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80后男生的30堂智慧课-低调做人,谨慎做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要想进入一扇门,就必须让自己的头比门框更矮。要想登上成功的顶峰,就必须低下头弯腰做好攀登的准备。低姿态进入,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气度,我们以最低的姿态开始,是为了向更高的目标前行。

    做一只饱满的谷穗

    巴甫洛夫说:“绝不要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

    谦逊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去贬低自己、妄自菲薄,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充实自我。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实社会里,那些成功的人都是饱满的谷穗一谦虚而充实,他们都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和明确的目标。

    在生活中保持低姿态,把自己看轻些,把别人看重些。其实,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自认为怀才不遇的人往往看不到别人的优秀;愤世嫉俗的人往往看不与世界的美好;只有敢于低头并不断否定自己的人,才能够不断汲取教训,才不会为别人的成功而欣喜,为自己的不足而自省,才会在挫折面前发愤努力。

    19世纪60年代,法朗士和一批法国热爱文学的青年,准备创办一个文学刊物,法朗士决定写信给大文豪维克多·雨果,请求他写一封回信作为该刊的序言。雨果几天后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回了信,青年们急切地打开一看,里面写着:“年轻人,我是过去,你们是未来。我是一片树叶,你们是森林。我是一支蜡烛,你们是万道霞光。我只是一道小溪,你们是汪洋大海……”看了雨果的回信,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伟大的文学家雨果写的。后经雨果女友朱丽叶特证实确是出自雨果亲笔之手,然而,法朗士担心此信会影响雨果的名誉就没有放在刊物上予以发表。

    其实,这封信恰恰是雨果谦虚品质的体现,它不仅无损诗人的名誉,反而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作家伟大和高尚的品质。

    要想进入一扇门,就必须让自己的头比门框更矮。要想登上成功的顶峰,就必须低下头弯腰做好攀登的准备。低姿态进入,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气度,我们以最低的姿态开始,是为了向更高的目标前行。

    调子放到最低,心态炼到最静,低着头走好自己的路,不去惊羡别人,也不自暴自弃,守着内心的一份宁静与淡泊,执着地走下去,说不定眼前就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

    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1785年曾担任美国驻法大使。有一次,杰斐逊去法国外长的公寓拜访。“您代替了富兰克林先生?”法国外长问。“是接替他,没有人能够代替得了伟大的富兰克林先生。”杰斐逊谦逊地回答说。杰斐逊的谦逊给法国外长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丘吉尔因为在临战指挥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卓越功勋,战后在他退位时,英国国会打算通过提案塑造一尊他的铜像放在公园里供游人景仰。

    一般人享此殊荣,高兴还来不及,丘吉尔却一口拒绝了。他说:“多谢大家的好意,我怕鸟儿在我的铜像上拉粪,那是多么地有煞风景啊。所以我看还是免了吧!”

    正如高尔基所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逊镶边,就会更灿烂夺目。”雨果、杰斐逊、丘吉尔堪称谦逊的典范,从他们的经历可以看出,谦逊并非自我否定,它是自我肯定,表明我们为人的正直与修养。

    因此在漫长的人生跋涉中,不得不学会低头。但学会低头并不是妄自菲薄与自卑,学会低头意味的是谦虚、谨慎。

    真正的饱学之士,不管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表现他的修养,就是低姿态。从他的低姿态里面,反而给人看到他的道德,他的学问,他的伟大。

    凡是成熟的东西,都是呈现“低姿态”。稻穗成熟了,它就垂下头来;果实丰满了,它也是枝桠低垂。杨柳的枝条,也都是柔软低垂的,所以任凭风吹雨打,未见柳树折断。这就说明了任何人、任何事,如果要有韧性,要有弹性,就要保持低姿态。

    低姿态往往比高姿态更能达到目的,恭谦的态度有时比强硬的态度更能得人尊重。所谓强者,其定义是指能力强的人,而不是态度强硬的人,学会适时的用理直气和来代替理直气壮,才能更有效的达到自己的目标。一个能力强并且态度委婉的人,才能真正无往不利,才是真正聪明的人。

