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正好,不负韶华:励志系列-你的努力,终将成就无可替代的自己(2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做一个懂得低头的人

    把自己的杯子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学会低头,才能不断汲取教训,才会让自己有所进步,才会得到别人的教诲,才能处处受人喜爱。

    民间有句谚语:“低头是稻穗,昂头是稗子。”越成熟、越饱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只有那些穗子里空空如也的稗子,才会把头抬得老高。

    一个胸有城府的人是一个懂得低头的人,“直木遭伐,水满则溢”,低头是一种智慧,低头做人,可以使自己更容易被别人接受,要想出头,先要低头。“低”既是成功之要诀,又是处世之良方。一个不懂低头的人,往往是很容易被伤害的人。

    有位商人年轻气盛,经常因为生意上的小事与竞争对手争得面红耳赤。因为摩擦不断,生意也就很不顺利,但是他却不肯轻易低头。

    有一次,他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师时,挺胸抬头,迈着大步而来。进门的时候,依然高昂着头,结果狠狠地撞在了禅院的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一截的门。

    出来迎接他的老禅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也正是我想告诉你的。一个人一生不可能事事尽如人意,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要出头得先低头,出头不要强出头。”

    年轻的商人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益,看作是自己一生最大的收获,并把它列为商场的拼争的准则之一。商人从这一准则中受益终生。后来,他在商场上左右逢源,成为一位极负盛名的大商人。他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启发帮了我的大忙。”

    老禅师给年轻商人的教训,实际上就是“唯有低头,才能出头”。一个聪明的人懂得低头,“低头”是一种处世的能力,它不是自卑,也不是懦弱,低头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与现实环境有和谐的关系,是为了把摩擦降到最低,更为了把不利的环境转化成对你有利的力量,这是处世的一种柔软,更是一种处世的心机。

    很久以前,有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主持释圆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心满意足的老师。”

    释园笑笑问:“你走南闯北十几年,真没有能找到一个自己的老师吗?”年轻人深深叹了口气说:“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啊,我见过他们的画,有的画技甚至不如我呢!”释园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说着,便吩咐一个小和尚拿了笔墨砚和一沓宣纸。释园说:“老僧的最大嗜好,就是爱品茗,尤其喜爱那些造型流畅的古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一个茶壶?”年轻人听了,说:“这还不容易?”于是调了一砚浓墨,铺开宣纸,寥寥数笔,就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倒入那茶杯中去,年轻人问释园:“这幅你满意吗?”

    释园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释园说:“你画得确实不错,只是把茶壶和茶杯放错位置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杯往茶壶里注水,而茶杯在上茶壶在下的?”释园听了,又微微一笑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涧谷因为低下,而能纳百川入流,人要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

    把自己的杯子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学会低头,才能不断汲取教训,才会让自己有所进步,才会得到别人的教诲,才能处处受人喜爱。

    学会低头,也就学会了审时度势,把握全局,小忍为大谋;学会低头,就能顺利地越过生活中意想不到的低矮“门框”,免受无谓的伤害。

    你舍弃的时候,其实也是得到的时候

    面对舍与得的两难选择时,人的心底总会有一丝贪欲,一点点的贪欲使人在舍弃某种东西的时候,总是舍不得,总想把所有拥有的事物都抱在怀中,据为己有。

    人性的弱点中,有一条就是贪得无厌,总想占有得越多越好。但是令人苦恼的是,一个行囊如果已经装得太满了就会很沉很重很累。一个生命背负不了太多的行囊。而学会舍弃,生命才能轻装上阵,一路高歌。只有狠心舍弃一些不重要的东西,才能走出烦恼的困扰。否则,就会让自己苦不堪言。

    我们先来看两则小故事。故事虽然小,却蕴含很深的哲理。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土财主家乡发了大水,贫穷的人们都因为没有所要带去的东西而顺利游在水中,最终获救了。而这个土财主却把家中的金银财宝装满了全身,奋力地在水中挣扎并向远处的一条小船呼救。船上的人大声喊他并让他把身上附带的物品扔掉,这样的话他就可以暂且不会沉水,以便赢得别人划船去救他的时间。但这个守财奴却不舍得扔掉自己的金银财宝,终于溺水身亡。如果他能把身上重重的包袱舍去,他得到的便是生命。

