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心里断定这个倔强的女孩是不会屈尊的,继续挑衅一般地催促着她,没想到她竟然同意了。她拿来鞋刷子,蹲下来,开始替这些考官们擦鞋。他得意地想,你不是厉害吗?怎么没动静了。轮到他了,他还故意翘起二郎腿。
忽然,他觉得自己有些过分了,女孩在车上虽然伤害了他,但本质上却是为了做好事,有点侠义风范呢。他向下属要来她的档案,她的笔试成绩第一,遥遥领先于后面的人。从各方面来看,女孩都是出色的。再说,自己也总不能在众人面前食言吧。
于是,在她给几个考官擦完鞋子后,他当众宣布,她被录用了。
她并没有显得过于兴奋,只是微微地向众考官们道了声“谢谢”。然后一字一顿地对他说:“算上您,我一共擦了5双鞋子,每双2元钱,请您付给我10元钱。然后,我才可以来上班。”
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女孩会这样说,但他的决定无法再更改。他只好很不情愿地给了她10元钱。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女孩拿着10元钱,走到公司门口一个捡垃圾的老人身边,把10元钱送给了老人。
有一些灵魂注定是高贵的,不管命运将它拿捏得如何卑微。就像这个女孩,虽然她的尊严受到了伤害,但她却给它找到了一个高贵的出口。
从此,他对这个丑女孩刮目相看。事实上,女孩在日后的工作中,确实表现得非常出色,业绩出众,替他完成了很多貌似无法完成的任务。
有一天,他忍不住问她:“当初我那样难为你,你的心里有没有委屈?”
女孩却答非所问:“我弯下腰,只为了换一个可以昂起头的机会。”
不只有你从贫穷中长大
我们两人都极力忍住眼泪,但是我能感受到他的爱——一位白人教师对一个年轻黑人学生的爱……
那是一个春天的下午,在高中的自然课上,作为解剖学这门课程的考查,每个学生都被要求解剖一只青蛙。我们按姓名的顺序依次走上讲台,今天轮到我了,我早早就作好了准备。
我穿着自己最喜欢的一件格子衬衫——我认为这件衣服让我显得很精神,别人也都说这件衣服很衬我。对于今天的实验,我事先已经练习了很多次,此刻我充满信心地走上讲台,微笑着面对我的同学,抓起解剖刀准备动手。
这时,一个声音从教室的后面传来,“好棒的衬衣!”我努力当它是耳边风,可是这时又一个声音在教室的后面响起,“那件衬衣是我爸爸的,他妈妈是我家的佣人,她从给救济站的口袋里拿走了那件衬衣。”我的心沉了下去,无法言语。
那可能只有一分钟的时间,但对于我来说却像是数十分钟之久,我尴尬地站在那里,脑中一片空白,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我的衬衣上。我曾经凭自己出色的口才竞选上学生会副主席,但那一刻,我生平第一次站在众人面前哑口无言。我把头转到一边,然后听到一些人不怀好意地大笑起来。
我的生物老师要我开始解剖,我沉默地站在那里,他又一次作出提示,我仍旧一动不动。过了一会儿,他说:“弗兰克林,你可以回去坐下了,你的分数是D。”我不知道哪一个更令我羞辱,是得到低分还是被人揭了老底。
回家以后,我把衬衣塞进衣柜的最底层,妈妈发现了,把它挂到了前面的显眼处,之后我又把它放到中间,但妈妈再一次把它移到前面。一个多星期过去了,妈妈问我为什么不再穿那件衬衣了,我回答:“我不再喜欢它了。”但她仍继续追问,我不想伤害她,却不得不告诉她真相。
我给她讲了那天在班里发生的事。妈妈沉默地坐下来,眼泪无声地滑落。然后她给她的雇主打电话:“我不能再为你家工作了。”她对他说,然后要求对方为那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道歉。在那天接下来的时间里,妈妈一直保持着沉默。
当晚,我偷听到妈妈哽咽着把她所受到的羞辱告诉了父亲,她是怎样辞去了工作,怎样地为我感到难过。她说她不能再做清洁工作了,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那么你想做什么?”爸爸问。“我想做一名教师。”她用斩钉截铁的口气说。“但是你没有读过大学。”她用充满信心的口气说:“对,这就是我要去做的,而且我一定会做到的。”
