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正好,不负韶华:励志系列-我若不勇敢,谁替我坚强(14)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但是他的父母始终坚信专家的论断,一直没有放弃对他的培养。那个时候,还没有今天这样好的康复训练机构和求助机制,大奎的父母自创了一套特别的锻炼方式。他们在两棵大树中间绑上两根竹竿,类似双杠,让他双臂架在上面练习腿力。后来又换成了绳子,他经常是走到一半就双膝跪倒在地,膝盖不知道磕破了多少次。他也曾想过放弃,但父母总是鼓励他,只有加强训练,大腿才能有力量,才能学会走路。

    这样的锻炼方式,不知道磨坏了多少双鞋子。大奎的家庭本不富裕,母亲只能给他买十几元一双的军用胶鞋。由于他走路和保持平衡的姿势只能是脚拖来拖去,所以一个月基本上要磨坏两双胶鞋。每当父亲给他换鞋的时候,都语重心长对他说:“奎,咱可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没有一双鞋子不是用来奔跑的。”

    大奎理解父亲的用意,他深深记住了这句话。每当自己累了、倦了的时候,脑海里就浮现出父亲的话。经过不懈的锻炼,9岁的时候他开始学会使用拐杖,能够自己独立行走了。

    长大了的张大奎,看到同村的小伙伴都去上学,他也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母亲知道以后,非常支持他。刚开始,他连笔都拿不好,更别说在本子上写字了。母亲只好手把手教他写字,又特意给他订了大一些的本子,并画上米字格。就这样,大奎向人生迈出了新的一步。

    小学、初中、高中,尽管不容易,张大奎还是以顽强的意志完成了学业,并在2002年考上黄河科技学院。就在他大专快毕业的时候,他犹豫了,是继续读书,还是就此结束?因为许多身体健全的名校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更何况他是这样特殊的人,他不想再给父母添负担了。父亲知道他的想法后,开导他说:“奎,你要记得,咱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没有一双鞋子不是用来奔跑的。”

    在父亲的鼓励下,张大奎考上了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本科,并在那里读完了研究生。读研期间他接触到了更多优秀的老师,并在他们的指导下接受了一些科研和工程方面的锻炼。这一经历让他更清楚地了解了自己,尤其是明白了自己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他不但学会了自理,而且还有了更大的梦想。

    张大奎决定考博。几经周折之后,他联系到了北京理工大学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专家樊孝忠教授。经过考虑后,老师同意了他的报考,但能不能考上,完全要靠自己。得到樊老师的允许,他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备考当中。经过笔试,面试,还有漫长的等待,一路过关斩将,他终于成为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生。

    张大奎创造了自己的生命奇迹,他用如此与众不同的方式感动了万千学子,感动了世界。当别人赞赏他的成功的时候,他常常想起父亲的话:“没有一双鞋子不是用来奔跑的。”

    假如世界为你开错了窗

    假如你不服输,拼命地在铜墙铁壁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翻开另一扇窗户,上天也拿你没有办法。因为,上天也喜欢不顾一切的人。

    1982年的春天,阳光明丽的日子,罗马尼亚郊区的一座暂时监狱里,一个女孩子的心情却十分悲痛,这个像极了男孩子的女孩子,写了一部描写罗马尼亚当局糜烂行为的禁书《低地》。在书中,她充分揭露了当权者丑恶的嘴脸,一时间居然受到了读者的热烈追捧,这也是她被捕的主要原因。

    当局正在寻找各种证据以正式拘捕她,用来教育所有对政府有攻击行为的人。

    她不停地抽泣着,瘦弱的身体有些禁不住这世间的风雨。但她转念一想,正义的力气又顷刻战胜了软弱,自己做得没错,相信上天也会协助自己。

    这样想着,她便抬眼寻找任何一个可能出现的时机逃进来。外面,还有她最喜欢做的事情——写作等着她去做。

    她终于发现这座暂时监狱有一扇窗居然没有装玻璃。她身材修长,足能够让自己逃生,她欣喜若狂。她费了好大劲,将自己的身体缩成一小团,勉强钻出了窗户,然后拼命地向前跑,也不论前面是否有路。

    她误打误撞,居然进入了政府军的司令部。那一伙政府军,正在商量着如何定她的罪,旁边的茶几前,摆着她的大幅画像。正在此时,她却意外地出现了,这令现场所有的人大吃一惊,然后将她关了公开室。

    她想,好不容易逃出来,居然又进了龙潭虎穴。她颓废到了极点,很想马上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样一个公开室,是不可能有出路的。她失望地在地上打着滚,万念俱灰的样子令人心酸。连续几个昼夜,她不时在想办法完毕自己的生命,因为她实在不想活下去了。

    但后来她转念一想,不行,自己还要出去好好写作呢!只要有一线希望,她便要逃出来。她没有任何罪过,有错误的是政府。

    这种正义的力气促使她开始振奋起来,她不停地摇着天花板,希望能找到一线生机。她不相信上天不垂怜自己,上天开错了一扇窗,下一次还会开错吗?