    另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渔人在捕鱼,一只茑鸟飞下,叼走了一条鱼。有无数只乌鸦看见了鱼,便聒噪着追逐茑鸟。茑鸟不论飞东飞西,满天的乌鸦都是紧追不舍,茑鸟无处可逃,疲累地飞行,心神涣散时鱼就从嘴里掉下来了。那群乌鸦朝着鱼落下的地方继续追逐。茑鸟如释重负,栖息在树枝上,心想:我背负这条鱼,让我恐惧烦恼;现在没有了这条鱼,反而内心平静,没有忧愁。

    从以上的两则故事中,不难看出,如果不能狠下心舍弃一些应该舍弃的东西,就会负荷累累,沉重不堪。

    如果情爱是束缚,你能舍去情爱,不就得到自在了吗?如果骄慢是烦恼,你能舍去骄慢,不就能得到清凉了吗?如果妄想是虚妄,你能舍去妄想,不就能得到真实了吗?如果挂碍是痛苦,你能舍去挂碍,不就能得到轻松了吗?所以能舍什么,就能得什么,这是必然的道理。

    生活中值得我们追求的东西很多,如果一味纠缠在那些毫无结果的东西上,拼命追求那些本该放弃的,本该苦苦追求的却又毫不足惜地放弃,到头就换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果说执着是一种精神,那么放弃则是一种勇气和境界。得不到的或不该得的就该果断地放弃。匆匆的生命,有限的人生,不允许自己四面出击,分散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大好时光中忙忙碌碌终无所为。

    当然,面对舍与得的两难选择时,人的心底总会有一丝贪欲,一点点的贪欲使人在舍弃某种东西的时候总是舍不得,总想把所有拥有的事物都抱在怀中,据为己有。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必须学会狠得下心才行。

    上天是公平的,他在这里让你有所遗憾,就会在另外一处给你补偿。如果他给了你痛苦,将来就一定会给你幸福,因此,当我们选择舍弃的时候,不要总以为这是人生中的一大遗憾,当你舍弃的时候,其实同时也是得到的时候。

    【第九章 学习做人是一辈子的修行】

    做人懂得分享,才会更有人缘

    当我们乐意和他人分享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快乐时,不仅不会有损失,反而会收获更大的喜悦和满足。学会与别人分享成功与财富,自己也一定会成为最成功和最富有的人。

    分享是做人的一种智慧和境界,是人性之美的一种升华。善于分享的人懂得为他人的成功而喝彩,因此,往往更有人缘。

    英国戏剧作家萧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因此,懂得分享,会让你的分享成为引玉之砖,为你赢得更多的东西。

    当你收获一份成功,如果你愿意与人分享收获的果实,那么这份成就才会更有价值;当你收获一份快乐,如果你懂得与人分享好的心情,快乐就会加倍;当你面临一个机遇,如果你懂得与人分享成功的机会,那么合作就能创造共赢。

    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一个善于研究的果农培植了一种薄皮多汁的新品种水果,吸引了很多水果批发商前来购买。村里的人们看到他的新品种水果卖得很好,就想借他的种子来种,可被果农拒绝了,因为他不愿意给村民们分享他独自研究出来的成果,他想,如果大家都种这种水果,一定会影响自己的生意。

    第二年,果农不幸发现自己的果子质量大不如往年,很多人都不再买他的水果,他查找了所有的种植环节,但都找不到原因,只好去咨询专家。专家调查后对果农说:“你种植的环节都没有问题,但如果你想让水果回到原来的销售效果,就必须在附近地区大规模种植这种新产品。”

    果农感到迷惑不解,他问为什么,专家这样回答他:“由于附近种的是该水果的旧品种,而只有你的是改良品种,在开花授粉时,新品种和旧品种互相影响,质量互相平均,你的水果自然就变差了。”

