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的你,不要让自己死于一事无成-你能做成任何事,如果愿意付出一切的话(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初入职场,好像唯一能够体现自己“有用”的方式,就是让自己随时处在一个忙碌的状态,时间久了,我也就当真了,似乎自己真的很忙很重要,并且对“如何让自己看起来更忙一些”这种技能越来越熟练。我会用看起来密密麻麻的工作日志度过突如其来或者压抑已久的低潮情绪,用“没有时间,另有安排”来推却意义不明的应酬饭局,甚至以“不行呀,这周要加班”来拒绝那些善意但喧闹的聚会。

    多好的万能借口呀:“忙!”久而久之,我就像在一个充斥了各种繁芜琐事的世界中生活了很久的居民,再也无法适应轻松简单的节奏。

    我甚至一度如同患上“周末忧郁病”和“下班恐惧症”一般,害怕周末的来临,在即将下班时只有不知所往的彷徨。回到家里,什么都不想做,却无法面对这空旷的安静,盲目地打开电脑,让声光影像无意识地侵占我的视线,霸道地塞满我的脑袋,其实,什么印记也没有留下。我不想看,也不想关。好比一个久居高原的人,初临平原面对正常的状态反而不适一般。

    很久以来我并未察觉这种状态的不妥之处,甚至以此为傲,这种种忙碌给了我毫无根据却又分外强硬的底气,让我笃定我的未来将一片光明,让我相信我正在做着有益的事。尤其在和同学通电话,讲到我现在多么忙碌,空余时间多么的少时,会产生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至于我所做的事情中,究竟有多少是产生效用的,则被我下意识地忽略了。我用忙碌掩盖生活的匮乏和问题真正的症结所在。

    “忙忙忙,忙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还是不让别人失望?”大概我可以再多加一句:忙忙忙,忙是为了掩盖不愿面对的真相还是不让自己慌不择路?明知贪多嚼不烂。

    其实,我只把工作时间的20%用在了工作上。

    那些通宵达旦的加班熬夜,那些身体虚弱的脸色苍白,有多少是本可以避免的?明明心存高远,却过得如此狼狈。

    此刻的反思让我充分地认识到过去时间管理的缺陷。我对自己的时间太过随意和敷衍,却在不知不觉中耗尽了自己的青春。也是在这个住在酒店的夜晚,我突然觉悟,真正值得尊重的工作狂是专注于工作这件事,不被外力干扰,不向惰性屈服。

    李开复说过:“人的一生两个最大的财富是:你的才华和你的时间。才华越来越多,但是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的一生可以说是用时间来换取才华。如果一天天过去了,我们的时间少了,而才华没有增加,那就是虚度了时光。所以,我们必须节省时间,有效率地使用时间。”衡量工作的标准从来不是时长,而是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我开始有意识地管理自己的时间。我并不奢望立刻推翻自己的整个习惯,或者马上实现自己想要的状态,但我开始了行动,因为我知道什么是正确的。

    我制作了专属的记事表格,在接下来的几周,每30分钟记录一次自己做的事情,然后分类并统计,这和记账是一个道理。比如我做了哪些工作,去了哪里等等,以及各自花费了多少时间,通过把每天的事情记录,我能清楚的知道自己浪费了多少时间又浪费在了哪里。凡事想要进步,必先理解现状。只有找到浪费时间的根源,才能找准切入点改变。

    然后我便有意识地降低自己用在无关琐事上的时间。每天早上提前半个小时到公司,在难得的安静无人的环境下,思考并做出计划。

    在工作时,我开始学会对他人的不合理要求说“不”,集中精力于紧急的要务。如果我们总是无法排除次要事务的干扰,便会被它牵绊住迈向目标的脚步。正如只有把阳光聚集到一点,才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将火炬点燃。我们永远没有时间做每一件事,但我们永远有时间做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事。当一个人能进行合理的时间分配,他会发现自己的时间变多了。

    一定一定不要放弃自己自主安排时间的权利。如果我们善待时间,时间也将不吝于对我们的回馈。

    另外,我发现每天都有很多的碎片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例如等待、走路、排队等等,把这些时间加在一起,数字是惊人的。原来,我们真的对自己的人生不够负责。看似忙碌的生活不一定真正在做事,本可以做的事情太多反而力不从心。明明现在的移动网络已经这么发达了,明明现在的口袋书已经这么流行了,我们根本没有借口放任时间流走却什么都不做。

    我开始把那些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做的事提前计划好,再有步骤地实施。最后,我利用碎片时间看完了那些我一直想看却没有时间看的书,通过了一个我一直想参加却没有时间准备的考试,学会了两个我一直想尝试却没有时间了解的技能。