    她终于发现空中上有一处疏松的土壤,便开端发掘。3天后,她找到了一条隧道。隧道勉强能够容下自己的身体,她不顾一切地钻了进去,通过8个小时的努力,终于逃出了魔窟。她就是赫塔·米勒,这个备受争议的德国籍作家,于2009年10月爆冷取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她的代表作品有《我所拥有的我都带着》《光年之外》《行走界线》《河水奔腾》《低地》《那时狐狸就是猎人》等。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称其“以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无所寄予者的境况”。

    上天有时候也会打个盹儿,为你开错窗,假如你认命,便会沿着错误的方向走下去;但假如你不服输,拼命地在铜墙铁壁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翻开另一扇窗户,上天也拿你没有办法。因为,它也喜欢不顾一切的人。

    别让心中的太阳陨落

    只要你愿意,心中的太阳是永远不会陨落的。心中的太阳不陨落,心中就会永远充满着阳光,永远充满着希望,永远充满着快乐。

    这是关于一个艺术家的故事。

    有个画家已经60多岁了,画技炉火纯青,尤其是他画的鸭子,形神俱备,极为传神。有人问他:“听说您在‘十年动乱’中曾遭受迫害,在那样的环境中您是怎么保持一颗平静之心去提高自己的画技的呢?”

    画家一笑说:“那时我正年轻,被下放到一个农村放鸭子,那些日子我受尽别人的嘲讽,甚至连我的亲人也对我冷若冰霜。刚开始在河边放鸭子,心里满是绝望,而渐渐地,我发现所有的鸭子的眼晴都是弯弯的,就像含着无尽的笑意。于是,我心里突然温暖起来,在受尽白眼冷遇的年月,毕竟还有这100多只鸭子在冲我微笑。天长日久,我便喜欢上了鸭子,每日沉浸于它们的一举一动中,在心中无数次勾勒它们的样子,所以画技反而提高了。”

    无论世界怎么暗淡,生活总有它温暖的一面。命运关闭了所有门的同时,必定会留下一扇希望之窗。只要心中充满阳光,世俗的白眼冷遇只能是生命中微不足道的小磨难。当你走过之后回首曾经遭遇挫折的日子,也都化作记忆中美丽的涟漪了。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的心不死,就没有什么能把你打败。

    如果一场大火把你毕生的积蓄化为灰烬,你肯定会为之悲痛欲绝。但在80多年前,一场大火吞噬着一位老人的科学试验室,里面有他毕生的研究资料和所有的财物。但他却高兴地对夫人和孩子说:“看哪,也许我们这一辈子只能见到这一次。”

    这是一个疯子吗?不,不是,他是爱迪生,这场大火几乎让他不名一文。但是大火并没有摧垮他,他在失火的一刹那,以一种超然的态度看着自己的成果和财物的失去。几年后,他便“东山再起”了。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失盗,丢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天,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的心中如果阳光灿烂,就会照亮自己的前程。

    1934年,纽约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伦敦,到处是一片废墟,景象荒凉、萧条,让人惨不忍睹。人们排着长龙在市政府前等待着可怜的面包和牛奶。忽然,一个衣衫褴褛的青年离开队列,径直走进了席尔斯百货公司。“先生,您不介意和我谈3分钟吧?”青年礼貌地说。总裁罗森华先是一惊,然后点点头。3分钟过去了,30分钟过去了,1个小时过去了……最后,罗森华握着年轻人的手说:“你的勇气打动了我,如果你愿意,我决定聘用你。”后来,这位青年成了席尔斯公司驻亚洲分公司的经理。

    让自己的心中充满阳光吧,没有哪个心灵阴暗的人会走到未来。我们不要再去相信幸运,幸运只是上天流离的眼神,只会留给宠儿们。可我们不是,我们只是自己,当我们心中充满阳光时,我们也会变得光芒万丈、不可战胜。