    果农恍然大悟,于是把自己的新品种分发给附近的村民,后来,大家都有了好收成,这个小山村逐渐变得富裕起来。

    故事中的农夫如果一直执迷不悟,不肯分享自己的成功果实,到头来,不但不能从中获利,反而会因此而遭受重大的损失。生活有时候就是如此,越是懂得分享,就越能得到更多,越是死守住自己的利益不松手,到头来就越可能一无所有。

    我们生长在社会群体中,离不开所处的群体,人与人是相互作用的,你作用于其他人多少东西,其他人也会作用于你。所以,当我们乐意和他人分享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快乐时,不仅不会有损失,反而会收获更大的喜悦和满足。学会与别人分享成功与财富,自己也一定会成为最成功和最富有的人。

    小肥羊集团的创始人张刚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充分的信任合作者,乐于利益分享,这就是我一直以来秉承的做事原则。”这是他创业历程的真实写照。

    张刚对于自己的集团,采取一种放任的态度,不管谁做他的部下,他都是绝对信任而不设防。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他在利益上的一贯做法是有钱大家一起赚,有利益大家一起分享。每一个进入公司的人才,张刚都愿意和他们分享股份。因为他知道股东的积极性和打工者的积极性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他采取这种利润分配方式,也能使各方都能够尽心尽力。

    张刚这种分享利益的合作方式,与古人提出的“天下大同、仁德治世”的王道有不谋而合之处。天下同乐才是真正的乐事,愿意把美好的事物与他人分享,才会得到他人的拥护和爱戴。所以,大家同乐远比一个人自娱自乐要好很多。

    成人之美,才能放开自己

    人生中各种各样的选择总会让我们徘徊在无尽的犹豫之中,总想着得到更多,往往会失去更多,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慷慨放弃。

    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发现,有些人不懂得变通之道,明明局面不利于自己,但还是舍不得放手,比如自己爱的人明明不愿意选择自己,或者自己的爱人已不再爱自己,但他还是不愿意放手,苦苦纠缠,自己痛苦,也让别人痛苦,不愿意成全别人的幸福。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属于你的总是你的,不是你的再怎样也留不住,不如成全别人,也让自己多一份快乐,多一桩幸福。

    有时候,当你知道一件东西对自己的价值没有对另外一个人的大,而且那个人又非常珍爱这件东西的时候,不妨送个人情,那样他一定会感激不已。比如,当你知道你的感情不合适,而你的另一半心有所属,他们心心相印的时候,不妨就放他们双飞,虽然可能舍不得,但是不管对你还是对他们都是一种解脱和快乐,相信,他们会感激你一生一世,也会彼此珍惜,幸福一生。

    南北朝时期,陈国公主乐昌美丽且有才华。她与丈夫徐德言感情深厚。但当时,隋朝正入侵陈国,陈国即将被灭亡。乐昌公主和徐德言都预感到他们的国家将被入侵者占领,他们也会被迫离开王宫,背井离乡。战乱中,他们可能失去联系。于是,他们将一枚象征夫妻的铜镜一劈两半,夫妻二人各藏半边。相约在第二年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将各自的半片铜镜拿到集市去卖。期盼能重逢,并将两面镜子合而为一。

    不久,他们的预感就成为了现实。战乱中,公主与丈夫失散了,并被送到隋朝一位很有权势的大臣杨素家中,成了他的小妾。在第二年的元宵节上,徐德言带着他的半边铜镜来到集市上,渴望能遇见他的妻子。碰巧,有一名仆人正在卖半面的铜镜。徐德言马上认出了这面镜子。他向那名仆人打听妻子的下落。当他得知妻子的痛苦遭遇后,他不禁泪流满面。他在妻子的那半面铜镜上题了首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那个仆人把题了诗的铜镜带回来,交给了乐昌公主。一连几天,她都终日以泪洗面,因为她知道丈夫还活着而且想念她,但他们却无法再相见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