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上天都会被这姑娘折服了。
这就是生活在我身边的三个普通青年,他们没学历没背景没,他们连选错一个大学专业的机会都没有,他们连什么叫“对口专业”都不知道,他们连让高素质牛人打击的机会都没有。他们想要的,也许只是你我唾手可得的东西;他们拼命努力赚得的钱,也许是我们开口就能从父母手里拿到的数字;他们来到这个城市之初,卑微得所有人都看不见。但是不要紧,他们看得见他们自己。
现在的年轻人太想要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一件事坚持3个月没有结果,就开始抱怨上天不公,没有伯乐。有没有人看看考拉博客的最后一页,你眼中的成功人士,励志达人的她,是从哪年哪月开始奋斗的?
什么是奋斗?奋斗不是让你上刀山下火海闻鸡起舞头悬梁锥刺股。奋斗就是每天踏踏实实地过日子,做好手里的每件小事,不拖拉不抱怨不推卸不偷懒。每一天一点一滴的努力,才能汇集起千万勇气,带着你的坚持,引领你到你想要到的地方去。
难吗?不难。
有没有勇气,摸着自己的心说一句:“我的青春,不抱怨社会,不埋怨不公,只努力,超越自己。挺住,意味着一切!”
【辑9 有一种信念,命运永远不会辜负】
生活中太多人并非没有能力成功,
而是他们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成功,
他们很轻易地放弃、后退,
结果让自己的路越来越崎岖。
有一种信念上天是永远不会辜负的,
只要信念的灯不灭,那么信念就一定会实现。
和世界赛跑的孩子
看着太阳慢慢地沉到地平线以下,就晓得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再有今天的太阳。
安德烈的外祖母过世了,读小学的安德烈心里十分难过,因为祖母生前十分疼爱他,因而他每天在学校操场上一圈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断断续续地持续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晓得如何安慰他。他们晓得与其骗儿子说祖母睡着了(可那总有一天要醒来),还不如说实话:“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呢?”安德烈问着。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昨天一旦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如今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以后,安德烈每天放学回家,在家里的庭院里面看着太阳慢慢地沉到地平线以下,就晓得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再有今天的太阳。
时间过得飞快,在安德烈幼小的心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有一天,他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回家。”他狂奔回去,站在庭院前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就快乐地跳跃起来,那一天他觉得自己跑赢了太阳。以后他就时常做那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跟微风比快,有时一个暑假才能完成的作业,他10天就做完了。那时他三年级,常常把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
每一次竞赛胜过时间,安德烈就快乐得无法形容。
在他慢慢长大的日子里,和时间赛跑让他受益无穷,虽然他晓得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能够比自己原有的时间跑快一步,假如跑得快,有时能够快好几步。
那几步看起来也许很小,但是用处却很大。生活中,那些年纪轻轻就大获成功的人,谁又不是跑赢时间的高手呢?
成功者没有时间表
她前半生失足,后半生瑰丽的传奇经历告诉人们:只要时刻保持一腔自信,一颗不息的奋斗雄心,生命的硕果就会永远如影相随……
