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他们虽然接收了粮食,但仍由我们继续运送到奇台。”
“这就是说,你们的运粮车在金顺的带领下,去奇台,必须途经木拉托克山口,是不是? ”
“是这样。粮食运到那里,就看你们的行动了。”
“我们会埋伏得很隐密,一定会全歼金顺的人马。不过,我担心将军的人马和运粮马车会受伤,这可是个大问题。”
“这不用你担心。”
“为什么? ”
“因为按规定,金顺的人马在前面引路,我的人马和运粮车在后面。到时,我们将会跟金顺的人马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炮火的袭击。不过,你们的行动要神速。”
“这一点请将军放心。我们的伏兵都是一流的枪炮手,绝对不会失手的。”
“但愿大总管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但愿将军阁下跟我们配合得天衣无缝,毫无破绽。”
“那是自然的。我们已经建立友好邦交,我们定会按你们的意志完成这件任务,请大总管放心好了。”
“对将军阁下的配合,我深表谢意。请允许我借花献佛,敬将军一杯。”
艾得胡尔说着站起来,举起酒杯。巴托洛夫也同时站起,高擎酒杯,满怀喜悦地说:“好,为我们的成功而干杯! ”
于是,两个面呈笑意的人一碰酒杯,然后痛快地喝干了杯中酒。
30多岁的刘锦棠长得魁梧雄壮,英气逼人,俊美的脸上有一双传神的眸子,透出含威的智慧之光。他是虎将刘松山的侄子,不仅武功出众,而且富有智谋,善于统帅三军征战沙场,勇于冲锋陷阵攻城破壁,深得左宗棠的赏识。
此次作为西征的副统帅,他感到任务十分重大,时常与左宗棠保持紧密的联系, 按照左宗棠的谋略和指挥进剿阿古柏的虎狼之师。
当他打开左宗棠传来的密函,不仅看到一份左宗棠的手谕,而且又看到一张小小的有关俄国运粮至奇台的路线地图。
在路线图上左宗棠用笔在两处险要之地标出了务必严防阿古柏派兵伏击的暗号,其中之一就有木拉托克山口。
左宗棠在手谕中强调指出,命令刘锦棠抢先派兵设好埋伏,严防阿古柏派兵在这两处险要之地伏击金顺的押运粮车的军队,保证粮车顺利到达奇台。
刘锦棠不敢怠慢,立即分兵把守了这两个险要之地。当他指挥人马来到木拉托克山口,才发现这里不仅山高林密,而且到处都是危崖峭壁,地势十分险恶。
山口之下的通道蜿蜒曲折, 在两山峡峙之中显得幽深而又狭长。这里是俄国粮车从巴尔台运往奇台的必经之地。
左宗棠远在肃州境外的卧虎泉, 他怎么会知道这里的地形情况并能准确无误地绘成军事地图呢?
因为他早已派出许多熟悉地理并能绘制地图的密探, 把新疆境内所有有战略价值的地方都详细准确地绘制出来, 一站又一站地传递给他,使他掌握了各地的地理情况。他通过分析与思考,做出了军事固守的决定。
刘锦棠把守了两处险要之地之后, 又派出不少探子沿路线进行秘密侦察,看是否会有阿古柏的可疑人马隐藏下来。
在侦察的过程中,有侦探发现有一支浩罕骑兵和炮队,正在夜间向木拉托克山口奔驰而来。
刘锦棠得到情报后, 立即将人马和枪炮手埋伏在山口之上的山林,等待敌人的到来。
阿古柏的这支军队正是大总管艾得胡尔派来企图隐藏在木拉托克山口准备突袭金顺的押粮军队,达到抢粮的目的。
当这支浩罕军队刚进山口准备登上山林时, 突然遭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枪炮的猛烈攻击,在强烈的火炮声中,这支浩罕军队全被炸得血肉横飞,无一生还。
由于刘锦棠派兵封锁了从巴尔台到奇台的运粮路线,所以,阿古柏的密探无法深入进来, 对木拉托克山口所发生的情况毫无所知。
在木拉托克山口的浩罕军队全都死光了, 没有一个人活着逃出去,所以,大总管艾得胡尔无法得到任何消息,他还以为他的伏兵正在枕戈待旦,以逸待劳,伺机抢粮呢!
