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锦棠带领精壮的步兵, 从崎岖的小路向靠近古牧地的方向走去。他的侦探已经查明水没有毒。
也没有发现沿途有伏兵隐藏。但发现了在险峻的戈岭上出现了一座类似碉堡的防守工事。实际上是一个驻守兵将的寨子。
刘锦棠掌握了敌情, 胸有成竹地带领步兵们向戈岭悄悄走去。他们攀山越岭,涉水过涧,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来到了靠近戈岭的深不可见底的深崖。
通过深崖才能登上靠近戈岭的高山。然而深崖的两边长满了树木,这深崖宽有五米,仿佛是天然的一条深不可测的河。
要想过河就得搭桥。没有桥无论如何是过不去的。除非会飞,否则别想过去。一旦掉下去就会粉身碎骨,绝无活命的可能。
面对这样的险境,该怎么办? 退回去? 绝对不行。这不符合刘锦棠的性格。他是个一往无前,绝不后退的英雄好汉,怎么会知难而退呢?
他是个指挥有方,文武双全的帅才,面对这样的凶险,怎会束手无策呢?
他的目的就是要指挥自己的将士们排除千难万险, 去夺取敌人的战略要地,打开整个北疆的局面。怎能因这样的危险而停止不前呢?
他这样想着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设法过去,不过去死不瞑目。
决心一定,他抬头看着高大的树木,突然产生出一个念头:砍树搭桥。
于是他命令贴身侍从们带头用利斧把崖边的树木砍下来,削去树枝,留下树杆,搭在河似的深崖上。
他们把削好的树杆立在这边的悬崖边上向对面的崖岸上往倒放,但往往一不小心,树杆就掉下深崖去。
掉下去不少的树杆,终于有一根树杆搭在两岸上。刘锦棠两眼放光,感到有了希望。他立即提出用绳子绑住自己的身体,把绳子的一头绑在大树上, 然后他要抱住搭在两岸的树杆上攀援而过,到对岸去。
他的侍卫们不让他这样冒险, 他们纷纷要求自己学他的样子到对岸。他无法劝阻这些要替他的侍卫们,只好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按他的办法,有五名侍卫终于过到对岸去,他们站在彼岸扔过绳子,这边的人把树杆的一头绑结实,让他们把躺在此岸的树杆一根又一根的拉过去。
终于拉过去十多根长树杆, 组成了一个很宽的板桥搭在两岸上。这条深不见底的“河”有了一座宽约3米多的木头桥。
刘锦棠面呈笑意,带领步兵们终于渡过了这条可怕的“河”。
他们过“河”之后,休息吃饭,到了天黑时,便开始向陡峭的高山攀登,等他们登上高山后,已经是夜深人静了。
他们在高山上向远处的戈岭望去,看到隐约忽闪的烛光。这戈岭像一条露天的走廊。两边是千仞绝壁,无法攀援。他们只能向有光亮的“走廊”悄悄走去。
刘锦棠根据侦探的报告,知道此处人数不多。所以,他决定把步兵大队留下来,让他们隐蔽下来好好休息。
他带领侍卫们和上百名武功高手, 向闪着光亮的地方潜行而去。离寨门不远了,他们一律手拿马刀,向目的地飞快地奔去。
天上没有月亮,暗淡的星光忽闪在黑夜的天空,一片苍茫无边的夜色笼罩了这座孤寂的山寨。
山寨内的房屋有的漆黑一片,有的闪射出微弱的烛光。暗黑的房间证实有人睡觉了。闪光的房子说明有人未睡。不过,闪光的房子不多,只有几间,说明醒着的人不多。
把守寨门的两个卫兵已经躺在地上睡着了。他们根本不会想到会有人突然出现在这里。他们总认为这里是飞鸟不来的地方,怎么会有人闯入这片禁区呢?
所以,他们放心地睡觉了。反正做做样子罢了,长官也不会责怪他们。长官也认为这里很安全,不会有人来,也无法来。
这里的人都认为不会有人来,暗中骂邢飞虎多此一举,让他们在这里受风寒之苦,忍受孤寂与隔世的痛苦。
他们在这里除了吃饭饮酒,就是睡懒觉,长官根本不管他的手下干什么,只要不逃跑就行了,至于其他的闲杂事,一律懒得管。
他们绝对不会想到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会有人来夺他们的地盘,会来杀他们,所以,他们高枕无忧,沉沉入睡了。
为了摸清里面的具体情况, 刘锦棠和他的恃从们躲在峭壁的后面,静观寨门的动静。当他断定守门的卫兵的确睡着了,便命令两名武功高强的侍卫,轻脚轻步地窜向寨门,他们在夜色的遮挡下,在参差不齐的岩石的掩护下,像夜猫般飞窜而去,刹那间就扑到了寨门前,然后分别疾点了两名卫士的昏睡穴和哑穴,使他们既不能醒来又不能说话, 接着便把他们背起来飞快地返回原地,扔在刘锦棠的面前。
刘锦棠让那两个侍从拍开他们的哑穴和昏睡穴, 又让那两个侍从分别疾点了这两个卫士的曲关穴,使他们无法站起来。
两个无法站起来的人自然不会逃跑,也就不能反抗了。虽然制住了他们的身体,但并没有封住他们的嘴。不封嘴的原因就在于让他们能说话。
为了不让他们大声喊叫, 刘锦棠又命令自己的那两个侍从分别用刀架在他们的脖颈上,刀刃就挨着他们脖子的肌肤。
