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柩西征大帅左宗棠-据理争辩(3)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左宗棠故意露言说慈禧让他在廷议上驳倒李鸿章。恭亲王是个聪明人,他从左宗棠的弦外之音中听出了慈禧的意图,当即也委婉地说:“左总督的想法和理由,都是附和大清的利益的,我当然会支持你的,但请你千万不可泄露出去,免得生出不必要的麻烦。依我看,你尽管在廷议会上大胆地谈,到时候,我只会表明态度的,这一点,请你尽管放心。”

    左宗棠心想此人城府很深,他是斗怕了,要看形势的变化和慈禧的眼色行事的。只要他不持反对的态度,就好办得多了。看来他不会站在李鸿章一边轻易反对我的。

    于是左宗棠恳切地说:“我非常敬佩王爷的远见卓识, 希望王爷助我一臂之力。这件事关系重大,为了国家的安危,我将据理力争,毫不容让,坚决击退李鸿章歪理邪说的嚣张气焰。”

    恭亲王看到左宗棠态度很强硬, 便顺着左宗棠的意思说:“请你务必放心,我不会支持李鸿章的。你的赤胆忠心和为国为民的精神令我十分敬佩。”

    “谢王爷的夸奖。”左宗棠站起来躬身施礼说,“对王爷的大力支持,我将感激不尽。”

    “好! 我会大力支持你的。”

    恭亲王对左宗棠的豪放产生了好感, 一直把他送出深宅大院的正门,方才分手。

    一直心情沉重的左宗棠这时才松了一口气, 他感到恭亲王在权衡利害之后肯定会站在自己一边的。

    在雄伟森严的皇宫大殿举行廷议大会, 和以往的临朝听政一样,五岁的小皇帝光绪坐在龙椅上,在他的身后,隔着一道竹帘,慈禧和慈安坐在帘后听政。

    恭亲王奕诉和其他几个亲王一律站在光绪皇帝的两旁,表示辅佐皇上。五岁的小皇帝什么也不懂,只不过是个摆设而已。

    慈禧之所以让五岁的光绪登上皇位, 一是因为光绪是她妹妹所生的孩子,显得亲切,便于控制。二是因为光绪年纪太小,慈禧可以延长垂帘听政的时间,便于掌握实权,充当真正的女皇。

    否则,五岁的孩子怎么会坐上龙椅呢? 这是一般人所难以理解的事情。

    慈禧太后面对站立大殿两边的文武大臣, 发出威严的宏亮声:“现在讨论关于海防与塞防的问题,哪位大臣有本奏上? ”

    她的话音一落地,李鸿章急忙走出来,跪在小皇帝的面前,大声说:“为臣和诸多大臣的奏折早已呈交皇上和两宫皇太后。现在我代表诸多大臣就海防与塞防的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请皇上和两宫皇太后采纳。”于是,他把和盛宣环商定的关于加强海防,暂弃塞防的理论大谈了一番。他的言论得到不少沿海督抚大臣们的附和。

    他谈完之后,慈禧不动声色地说:“你谈完了吗? ”

    李鸿章赶忙回答说:“为臣已谈完, 请皇上和两宫皇太后考虑。”

    慈禧不冷不热地说:“好啦! 你站起来归列! ”

    李鸿章归入原位站着,左宗棠立即不慌不忙地走出来,跪在光绪皇帝的面前,沉稳而又大度地`以高亢宏亮的声音说:“启禀皇上和两宫皇太后,为臣认为刚才李总督的看法十分荒谬。臣以为海防和塞防同样重要,缺一不可。新疆乃是我大清西北防线的重要屏障,现被浩罕外寇侵占,伊犁又被俄国占领,如果不及时收复,将会威胁到蒙古、陕甘、山西以及北关山的安全。外寇一旦从这条道侵扰京畿时,那将悔之晚矣! 再者英俄和中亚各国都在争夺新疆的通商特权,他们都在利用浩罕的同时企图瓜分新疆,到那时已成定局,收复新疆也无济于事。因此,绝对不能暂缓,以防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再说加强海防与加强塞防并不矛盾,二者各行其事。这么多年来海防并没有挪用塞防的费用,不也照样加强了海防的建设吗? 事实上这么多年来用在塞防的饷银很少,历年来各省所欠塞防的协饷很多,至今未给,而塞防本身都难以维持,哪来的银两挪用在海防上呢? 这岂不是望梅止渴吗? 这种空谈又有什么用呢? 至于海防造船的事,我在福建马尾已经打下了基础,深有体会。可以由马尾船厂逐渐扩大。关于水师的兵源可以就地从打鱼的水手中选拔,不必舍近求远而另行耗资招募。为臣认为收复新疆,必先收复乌鲁木齐,扼此险要之地,尔后再收复南疆,采取缓进急攻、剿抚兼施的战略战术,必能收复新疆。有人说为臣只想贪图功名,不顾海防安危,这是无稽之谈。为臣年事已高,已经65岁的人了,哪里还有争功争荣的心思呢? 我谈这些话是为了大清着想,而不是出于我的私心。我不堪担任西征新疆的重任,自然会有另外的重臣担负西征大业的任务。为了免去无穷的后患,为臣不得不斗胆谈出这些看法,万望皇上、两宫皇太后考虑定夺。”