他正在他的大本营饮酒作乐,等待成功的好消息早点传来,可怜的他却一点也不知,他的计划彻底落空了。
两匹马驮着两名矫健英武的骑士, 正飞快地奔向巴尔台的方向。在半路上他们遇见了金顺的人马。他们从马上跳下来把木拉托克山口所发生的情况向金顺作了汇报。他们是刘锦棠派去特意向金顺通报消息的。
能征惯战的金顺是个文武全才, 他向来以沉着老练而力挽狂澜。此次接受俄国粮食运往奇台,心中总有疑虑,惟恐俄国人勾结阿古柏兴风作浪。
当他听到刘锦棠送来的好消息,立刻感到舒了一口气,证实了俄国人勾结阿古柏企图抢粮的阴谋。
他心中有了数,就不怕半途再发生什么可怕变故。他对俄国运粮的所谓将军巴托洛夫也有了戒心,不客气地催他加快速度,把粮车赶快驱向奇台。
金顺的押粮军快到木拉托我山口时, 他发现巴托洛夫有意掉了队,他心想这家伙心怀鬼胎,的确不是个好玩艺。
他佯装不知地继续走, 停在木拉托克山口等待巴托洛夫的粮车到来。
然而,心怀鬼胎的巴托洛夫迟迟不来。他担心可怕的事情会发生。
金顺明白他的担心和忧虑,便让刘锦棠带兵出现在山头,以旗帜表明这里是清兵在把守。
金顺又派快马返回去对巴托洛夫说明情况, 巴托洛夫远远地看到清兵守山口的旗帜和军队,顿时脸色大变,预感到大总管艾得胡尔的计划落空了,他们的阴谋失败了。
他只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催动粮车向奇台快速走去。金顺抓住巴托洛夫的愧怍心理的弱点,催他快速赶路,并不时给他施加心理压力,他只好顺从地照办。
粮食终于顺利地运到了奇台,解决了缺粮的大问题。金顺给巴托洛夫办理了付款手续, 然后又把他和他的人马以及运粮车队送出境外去。
由此阿古柏对巴托洛夫产生了怀疑, 认为巴托洛夫暗中勾结金顺给他设下了圈套。他大骂俄国人不是好东西。不仅骗去了他的粮食钱,而且还让他白白损失了三千人马和三门大炮。他从此忌恨俄国,不与他们轻易来往。
左宗棠从刘锦棠和金顺的报告中得知阿古柏与俄国人翻脸的事,不由爽快地大笑起来,认为木拉托克山口的伏击战的确是一箭双雕,不仅消灭了阿古柏的精锐部队,而且又使他跟俄国人反目为仇,实现了离间敌人的愿望。
左宗棠认为此时正是进兵乌鲁木齐的好机会。于是他火速传令刘锦棠和金顺分兵攻取阜康, 然后再向乌鲁木齐发起强有力的攻势,一举攻占乌鲁木齐。
他又传令刘锦棠必须加强对奇台粮草基的防范, 绝不能给敌人以可乘之机。他说粮草是人马致胜的保障,万万不可掉以轻心,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刘锦棠和金顺接到左宗棠的命令后,坚决照办,加强了奇台的防守,然后兵分两路向阜康进兵。
阜康的守备原是投降了阿古柏的妥明的部将, 此人是个随机应变的人, 他平时受尽了阿古柏派来监视他的浩罕人力布石的凌辱。他虽为守备,却受力布石的控制,心中十分不满。
守备名叫摆明,年约40多岁,长得粗壮矮胖,脸上总是堆满了笑。特别是一双迷缝眼,闪现了逢人便笑的光采。对力布石总是逢迎讨好,惟恐得罪了他而引来杀身之祸。
为了讨好力布石,他把自己的爱妾也让给了好色的力布石。
他虽然得到了力布石的信任,但在心里却恨他快点死去,以便早日夺回自己的美妾。
力布石年纪大约30多岁,长得高大伟岸,满脸横肉,黑色的脸膛充满了凶狠的杀气,一双不大的眼睛放射出凶狠之光。
他不仅贪财,而且好色。自从霸占了摆明的爱妾,终日里沉迷酒色,不理政事,放松了对摆明的监视。他手下有百名心腹侍卫,受他的影响,一律骄横跋扈,欺压百姓,奸淫民女,无恶不做,深受百姓们的愤恨。
