要立一块碑,或者写个大单子,用镜框子镶起来,挂在大队办公室,要让子子孙孙记住这件事,传下去,再也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少奇同志勇于承担责任,敢于纠正错误的决心,在七千人大会上表现得更为明显,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

    少奇同志这样代人受过,作自我批评,不但没有降低他的威信,反而在人民中间,更加增强了他的高大形象。

    (马济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