第二天早晨,她去找教育部门的人事主管,他对她的想法表示欣赏,但没有相应的学位,她是无法教书的。当晚,妈妈,一位有7个孩子的母亲,同时也是一个从高中毕业就远离校园的中年女人,兴致勃勃地跟我们分享她要去上大学的计划。
此后,妈妈每天要抽9个小时去学习,她在晚餐桌上展开书本,和我们一起做功课。第一学期结束后,她立即去见人事主管,请求得到教师的职位。但她又被告知,“要有相应的教育学位,否则就不行。”第二学期,妈妈再次去找人事主管。他说:“你是认真的,是吧?我想我可以给你一个教师助理的位置。但你要教的是那些内心极度叛逆、学习缓慢、因种种原因而缺乏学习机会的孩子,你可能会遇到许多挫折,很多老师都感到相当困难。”妈妈为得到了这个职位而欢呼雀跃。
每天一大早,她先帮我们作好去学校的准备,然后赶去工作,下班回家后再做晚饭,闲暇时还坚持学习。这对于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却是她想做的,也是她所热爱的。
妈妈在近5年的时间里,都在特殊教育中心做教师助理,而这一切,都源于那天我在教室里受到的轻率的评论。妈妈用她的行动在告诉我,应该怎样面对自己所处的逆境,并勇于挑战,而且永不放弃。
对我而言,那天我收好课本离开教室时,我的生物老师对我说:“我知道,这对你来说是艰难的一天,但是,我会给你第二次机会来完成这个任务。”
后来,我在课堂上成功地解剖了青蛙,他改了我的分数,从D变成B。我想要A,但他说:“你应该在第一次就做到,这对其他人不公平。”
当我离开时,他说:“你认为只有你不得不穿别人穿过的衣服,是吗?你认为只有你是从贫穷中长大的人,是吗?”我用肯定的语气对他说:“是!”我的老师用手臂环绕着我,接着给我讲述了他曾经在绝望中成长的故事。在毕业那天,他被别人所嘲笑,因为他没钱买像样的帽子和体面的礼服。他对我说,那时,他每天都穿同样的衣服到学校。
他说:“我了解你的感受,那时我的心情就和你一样。但是你知道吗?孩子,我相信你,我认为你是出众的,我的内心感觉得到。”
我再次无语。我们两人都极力忍住眼泪,但是我能感受到他的爱——一位白人教师对一个年轻黑人学生的爱。我竞选上了学生会主席,我的生物老师成了我的指导顾问。在我召开会议时,总能找到他的身影,而他会对我翘起大拇指——这是只有他和我分享的秘密。
我渐渐认识到,我们都是一样的——虽然我们有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背景,但我们的许多经验是一样的,我们都希望快乐,都希望追求生活中更美好的事情。
做一棵只管成长的树
做人就应该像树那样,不要在乎别人说什么,也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你只管自己生长,当有一天你芬芳馥郁时,别人自然就理解你了……
他出生于辽宁沈阳,从小就喜欢音乐,并且在这方面很有天赋。9岁那年,为了让他的爱好有所发展,父亲放弃了自己热爱的工作,陪他来到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习钢琴。
尽管他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但他非常懂事,也非常刻苦,除了学习文化课外,他每天都坚持练琴8小时以上。一段时间下来,他已能熟练地弹奏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和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而这两首曲子的难度都相当高。
正当他沉浸在进步的喜悦中时,一天晚上,居委会的大妈气冲冲地敲开了他家的门。为了表达邻居们的愤慨,那位大妈毫不客气地对他说:“你不要再弹琴了,你的琴声实在吓人,吵得大家都无法休息。你以为你是谁呀!贝多芬,克莱德曼?趁早收起那份心吧,学琴的人多得是,你看有几个人能真正出名呢?”
不仅如此,在学校里,许多同学都看不起他,嘲笑他是东北的土包子,嘲笑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更令他难受的是,一位钢琴老师也泼他的冷水说:“你还是赶紧回沈阳去吧,以你这样的资质,再过100年,也不可能成为一位钢琴家!”
