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睡不着-移民群像在美国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美國,如同我們對她的既定印象一般,是個民族的大熔爐。在全世界的眾多國家中,沒有一個國家像美國一樣有著這樣多采多姿的移民種族。從最早的歐陸白種移民,內戰時期奴隸制度下的非洲裔移民,到百年前的鐵路工程時代華工移民,乃至於現代的亞洲新一代移民,色彩繽紛的各類人種,熱鬧且活力充沛地生活在這一塊新大陸之上。

    當然,民族性在人類的社會本質本就佔有極重要的地位,雖然移民們在紙面上或是形式上已經宣誓,「成為美國公民,會將美國的福祇、安全及利益放在首要前提」,但是,說歸說,來自血液的原來特質還是會時時流露出來的。在眾多的移民之中,面臨這樣的大熔爐當然會有不同的面貌,現在就讓我們來談談移民們在美國的群像。

    一般來說,我們對義大利人的刻板印象總離不開黑手黨、西西里島,最多再加個法拉利名牌跑車。義大利移民在美國的人數相當的多,在許多的城市可以見到義大利人的社區,在某些層面來說,我覺得義大利人一點和東方人非常相似,那就是義大利人是非常注重家庭觀念的一個種族,和美式家庭的疏離大相逕庭。常常可以在電影上看見義大利的黑手黨份子,雖然在外手段凶殘,回到家中卻可能是個非常慈愛的父親。這一點,我曾向義大利籍的朋友求證過,他們也認為這樣的描述其實並不誇張。

    還有,許多黑人的家庭觀念也和義大利人、東方人相近,這一點,從曾在臺灣風糜一時的「天才老爹」節目中,便可略見端倪。

    來自亞洲的移民群中,也有種種不同的移民群像。

    來自東瀛的日本移民們,在類型上有截然不同的兩種類型,一種是在百年前便已經來到新大陸的早期移民,一種則是拜二次大戰後日本經濟飛躍來到美國求學、經商的新貴移民。早期日本移民其實在很多的層面都已經可以算是標準的美國人,他們來到這片新大陸已經超過五六個世代,生在美國,長在美國,對日本的記憶已經非常的遙遠。但是,這批在美國安身立命的移民後裔卻在二次大戰時曾經遭受過美國政府非常不人道的對待。

    原來,二次大戰時期,美國政府因為顧慮到交戰國之一便是日本,認為國境內的日裔移民有通敵之嫌,便將許多日裔移民送入集中營。在這些遭到無妄之災的移民之中,有許多人甚至連一句日文都不會講。這件不名譽的往事在許多日裔的心目中造成永生難以忘懷的羞辱。我在西雅圖某個社區學院就學時,曾經有一位教授便是在日裔集中營出生的,雖然已經事隔四十餘年,但是在她的表情中,仍可以想見這件往事在日裔們的心中留下的傷痕。

    新一代的日本移民就比較沒有這方面的悲情。就學的年輕學子們身穿美國的流行服飾,耳上掛著新力的最新型隨身聽,出入開的是日製的跑車,有的還一頭的七彩染髮。從商者更是不乏腰纏萬貫的面團團富家翁,他們泰半是日本大財團駐美的人員,來自大財團的完善福利補助,讓他們住得舒舒服服。四十餘年前悲情故事,彷彿已經成了埋藏在隨身聽、電視遊樂器、精緻轎車後方的糢糊記憶。

    不過,在來自亞洲的移民中,韓裔移民卻始終讓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韓國人的民族性強悍,本位主義強,但是有一點最令我訝異的,便是韓裔移民死守的傳統特質。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大男人主義、男尊女卑的概念是屬於日本的,因為日本女人的壓抑與溫柔順從曾經是舉世聞名的既定形象。曾幾何時,這樣的日本女人已經是歷史陳跡,據說,現代的日本女人已經成了「亞洲大女人主義」的象徵。然而,壓抑、溫柔順從的特質卻很耐人尋味地出現在韓裔女性移民的身上。

    曾經有一次,我受邀到一個韓國教會與他們的會眾晚餐。在晚餐上,所有的男性教友坐在餐桌前與客人們聊天,女性則忙碌地張羅食物,等到一切就緒,由男性行開動,然後女性才能舉筷。看在我們的眼裡,總覺得有時光倒退一百年的錯覺。

    據韓國朋友說,這種大男人主義的現象即使是在韓國也已經很少見,卻很奇怪地在美國這樣一個新大陸死灰復燃,箇中緣由為何,到目前我倒是沒聽過有任何人提出任何解釋。

    來自越南的移民,總是免不了給人予位居次文化的印象。這群因為歷史的不幸,不得不離開故鄉來到美國的中南半島移民,泰半是以難民身分入境的。他們在融入美式文化的過程中走得比其它移民要來得辛苦,但是所幸越南人的下一代也相當的爭氣,我在大學中的越南同學們,也許英文不行,也許經濟也較為拮据,但是在他們勤能補拙的努力下,倒也個個都能拿到不錯的成績,畢業後就業的狀況也相當的順利。

    一般來說,越南移民有點土,但對人相當的友善,而且很有趣的一點是,越南人有一半以上姓NGYUN,也就是中文的「阮」,名字發音也都非常接近,有時在課堂上叫起來,好像每個人的名字都一樣似的。

    再來,一定要提到的,當然就是來自兩岸三地的華裔移民。

    來自臺灣的移民們,生活條件一般來說都不錯,在外觀上看來都挺神氣。臺灣移民在聚會時最大的特徵是喜談政治,高談闊論之下,彷彿天地之大,天下大事成敗捨我其誰?酒酣耳熱之際,說到興起,簡直像是島上的命運前程就握在這些人手上似。

    來自大陸的移民們,因為生活條件比較不寬裕,在行事上就比較謹慎低調,穿著上也比較樸素。大陸移民也許是久嚐壓抑的習慣揮之不去吧!他們通常不談大陸的政治,但是有時會聽見那一張張謹慎拘謹的臉孔,突地語出驚人地說道「你們那兒總有一天是我們的」,也常令人覺得有點不寒而慄。

    而香港的移民們和兩岸的人們相較起來,就沒有那麼熱衷政治,香港人是經濟動物,談的都是物質主義的事,做風上和臺灣、大陸移民都不太相同。

    有人說,文化是社會的根本,而社會則是文化的一面明鏡,移民在美國的群像,也許正可以反映出不同文化在這個文化大熔爐的各類特質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