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正好,不负韶华:励志系列-我若不勇敢,谁替我坚强(1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老爸同事的女儿,高我几届,我刚上高中的时候,她已经出国两年了,恰好我们的老师是同一位。高二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读了一封信,是她从英国寄回来的。她说现在过得很好,谢谢老师当年的教导,最后老师慢慢念出信的最后几个字——来自剑桥。

    当时我一下子就蒙了,对那种学校只有想的份儿了。后来有幸跟她见面,她说的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她说:“因为想要过自己的人生。”她一直记得一句话:“很多事情就像旅行一样,当你决定出发的时候,最困难的那部分其实就已经完成了。”

    突然就想到了自己,第一次出国的时候,离自己的17岁生日还差3个月。奇怪的是在机场的时候,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安,我只是反复告诉自己:这条路是你自己选的,不管怎么样也要走下去。可是留学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后来有一天,我在Facebook上看到Leo,一个澳洲本地小伙儿,成绩好到令人眼红,最可贵的是他的性格还很好,做事能力强到让人嫉妒。我就开始跟Leo聊起最近的生活,到后来就变成了我在诉苦。

    等我说了很多,过了很久,我才看到他发过来的字。他说:“我到现在都用不起iPhone这种在你们那里随处可见的东西,我现在的学费都是自己赚的,虽然你离家很远,但是你父母一直在后面资助你,你每天就做这么一点事情,凭什么说自己撑不下去了,你有资格吗?那些比你累的人都没有说什么,那些比你优秀的人都比你努力得多,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里唉声叹气?”然后他对我说了一句我到现在还一直记着的话:“要么滚回家里去,要么就拼。”

    我突然就醒了,我一直只看到那些闪闪发光的人身上的闪光点,却不知道他们到底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才换取了这样的人生,我有什么资格在这里抱怨。

    我一直觉得自己的青春很苦,老是在想这么下去会不会有未来,自始至终也没能对这个不属于我的城市产生过一丝归属感,很多想法都只是一闪而过。为什么明明知道时间那么少、青春那么短,想得最多的,不是怎样去接近梦想,而是反复地不安和疑惑?

    终于觉得,那些熬夜的日子,最终会让我迎来属于我的结局。从离开家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我无法回头的青春。

    记得上次一夜没睡,跟朋友去山上看日出,偶然听他们说起自己之前的生活,才明白不管是表面多么快乐优秀的一个人,不管是外表多么光鲜亮丽的一个人,都有各自的心结。就像青春注定要漂泊和颠沛流离一般,那些流过的泪、受过的苦,总有过去的一天。

    一个人20岁出头的时候,除了仅剩不多的青春以外,什么都没有,但是你手头为数不多的青春能决定你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往往你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在于在这个阶段你想要什么。

    一个人一辈子能去几个想去的地方,能看几个难忘的风景,能读到几段改变你人生的文字,又能经历多少次难忘的旅行?

    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我不能在这里变老。我要在变老之前,做一些到了80岁还会微笑的事情。

    我想,一个人最好的样子就是平静一点,哪怕一个人生活,穿越一个又一个城市,走过一条又一条街道,仰望一片又一片天空,见证一次又一次别离。然后在别人质疑你的时候,你可以问心无愧地对自己说,虽然每一步都走得很慢,但是我不曾退缩过。

    从不说他做不到

    我们从没有告诉他不要去期望入选,我们从没有对他说不会成功。是的,从没说起过……所以他不知道,但他却做到了。

    我的儿子琼尼降生时,他的双脚向上弯弯着,脚底靠在肚子上。我是第一次做妈妈,觉得这看起来很别扭,但并不知道这将意味着小琼尼先天双足畸形。医生向我们保证说经过治疗,小琼尼可以像常人一样走路,但像常人一样跑步的可能性则微乎其微。

    琼尼3岁之前一直在接受治疗,和支架、石膏模子打交道。经过按摩、推拿和锻炼,他的腿果然渐渐康复。七八岁的时候,他走路的样子已让人看不出他的腿有过毛病。

    要是走得远一些,比如去游乐园或去参观植物园,小琼尼会抱怨双腿疲累酸疼。这时候我们会停下来休息一会儿,来点苏打汁或蛋卷冰淇淋,聊聊看到的和要去看的。我们并没告诉他他的腿为什么细弱酸痛,我们也不告诉他这是因为先天畸形。因为我们不对他说,所以他不知道。

    邻居的小孩子们做游戏的时候总是跑过来跑过去,毫无疑问小琼尼看到他们玩就会马上加进去跑啊闹啊的。我们从不告诉他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跑,我们从不说他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因为我们不对他说,所以他不知道。