他心灰意冷地回到租住的筒子楼里,哭着对父亲说:“我讨厌北京,讨厌钢琴,讨厌这里的一切,咱们回老家去吧,我再也不学琴了。”
父亲听后,没有像往常那样安慰他,而是将他带到公园的一片树林前,父亲指着其中的一棵树说:“孩子,之前曾有不少路人对它指指点点,有人说,这棵树平淡无奇,没有什么观赏价值;有人说,这棵树不久就会枯死,根本不会有长大的机会;有人说,从来没见过这么丑陋的树,简直是影响市容;也有人说,干脆把这棵树挖走,重新再栽一棵,免得它碍眼。对于人们的评头论足,这棵树一直保持着沉默,它只管自顾自地生长着,每天照样吸收阳光雨露,照样从土壤里吸取营养。你看现在,它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还开出了奇香无比的花。”
父亲顿了顿,接着说:“孩子,做人就应该像树那样,不要在乎别人说什么,也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你只管自己生长,当有一天你芬芳馥郁时,别人自然就理解你了。”听了父亲的话,他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从那以后,他一心一意地练习钢琴,不管别人怎样打击他、讽刺他,他始终不放弃自己心中的梦想,数十年如一日。8年后,谁也没有想到,当初这棵毫不起眼的小树苗,长成了一棵参天巨树,年仅17岁就享誉全球,万众瞩目。
他就是被誉为“当今世界最年轻的钢琴大师”“一部钢琴的发电机”“中国的莫扎特”的著名钢琴家郎朗,他创造了无数个世界第一,曾先后参加过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2008年诺贝尔颁奖音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等的表演,还曾在美国白宫举办过专场独奏会,被奥巴马称赞为“世界和平的使者”。如今,郎朗已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成为世界音乐的一张名片。
郎朗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卓越的成就,可以说那棵树帮了他很大的忙。做一棵只管成长的树,这既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智慧。
没有任何借口,能让你自暴自弃
没有任何借口能让你自暴自弃,一切全都取决于你,而不是别人。只要你肯尝试,你就能实现你的梦想。
肖恩·罗根斯出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罗恩达尔市一个贫困家庭。父母离异后,她跟着母亲和继父生活。继父染有毒瘾,一家人的收入几乎全部被继父拿去吸毒。全家人住在一个没有水没有电的废弃房屋里,往往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可是,就是这样的生活也不能长久维持。罗根斯上高中后不久,继父和生母突然人间蒸发,毫无消息。
罗根斯被弃养了。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没有了父母的庇护,别说上学,就连维持最基本的一日三餐也成了问题。可是,罗根斯不甘心,她不想就这样把自己抛弃,决心要完成自己的学业,考上一所有全额奖学金的大学。
为了生计,罗根斯不得不在放学后到大街上捡垃圾,以换取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罗根斯从来不敢吃晚餐,因为,晚餐对于她来说,简直是太奢侈了。每天,她把捡到的垃圾归类后,再点燃一根蜡烛,伴着微弱的烛光复习功课。屋外,大雪纷飞,灯火阑珊;屋内,无水无电,寒冷异常。虽然没有晚餐,但是她很专注,因为只要拿起书本,她就忘掉了饥饿、寒冷与孤独。
时间一长,就连照明的蜡烛也成了罗根斯的重大开支。不过,她很快发现,如果遇到停电,学校会免费为住校的学生提供蜡烛,而这些没有用完的蜡烛往往被当作垃圾扔掉。虽然这样的机会不多,但是,罗根斯很想得到这些即将被扔掉的免费蜡烛。
一天,罗根斯走进了宿舍管理处老师的办公室。她站在老师面前,双手攥着衣角,羞涩地说:“老师,那些没有用完的蜡烛能否送给我?”老师诧异地问:“罗根斯,你要那些蜡烛干什么?”
“事情是这样的,我家没有电,我需要蜡烛照明才能够学习!”老师惊讶得睁大了眼睛,在美国这样发达而又美丽的国度,竟然还有用不起电的家庭。在老师的追问下,罗根斯说出了自己的遭遇。老师把罗根斯拥进怀里,泪水禁不住涌了出来,滴落在了罗根斯的脸颊上。
在老师的帮助下,学校为罗根斯提供了一份保洁工作。每天早晨6点,天还没有亮,罗根斯就匆匆赶到学校,穿上校工的服装,拿起扫帚,推着垃圾车,开始打扫教室与走廊。8点,上课铃声响起,罗根斯又急忙换上校服,拿着课本,跟其他同学一起走进教室。她工作和学习十分辛苦,但是,她的一日三餐毕竟有了保障,而且,更重要的是,她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了继续读书的机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