    80后男生的小智慧

    凡是成熟的东西,都是呈现“低姿态”。稻穗成熟了,它就垂下头来;果实丰满了,它也是枝桠低垂。杨柳的枝条,也都是柔软低垂的,所以任凭风吹雨打,未见柳树折断。这就说明了任何人、任何事,如果要有韧性,要有弹性,就要保持低姿态。

    80后男生不要锋芒毕露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见人不知我,心里老大不高兴,这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年轻人,总是希望在最短时间内使人家知道你是个不平凡的人。于是,很多人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注意自己,就不自觉地露出了锋芒。

    无疑,锋芒是刺激大家的最有效方法,但既是锋芒就会给人造成伤害。那些经验老到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和光同尘”,毫无棱角。从表面上看,个个都好像是庸才,其实个个都是深藏不露。不是他们不够聪明,而是他们懂得藏锋露拙对自己的好处。

    如果一个人做事毫无顾忌,言语锋芒毕露,便会得罪人,被得罪了的人自然会对他心怀不满,甚至成为他的破坏者。那么,当他的四周都是阻力或破坏者的时候,其立足点都没有了,哪里还能实现扬名立身的目的?

    锋芒太露,必遭人忌。我们常见有一些人,稍有成就便得意忘形,以为自己聪明绝顶。这是非常愚蠢的。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一个人对自己本能的爱,如果引向自命不凡,引向傲慢,则会损己不利人。

    龚遂是汉宣帝时代一名能干的官吏。当时渤海一带连年发生灾害,百姓不堪忍受饥饿,纷纷聚众造反。当地官员镇压无效,束手无策,宣帝派七十余岁的龚遂去任渤海太守。

    龚遂单车筒从到任,安抚百姓,与民休息,鼓励农民垦田种桑,规定农家每户种一株榆树,100棵茭白,50棵葱,一畦韭菜,养两头母猪、5只鸡。对于那些心存戒备、依然带剑的人,他劝道:“干吗不把剑卖了去买头牛?”经过几年治理,渤海一带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温饱有余,龚遂名声大振。

    于是,汉宣帝召他还朝。他有一个属吏王先生,请求随他一同去长安,说:“我对你会有好处的!”其他属吏却不同意,说:“这个人,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又好说大话,还是别带他去为好!”龚遂说:“他想去就让他去吧!”

    到了长安后,这位王先生还是终日沉溺在醉乡之中,也不见龚遂。可有一天,当他听说皇帝要召见龚遂时,便对看门人说:“去将我的主人叫到我的住处来,我有话要对他说!”对于这一副醉汉狂徒的嘴脸,龚遂也不计较,还真来了。王先生问:“天子如果问大人如何治理渤海,大人当如何回答?”

    龚遂说:“我就说任用贤才,使人各尽其能,严格执法,赏罚分明。”王先生连连摇头道:“不好!不好!这么说岂不是自夸其功吗?请大人这么回答:这不是小臣的功劳,而是天子的神灵威武所感化!”龚遂接受了他的建议,按他的话回答了汉宣帝。宣帝听了果然十分高兴,便将龚遂留在身边,任以显要而又轻闲的官职。

    做属下的,最忌讳的是恃才傲物、自矜其能。自以为有功便得意忘形,总是讨人嫌的,特别容易招惹上司嫉恨。表白自己的功劳虽说合理,却不合人情的捧场之需,而且是很危险的事情。

    三国末期,西晋名将王浚于公元280年巧用火烧铁索之计,灭掉了东吴。三国分裂的局面至此方告结束,国家又重新归于统一,王浚的历史功勋是不可磨灭的。岂料王浚克敌制胜之日,竟是受谗遭诬之时,安东将军王浑以不服从指挥为由,要求将他交司法部门论罪,又诬告王浚攻入建康之后,大量抢劫吴官的珍宝。

