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梦的解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人生有两大快乐: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可以寻求和创造;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弗洛伊德

    (一)

    1895年的夏天,弗洛伊德和家人到维也纳郊外的一所别墅度假。这里以前曾是供人举行舞会和音乐会的地方,现在已经改成一所舒适的家庭旅社了。

    7月23日的晚上,弗洛伊德在这里做了一个梦,后来就成为着名的“依玛的注射之梦”。

    关于这个梦,弗洛伊德在他后来出版的《梦的解析》中也叙说了:

    1895年的夏天,我在为病人依玛做治疗。她是一个年轻的姑娘,也是我们家的朋友。她的癔病焦虑症已经好多了,但她还有其他身体上的疾病。我建议她做点事情,但她拒绝了,于是治疗中断,恰好我们全家也出去度假了。

    7月23日,有一个同事奥多在旅社里见到我。奥多与依玛以及依玛的父母同住在乡下。他告诉我,依玛“比较好了,但还没有全好”。我觉察到,他的脸上有一种不满的神色,那表情好像在说是我没有努力为依玛尽力治疗。

    那天晚上,我就把依玛的病例写了出来,并把它交给M医生的两位普通朋友(那时是我们圈子里的领导人物),为的是能够澄清我的立场。

    当天晚上,我就做了有关依玛的梦。第二天醒来,我把梦记录下来:

    在一个大厅中,我们在为玛莎庆祝生日,依玛也来了。我立刻把她拉到一旁,责备她不曾按照我建议的方法进行治疗。我说:

    “如果你仍然感到身体疼痛,那只能是你自己的错。”

    依玛回答说:

    “如果你知道我现在喉咙、胃部和小腹都疼痛的话,你就不会这么说了。”

    我很惊讶地看着她,她的脸色苍白而肿胀。我想:我一定是没有注意到她的某个器官问题。

    然后,我把她拉到窗前,向下望她的喉咙,她作出反抗的样子,好像是戴了假牙。我自忖:她实在是没必要这样做。

    后来,她还是乖乖地张开嘴巴,我在右侧发现一大块白色的东西,在另一个地方我看到许多灰白色的疤痕。

    我立刻请M医生来证实我的看法。我的同事奥多就站在她的旁边,而另一个同事正隔着衣服为她听诊,并说:

    “她的左下方有一个没有反应的地方。”

    随后,他又指着依玛左肩一部分皮肤,那里已经被细菌渗透了。M医生说:

    “那是发炎了,但没关系,痢疾将会接踵而来,毒素就会清除。”

    ……

    我们立刻知道了发炎的原因。原来在不久前,奥多为她注射了一大堆的丙烷基、丙酸、三甲胺等等。他不应该这么胡乱地给依玛注射这些东西,而且注射筒可能都没有消毒……

    弗洛伊德通过分析这个梦境,发掘出了隐藏在他的精神世界内部的一些情况,也就是弗洛伊德所以做这个梦的动机。弗洛伊德说:

    “这个梦让我达成了几个愿望,这些都是由前一个晚上奥多对我说的话,以及我想记录下整个临床病历所引发的。整个梦的结果,是想表达依玛现在之所以仍在受罪并非我的错,而是奥多的。因为奥多告诉我,依玛并未痊愈,这句话恼了我,我就用这个梦来嫁祸给他。这个梦得以利用其他一些原因来使我解除了自己对依玛的歉疚,呈现出了一些我心里所希望存在的状况。所以,我可以说:‘梦的内容是在于愿望的达成,其动机在于某种愿望。”

    弗洛伊德很重视这场梦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形式,以及与主观的内在愿望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这场梦所呈现的上述关系具有普遍的意义。因此,在1900年7月12日写给弗里斯的信中,弗洛伊德将这个梦及其解析看成是他“揭穿梦的秘密”的“开端”。

    (二)

    为了寻找问题的真谛,探索人类心理深层的奥秘,弗洛伊德如同当年在自己身上试验可卡因的麻醉作用一样,开始进行自我分析。

    1896年秋,弗洛伊德的父亲雅各布去世,这给弗洛伊德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从那以后,他常常感到,在他正式的意识之后,有一条昏暗的路:那对父亲的尊敬和热爱,那全部的早年感受,父亲那糅合了深远的智慧和轻松愉快的想象的独特性格,在弗洛伊德的脑海中重演出一幕幕的生活景象,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可以说,弗洛伊德的自我分析就是从父亲去世后正式开始的。从分析中,他发现了许多具有感情色彩的东西,进而他又将这些感情的痕迹追溯到童年时代。他发现,许多儿时的经历都表现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无意识的动作、习惯性行为以及情感。因此,他觉得,对童年生活进行分析,对于寻找无意识的形式及其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自我分析过程中,弗雷德也将自己当成病人,又请唯一的好友、在柏林的五官科医生威廉·弗里斯对他进行“治疗”。弗里斯是布洛伊尔介绍给弗洛伊德认识的,二人见解独特,思想敏锐,志趣相投,很快就成为莫逆之交。