这两个已被惊醒的守门卫兵看到这种架势, 自然吓得浑身发抖,脸色发白,头上冒汗,不停地哀求饶命。
刘锦棠威严地站在他们面前, 用威严而又不容反抗的口气低声威胁说:“不许喊叫! 否则立即砍下你们的头。”
这两个被禁制的卫兵赶忙回答说:“我们不敢喊叫, 绝不喊叫,请将军饶命! ”
“我要你们说实话,不准撒谎,你们能做到吗? ”
“能! 我们一定说实话,绝不敢说谎话,只求将军饶我们不死。”
刘锦棠命令另外两名侍从用布塞住其中一个被俘卫兵的嘴,把他押到一边去。他要隔离审问他们。
他继续对留下的一个卫兵以强硬的口气说:“寨子内有无埋伏? ”
那被架着刀的卫兵用颤抖的声音说:“没有埋伏。”
“里面有多少人? ”
“一百一十人。”
“都有什么武器? ”
“刀和弓箭。”
“有无枪炮? ”
“没有。”
“亮着烛光的房子住着什么人? ”
“是大小头目。”
“有几个头目? ”
“一个大头目,两个小头目。”
“他们共住一屋还是分开住着? ”
“他们三个人分开住,每个人住一间房。”
“为什么他们的房子亮着光? ”
“他们刚刚喝完酒,各回各屋去,都醉了,忘了灭烛光,所以屋里有亮光。”
“你怎么知道? ”
“站岗前我查看了他们的房间。他们经常都这样。”
“你为什么不灭了烛光? ”
“我不敢。没有他们的命令,谁也不敢灭了他们的烛光。”
“除了你们二人站岗,里面还有人站岗吗? ”
“没有了。”
“里面的人全都睡着了吗? ”
“全都睡着了。”
“里面有没有狗? ”
“没有。”
刘锦棠想了一下,又问:“出寨子往北可通什么地方? ”
“古牧地。”
“寨子北面的出口有无把守的人? ”
“没有。”
“为什么? ”
“因为北面出口通向古牧地,那里是浩罕将军的天下,所以不用站岗放哨。”
“北面出口有路吗? ”
“有。”
“什么路? 有没有山和树木? ”
“是山路。没有树木。只有灌木丛。”
“有没有水? ”
“有。是泉水。”
“水从何处流出? ”
“从这里的雪山上流向古牧地,一路上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水泉。”
“北面的山路好走吗? ”
“好走。都是下山的下坡路。”
“从北面出口到古牧地需要多长时间? ”
“步行得半天。”
“骑马呢? ”
“快马也得两个多小时。”
“寨子内有马吗? ”
“有。”
“有多少马? ”
“一百一十匹马。”
“每人一匹马? ”
“对。”
“你们都是骑兵吗? ”
“是的。”
“总头是谁? ”
“邢飞虎。”
“他在这里吗? ”
“不在。”
“他在什么地方? ”
“原先在古牧地,现在听说去了乌鲁木齐。”
“干什么去? ”
“听说加强城防去了。”
“古牧地现在谁把守? ”
“浩罕将军古尔·力丁。”
“他有多少人马? ”
“三千人马。”
“都是浩罕人吗? ”
“是的。”
“邢飞虎有多少人马? ”
“五千人马。”
“全在古牧地吗? ”
“听说他带走了两千人马,在古牧地留了三千人马。”
“他的三千人马在何处? ”
“都在大路沙漠的边上防守清兵。”
“浩罕军呢? ”
“都在古牧地城里面。”
“古尔·力丁和邢飞虎的关系如何? ”
“邢飞虎得听古尔·力丁的。邢飞虎表面听他的, 内心里不满。”
“二人不一心? ”
“是的。”
“古牧地城内有炮吗? ”
“没有。”
“有没有枪? ”
“有。是来福枪。”
“有多少? ”
“不多,也就是一百多支吧! ”
“邢飞虎有无枪和炮? ”
“他没有。”
刘锦棠命令侍从点了此人的哑口穴和昏迷穴, 使他像死人一样,然后将他捆绑结实,又命两名侍卫看押起来。
他又以同样的办法审问了另外一个被禁制的卫兵, 得到同样的答复。证明二人的口供一致,没有说谎话。
刘锦棠掌握了全面情况,心中想好了突袭的策略。
他命令另外两名侍从以同样的办法把另外那个被俘的卫兵捆绑结实,看押起来。
他当即写出一份约定金顺发动进攻的情报,派快马探子,仍从小路一站又一站地层层传递给金顺。
金顺从他的情报中得知了所有情况和配合进攻的准确时间。
根据刘锦棠夺取寨子,偷袭古牧地的时间和进程,金顺提前行动,快马加鞭,以风驰电掣的速度穿越沙漠,在约定的时间从两面向古牧地发起总攻势。
等传递情报的快马探子从小路离去, 刘锦棠立即命令他的一百多名侍卫一律以白布裹住左臂,作为标志,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寨子,向沉睡在各屋内的敌兵发起猛烈的攻击。
刘锦棠首当其冲, 和他的两名副将分别冲向亮着烛光的三间房屋——这里面睡着大小三个头目。
其余所有持刀的侍从紧接着分别冲进各个屋子, 举刀砍杀起来。
正当刘锦棠冲进有烛光的大屋子准备砍杀床上大头目时,不料发现床上没有人,却看到烛光突然一灭之际,一条人影破窗而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