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柩西征大帅左宗棠-内奸入狱(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王敏杰办好了借款手续之后, 和何步飞一起从上海骑马赶到京城。由于马不停地跑,他的马在京城累垮了。

    他在京城又买了一匹良骏,接着往兰州疾驰而来。他为了早日把借款的所有手续送给左宗棠,就日夜兼程,不要命地骑马疾驰,在路上又累垮了第二匹马,他只好又买了第三匹日行千里的宝马,骑在马背上向兰州飞奔而来。由于一路上太辛苦,没有睡好觉,又没好好地吃饭,一口气赶回兰州督府大院后,才算松了一口气。

    当他松弛下来,从马背上跳下后,不由感到头晕眼花,难以支持地倒在地上了。

    左宗棠急忙让侍卫们把晕倒在地上的王敏杰抬回他的签押房,请来当地的名医给他治病。

    那名医望、闻、问、切了一番,对左宗棠说不是什么大病,而是劳累过度所造成的眩晕症,静养两日,便会痊愈。

    那名医说让他吃些稀饭,再服下他的药,就会安然无恙。那名医说完开了一张药方,便走了。左宗棠吩咐厨房熬稀粥,又派人去大街上的药铺按药方买来了药煎好后, 给王敏杰一勺又一勺地喂进嘴里。

    过了大约有两个时辰的光景,王敏杰睁开眼醒过来了。他看到左宗棠守在他身旁,又看旁边桌上的药碗,便明白了一切。王敏杰二话不说, 立即坐起来, 从怀里掏出借款的手续交给左宗棠。左宗棠看他脸色腊黄,人很憔悴,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这么精壮的一条硬汉子累成这个样, 可见他骑马狂奔的速度有多快啊!

    左宗棠接过手续,要扶他继续躺在床上休息,但他一摆手,坐在床上, 一五一十把胡雪岩如何制服德巴西的情况都讲给左宗棠听,听得左宗棠连声夸奖胡雪岩计高一筹,不愧为他的好帮手。左宗棠看完借款手续,心里踏实了许多,心想不知英国政府通过借款又向慈禧索要了什么好处? 于是,他问王敏杰,王敏杰说他在京城听董恂含糊其词地说, 慈禧为借洋款又答应了英国要求增开大连港口的通商要求。左宗棠听后气愤地说:“难怪英国政府同意借款,原来他们有利可图啊! 这些不怀好意的恶狼,总有一天,我会让他们知道我左某的厉害。”

    左宗棠让王敏杰好好休息, 他回到自己的书房藏好借款手续,从书柜里取出地图刚要看,他的贴身侍卫进来报告说,情报总探长张胜宇要求面见左宗棠。

    左宗棠传令进见。张胜宇立即走进书房,跪在地上行礼。左宗棠让他起来坐在一旁说话,并给他倒了一杯茶。

    张胜宇长得身材魁梧, 面容冷峻, 一双大眼透出聪慧和英气。他不仅武功出众,枪法高明,而且骑术精湛,是左宗棠搜集阿古柏情报的总负责人。左宗棠训练出一大批年轻力壮, 武艺高强,骑术过人的回、维、汉、满等情报人员,派往新疆,以各种职业为掩护,打入阿古柏的军政部门,搜集军事情报。他在新疆各地分设了许多情报分站,一共有103站,站站以暗号和暗语相互联系,得到重要情报后,一站又一站传给总探长张胜宇,由张胜宇直接报告给左宗棠。张胜宇的总情报站设在酒泉,当他接到重大情报后便亲自骑快马奔向兰州禀报左宗棠,接受指示,再一站又一站向下传达。所以,这项工作是十分危险而又隐秘的,所派出的人也都是绝对可靠的,经过严格考验的。

    张胜宇一路骑马疾驰而来,所以也是风尘仆仆,显得有些疲惫。但为了急于向左宗棠报告机密,他也顾不了这些。他喝了一口茶,急切地说:“回大帅,从前一站传来的情报说,阿古柏一共有20门大炮,来福枪大约有一万两千支,弹药库分设在九处。这些武器全都来自英国。阿古柏又派人到印度和奥斯曼帝国去购置枪支、大炮和弹药,仍然是英国货,枪支大约一万支,大炮30门,估计在两个月运到喀什噶尔。”