    在自我分析刚一开始时,弗洛伊德就经常给弗里斯写信,非常坦率地告诉他很久以来埋藏在自己思想深处的幼年琐事。弗里斯回信对弗洛伊德回忆起来的事情进行了分析,并向他提出一些问题,与弗洛伊德共同分析,深究根源。

    在怀念父亲的时候,弗洛伊德将内心的感情带回到过去的许多生活经历当中,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一幕幕以往生活的场景。从这些场景和画面中,他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些往事中都表现出的感情和性格方面的东西,这些经历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无意识动作感情和习惯性行为极其相似,这也更加驱使他去回忆分析童年时期的那些往事。

    为了再现自己完整的童年经历,他还借助母亲的帮助,让母亲为他提供一些自己孩童时期的材料。通过这样多角度的追踪,他逐渐找到了自己童年时期生活经历的轨迹、情感发展的线索、性格变迁的痕迹等。

    然后,弗洛伊德又将母亲为他提供的材料同自己所能回忆到的印象联贯起来,将自己在童年时期的心理表现同成年后的许多心理现象进行比较,这些成果为他进一步的自我分析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和有价值的启示。

    弗洛伊德的自我分析工作所取得的第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发现儿童的“性本能”,以及演变对于人类一生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当他在自我分析中发现自己从小就有亲近母亲的特殊感情时,当他发现自己对母亲的感情具有排他性、独占性--甚至由此对父亲产生妒忌时,他得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结论,即:人从小就有一种“性欲”。而且,这种“性欲”构成了人的最基本的“原欲”,它是人的一切精神力和生命力的原动力之一。弗洛伊德称之为“性动力”或“性原欲”。

    由此,弗洛伊德进一步创立了“奥底浦斯情结”的理论,这一理论成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而这个理论也与他的潜意识理论一样,是在自我分析和他的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三)

    “奥底浦斯情结”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是由双亲一方的爱和对另一方的恨两个因素组成的。在婴儿时代和童年早期的环境中,男孩渴望母亲,女孩渴望父亲,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然而,从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都有反对乱伦的严厉禁忌,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禁忌,因此,这些渴望变成了幻想,只在暗中被感觉到,并永远埋藏在无意识的深处。在人的一生当中,这些幻想和渴望受到压抑。

    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人的童年时代心理的基本内容,也是人类一切复杂的精神活动现象的根源。由于谋杀、乱伦是历史上出现最早的罪行,是应该受到严厉惩罚的。“奥底浦斯情结”也像其他精神分析学理论的元素一样,暗示着一般人有极为原始的、自然的欲望存在于身上。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存在的现象对他们的道德都是一种耻辱,因此,人们对此往往具有一种负罪感。

    父亲雅各布去世后,弗洛伊德从自我分析中忽然明白了自己对父亲的罪过,这是因为他对父亲的负疚感而很长一段时间遭受到精神折磨的根本原因。

    “奥底浦斯情结”理论的建立,是弗洛伊德进行自我分析的成果。但这一情结的发现,却让弗洛伊德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中陷入孤立境地。

    从整个精神分析学的发展来看,他的理论既奠定了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基础,确定了它在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时又在精神分析学派别上勾画出了独具特色、引人注目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标记,引起了大众的误解和攻击。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进行自我分析中,许多材料不仅取自其他的病人、朋友,大部分都来自于他本人。这样一来,就要把许多涉及私人精神生活的秘密公布于众,这是弗洛伊德最初没有预料到的,也超出了科学家发表自己论说的限度。

    但是,在个人利害与追求真理之间发生冲突时,弗洛伊德毅然决定个人利害应服从科学真理。因此,他越来越注意将精力集中在那个隐藏在人的精神生活背后的无意识上,由此又发现:做梦的现象与无意识活动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于是,弗洛伊德开始在自我分析和临床实践中加强对梦与无意识关系的研究。他首先对自己童年时代的梦进行了分析,并从梦中寻找神经病证患者的病原。在《癔症的研究》一书中,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病证的病原可能是无意识的基本成分。要想发现无意识活动的规律,就必须在这二者结合上寻找线索。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通往无意识的一条基本途径,因为梦的内容通常可以反映出已经被遗忘的童年生活经历和鲜为人知的各种不易实现的愿望。也就是说,梦是无意识心理现象的自我表现。因此,对梦的解释就成为治疗一些精神疾病和研究无意识活动规律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其实从1887年起,弗洛伊德就已经开始收集、研究大量的梦例,决定写一本关于解梦的书了。但一直酝酿到1895年,弗洛伊德才感觉时机差不多已经成熟。