    此时群臣交头接耳, 有人窃窃私议。李鸿章对宝鋆一阵耳语,慈禧看在眼中,宝鋆立即急匆匆走出,刚要跪下说话,慈禧抢先大声地质询:“宝大臣,你的折子我们看过了,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不必重复啦! 请归位吧! ”

    宝鋆只好沮丧地回到原地,垂头站立,再也不敢说话了。李鸿章一边的诸大臣,明知宝鋆是反对左宗棠的,但慈禧不准他说话,自然领会其意,意在偏袒左宗棠,所以,他们也低下头,不敢出面妄议了。

    此时,慈禧与慈安耳语了一阵,慈安太后开口说话了:“刚才左总督的话,很有道理。这么大的年纪了,跪了这么长的时间,也太劳累了,快把左总督扶起来吧! ”

    于是,走下两位太监,急忙把左宗棠扶起来,让他回到原地站着。群臣看到这种情况,立即心领神会,肃然站立,再也不敢交头接耳了。

    慈禧面对群臣,见无人再说话了,便对一旁的恭亲王说:“恭亲王,你有何高见? ”

    恭亲王自然明白她的用意,当即说:

    “为臣认为左宗棠谈的有道理,请皇上和两宫皇太后考虑。”

    慈禧心想:你现在学乖了,不敢跟我唱反调啦! 算你还聪明。

    她回过神来,又对站在首席的文祥说:“文首相,你们军机处已经讨论过啦! 你谈谈吧! ”

    文祥早已准备好谈话的内容, 他本想在有人反对左宗棠时出班争辩,扭转局面。不料此时慈禧让他发表意见,他便跪在地上毫无顾忌地说:“为臣认为左总督所谈俱都是事实,无可辩驳。他为大清的安危考虑得很周到,实在令人起敬。为臣完全同意他的意见,望皇上和两宫皇太后决策。”

    慈禧关爱地说:“请文首相站起来归位。看来你是个很有远见卓识的人。难怪你有这么高的威望。你们军机处回去研究,写出一个决策的方案,呈上来,我们共同研究决定。”

    文祥垂首恭立,大声回答:“为臣遵命! ”

    慈禧当即宣布退朝。

    李鸿章听说此事尚未最后决策, 要军机处拿出最后的决定办法来,便怀着一丝希望,回去跟盛宣环商量,再做最后的较量。

    盛宣环听了李鸿章的情况介绍, 自做聪明地说:“看来慈禧耍滑头,她让军机处做决定,留有余地,到时遇到麻烦,她好解脱自己。”

    李鸿章同意盛宣环的看法,很气愤地说:“她向来暗做手脚,不露真面目,典型的两面三刀。事实上他暗中支持左宗棠,但明里又不想得罪我们。依我看,还是让外国人对付她,看她敢不敢支持左宗棠。”

    “这事交给我去办。”

    “香荪,你打算怎么办? ”

    “大人,我想鼓动英国公使威多拉,向慈禧施加压力。”

    “慈禧问他从哪里得到的消息,又该如何办呢? ”

    “威多拉就说,罕浩阿古柏的密探在兰州得到消息,说左宗棠来京前,在兰州大肆鼓动军政人员,要他们做好进兵新疆的军事准备。阿古柏请求英国当局出面阻止。”

    李鸿章拍案称赞地说:“好啊! 这主意太好了。”

    盛宣环又提议说:“让威多拉鼓动常胜军的将军戈登去军机处施加压力,双管齐下,我想慈禧不得不考虑这件事的后果。”

    “很好。一定要做到秘而不宣, 绝不能让他们把我们亮出去。”

    “请大人放心,我会做得滴水不漏,万无一失。”

    “那就好。越快越好。”

    李鸿章为了办洋务,必须跟外国人打交道,所以他跟英国驻中国公使威多拉的关系自然很密切。至于密切到什么程度,局外人是无从得知的,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

    为了发展水师购置洋枪洋炮,他跟英、法、德、美、俄等国建立了密切的私人关系。关系的纽带无非是军火交易。

    外国军火商看中了中国的大市场, 把大量的军火倾销到中国的东南沿海一带,赚大清的黄金和白银。

    李鸿章借口办洋务,采取各种变通的手法,以抬高官价的付银办法上报清廷,暗中却以较低的私价与外国军火商交易,从中大肆贪污受贿。反过来又以贪污的赃银贿赂外国人,得到外国人的赞赏与支持。

    正因为这样, 他跟英国驻中国公使威多拉的私人关系非常好,可以说他们是互相支持、互相利用的关系。为了他们的私人利益, 李鸿章可以不顾国家的利益, 反正大清有的是黄金和白银,不就是多花点钱吗? 又有什么了不起的呢?