    七年级的时候,琼尼决定参加跑步横穿全美的比赛。每天他和大伙一块训练。也许是意识到自己先天不如别人,他训练得比任何人都刻苦。虽然他跑得很努力,可是总落在队伍后面,但我们并没有告诉他为什么。我们没有对他说不要期望成功。训练队的前7名选手可以参加最后比赛,为学校拿分。我们没有告诉琼尼也许会落空,所以他不知道。

    他坚持每天跑4~5英里。我永远不会忘记有一次,他发着高烧,但仍坚持训练。我一整天都为他担心。我盼着学校会打来电话让我去接他回家,但没有人给我打电话。

    放学后我来到训练场,心想我来的话,琼尼兴许就不参加晚上的训练了。但我发现他正一个人沿着长长的林荫道跑步呢。我在他身旁停下车,之后慢慢地驾着车跟在他身后,我问他感觉怎么样,“很好。”他说。还剩下最后两英里。他满脸是汗,眼睛因为发烧失去了光彩。然而他目不斜视,坚持着跑下来,我们从没有告诉他不能发着高烧去跑4英里的路,我们从没有这样对他说,所以他不知道。

    两个星期后,在决赛前的3天,长跑队的名次被确定下来。琼尼是第6名,他成功了。他才是个七年级生,而其余的人都是八年级生。我们从没有告诉他不要去期望入选,我们从没有对他说不会成功。是的,从没说起过……所以他不知道,但他却做到了!

    一个母亲的力量有多大

    切默季尔抹去泪水,哽咽着继续说:“有了这笔奖金,我的4个孩子就有钱上学了,我要让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还要把大儿子送到寄宿学校去。”喧闹的运动场忽然寂静……

    又是一个体育奇迹,不过缔造者并非职业运动员,而是,母亲!

    黑马!又见黑马!

    当她第一个冲过终点线时,整个赛场沸腾了。不可思议,在高手如云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冠军竟然是个训练仅一年的业余选手!

    27岁的切默季尔,肯尼亚的一名农妇,因此一举成名。

    切默季尔的全家都住在山区,她的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除了种地一无所长。一年前,切默季尔还一筹莫展,为无法给四个孩子供给学费暗自伤心。丈夫抽着闷烟安慰她:“谁叫孩子生在咱穷人家,认命吧!”

    如果孩子们不上学,只能继续穷人的命运!难道只能认命?她不甘心。

    当地盛行长跑运动,名将辈出,若是取得好名次,会有不菲的奖金。她还是少女时,曾被教练相中,但因种种原因未果。此刻,她脑中灵光一闪:不如去练习马拉松!

    马拉松是一项极限运动,坚强的意志和优秀的身体素质缺一不可。她已近27岁,没有足够的营养供给,从未受过专业基础训练,凭什么取胜?冷静之后,她也胆怯过,可是除此之外别无他途。如果连做梦的勇气都没有,那永无改变的可能。

    丈夫最后也同意了她大胆的“创意”。第二天凌晨,天还黑着,她就跑上崎岖的山路。只跑了几百米,她的双腿就像灌了铅一般。停下喘口气,她接着再跑。与其说是用腿在跑,不如说是用意志在跑。跑了几天,脚上磨出无数的血泡。她也想打退堂鼓,可回家一看到嚷着要读书的孩子,她又为自己的懦弱感到羞愧。不能退缩!她清醒地知道,这是唯一的一线希望!

    训练强度逐渐增加,但她的营养远远跟不上。有一天,日上竿头,她仍然没有回家,丈夫担心出事,赶紧出门寻找,终于在山路上发现了昏倒在地的妻子。他把妻子背回家,孩子们全部围了上来,大儿子哭着说:“妈妈,不要再跑了,我不上学了!”她握着儿子的小手,泪水像断线的珠子般涌出,一言不发。次日一早,她又独自一人,跑在了寂静的山路上。

    经过近一年的艰苦训练,切默季尔第一次参加国内马拉松比赛,获得了第7名的好成绩,开始崭露头角。

    有位教练被她的执着深深感动,自愿给她指导,她的成绩更加突飞猛进。

    终于,切默季尔迎来了内罗毕国际马拉松比赛。为了筹集路费,丈夫把家里仅有的几头牲口都卖了,这可是家里的全部财富……发令枪响后,切默季尔一马当先跑在队伍前列,这是异常危险的举动,时间一长可能会体力不支,甚至无法完成比赛。但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她豁出去了。

    或许上天也被切默季尔的真诚所感动。她一路跑来,有如神助,两小时39分零9秒之后,她第一个跃过终点线。那一刻,她忘了向观众致敬,趴在赛道上泪流满面,疯狂地亲吻着大地。

    突然冒出的黑马,让解说员不知所措,手忙脚乱,忙活了好半天才找齐她的资料。

    颁奖仪式上,有体育记者问她:“您是个业余选手,而且年龄处于绝对劣势,我们都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力量让您战胜众多职业高手,夺得冠军?”