    在自然界,人站在同一个地方,太阳是有起有落的。但在人的心中,只要你愿意,心中的太阳是永远不会陨落的。心中的太阳不陨落,心中就会永远充满着阳光,永远充满着希望,永远充满着快乐。

    在人的一生中,有顺境,也有逆境;有成就,也有挫折;有经济好的时候,也有经济困顿的时候。在这对立的两个方面中,人对其的态度不同,则发展方向不同。如果你认为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你就会振作精神,继续前进;如果你认为生活就是这样一个黑暗的世界,你就会走向绝望,裹足不前。

    当代霍金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不能走路,不能说话,不能写字,但他对生活不放弃,对生活充满希望,对生活充满追求,从而使他成为受千百万人尊敬的偶像。也许你会说,世界上只有一个霍金。但只要你细心地去发现,你的身边也不乏“霍金”。

    内心光明,世界就不会黑暗。对生活充满希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谁也无法夺走你的微笑

    老天爷随时可以夺走我的生命,但夺不走我对生活的热爱。我一定要和病魔抗争到底,就是死,我也要笑着离开!

    有的孩子是一夜之间长大的,那不是童话,而是令人心痛的残酷现实。

    在重庆长江师范学院读书的女孩靖易,不用回忆,就能直接说出让自己一夜之间长大的生活变故。虽然她曾经“完美”地瞒过了许多老师、同学和朋友,但是她从来没有对自己隐瞒、对生活隐瞒,而是活得坦荡而又美好,让人觉得她就是飞越沧海的蝴蝶。

    那时靖易刚到高一报到,就被无情地诊断出胃癌病灶已经扩散,必须做胃全切除手术。这意味着什么?这对于一个刚满15岁的孩子来说,该是怎样的痛苦?靖易却没有想太多,她像往常那样轻松快乐,乌云飘来的时候,她还是觉得太阳在照常升起。

    妈妈痛不欲生,不知道怎么劝慰自己的宝贝女儿——这个当时医院里年龄最小的胃癌患者。靖易安安静静地躺在手术台上,就像一只蝴蝶穿越乌云,去迎接新的太阳。

    给靖易做手术的外科医生第一次去查房,竟找不到自己的小病人,只有她的妈妈在病房里。他急忙问:“病人呢?”靖易的妈妈回答:“玩去了。”医生愣住了,他从医这么多年,第一次遇到对自己的疾病如此“不在意”的病人。

    这种“反常”的表现难道仅仅因为靖易还是个小孩子吗?她的妈妈比谁都清楚:这个孩子其实在一夜之间长大了,在跟残酷的命运进行第一个回合的对抗中,她已经赢得了第一个胜利。

    此后,靖易就带着自己的秘密照常生活在老师和同学之间。有人说,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可是这是怎样的秘密呢?

    据靖易的妈妈回忆,6年来,这个坚强的孩子做过5次大手术,小手术和化疗不下几十次,但是她从来没有说过受不了,并且让他人看不出任何异常。一次,高中的几名老师到医院探视,方才知道靖易请假时所说的“小手术”究竟是怎么回事。

    就这样,靖易的秘密也是大家的秘密,它一直被大家牢牢地守护着,直到靖易考上大学。

    靖易为什么要把高考志愿填到重庆长江师范学院呢?她的父母靠自己的汗水在重庆扎下根,安了家,爸爸去世多年,是妈妈一个人将她带大,她不想离妈妈太远。靖易的医护人员被她的坚强所感动,在得知她要填报高考志愿时,大家纷纷说:“你报哪所学校哪个专业我们不管,但是有一点,你必须待在我们随时够得着的地方。”医护人员的心意靖易懂得,经过努力,她在2010年被重庆长江师范学院顺利录取。

    升入大学后,靖易的秘密依然没有人知道。她如鱼得水,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得很优秀。她是全班第一个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还被推选为班级“英语导学员”、校级“学习标兵”。她曾经举办过6场英语沙龙,每次都吸引得大家“倾巢而出”。她多才多艺,带病的生命竟然焕发出令人惊叹的活力。在课余时间,她爱打乒乓球、羽毛球,喜爱郊游和登山,还参加了“我爱我”心理社团,接听心理热线,为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心理咨询。

    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永远是一个坚强乐观、表现优秀的靖易,早在第一次做了胃全切除手术后,她就告诉知情的人“千万别让同学知道,我要活得像他们一样精彩”。因为她要的不是让大家为她鼓掌喝彩,而是请大家同她一起欢笑。而靖易,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