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商故事Ⅲ-应关水——禁得住多大日晒,就能承受起多大成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应关水说:“建筑这行做得好不好,有个很简单的标准,就是要看人晒得黑不黑,人要晒得够黑,那实践经验才够。”他对员工要求高,对自己的要求也不低,高中毕业参加工作后,仍抓住一切可以学习提升的机会,顺利完成了大专和本科段的学习,先后获得了建筑工程师和高级经济师职称,同时还取得了建筑工程一级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通过多年的努力,应关水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建筑公司打造成为年产值几十个亿的大型集团公司。

    赶上乡镇企业招聘大考

    白天工作,晚上熬夜画图

    1979年7月,应关水高中毕业,那时正赶上乡镇企业大发展,原先这些“高门槛”的企业也打开大门,面向社会考试招聘。应关水在杭州打了半年零工后,也回到萧山参加考试。“当时一同考试的有很多是我的高中同学,考进企业的也有不少。”就这样,这个不到20岁的小伙子正式参加了工作,做的是水电安装。可当时公司里懂这些的人也不多,于是他和几个新同事被送到了杭州前进齿轮箱厂学习。他们有的是电工,有的是管道工,学满一年后回到公司就正式上岗了。

    应关水心里还是有些忐忑,始终不敢松懈,于是主动向老前辈学习讨教,一边工作,一边继续深入学习,不断提高和充实自己。

    “我白天在工地工作,晚上在家自己再学画图纸、做预算,经常开夜工到很晚。特别是到了冬天,晚上坐在房间里很冷,我就悬了个灯泡在脚边取暖,当时穿的裤子还都是‘的确良’面料做的,有一次太专注了,热灯泡碰到了裤子,烫出一个洞。”应关水说,“要不是后来发现灯泡上有线头,还不知道这裤子是怎么破的呢!”

    当时不但工作条件艰苦,人员配备也不足,工程上需要安装的一些电线、管道材料都要自己去采购。应关水记得,他总是骑着一辆自行车,等着渡轮送他到杭州市区。那时的材料市场就在中山中路上,他几乎每周都要跑一趟。“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刮大台风,我骑到杭州一看,很多屋顶被掀了,梧桐树也倒了,公交车也停开了,材料自然也没买到。”

    慢慢地,周边的四邻也都知道了他手艺好,于是在公司的工作之外,他也帮一些乡里乡亲安装水电,当时正是生活改善时期,有这个需求的家庭不在少数。

    收徒弟,组团队,做三年“实习老总”

    项目越做越大,有时应关水要接下整栋楼的工程,从订计划、安排分工到每一个子项的管理,仅靠他自己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应关水也收了好几个徒弟。

    拜师收徒传手艺,这是老底子的说法,其实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来说,就是招募人才、组建团队。不久,应关水所在的公司成立了安装分公司。

    另一方面,萧山城南建筑工程公司(也就是现在浙江萧峰建设集团的前身,业务以房屋建筑工程为主),1995年底,上级集团方面人事调整,希望应关水担任建筑公司总经理,“到第二年的1月份,建筑公司与安装分公司又合并了,由我出任公司总经理职务”。应关水自称那是在管理岗位实习的三年,自己在不断的摸索中成长学习,一直到1998年,集团改制,股权变更,他才逐步适应了新的转变。

    之后,他将企业发展分为五年一周期,在“第一个五年”里,公司的固定资产都是租赁的,一些企业资质还没有完全申请下来。应关水觉得“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从当初的电工到现在的管理层,他组建团队,实行分级管理,将一家小企业打造成为目前拥有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机电安装和地基基础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起重设备安装和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并且集房产、代建、金融投资等为一体的多元化大型集团公司。

    读书学习不停歇

    年产值从2000多万到几十亿

    应关水做了20多年的建筑工程,他感觉现在的有些年轻人不太能吃苦,而且责任心不够。公司之前的总工程师,在项目中发现问题后,就只是提交和抄送文件,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这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个软肋。于是,他立马聘请了一位认真负责并且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都过硬的总工程师,从而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后盾。

    应关水作为萧峰集团的董事长,读书学习也是他的一大爱好和习惯。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完成了同济大学建筑工程本科学习和清华大学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专业的经济管理课程,弥补了他当年高中毕业后就参加工作、错过了更多的学习机会的遗憾,同时也大大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管理工作能力。

    公司在经历几番办公楼的租赁搬迁之后,应关水决定自己买地建办公楼,宽敞舒适的办公环境也大大提升了广大员工的幸福指数,工作成效自然也更显著了。现在多余的办公楼还可以用来出租,为企业又增加了一份经济来源。

    2015年,萧峰建设集团在萧山区缴纳税收达3178万元,17年来已累计上缴税收近4亿元。应关水说,现在的萧峰公司总资产已达6.91亿元,年施工产值从他当初接手的200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几十亿元。这对于一家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在当前的大环境中还能稳步增长,实属不易。

    对于目前不太景气的市场环境,应关水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任何事物都有周期性,在这个阶段要保证稳定,选择平稳过渡,并尝试一定范围内的转型升级。”之前,他还到非洲等地去考察,当时就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可以尝试着到国外去承接工程项目,国内的项目资源已渐渐饱和,所以企业家要学会主动转变思想意识,谋求新的发展机遇。”

    热心慈善促和谐

    信心十足谋发展

    一路走来,应关水带领萧峰集团,为员工实现着勤劳致富的梦想,也在实现着他自己的远大梦想。在谋求企业发展的同时,他还不忘感恩回报社会,从结对助学到对社区老人的常年慰问,从汶川、玉树的地震捐款到“春风行动”和见义勇为基金,都有他奉献的爱心,现已累计出资300多万元用于上述公益慈善事业。2010年,蜀山街道慈善分会成立,他积极捐赠留本冠名基金1000万元,用于慈善事业,被推荐为慈善分会副会长。

    这在树立起良好企业形象的同时,也为保障社会和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应关水说,他有信心带领萧峰集团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2016年5月8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