    所有的努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还好我一直在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时间远比我们想的公平得多,你把时间用在那儿,它就会在哪儿开花结果,你要是什么都不种,那就只能收获一片荒芜或者杂草丛生。关键是,不要成为时间的奴隶,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成为时间的主人,它对人的回报将是巨大的。

    拖你后腿的只可能是你自己

    我的一个朋友,是业内小有名气的广告人。但5年前,他不是。那时他只是一个对广告充满热忱的经济学专业的学生。

    大学期间他选修了很多广告学相关的课程,并且成绩优异;也费尽心思提高自己在广告方面的各项技能。在其他人出去狂欢时,他在为修改一个广告案挑灯夜战;在其他人恋爱约会时,他一个人在翻看近两百页的英文原版大部头书;在其他人早早放假归家时,他顶着炎炎烈日到处奔波,只为找一份广告相关的实习工作……

    但是,尽管他为此做了很多努力和准备,依然没有找到一份广告策划的工作。最终,也只是赢得了一份在广告公司的销售工作。

    这是一家刚刚起步的小公司,他一个三无产品——无资源、无经验、无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做这份工作真的很艰难,最惨的时候两三个月没有成交一单,微薄的底薪只够他付房租加每天两顿最简单的饭菜。过了差不多半年,公司的发展依然举步维艰,很多人选择跳槽,他却坚持留下,还向老板申请把广告策划的工作也拿来做。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其中的辛苦,但朋友们都心知肚明。那些广告公司的销售和策划说到底都是一回事——拉单子,只不过他多了对策划内容的一份把握而已。然而,所谓的广告策划也只是在街头摆个摊位,搞搞活动,赚些吆喝,干的大多还是体力活。然而,他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下来。

    在工作中,他依然保持了大学时的那股劲头,他有七八个厚厚的本子,上面满满的全是他的广告创意和心得。我想比起钱,这些本子才是他最大的财富吧。

    与他相比,同届的不少人不得不自惭形秽。别说工作上取得多少成就了,就是当初设想的短期计划都未必实现一二。那些信誓旦旦,如今看来却像是对自己的嘲讽。

    多少次面对越堆越厚的书籍踟蹰不已,充电成了永远无法兑现的口头承诺;多少次面对已经快要过期的会员卡犹豫不定,健身房短短几步路却成了无法逾越的咫尺天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挫败像是要把一个人压垮。

    同学们分享去国外游玩的经历,我才发现自己在三年前就规划了自助游的行程,却到今天还没有集齐其中一站的飞机票或者火车票;同事们结伴游泳,我才发现自己在两年前就计划去学,却到今天也不知道游泳馆的门面朝哪边;那总也读不完的书单,那总也无法开始的爱好,都让我一次次懊恼。我总是在该做这件事的时候去做了别的事,就这样一次次与自己期待的生活擦肩而过。

    拖后腿的只可能是我们自己。设想得再好,没有行动,还不是空想?!我们总是晚了一步。其实,不是梦想太远,是我们从未坚持奔赴。

    我们总是把开始留在明天,把念想留在未来,把努力留在以后,把尝试留在下次。很快,那个“明天”“未来”“以后”“下次”来到了我们面前,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东西可以交付。于是,我们继续推拖,直到再也推不下去,那个口中的未来终究只是说说而已,而我们的生活就这样被自己毁掉了,因为我们先用“等一等”“不想做”把自己毁掉了。

    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无法预支,也无法透支,更无法累积到下一天,每晚12点便会清零。所有的获得和损失都只能由自己承担。你以为只是在浪费时间?你是在荒废自己;你以为还有未来在等着你?你只有当下。

    时间和心思花在哪里,结果自会显现。我们要努力让每个今天都有最佳收获,学会把握现在,加强对自我的控制力,从而获取对自己命运的主动权。毕竟,只有在合适的季节及时撒下种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除草浇水,认真经营,才能收获想要的果实。

    后来,因为几次反响强烈的策划案,他开始在业内崭露头角。有一次我问起他的职业体验:“做着自己热爱的工作一定特别特别幸福、特别特别满足吧?”

    他的回答我至今难忘:“广告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有趣。或许任何一份工作都一样吧,离远看是美女,让人心生向往,觉得不惜任何代价也要得到它;真的深入接触了,才发现它也有很多让人无法忍受的部分,恨不得立刻分手。真正有趣的部分可能连20%都不到。”

    我又问他:“那你怎么还没分手?”