摆明不堪忍受力布石及其爪牙们的欺凌,但无力反抗,只好委屈求全,饮气吞声。而今听说左宗棠进兵阜康,自知不是对手,便产生出投降的念头。
他怕力布石和他的爪牙们杀害他, 他不敢公开提出投降的话。他在暗中派他的心腹卫士偷偷溜出城,把一封投降的密信交给刘锦棠。
刘锦棠看过密信, 明白了城内的情况和力布石等人的不得人心,决定内应外合,设计杀死力布石等人,让摆明开城投降。
刘锦棠对摆明写了一封密函,让摆明以计除掉力布石等人,然后开城投降。
他把密函让摆明的心腹卫士带回城中,交给摆明。摆明看后决定依计行事。
为了麻痹力布石,刘锦棠故意撤退围城的军队,装做攻打别处去的样子。其实他把部队隐藏在离城不远的山林里,静观事态的变化。
力布石命令摆明派人去城外打探情况。摆明派心腹卫士们出城转了一圈,回来说清兵南下了。这都是摆明授意的。
摆明把这样的假话说给力布石,力布石信以为真,认为自己守城有方,清兵难能攻破,只好南下了。
摆明见力布石心情非常好,提议大摆酒宴以示庆贺。力布石听了很高兴,就让摆明操办酒宴。
夜色渐暗时,摆明在县衙大厅里摆了二十桌丰盛的酒宴,请力布石和他的心腹侍卫们赴宴聚餐。
在力布石等人进餐前, 摆明派心腹卫士出城给刘锦棠送去了密函。刘锦棠看过密函,立即带兵在夜色的掩盖下直奔城门。
力布石的百名侍卫开怀畅饮,不久便一个个昏迷倒地了。力布石发觉情况不妙,又见摆明不来赴宴,心中起了疑心。
他当即命令手下人停止饮酒,但已经晚了,大多数人已经吐血而死,只有少数人因喝酒不多而处于昏迷中。
力布石也感到腹内难受,心想酒中有毒,便率领少数尚能走动的侍卫冲出大厅,追杀摆明。摆明已经打开城门,等候刘锦棠的大军入城。
力布石和他的少数侍卫从昏迷中惊醒,抡起马刀冲向城门,追杀摆明。摆明命令他的卫士们奋起反抗,双方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杀。
正在此时,刘锦棠率军进城,把力布石等人斩尽杀光,贴出安民告示,百姓们十分拥护。刘锦棠把力布石等人霸占的良家妇女统统解救回家,并把他们所侵吞的不义之财归还给原主。他又打开粮仓赈济苦难的百姓们,得到广大百姓的热烈拥护。
他安抚好百姓,使他们各安生计。然后留下部分人马防守城池。自己率主力和金顺同时分兵合围乌鲁木齐的外围屏障古牧地。
只要攻占古牧地,那么,攻破乌鲁木齐就比较容易了。古牧地是直逼乌鲁木齐的要道。
然而,从阜康到古牧地虽然只有百里之遥,但中间横亘着一片沙漠,没有水源,行军不利。
如果穿透沙漠,人马必然无水可饮。一旦被敌人围困,将难能脱身,造成很大的伤亡。
这该如何办?刘锦棠陷于焦急之中,苦思冥想,无计可施。他与金顺商量,仍然没有想出很好的办法。
他在屋内走来走去,急得出了一头汗。他望望低头思虑的金顺,看到他也处于万分焦急的状态,不由感到问题十分严重。他感到心中很憋闷,便想出去散散步。
他抬起头看着窗外,天气昏暗,没有光亮,不由感到莫名的压抑袭上心头,烦闷地扭过头往门口走。
在他回头之际,一眼瞥到挂在墙上的书囊,猛然想起那书囊中还有一封左宗棠传递来的信,不由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之光。他急忙走近书囊,伸手从里面掏出一封厚实的信。
他看到信封上写着这样的一些字: 攻占阜康后, 面临危难时,拆看此信。
他心想:此时正是危难之时,该看此信了。于是,他当即拆开了信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