如果一个人年过半百,还会迎来事业和爱情的第二次辉煌吗?在常人的眼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有一个人做到了,而且,她还是个女人。
这是一个德国人,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自小喜欢上演员这个职业。20岁的时候,因为天生丽质加上杰出的演技,她被当时的纳粹头目相中,“钦点”成战争专用宣传工具。几年以后,德国战败,她因此受到牵连,被判入狱4年。刑满释放,她想重回自己喜爱和熟悉的演艺圈。
然而,尽管她才华横溢,演技出众,可由于历史上的污点,主流电影媒介处处对她小心提防,敬而远之,大好的金色年华就这样付诸东流。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她的身份,仍然走不出刑满释放囚犯的影子,没有人敢用她,没有人敢收容她,甚至,没人敢娶她,年近半百,她仍然独来独往,形单影只。
她50岁的生日就这样凄然地来到。那天,她大醉了一场,醒来之后,突然做了一个谁也意想不到的决定:只身深入非洲原始部落,采写、拍摄独家新闻。这之后的两年,她克服重重困难,顶住心理、生理上的巨大压力,拍摄了大量努巴人的生活影集,这些照片,一举奠定了她在国内摄影界的地位。
她的奋斗精神和曲折经历深深吸引了一位30岁的小伙子,他和她是同行,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超越了年龄的隔阂,抛开外界的舆论走到了一起。在接下来近半个世纪的时光,他们远离人间的一切是非,相敬如宾地恩爱,出入内外交困的非洲部落,深入大西洋海底世界探险,写下了一段浪漫而美丽的爱情故事。
为了使自己的拍摄才华与神秘的海底世界容为一体,在68岁的那年,她开始学习潜水。随后,她的作品集中增添了瑰丽的海洋记录,这段海底拍摄生涯一直延伸到她百岁高龄。最后,她以一部长达45分钟的精湛短片《水下世界》写下了记录电影的一个里程碑,也为自己的艺术生命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就是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100位艺术家中的唯一女性,她的名字叫莱妮·劳斯塔尔。她以前半生失足、后半生瑰丽的传奇经历告诉人们:成功没有时间表。只要时刻保持一腔自信,一颗不息的奋斗雄心,生命的硕果就会永远如影相随。
有一种信念,上天永远不会辜负
那个漂流瓶一定会被冲到西班牙的海滩上的,这是我的信念,上天会辜负一个人的生命,可是他绝对不会辜负人的信念。
15世纪末的一个夏天,航海家哥伦布带领着船队从西班牙返航,又一次探险成功归来,整个船队的人都很高兴:国王的嘉奖,夹道欢迎的人群,大批的金银财宝仿佛就在前面招手……
可是航行不久,天气就变得十分恶劣了,天空布满了一团又一团的黑云,远方的飓风卷起海浪狰狞着向船队扑来。一道道翻腾的浊浪呼啸着向哥伦布的船队拍来,本来就已经千疮万孔的木船更是随着海浪摇晃了起来,喷溅的海水跃上了船舷和甲板,船队的桅杆很快就被折断了。
这是哥伦布航海以来最大的一次灾难了,有几艘船已经被海浪打翻了,只是一闪就沉入了海底。船长悲壮地说道:“也许我们永远不能再踏上陆地了。”整个船队的人都很难过,没有想到会在返航的途中出现这样的困难。
哥伦布知道今天也许要船毁人亡了,于是很快地钻进了船舱,把几页珍贵的资料卷好放进了一个密封的瓶子里,然后将瓶子抛进了波涛汹涌的茫茫大海里,“有一天这些资料一定会被冲到西班牙的海滩上。”哥伦布肯定地对船长说道。
“绝不可能!”船长说道,“它可能会葬身鱼腹,也可能被海浪击碎,可能会被航海的人们捡到。但是肯定不会冲到西班牙的海滩上去,毕竟这儿离西班牙太远了。”
“不,它一定会被冲到西班牙海滩上去的,也许是一个月,也许是一年,也许是一个世纪,但它一定会被冲到西班牙去,这是我的信念,我相信上天一定不会辜负我的信念的。”哥伦布坚定地说道。
幸运的是,哥伦布和他的大部分船队最终还是安全地到达了西班牙。回到西班牙后,哥伦布和船长不停地寻找那个漂流瓶。可是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那个漂流瓶也没有找到。