    他回答我:“这个世界到处都是半途而废的人。既然工作的体验都一样,我何不把手中的这份做到极致呢?没有乐趣,我可以自己创造乐趣。但是,放弃,则连那20%的乐趣都享受不到了。”重新选择不一定意味着重新出发,逃避永远解决不了问题。我最害怕的就是会被无关长期目标的小事困扰着。

    放弃太容易了,我们可以轻易找到101个放弃的理由,让自己原谅自己,比如它不符合我的梦想,比如它的生存条件太恶劣,比如这个行业没有发展前景了,比如我真的无能为力了,等等。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很多放弃的理由,很多时候,却连一个坚持下去的借口都懒得找,还拿着理想的幌子掩盖内心的空虚。

    哪来那么多的心想事成,还不都是血泪浇灌的果实。软弱滋生的缘由之一,便在于我们对实际可及的事物的不满足,对错误东西的追逐,又不愿坚持对那些绝对可能的事情的向往。人的一生,面临的选择太多了,要做的决定太多了,如果总是瞻前顾后,往往一事无成。很多事情,不必将它复杂化。

    所谓“善始者众,善终者寡”,经验告诉我们,“剩”者为王,谁坚持到最后,谁就能赢得整场战争的胜利。的确,如果我们继续坚持,面对的可能是看不到未来的漫漫长夜,是不断挑战自我的挣扎和痛苦,但也只有坚持下去的人,才能看得到守得云开见月明之后的极致风景,才能收获百炼成钢般的成就感。

    那些杀不死我们的只会让我们更强大

    如果问谁是自然界的弱势群体,蜗牛绝对算得上。天生长着一副肥美多汁的身体,招来天敌无数,偏偏自己武力值太弱,几乎人见人灭。哪怕有一个壳做保护,行动迟缓的蜗牛面对天敌的捕食依然无招架之力。

    而在所有天敌中,又以飞鸟最为可怕。他们与生俱来就有占据优势的视力、速度和锐爪,一旦被发现,蜗牛几乎逃不过丧命的结局。

    你以为我讲这么多是为了激发你的怜悯和同情?还是为了呼吁大家善待蜗牛保护蜗牛?当然不是。因为,它们根本不需要!

    哪怕生存环境如此恶劣,自身能力如此弱小,蜗牛依然活得好好的啊!没错,对于每一只蜗牛来说,日子充满忐忑不安,85%都活不过生命中的第一年。可是,当那些力量强大的种族都已经灭绝了,看起来不堪一击的蜗牛家族依然活得好好的。

    而这其中恰恰有飞鸟的功劳!不可思议吗?这不过是生命之所以伟大的又一体现。飞鸟由于自身构造,无法咀嚼,所以虽然被吞下,蜗牛并不会立刻死亡。只是,在天敌的消化系统里的滋味也不好受,许多蜗牛扛不住,露出柔软的身体,就此死去。但还有极少数蜗牛任凭环境如何难以忍受,始终将壳闭得紧紧的,顽强地承受住肠胃的持续挤压和消化液的不断腐蚀。最后,随着飞鸟的粪便排出,掉到地面活了下来,并且在世界各个角落繁衍生活。

    死里逃生,不是运气,而是凭借血肉之躯硬拼下来的生机!

    这难道不是生命的奇迹的?所有杀不死我的,都只能让我更坚强,让我过得更好!

    所以说,每一次磨难和厄运都是一次试炼,软弱者惧之如虎,再无翻身之地;强韧者视若涅槃,领受力量的恩赐。它就像一个筛子,淘汰弱者,留下精华,成就人生的赢家。所以,面对困难不用怕,只要我们能沉得住气,坚持下来,结果往往不会太糟。

    况且,我们大多数人遇到的小灾小难真的算不了什么,如果你不曾经历真正绝望的处境,不曾见过真正无助的人生,不曾体会生命的种种迫害,不曾为生存苦苦挣扎,你真的没有资格说辛苦,说放弃。

    我有一个很喜欢的作家叫克里斯多夫?诺兰,他是爱尔兰人,也是一个脑瘫患者,被称作“少年乔伊斯”。他的作品以一个残疾人的视角构造了诸多让人欲罢不能的意境,表达出残疾人的渴望和对生命的独特思考。

    诺兰的脖子以下全部瘫痪,也无法说话。但是他听得见,也能进行思考和感知。而这恰恰是最残酷的,因为,他有自己的思想却无法讲出来,他有自己的羞耻却无法拒绝,他有自己的意愿却无法用四肢去实现。

    这种生活对任何一个稍有自尊的人来说,简直生不如死。你知道吗?他连自杀都办不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