    这不能不令功勋卓著的王浚感到畏惧。当年,消灭蜀国,收降后主刘禅的大功臣邓艾,就是在获胜之日被谗言构陷而死,他害怕重蹈邓艾的覆辙,便一再上书,陈述战场的实际状况,辩白自己的无辜。晋武帝司马炎倒是没有治他的罪,而且力排众议,对他论功行赏。

    可王浚每当想到自己立了大功,反而被豪强大臣所压制,一再被弹劾,便愤愤不平。每次晋见皇帝,他都一再陈述自己伐吴之战中的种种辛苦以及被人冤枉的悲愤,有时感情激动,也不向皇帝辞别,便愤愤离开朝廷。他的一个亲戚范通对他说:“足下的功劳可谓大了,可惜足下居功自傲,未能做到尽善尽美!”

    王浚问:“这话什么意思?”

    范通说:“当足下胜利凯旋之日,应当退居家中,再也不要提伐吴之事,如果有人问起来,你就说:‘是皇上的圣明,诸位将帅的努力,我有什么功劳可夸的!’这样,王浑能不惭愧吗?”王浚按照他的话去做了,谗言果然不止自息。

    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不仅要克服、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还要有谦虚让人的美德。做人不要太张扬、太咄咄逼人,更切忌恃才自傲,不知收敛。

    80后男生的小智慧

    锋芒太露,必遭人忌。我们常见有一些人,稍有成就便得意忘形,以为自己聪明绝顶。这是非常愚蠢的。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一个人对自己本能的爱,如果引向自命不凡,引向傲慢,则会损己不利人。

    做人要低调

    做人难,做一个低调的人更难,难于从躁动的情绪和欲望中稳定心态;它是一种修为,是一种对人生的理解,一个人必须把自己调整到以一个合理的心态去踏踏实实做人。当然这其中包含了很多值得人们好好品味的内容。

    首先,在行为上要低调,“才大不可气粗,居高不可自傲”,做人不能太精明,例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乐极生悲。

    其次,在心态上要低调,不要锋芒毕露,不要恃才傲物,要知道谦逊是终生受益的美德。

    第三,在姿态上要低调,“大智若愚,实乃养晦之术”,毛羽不丰时,要懂得让步;时机未成熟时,要挺住。所谓“高处不胜寒”,低调做人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第四,在言辞上要低调,说话时莫逞一时口头之快,不可伤害他人自尊,不要揭人伤疤,得意而不忘形,要知道祸从口出,没必要自惹麻烦。

    低调做人,不是指低声下气,奴颜婢膝,而是指要始终把自己当成普通一分子,使自身融入到大众中去,融入到社会中去,不追名逐利,不自命不凡,为人处事不张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人都有,与人相处,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只要你稍微处理不当,就很有可能找来不少麻烦。轻者,工作不愉快;重者,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在与人相处的艺术中,低调做人相当重要,特别是在与小人的相处中更加重要。

    学会低调做人就是不要把自己的心理能量浪费在无谓的人际斗争中,即使你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强,即使你认为自己满腹才华,也要学会保留,学会隐藏,学会克制,这是保护自己的有效手段,也是一种能量的内敛。不招人嫌、不卷进是非、不招人嫉妒、无声无息地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不要抱怨自己的功绩成了别人的功德,不要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不要自视清高,不要招摇过市,那是一种肤浅的行为。我们要相信:我们还有很多不懂的,不懂的比懂得多;我们同样要相信:世界上厉害的人比不如我们的人多。

    作为年轻人,有冲劲,敢闯敢拼,确实不错,但是什么事情都要有度,真理在向前一步就是谬论,凡事都是过犹不及,所以,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冷静,做人要低调。低调做人是一种境界、一种修炼。即使随波逐流,也不要成为有个性的异类。不要想着自己什么时候都是焦点,都是明星,有时候做一个无名小卒更合适。

    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的富兰克林年轻时,去一位老前辈的家中做客,昂首挺胸走进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一进门,“嘭”的一声,他的额头撞在门框上,青肿了一大块。老前辈笑着出来迎接说:“很痛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来拜访我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富兰克林记住了,也成功了。

