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正好,不负韶华:励志系列-我若不勇敢,谁替我坚强(8)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没有一种成功不需要磨砺

    篆刻作品的成功与刀具的贵贱无关,关键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把刀。做人,也当如此,要想成功,只需认准方向,并努力将自己磨砺得比他人更有价值。

    少年时就爱上书法的他,因为家贫,没有闲钱买墨水和纸张。母亲便找来一支别人废弃的毛笔,用小桶盛了淘米水,让他在家里的水泥地上练字。有了写“水字”打下的书法基础,他的作业字迹俊秀、结构洒脱,看着让人心情舒畅,是老师最喜欢批改的那一类。

    上了高中,他从《书法》杂志上初次认识并了解了篆刻艺术,那些刀法稳健含蓄、方圆互用的印章让他对篆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课余时间,他便找来削铅笔的刀片,在砖头和瓦片上刻了起来。刀片很薄,一使劲,便折断了,家里好几把削铅笔的小刀都被他在砖头上刻字弄断了,怕妈妈训他,他只好撒谎说刀子丢了。

    妈妈很快便发现了他的秘密,不仅没责怪他,还省下钱,给他买回了一把专门学篆刻的刀。他学篆刻的劲头更高了。他找来一些汉印的篆刻作品,比葫芦画瓢一般开始练习。因为手法生疏,缺乏老师指导,指头被锋利的篆刀割破是常有的事。

    看着他手上深深浅浅的伤痕,妈妈心疼了。他却笑着说:“这点伤算什么。”高中毕业,他没考上大学。本想复读再考一次,可是想到家里拮据的经济还有正上中学的弟妹,他咬咬牙,把复读的愿望咽了下去。他到一家工厂找了份钳工的工作,开始跟钳子、锯、锉刀打交道。劳累的工作没有消融他的梦想,业余时间,他仍然喜欢搞事业——篆刻。

    但是工资除去生活费,大半用来给弟妹交学费了,市场那些昂贵的白钢篆刻刀,一直是他想要而不舍得买的奢侈品。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将师傅干活报废下来的一把锉刀磨成了篆刀,想看看能不能代替白金刀提高篆刻作品的精细度。

    没想到,这个小改革令他的篆刻作品质量猛升——笔画弯转更显自然,印面也更显得浑厚端庄。从此,用废锉刀改制成功的篆刻刀,成了他的“独家兵器”。

    一把废锉刀经过他精心改造,比价格昂贵的白钢刀还好使。意外的发现,令他兴奋不已,也给他的人生带来了转机。公司重视企业文化,经常组织职工文体活动,在举办的几次职工篆刻比赛中,他都名列榜首。

    那些绽放在方寸间的造型艺术,或厚重肃穆、或圆润古朴,很见功力,很快,他成了公司小有名气的篆刻家,并渐渐走进了市篆刻协会会员的行列。

    单位领导惜才,调他到政工科做宣传干事。工作性质和环境的改变,让他在篆刻艺术上有了更多提升和发挥才能的余地。但是,与身边那些高文凭的科班同仁相比,他明显底气不足:自己没后台、没文凭,在这个位置能坐多久?

    一想到这里,焦虑便如潮水,从心底涌出。他拿起篆刀,闷闷不乐地刻着宣传标语。突然,一个想法,如闪电般传过他的大脑:手里这把篆刀原来只是一把报废了的锉刀,价格远不如专业的白钢刀。但是,经过他用心的磨削改造,性能已超过了白钢刀。他为什么就不能把自己磨砺得比科班的宣传人员更有价值呢?

    他开始找来专业的新闻写作书籍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写通讯、消息的能力。业余时间,他继续在篆刻上发展,并试着摸索一条将爱好与宣传工作结合起来的路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频频在内刊发表新闻稿的他,走进了公司优秀通讯员的行列。公司安全月宣传,他精心篆刻出“安全是福”;单位抓廉政教育,他又及时刻制出“镜鉴”;春节,他乐呵呵地篆刻出“百佛祈福”;五一,他又满怀激情地篆刻出“劳动光荣”……一枚枚印章,都是缩龙成寸的精品,疏密有致,顾盼有情,饱含了他对企业深深的祝福。

    在宣传工作上的出色业绩,让他这个没有文凭的“土八路”有了立足于科班宣传干事间的自信。他的职场路,因为他的努力,越走越宽。业余时间,他广结善缘,积极参加省市级各类篆刻艺术比赛,作品被报纸专版刊登,姓名入编《中国现代书画篆刻界名人录》。

    之后,他加入了省篆刻协会,被业内人士推选为某书画院秘书长,他的篆刻作品被很多人高价收藏。一时间,出身卑微的他拥有了众多粉丝的欣赏。

    有人向他请教成功的秘诀,他笑着拿起那把篆刀:“篆刻作品的成功与刀具的贵贱无关,关键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把刀。”