    1897年,在酝酿了近10年之久,弗洛伊德正式动笔写作《梦的解析》一书。1899年9月,弗洛伊德完成了《梦的解析》的最后一章,结束了全书的写作。

    《梦的解析》整整写了两年。开始时,弗洛伊德将解析梦看成是他进一步探索癔病机制和自我分析的一项研究,原本没打算将其成果公诸于世。但一经成书后,他却又产生了发表的念头。虽然他对其中涉及的隐私比较顾虑,对“密集的大多数”、对权威一向没有信心,但这一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

    原因有两个:第一,弗洛伊德始终坚持个人利益应服从于科学真理的需要,因此他决心不向那些所谓“密集的大多数”、权威屈服;第二,此时也正是弗洛伊德经济再次陷入窘境的时期,任何需求,包括知识分子爱护面子的至上需求都要先让位于填饱肚皮、维持生计的需求。

    所以,几经犹豫之后,弗洛伊德还是将书稿于完稿的当年交给了出版社,书在年内便付梓出版。1899年10月底,弗洛伊德就拿到了样书;11月14日,《梦的解析》一书已经出现在市面上了。不过,出版商在出版时间上玩了一个小花样,在书上将出版时间注明为1900年。

    (四)

    《梦的解析》全书共分7章,除了第一章是对梦研究的历史考察外,其他6章分别对梦的解析方法、梦的愿望达成、梦的改装、梦的材料与来源、梦的运作、梦程序的心理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它既是有关梦境问题的一部系统的科学文献,也是精神分析学的重要着作之一。

    瑞士着名的精神病理学家卡尔·荣格说: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是一部划时代的着作,而且很可能是迄今为止在经验主义基础上掌握无意识心灵之谜的最勇敢的尝试。”

    然而,辛苦写出来的书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梦的解析》初印600册,开始时出版社很乐观,向弗洛伊德承诺,书一定很快就脱销,到1900年元旦就可以再版了。可结果却令出版社大失所望,到年底只买了100多本,一直到8年后这600册书才全部卖完。这种厄运在科学史上是很少见的。

    弗洛伊德原本以为,这本书出版后会产生较大的反响,但事实也让他很失望。由于销路不佳,很多人不知道这本书。而在极少数知道这本书的人中,对此又是褒贬不一。

    《梦的解析》出版6个星期后,一位名叫伯克哈特的人在《维也纳时报》上发表文章,恶意地污蔑该书“毫无价值”;还有一个名叫雷曼的神经科助理医生,在根本没有读过《梦的解析》的情况下,写了一本书攻击弗洛伊德的理论,并对别人说,弗洛伊德写的这本书就是为了博取读者的眼球、为了赚钱。

    但到了1900年,《柏林时报》、《白天报》等报纸却发表文章,热情地称赞了弗洛伊德这本书所取得的成就。

    弗洛伊德本来是为专家、内行而写的这本书,无奈他们对此毫无兴趣。无奈之下,弗洛伊德又改弦更张,转而诉诸于普通读者,从头到尾将书重新改写了一遍,使之读起来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并于1901年再次面世,希望可以引起普通读者的注意。

    然而,新书的命运也没有好到哪里,相当一段时间仍然是默默无闻。

    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10年以后,该书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在弗洛伊德有生之年也多次再版,一共发行了8版,最后一版于1929年问世。

    从1913年至1938年,《梦的解析》先后被译成英文、俄文、西班牙文、法文、瑞典文、日文、匈牙利文以及捷克文等,在全世界发行,从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与世人长期的漠然相向形成对比,弗洛伊德独独对此书信心十足,始终抱着很高的期望,这不仅因为此书是他几年呕心沥血的辛勤结晶,更因为它也是弗洛伊德灵感处于巅峰时的闪烁。

    该书之所以产生了如此重要的影响,还在于它的客观价值:一方面,它首次通过自我观察和分析了解了他人梦境的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地研究了梦境的机制,并借助这一研究进而对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基础之一--无意识领域,进行了令人信服的探讨,成为精神分析理论的经典之作。

    另一方面,它在精神分析学说中扮演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精神分析学说从精神病理学经变态心理学到常态心理学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弗洛伊德对于《梦的解析》所居于的转折位置也曾作过明确的阐述:

    梦的解释……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它对于分析工作的支持,还在于其另一个特点。以往精神分析的关注点都是消除病理学现象,为了解释这些现象,往往还要借助各种假说。这些假说面面俱到的特征与我们研究的实际情况重点不相吻合。一旦精神分析深入到梦的研究,它所涉及的已经不再是病理学病状,而是所有健康人都会产生的正常的心理现象。如果能证明梦的机制与病理学的种种症状相类似,对梦的解释也需要冲动、压抑、替代、妥协、区分意识和无意识心理系统等假说,则精神分析学说便不再是精神病理学的附属学科,而是已经成为研究人的正常心理活动的新的深层心理学起点,其假说及研究成果便可以应用于对其他心理现象的探索。

    正是因为有了上述这种看法,弗洛伊德才一直认为《梦的解析》是自己最为重要的一本着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