    李鸿章为了做到秘而不宣,不露把柄,遇有敏感而易遭非议的事,就让盛宣环去出面。因此,盛宣环又跟这些外国人打得十分火热,外国人都承认他是李鸿章的代理人,只要他一出面没有办不成的事。

    盛宣环来到英国驻中国大使馆, 和威多拉在一间密室里密谈起来。身材瘦高的威多拉有一头黄色的头发,深陷的碧眼小而机灵,白净的脸上有张能说会道的不大不小的嘴。他穿一身藏青色的西服,黑色的皮鞋擦得明光发亮,红色的领带像他吐出的长舌,随着摇晃的身子微微飘动。他的汉话说得很熟练,可以说是个中国通,对大清的官场礼仪和各种弊端了解得比较清楚,懂得如何对症下药, 他认为大清的执政者是怕外国人的海上战舰和远程大炮,所以他动不动就以此为手段威胁清廷,达到非法取利的目的。

    盛宣环为了便于跟洋人打交道, 也是西装革履, 显得很精悍,他也学会了说英语,俨然是个假洋人。

    威多拉见了盛宣环很高兴, 在他的心目中只要一出现盛宣环,就意味着金钱和美女出现了。

    所以他用高级的洋酒和洋烟来招待盛宣环,并让金发碧眼、肤白如雪的女秘书为盛宣环点烟斟酒。

    盛宣环从未见过眼前这位令他心动的所谓的英国女秘书。

    所以,他有些心猿意马地多看了几眼这个年轻漂亮的英国女人。

    他的举动被威多拉看透了,他以汉语对盛宣环说:“怎么样,喜欢吗? ”

    盛宣环笑嘻嘻地说:“阁下舍得吗? ”

    威多拉戏笑地说:“只要你能割爱, 把号称京城的第一美人温美娇让给我,我就舍得了,你看怎么样? ”

    盛宣环开怀大笑地饮下一杯酒,浪笑似的说:“好!成交!”他说着站起来,又从女秘书手里接过一杯酒,对威多拉兴奋地说:“为我们的成交干杯! ”

    威多拉也高举酒杯,放浪似的大笑:“今晚上,在美乐思夜总会,我们相互交换。一言为定,怎么样? ”

    “好! ”盛宣环瞅着美丽的英国金发女郎调笑地说:“你愿意吗? ”

    那女郎打个飞眼,妩媚地一笑,说:“谁让我又遇上一个风流鬼呢! ”

    威多拉和盛宣环听后同时哈哈大笑起来。此时盛宣环对威多拉使个眼色,威多拉便把女秘书打发走了。

    盛宣环把他的来意一五一十地告诉给威多拉, 威多拉听后不由绷紧了面孔,跟刚才判若两人,再也笑不起来了。

    因为此时的英国通过阿古柏在新疆签订了不少通商的条约,取得了不少特权,他们也为支持阿古柏的反动政权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利益驱使英国当局不得不关注新疆阿古柏的王国。

    作为英国驻大清公使的威多拉听说左宗棠要出兵收复新疆,自然首先要考虑英国在新疆的利益。所以,他当即表示要按盛宣环的意图去对慈禧施加压力。

    为了让威多拉好好为李鸿章卖力, 他当夜就把他的美丽的情妇温美娇带到美乐思夜总会,介绍给威多拉。而威多拉也把他的情妇维丽·多丽送给盛宣环。

    在酒足饭饱后,他们各开包房,各拥美妇,在柔软而宽大的床上尽情地风流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一早,威多拉以公使的身份来到皇宫,声称有要事要面见慈禧。宫外的侍卫把威多拉的话传给把守慈禧宫的太监,太监又通过侍女传给慈禧,慈禧听了不由大怒,心想你一个小小的英国驻我大清的公使,有什么资格来见我? 我是一国之主,能随便接见你一个小小的公使吗? 这岂不失了我的身份和尊严了吗?

    于是,她传令下来,轰走不见。

    当慈禧和口谕传到宫外的侍卫,侍卫们便奉命行事,让他马上离开。但威多拉不但不走,还口出狂言,辱骂侍卫,侍卫们一拥而上,动手欲打,不料威多拉掏出手枪,对准动手的侍卫就要开枪。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