    低调做人是一种品格、一种修养、一种胸襟、一种智慧、一种姿态、一种风度,更是一种谋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态。欲成事者必要宽容于人,进而为人们所容纳、所赞赏、所钦佩,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根基坚固,才有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倘若根基浅薄,便难免枝衰叶弱,不禁风雨。而低调做人就是在社会上加固立世根基的绝好姿态。低调做人,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人人群,与人们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

    低调做人不仅是一种境界、一种风范,更是一种哲学。绝大多数成功者都或多或少受到过这一哲学思想的启示。

    低调的人比一般人经历更少痛苦的原因在于他们知道如何避免失败,他们不会用种种负面的假设去证明自己的正确。总之,低调是一种优雅的气质;保持低调,是对生存智慧诗意拷问,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享受生存的快乐。

    “以退为进,以守为攻”、“退一步海阔天空”,山峰之高,是因为它不拒微土;海纳百川,是因为它不拒细流。我们说的低调,实际上是:在条件不成熟时,潜心努力,积蓄能量,蓄势待发。为下次机遇地到来,做准备。这样的低调,是摒弃浮躁的心态,沉入生活的底层,返璞归真,实实在在地做人,勤勤恳恳地做事。这样的低调,是聪明人明智地选择;是普通人正常地生活基调。

    为人处世,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诸葛亮说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里的淡泊是指思想的淡泊,而不是行动的不作为!不宁静就考虑不长远,情绪化的时候往往做的举动和决定是不明智的,因为不够理智意气用事会坏了大局!

    80后男生的小智慧

    低调的人比一般人经历更少痛苦的原因在于他们知道如何避免失败,他们不会用种种负面的假设去证明自己的正确。总之,低调是一种优雅的气质;保持低调,是对生存智慧诗意拷问,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享受生存的快乐。

    学会把功劳让给别人

    当你和大家一起做出成就时,千万别独享荣耀,要懂得与别人分享。独享荣耀容易激起他人心中不满并心生恨意。独自享有荣耀,还心安理得地把高帽子往自己头上戴的人终究是会成为孤家寡人的,更何谈招人喜欢,受人欢迎?

    会做人的人,不会独享荣耀,因为自己的荣耀会令别人变得暗淡,甚至令人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而你的感谢、分享、谦卑,却能让他们吃下一颗定心丸。

    1931年,因为卢瑟福在科学界的地位而被英国政府授予“勋爵”称号。他本人从来不把这些荣誉当作包袱,他声明说:“我并不看重这个勋爵形式,因为它对我这样的科学家有明显的不利。”卢瑟福从不掠人之美,他总是怀着无限感激的心情来记述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朋友和团体。

    例如1932年,他在《麦克吉尔新闻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强调说:“关于原子转变的第一个确切证明的荣誉是属于麦克吉尔大学的。”他还进一步指出,1902年至1904年两年间所积累的实验证据是索迪和他本人一起取得的,并且明确指出,“这个近年来激动人心的发现,它的第一步是在蒙特利尔完成的。”他从来都不把一切荣誉和成就都记到自己的功劳簿上,他认为:“科学家不是依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综合了几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个问题,并且每人做它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在建立起来的伟大的知识大厦之中。”卢瑟福就是靠着集体的智慧而在科学研究中才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就。

    卢瑟福在皇家文学学会(该会后来授予他艾伯特奖章)的一次演讲中,详细论述了玻尔的原子结构学说。并且指出,在他看来,25年精确地说,从19世纪末开始算起,总共只有三个基本的发现,那就是:1895年的X射线、1896年的放射性和1897年为汤姆生所证实的电子。按照卢瑟福的这一看法,后来的一切科学研究工作,实际上都来源于这三大发现。他所列举的三个重大的发现,竟然没有一个是属于他本人的从这里,人们也可以再一次看到他那谦虚、纯朴的思想作风和高尚的情操。