    做人,也当如此,要想成功,只需认准方向,并努力将自己磨砺得比他人更有价值。

    人总是需要逼自己一把

    离朵朵离开的时间只有3天了。朵朵很明白,若不是遭到被辞退的厄运,自己一辈子也做不出那些出乎意料之举。

    朵朵的前两个单位都是只有三四个人的小公司,她觉得没意思。目前这个待了一年半的公司,比以前强点,员工6个。

    虽然公司大了一丁点儿,但内部争斗仍旧激烈。年纪最轻的Monica,是老板朋友的女儿,能力一般,但手里捏着老爸的不少客户资源;Julia在公司待了3年了,属于元老;Kathy业务能力超强,即使是最糟糕的去年,也有好几笔进账。而她朵朵,虽然学历、能力、人际关系也还不错,但眼下看只能从勤奋认真做起。

    本就是小公司,去年收益又很一般,所以,今年年初,老总宣布要裁掉一人。别人看来都有留下的资本,朵朵比较担心自己的前途。果然,几天后,朵朵收到了一纸“辞退令”。

    老总给朵朵两个选择:一是可做满这个月,拿到当月工资,但算公司主动辞退;二是算她主动辞职,只发给她这个月上班那10天的工资。朵朵是不服输的,她的选择是做完这个月再离开。她心底有一分不甘:两年多的努力没得到承认,就算拿了补偿,也终究会是夜夜难眠。

    有心人总是有机会的。Monica刚刚联系上一个客户,无奈她英文太差,只好求助他人。机会落在了朵朵头上。朵朵必须珍惜这次机会,她小心翼翼地与这个客户通电话、传真、E-mail,还在计算机里储存了所有数据,并严密封锁。

    很快,她良好的表达能力、丰富的谈判经验给了她应得的回报。从联络到签约,只用了7天,包括Monica在内的所有人都被蒙在鼓里。

    隔日,一个Kathy跟了好久、即将签单、拥有100多人的“大”公司的马总要来朵朵的公司参观——实际上是来考察一下。这可是大客户,老总马上吩咐Kathy要全程负责陪同,公司虽小,但也要表现出大气魄。

    第二天,马总准时前来。听着Kathy在前面侃侃而谈,朵朵不动声色地默默跟在马总身后。“这个妹妹怎么啦?”顺着马总的眼光看去,只见Monica眼圈红红,坐在椅子上抹眼泪。一下子,宾主都陷入了尴尬。

    Kathy没想到会有如此意外发生,一时竟找不出圆场的句子。“马总观察得真细致!”大家的目光齐齐转向精心打扮过的朵朵。“我们公司虽小,但也一向实行人性化管理,会给员工一定的自由空间。Monica刚接到亲人病危的消息……即使面对像您这样重要的客户,我们也必须尊重员工的情感需求。”

    随着朵朵的娓娓道来,马总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黎总,贵公司与我公司如此相像,日后肯定会做大的!”对付马总这样的“儒商”,这一招果然奏效。

    离朵朵离开的时间只有3天了。朵朵很明白,若不是遭到被辞退的厄运,自己一辈子也做不出那些出乎意料之举。就在朵朵收拾东西准备离开的那个中午,老总走了过来:“朵朵,你最近表现非常优秀,公司需要发展,留下来吧……”朵朵微微一笑:“我想我还是走吧,感谢公司给了我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

    感谢两棵树

    就在大家都以为这两棵榆树再也难以成活的时候,没想到第二年一场冬雨过后,它们又发出了新芽,而且随着树干逐渐变粗,年复一年……

    一个年轻人,从小就是人见人爱的孩子。上学时是三好学生、班干部,初二那年参加全国奥数比赛,获得一等奖。

    不到17岁,他就被保送到某大学深造。命运在他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年的暑假,给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一次过马路时,一辆飞驰而来的汽车无情地夺去了他的双腿和左手。

    面对这飞来横祸,他没有被打倒,最终凭着惊人的毅力自学完全部大学课程,后来又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成为一家拥有上千万元固定资产的私企老总,并当选为市里的“十大杰出青年”。那天我去采访他,问他如何克服难以想象的惨痛折磨,取得今天的成绩。

    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最想感谢的既不是给他巨大关爱的父母,也不是一直鼓动和支持他的朋友。面对我的提问,他极快地回答:“我要感谢两棵树!”

    遇到车祸之后,对从小就出类拔萃、自尊心极强的他来说,不啻为世界末日的来临。看看自己残缺不全的身体,他痛不欲生,感到一生就这样毁了,人生再没有什么值得追求的目标和意义,一度想要自杀。即使在医院听到远远从街上传来的一两声汽车喇叭声,也能引起他的烦躁和不安,情绪极不稳定。为了让他散心,转移一下注意力,在他出院以后,家人特意把他送到乡下的姑妈家静养。

    在那里,他遇到了决定他生命意义的两棵树。

    姑妈家住在一个远离城市的小村子,宁静、安逸,甚至有些落后。他就在姑妈的小院子里,每天吃饭、睡觉,睡觉、吃饭,一天天地打发着他认为不再宝贵的时光,人也更加灰心丧气和慵懒下来。一晃半年过去。