    左宗棠听后想了一下, 对张胜宇说:“看来阿古柏也在积极地备战,想用现代化的武器来装备他的部队。你累了,先去吃饭,然后休息一下再走。你传达我的指令,要3站继续严密监视,务必搞清阿古柏搞来的新式武器的质量问题。”

    张胜宇认真地说:“遵命! ”

    左宗棠命令侍从给张胜宇安排膳食和住房。侍从带领张胜宇离去了。

    左宗棠在书房走来走去, 考虑自己也应该加强部队的军事装备,而且要比阿古柏的数量多,质量好。他传来赵令旗就如何加强军事装备的问题进行商量, 赵令旗建议说除了在兰州建立制造枪炮的工厂以外, 还应该尽快到上海从外国军火商的手中购买新式枪炮和弹药。

    左宗棠听了他的建议,更加坚定了购买新式武器的信念。他让赵令旗按他的要求草拟一份购买枪炮弹药的具体数目, 和所必需的银两数额,赵令旗奉命离去了。

    左宗棠依然踱来踱去的思考着问题。当他考虑成熟后,便传来王敏杰,问他上海的军火生意情况。

    王敏杰有些发愁地说:“据说李鸿章和沈葆桢, 把持了上海各港口,严格督察,提高海关税收,严禁军火从上海运往内地,依我看,他们主要针对我们,采取了这些措施,慈禧太后恐怕不知道。”

    左宗棠听后皱了一下眉头, 深思远虑地说:“即使太后知道了也无法阻止他们的禁令,远水解不了近渴。”

    王敏杰不加思索地说:“大人不妨上疏太后,让她下道圣谕,准许大人在上海购买枪炮弹药,不就行了吗? ”

    左宗棠摇着头说:“不行。上疏太后下旨旷日持久, 耽误时间。即使太后下旨,他们也会变通手法,以种种理由为借口,抬高税收,克扣我们的费用,无形中又增加了我们的开支。再说李鸿章掌握了我们购买枪炮弹药的数目,也会泄露给威多拉,暗中再由威多拉辗转密报阿古柏,岂不对我们不利? ”王敏杰忧虑地说:“大人考虑得很周到,看来这件事困难很大,不好办啊! ”左宗棠沉思片刻,打开刚才取出来的地图,看了半天,又用笔轻轻划了一下,然后来回不停地走着想着,最后又坐在椅子上,望着王敏杰很果断地说:“这件事,只能在暗中进行。”王敏杰茫然地说:“如何进行? ”左宗棠不慌不忙地说:“背着李鸿章等人,用高价直接从外国军火商的手中买过来。”

    “事实上瞒不过。”

    “为什么? ”

    王敏杰满面愁云,为难地说:“军火出港口,他们的督察队肯定会发现。到时候没收了怎么办? ”

    “不买上海的存货。让外商从他们本国所属的地方运到沿海,不进上海港,绕行到长江口,从长江运到武汉,再由武汉从陆地转运到兰州,不就避开他们的督察队了吗? ”左宗棠说着,指着地图上的航线,让王敏杰仔细看。王敏杰看了地图,恍然大悟似地说:“大人的办法很高明,我看行! ”

    左宗棠离开地图,又想了一会儿,沉稳地说:“不过,要选择好军火商,做到配合一致,绝对保密。对武器的质量一定要严格要求,防止劣质产品的出现。”

    王敏杰开窍似地说:“大人说得对。不然我们会上当受骗的。”

    左宗棠老练地说:“一定要做得毫无破绽, 必须要把外国军火商控制住,牵住他的鼻子跟我们走。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

    “在上海做成这件事,只能靠胡雪岩了,我是没有这个能耐的。”王敏杰自知难能胜任,只好把这件棘手的事推给胡雪岩,他望着左宗棠坦率地说,“大人还是写信给胡雪岩, 由我配合他行动。”

    “好! 我马上写信,并绘制一份地图,供他参考。”他说完,当即伏案写出一封信,并很熟练地绘制出一份航运地图,交给王敏杰,叮咛道:“你把我所说的话,全都讲给他,肯定对他有启发。”

    “遵命! ”王敏杰装好信和地图,离开左宗棠,准备去办启程的事了。

    王敏杰快马加鞭来到上海面见胡雪岩, 把左宗棠的书信和地图交给他,并把左宗棠买枪炮弹药的办法详细讲给他听。胡雪岩不由频频点头,说左宗棠想得很实际,办法很高明,决定照办。