在哥伦布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拉着船长的手说道:“那个漂流瓶一定会被冲到西班牙的海滩上的,这是我的信念,上天会辜负一个人的生命,可是他绝对不会辜负人的信念。”哥伦布去世后,船长也一直派人在寻找那个漂流瓶,但是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也没有找到。船长把哥伦布的遗言和寻找漂流瓶的使命嘱咐给了自己的儿子,他们一代又一代地坚持在西班牙的海滩上寻找着那个漂流瓶。
1856年的一天,大海终于把那个漂流瓶冲到了西班牙的比斯开湾,而此时距离哥伦布遭遇的那场海上风暴已经整整过去3个多世纪了。这个漂流瓶里的资料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资料详细的记录了当时哥伦布航海的情况。
有一种信念命运是永远不会辜负的,只要信念的灯不灭,那么信念就一定会实现。
把咖啡磨成金子
此时,他已经从一个当初的雇员,变成了星巴克的总裁。店员们看到,他们的老板端起了一杯咖啡,眼睛里闪烁着泪光。
舒尔茨童年时代从没做过“老板梦”。那时,咖啡在生活中无足轻重,家里喝的是速溶咖啡,只有来客人时,母亲才会买来罐装咖啡,拿出老旧的咖啡壶。
1961年,舒尔茨刚刚7岁。一天,他的父亲在工作时跌断了脚踝。此后的一段时间,父亲的脚上一直裹着石膏,歪在沙发上,不能出去工作。舒尔茨一家顿时被抛入了社会底层。多年以后,父亲受伤和家境拮据的情形,仍不时浮现在舒尔茨眼前。
在艰难的环境中,舒尔茨慢慢地成长着。他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做什么,但他知道,自己必须离开父母生活的环境,离开廉租房。他一度想成为体育明星,挣大钱过好日子。不过,他最终没能如愿。大学毕业时,舒尔茨无奈地在纽约做起了推销员,紧接着像所有“凡人”一样,讨了个老婆,幸福地过起了小日子。
1982年,对舒尔茨来说是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28岁的他,在曼哈顿买了一处公寓,彻底告别了廉租屋。他和妻子经常去剧院看演出,邀请朋友到家里举行派对。大多数人都会对这样的生活感到满足,但舒尔茨对自己说:“够了并不是足够。”
舒尔茨是个有心人。有一段时间,他注意到一件奇怪的事情:西雅图的一家小零售商,从他手里订购了大批咖啡研磨机,甚至超过纽约最大百货商场的订货量。经过调查,他发现,那个小零售商是一家名叫“星巴克”的咖啡豆、茶叶和香料专卖店。
舒尔茨决定去考察一下。在一个晴朗的春日早晨,他飞到了西雅图。那是一个朴实无华的地方。推开门的瞬间,一股咖啡香味飘来。他走进小屋后,发现自己“掉”进了咖啡的殿堂。柜台后面摆放着一罐罐来自世界各地的咖啡豆,一面墙上,陈列着从他那里买来的咖啡研磨机。
在楼上一间阴暗的屋子里,舒尔茨见到了星巴克的老板杰瑞·鲍德温和戈登·派克。1971年,星巴克在这两个好友手里开张了。他们不卖煮好的咖啡,只出售咖啡豆。有时候,他们把样品煮成的咖啡盛在瓷杯里让人品尝,以便使顾客在店里停留的时间更长……舒尔茨被这两个小老板的故事迷住了。
接下来,舒尔茨用了一年的时间,才说服杰瑞·鲍德温聘他做星巴克的市场营销高管。在此后的几个月里,他整天在柜台后面忙碌,接待前来的顾客,熟悉不同口味的咖啡。
1983年春天,舒尔茨去了一趟意大利米兰,参加一个国际展会。一天,他刚走出旅馆,就注意到不远处的一家小咖啡店。他推门进去,咖啡师愉快地同他打招呼,并迅速煮了一杯咖啡。再走过半个街区,舒尔茨又看见了一家咖啡店。他看到,柜台后面头发灰白的老者和每一个顾客打招呼时,彼此都能叫出对方的名字。他们一起笑着聊天,一起享受好时光。继续往前走,是一个露天广场。舒尔茨刚一置身其中,就被不可思议的浪漫情怀和社区氛围包围了。一个接一个的咖啡店,被生气勃勃的音乐笼罩着,人们像老朋友一样互致问候,咖啡师则以非凡的天赋,“完美”地表演着……
刹那间,舒尔茨心头涌出了一个“革命性”的念头:星巴克错失的正是这一点。他们向顾客出售的只是优质咖啡豆,却不出售可让人品尝的咖啡,更没有富有人情味的咖啡文化。或许,他可以为美国人的生活增添一种伟大体验。
此时的星巴克,仍然只是“窝”在西雅图的咖啡豆商铺。说服老板为顾客供应咖啡饮品,同样花了舒尔茨一年工夫。1984年4月,星巴克的第6家店开张了。这成为星巴克第一个既供应咖啡豆,也提供饮品的店铺。
早上7点整,舒尔茨激动地打开了店门。上班的人们好奇地踱了进来。许多人点了意大利文饮品单上的浓咖啡。咖啡师快活、麻利地调制新饮品,笑逐颜开地向顾客们作着解释。拿铁、卡布奇诺……这些品牌的咖啡,都是在这天早晨才被介绍到美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