    一天下午,姑妈家下田的下田,上学的上学,仅他一人在家。百无聊赖的他,自己摇动轮椅走出了那个小小的院落。

    就这样,似有冥冥中的安排,他与那两棵树不期而遇。

    那是怎样的两棵树啊!在离姑妈家五六十米的地方,有两棵显得十分怪异的榆树,像藤条一般扭曲着肢体,但却顽强地向上挺立着。两树之间,连着一根七八米长的粗粗的铁丝,铁丝的两端深深嵌进树干里。不,简直就是直接缠绕在树里!活像一只长布袋被拦腰紧紧系了一根绳子,呈现两头粗、中间细的奇怪形状。

    见他好奇的样子,一旁的邻居主动告诉他,起初是为了晾晒衣服的方便,七八年前,有人在两棵小榆树之间拉了一根铁丝。时间一长,树干越长越粗,被铁丝缠绕的部分始终冲不出束缚,被勒出了深深一圈伤痕,两棵小树奄奄一息。

    就在大家都以为这两棵榆树再也难以成活的时候,没想到第二年一场冬雨过后,它们又发出了新芽,而且随着树干逐渐变粗,年复一年,竟生生将紧箍在自己身上的铁丝“吃”了进去!

    莫名地,他的心被强烈地震撼了:面对外界施加的暴力和厄运,小树尚知抗争,而作为一个人,又有什么理由放弃对生活的努力呢!面对这两棵榆树,他感到羞愧,同时也激起了深藏于内心的那份不甘——只见他用自己仅存的右手,艰难地从坐了半年多的轮椅上撑起整个身体,恭恭敬敬地给那两棵再普通不过,却又再坚强不过的榆树,深深鞠了个躬!

    很快,他便主动要求回到城里,拾起了久违的课本和信心,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新的生活。

    听他平静地讲完这段故事,我长久无语。

    想开花就必须钻进土壤里

    父亲开玩笑地说:“这些葵花籽这么迫不及待地发芽,结果只有死路一条,想发芽开花就必须钻到泥土里去才行!”听完这话,史蒂芬忽然想到了什么!

    史蒂芬·威尔逊不仅是美国维斯卡亚机械制造公司的CEO,而且是全美最具影响力的机械制造工程师,然而,让人几乎意想不到的是,他的求职之路,是从一个车间清洁工开始的!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维斯卡亚公司就极负盛名,学机械制造的史蒂芬和几位同学从哈佛大学毕业后,都非常希望能进入这家公司工作,于是一起给公司写自荐信。然而,他们的自荐信很快被退了回来,并被告知公司并不准备聘用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经验的人。

    史蒂芬的那几位同学在遭到拒绝后,纷纷凭着学历在别的公司里直接进入了管理阶层,但史蒂芬却依旧把眼光停在那家最能让他发挥才智的公司上!

    有一次,史蒂芬在农场里帮他的父亲收割向日葵,他发现因为雨水的缘故,有好多葵花子籽都在植株的顶端发起了芽,此时父亲开玩笑地说:“这些葵花籽这么迫不及待地发芽,结果只有死路一条,想发芽开花就必须钻到泥土里去才行!”听完这话,史蒂芬忽然想到了什么!

    当天回家后,史蒂芬把自己的文凭全都塞进了抽屉里,然后来到这家公司,表示自己愿意不计报酬,为该公司提供劳动。

    史蒂芬的做法让他的同学们大为不解,这样一个人才,竟然在扫地的岗位上工作。但史蒂芬却在日常的工作中越来越意识到,这份在别人眼中不屑一顾的工作,会让他拥有某种条件。因为史蒂芬在日复一日到处走动打扫卫生过程中,细心观察了整个公司各部门的生产情况,并一一作了详细的记录,半年以后,他发现公司在生产中有一个技术性漏洞。为此,他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搞设计,通过在工作中积累的大量统计数据,最终想出了一个足以改变现状的方法。

    史蒂芬试图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总经理,但是他根本没有机会见到总经理。半年后,公司的许多订单都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而被纷纷退回,如果拿不出高质量的产品,公司将要蒙受巨大的损失!

    为了挽救劣势,公司董事会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对策,可是会议整整进行了6个小时还没有得出一个结果。这时,史蒂芬揣着自己的想法敲响了会议室的门,他对着正在开会的总经理说:“我要用10分钟时间改变公司!”随后,史蒂芬对出现的问题作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并且在工程技术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最后,他拿出了自己对产品的改造设计图,这个设计恰到好处地保留了产品原有的优点,同时又能避免出现问题……

    10年之后,史蒂芬不仅荣升为维斯卡亚公司的CEO,个人财富也跻身于美国的前50名!勤于工作的史蒂芬在之后的十几年里,先后出版了6套机械制造专著,其中最著名的《机械制造业基层管理》还被收入美国的三所大学教材。

    史蒂芬当初的那几位同学至今依旧做着他们那一成不变的工作,他们时常羡慕地问他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而史蒂芬的回答总是让人似懂非懂:“我只是把自己当成一颗种子钻进了土壤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