    “因为我非常渴望那7000英镑的冠军奖金!”此言一出,场下一片哗然。她的话太不合时宜,有悖于体育精神。切默季尔抹去泪水,哽咽着继续说:“有了这笔奖金,我的4个孩子就有钱上学了,我要让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还要把大儿子送到寄宿学校去。”喧闹的运动场忽然寂静,人们这才明白,原来,孩子才是她奔跑的力量。

    瞬间,场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是人们对冠军最衷心的祝贺,也是对母亲最诚挚的祝福。

    别放过任何稍纵即逝的机会

    机会就像春天里的阳光,在寒潮过后,那么煦暖丰盈地,洒在人们身上和周遭。有的人视若不见,只会麻木地抱怨春寒料峭;有的人则怀着感恩和希望的心在阳光下辛勤地播下了种子。

    站在人才市场外,看着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人海,他,四顾茫茫,不知如何是好。

    从家乡偏僻小城的那所大专院校毕业后,他就孤身来到了这座繁华大都市。在人才市场里,推搡挤拼了一个月,此刻,他的口袋里,唯一剩下的是一枚1元的硬币。人才市场的门票,是3元一张,显然,他买不起这张可贵的门票了。下午两点,有一家公司让他去面试,可他明白,自己被录用的机会几乎为零。他真的像空气中的尘埃,那么微不起眼,在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里,注定只能被淹没?

    “怎么办呢?”他问自己,从今晚开始,可能得露宿街头、靠捡废弃食品充饥了,“像我这样的人,就真的只能被大都市拒绝吗?就这么放弃吗?”可是,现在连放弃的机会都没了,因为1块钱是回不了家的,何况他的手机,也因没钱而停机了!

    他接近绝望地游荡在人群里。突然,他惊奇地看到一个穿着朴素的男子手里举着一块牌子,上面赫然写着:寻“伯乐”——本人初中一年级学历,求报纸杂志编辑记者职位!

    他想,这真是个奇怪的求职者,这不是一条新闻线索吗?他忽然灵机一动,对,给电视台报料,如果被采纳,就会有报料费。他立刻想起了,昨晚他在招待所,看的那档本市著名的电视新闻节目,当时,他就牢牢记住了他们的报料热线。

    于是,他立刻跑到旁边的电话亭,拨了那个刻意记住的号码。果然,电台的记者,对这条线索非常感兴趣,一再叮嘱他,站在原地等他们来。采访进行得非常顺利,完事后,记者笑着对他说:“今晚肯定会播出,你明天到我们台里,领100块钱的报料费吧。”

    他十分高兴,不仅是因为接下来几天的生活费解决了,还因为,他在这个庞大的都市里,只用两毛钱成本(电话费),就赚了100块钱。这让他重新点燃了已经奄奄一息的信心。他决定,还是鼓足勇气,去参加那个原本打算放弃的面试机会。

    等他步行到那家公司时,已是下午3点半了,面试已进行了一大半。面对那些穿着讲究、泰然自若的竞争者们,他羞红了脸,悄悄选了个角落里的座位把自己藏了起来。负责面试的经理瞅了他一眼,毫不留情地问:“不是说两点面试吗?怎么才来呢?”

    他低着头,吞吞吐吐地说出了事情的原委。面试结束后,正当他准备以最快的速度离开时,经理竟然把他叫住了,微笑着对他说:“你明天就来上班吧。”

    “我?”他惊讶地问。

    “是的,我正式通知,你被我们公司录用了,年轻人。因为你拥有善于抓住机会的优秀特质!”

    他就是我以前的一位学生。20岁出头的他,已然拥有一家规模不小的广告公司了。

    跟我讲这个故事时,正是春光明媚的3月。他若有所思地说:“老师,其实,机会就像春天里的阳光,在寒潮过后,那么煦暖地洒在人们身上和周遭。有的人视若不见,只会麻木地抱怨春寒料峭;有的人则怀着感恩和希望的心在阳光下辛勤地播下了种子。前者后来只能在秋风中空荡荡地瑟缩,在严冬里痛苦地绝望;而后者则会在秋季收获累累硕果,在寒冬坐拥温暖舒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