    但他想了一会儿, 又对王敏杰说:“目前各国的军火商都在上海活动,他们看准了李鸿章和沈葆桢这两个洋务大臣,都想趁他们发展水师的机会,倾销他们的军火,大捞一把,所以,他们都跟他们有密切的关系。”

    王敏杰有些灰心地说:“照你说,这事不好办? ”

    胡雪岩皱紧眉头想了想, 看着一脸愁云的王敏杰说:“这件事当然很棘手,但也不是绝对无法办。我是分析当前的形势。”

    “形势怎么样? ”

    “形势很复杂。英国人跟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关系很密切,他们反对左大人进兵新疆,暗中勾结起来设障碍,我想英国人即使卖给军火,那要价也会相当高,说不定卖给我们的军火都是次品和劣等品,这样,等于花大钱买来一堆废品。”

    “看来与英国军火商不能打交道。”

    “是的。”胡雪岩又低头思虑了一下,说:“南洋大臣沈葆桢现在跟法国人打得火热,我想我们也不考虑这条路。”

    “那俄国呢? ”

    “俄国人占据着伊犁,他怎么会卖给左宗棠大量的好武器去打他们呢? ”

    “你考虑得很正确。”

    “那现在只有在德国的军火商身上打主意。”

    “他们可靠吗? ”

    “他们正在跟其他几国抢占上海的市场,据我所知,他们的军火质量很高,如果我们以略高市价的价格,买他们的军火,他们会按我们的要求办事的。”

    “那就买他们的吧! ”

    “另外,我想聘请他们的造炮造枪技师和专家,去兰州帮左宗棠制造枪炮。”

    “这当然很好了。”

    “这样就可以拉紧关系。这当然要付出很高的薪水。”

    “左大人说过了,只要办好事,不在乎多花几个钱。”

    “我知道。只要他们派人到兰州,我们就可放心了。”

    “为什么? ”

    “因为,我们可以以他们做人质,他们不敢给我们劣质品,也不会不讲信誉。”

    “好呀! 就按你说的办。你跟他们有关系吗? ”

    “有个德国人名叫亚得力, 他正跟我做一笔丝绸大买卖,我可以通过他,接触德国的军火商人。”

    “那太好了,难怪左大人说,上海的事,只有光墉兄办得了。”

    “不过,我又得压低丝绸价格了。”

    “为什么? ”

    “他会要挟我呀! 这等于我求他了。”

    “不过,左大人说了,要光墉兄不惜代价,他会补偿你的,绝不会让你吃亏。”

    “这我明白。”

    胡雪岩知道左宗棠是个明白人, 会让他从中赚上一大笔钱的。他之所以能成为大清朝的红顶首富,都是左宗棠起的作用。

    所以,他放心大胆地给左宗棠充当后勤供应的巨商,千方百计完成左宗棠交给他的任务。

    胡雪岩通过德国丝绸巨商亚得力认识了德国军火商期通德拉,经过秘密商谈,双方达成了协议。按照协议,斯通德拉不仅保证军火的质量,而且负责按左宗棠所说的路线,把军火安全运到武汉,再转运到兰州。同时,他们派来上百人组成的军火技师,负责按装大炮的炮车,帮助左宗棠在兰州建立枪炮制造厂,所有原材料均由他们负责供应。

    因为左宗棠所要军火的数目很大,这仅仅是开始,以后将陆续不断地需要斯通德拉源源不断地供应军火,所以,斯通德拉认为左宗棠是个大买主,一点儿也不敢怠慢,丝毫也不敢马虎。

    在胡雪岩的努力下, 左宗棠终于从上海买来了大量的枪炮弹药,而且在兰州办起了规模宏大的枪炮制造厂,随时制造枪炮弹药,供应前线打仗。

    在德国军事顾问和技师们的指导下, 左宗棠的枪炮队伍很快成立起来,所有的枪炮手都成为技术娴熟,胆量过人,冲锋陷阵的高手。

    左宗棠除了重视枪炮弹药的质量和供应, 更重视将士们的素质,他所成立起来的枪炮队伍的综合素质是一流的,远远超过了阿古柏的枪炮队伍的水平。

    左宗棠也很重视骑兵队伍的组建, 他首先从东北等地购买了大批的良马。他认为东北一带的马善跑耐战,勇猛矫健,惯于驰骋沙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