    把功劳和荣耀送给别人是一个聪明的做法,独自贪功是自私和愚蠢的做法,它会给你带来人际关系上的危机。

    在科学领域,科学家不是依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综合了几千人的智慧而取得成就的。有道德的学者不会掠人之美,把别人的成就窃为己有;品德高尚的人则善于成人之美,主动把荣誉让给别人。

    关键时刻,甘于把功劳让给别人往往被视为一种奉献精神,这种美德会给一个人镀上人性的光辉,掩盖其他方面的不足。一个处处争抢功劳的人,也许会给人一种朝气蓬勃、充满时代气息的感觉,但同时也会让人觉得不够成熟,虚荣轻浮。

    春秋时期,齐国侵占鲁国和卫国,鲁、卫两国求救于晋国,晋景公于是任郤克为中军元帅,士燮为佐上军,栾书统领下军,让他们率军出战。在战斗中,晋军将领与士兵们同仇敌忾,一起冲锋陷阵,郤克身受箭伤,仍在战场奋勇杀敌,结果晋军获得大胜,齐国献宝求和,归还了侵占鲁、卫的土地。

    晋军凯旋回国时,许多人都前来迎接晋国将士。佐上军士燮却走在军队的最后面,他的父亲问他原因,他问答说:“军队立了大功,国人欢喜地在这里欢迎,我如果先进去,必将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是代帅受名,所以我不能走在前面。”他的父亲见儿子能够如此谦逊,非常高兴。

    郤克觐见晋景公,景公高兴地对他说:“这次取胜,这是你的功劳啊!”郤克谦虚地答道:“这是君主平日的训导,其他将领们的努力,我哪有什么功劳呢?”

    佐上军将军士燮觐见景公,景公对他说:“打了胜仗,这是你的功劳!”士燮也谦虚地说:“这是荀庚的运筹帷幄,郤克的指挥有方,我哪有什么功劳呢?”

    下军将领栾书也去觐见景公,景公同样称赞他立了功。栾书说:“这是士燮指挥有方,士兵们拼命杀敌,我哪有什么功劳呢?”

    立了大功,却不居功自傲;有了荣誉,却谦虚谨慎,郤克己让功。“三将让功”的故事被人们传为佳话。

    当你将功劳让给别人时,切勿要求对方报恩,或者摆出威风凛凛的态度。因为他们可能会因此而闹别扭、发脾气,甚至感到自尊心受损,进而采取反抗的行动。如此一来,反而得不偿失。

    你应该心甘情愿地把功劳让给他们,并且对其表达感谢之意。换言之,你该换个角度想,由于你身在一个可以使你“施惠”的公司,并且拥有值得你“相让”的人选,才让你尝到了满足的滋味,这一切都是值得感恩的。

    如果你能持有这种心态,相信你所得到的喜悦将是不可限量的。而在如此充满和谐气氛的公司,上司与部属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绝不会发生摩擦。

    即使仅有一次类似经验的人,也必定会将此恩惠牢记在心,在你遇到困难时即可发挥作用,而在平时,他们也一定会体谅你的难处。

    把功劳让给他人不过是小恩小惠,但就是这滴水之恩,却可以令他人以涌泉相报。作为二十几岁的男人,不必锱铢必较,把功劳让给他人,你将得到的是伟大人格的奖赏,何乐而不为呢?

    80后男生的小智慧

    把功劳和荣耀送给别人是一个聪明的做法,独自贪功是自私和愚蠢的做法,它会给你带来人际关系上的危机。

    吃亏也是一种收获

    在如今这个开始正视利益的时代,“我绝不能吃一点亏”成了许多人坚信的理念。于情于理,于公于私,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都无可厚非。但是,绞尽脑汁地多占便宜、避免吃亏,就能找到幸福走向成功吗?恐怕不一定。

    其实,聪明的人能在吃亏中学到智慧,悟透人生。有位哲人曾说过,人生的每一次付出,就像在空谷当中的喊话,你没有必要期望要谁听到,但那绵长悠远的回音,就是生活对你的最好回报。能够做到“吃亏是福”,那是一种非常崇高的境界,这种不在乎一时一刻的吃亏,着眼长远,正是一种大智若愚的表现。吃亏其实是一种隐形的投资。

    公孙修是鲁国的宰相,天生喜欢吃鱼。鲁国人知道了都争先恐后送鱼给他,可是他一概拒收。他弟弟就问:“哥哥,你不是喜欢吃鱼吗?为什么不接受呢?”公孙修回答:“正因为我很喜欢吃鱼才不接受。一旦收了某一个人的鱼,那就会感到亏欠于他,如此一来很可能会因此枉法,一旦枉法便会失去宰相的职位,到了那种地步,就算我再喜欢吃鱼也没有人会送了,就连我自己也无力购买!只要我不接受此物也就不会违法,更不会被免职,爱吃鱼时,随时都可以去买。”

    这话,公孙修讲得很实在,他是说,与其仰赖他人给予的好处,不如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受人恩惠同时也要受人约束,既然如此,还不如抛弃眼前这一点点小利、吃这一点点“亏”而求长久的安逸。一个古代臣相,能有此种认识,这是极其明智并富有远见卓识的。这其中看似有些拙愚,却也着实透着几分人生真正的洒脱,正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软”。能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会吃亏是处世的一种睿智。

    在清末民初时期,北京城有个有名的绸缎店,突然一场大火把所有的东西烧掉了,其中包括来往的账目,店老板就贴出一张告示说,因本店的账目已烧毁,凡欠我的钱可以不还,我欠别人的只要有凭据照样兑现。这样处理,绸缎店明显的是吃了大亏,然而后来这个绸缎店却因这事而名声大震,许多人都慕名而来与他做生意,其中还包括一些外国人。很快这个绸缎店又恢复了生机,生意比失火前还要好得多。

    老子说,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就是说事物的发展能产生两个极端的转化,世上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失有得。这个绸缎店失火后的举措如同做了一个活广告,在经济上暂时吃了亏,但却赢得了人们的信任,结果东山再起。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在乎“装傻充愣”的表面性吃亏,而是看重实质性的“福利”!

    俗话说,放长线钓大鱼。志向远大的人,断不会为蝇头小利争破头皮,也不会因为吃了些小亏而耿耿于怀。人与人相处,如果一个人从来不吃亏,只知道占便宜,到最后,他很可能成为一个吃大亏的人。选择吃亏,虽然意味着“舍弃”与“牺牲”,但那毕竟只是一时的,并且也不失为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种风度。况且,“吃亏是福”,“亏”是我们走向未来成功的助力剂。

    只要我们留心一下历史和身边的人就不难发现,凡那些取得了巨大成就者,尤其是那些有杰出成就的人,无一不是胸怀宽广、能吃亏的人。敢于和勇于吃亏的人,才会赢得更多,才会有一份平和、快乐的心境,以后的路会更顺畅。

    相反,再看看我们身边那些一生无所作为、无所建树的人,有哪一个不是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不肯吃亏之辈?吃亏者,能让人们觉得他有度量而加以敬重。这样,吃亏者的人际关系自然就比别人好。当他遇到困难时,别人也乐于向他伸出援救之手;当他干事业时,别人也肯对他给予支持,给予帮助。他的事业自然就容易获得成功。毋庸置疑,能吃亏者,大都是心胸宽阔者。而这些人呢,就比别人更能为国建功立业。

    80后男生的小智慧

    人与人相处,如果一个人从来不吃亏,只知道占便宜,到最后,他很可能成为一个吃大亏的人。选择吃亏,虽然意味着“舍弃”与“牺牲”,但那毕竟只是一时的,并且也不失为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种风度。况且,“吃亏是福”,“亏”是我们走向未来成功的助力剂。

    不要显现得比别人聪明

    谁都希望自己聪明,但聪明不是说出来的,如果你真的很聪明,就不要说自己聪明。

    19世纪英国政治家查士德裴尔爵士曾对他的儿子做过这样的教导:“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聪明。”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雅典一再地告诫他的门徒:“你只知道一件事,就是你一无所知。”正所谓大智若愚,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守拙”。这是一种掩饰自己,保护自己,积蓄力量,等候时机的人生韬略,经常在敌对斗争中使用。

    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这种韬略还可用来维持与改善同他人的关系,特别是当你发现了他人的错误而又不能不指出时,使用这一策略尤其重要。因为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直接指出别人的错误:一个蔑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有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因为这等于说“我会使你改变看法,我比你更聪明。”这等于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断力,打击了他的自尊心,同时还伤害了他的感情。他非但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还要进行反击,这时,即使搬出所有的权威理论和所有铁的事实也无济于事。为什么要给自己寻找麻烦呢?

    因此,在指出别人错了的时候,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例如。你可以用若无其事的方式或者也许是你自己错了的方式提醒别人,提醒他不知道的好像是提醒他忘记了的,或者提醒他错了好像是他没说清楚似的。这将会收到神奇的效果,无论什么场合,谁都会反对你说他不对。

    永远不要说这样的话:看着吧!你会知道谁是谁非的。这等于说:我会使你改变看法,我比你更聪明。这实际上是一种挑战,在你还没有开始证明对方的错误之前,他已经准备迎战了。为什么要给自己增加困难呢?

    有一位年轻的纽约律师,他参加一个重要案子的辩论,这个案子牵涉到一大笔钱和一项重要的法律问题。在辩论中,一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对年轻的律师说:海事法追诉期限是六年,对吗?律师愣了一下,看看法官,然后率直地说:不。庭长,海事法没有追诉期限。当时,法庭内立刻静默下来,似乎连气温也降到了冰点。虽然年轻的律师是对的,法官是错了,年轻律师也如实地指了出来,但法官却没有因此而高兴,反而脸色铁青,令人望而生畏。尽管法律站在他这边,但年轻律师却铸成了一个大错,居然当众指出一位声望卓著学识丰富的人的错误。

    这位律师确实犯了一个错误。在指出别人错了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做得更高明一些呢?为什么要让他人觉得你更聪明呢?

    真正聪明的人,从来都是低调内敛的,他们从不自恃有才而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俗话说:“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衣”,在人生的竞技场上,如果你真有才华,也千万别显示你比别人聪明,否则不仅会让你失去更多的朋友,还会招来忌恨。

    在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当我们让朋友表现得比我们聪明时,他们就会有一种得到肯定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还聪明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甚至对我们产生敌视情绪。因为谁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强烈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有人对他过分地显示出高人一等的聪明感,那么无形之中是对他自尊的一种挑战与轻视,排斥心理乃至敌意也就应运而生。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讲究“守拙”。“守拙”即在别人面前故意掩盖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别人觉得比自己聪明,以赢得别人的好感。可以说,“守拙”是一种掩饰自己,保护自己,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人生韬略,更是一种做人的大智慧。

    亨丽塔在公司里人缘极好,但是过去的情形并不是这样。在她初到公司的头几个月当中,亨丽塔在她的同事之中连一个朋友都没有。

    为什么呢?因为每天她都使劲吹嘘她在工作方面的成绩,她新开的存款户头,以及她所做的每一件事情。

    “我工作做得不错,并且深以为傲。”亨丽塔对一位做心理医生的朋友说,“但是我的同事不但不分享我的成就,而且还极不高兴。我渴望这些人能够喜欢我,我真的很希望他们成为我的朋友。在听了你提出来的一些建议后,我开始少谈我自己而多听同事说话。他们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嘘,把他们的成就告诉我,比听我吹嘘更令他们兴奋。现在当我们有时间在一起闲聊的时候,我就请他们把他们的欢乐告诉我,好让我分享,而只在他们间我的时候我才说一下我自己的成就。”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我们的朋友表现得比我们优越,他们就有了一种自己是重要人物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还优越,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造成羡慕和忌妒。

    80后男生的小智慧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