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秘世界1-汗血马之谜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战争频繁的年代,马匹是必不可少的军需品,好战马更是千金难求。品种的优劣决定了马的奔跑速度和等级,汗血马便是良马中不可多得的品种。

    马伊犁因著名的伊犁河而得名,伊犁地区位于新疆中西部的伊犁谷地。乌孙以及后来的西突厥、察合台汗国、准噶尔汗国都曾在伊犁建立国家。这里在清代曾是新疆的首府,这里曾有41个民族,200多万人口。“马背上的民族”哈萨克以及蒙古等民族都生活在这片大草原上。据说伊犁的马匹数量占新疆马匹总数的3/5,天马不但成了伊犁马的代称,更是哈萨克人的骄傲。但是,还有的人说乌孙才是天马的故乡,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揭开历史的面纱,一起去探寻天马的故乡。

    汗血马的历史

    历史上乌孙国确以输送天马而著名,并对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陈寅恪先生曾对此做过重要的论述。蒙古国崛起之后,西征控制此地,并且攻打中亚的花剌子模国。从此,蒙古察合台汗国将乌孙纳入自己的版图中,随后大量信奉伊斯兰教的色目人迁入此地。乌孙故地成为伊斯兰教的活动区域。到公元1716年,乌孙故地被清政府命名为“伊犁九城”,“乌孙马”也被转称为“伊犁马”。

    乌孙马与伊犁马的关系理清之后,让我们怀着好奇的心理去追溯一下马的历史。

    马的历史比人类的历史还要早上几千万年。“天马行空”,“马踏飞燕”都是我国传说中神化了的好马。最神奇的非“日行千里”的汗血宝马莫属。据说《射雕英雄传》中郭靖的小红马就是那神奇的汗血宝马。

    汗血马,史称天马、大宛马。有记载称:张骞出使西域得乌孙好马,汉武帝尤为珍爱,为其取名为“天马”。后来又得大宛汗血马,比乌孙马更加强壮,汉武帝便将“天马”的称号转赐给了大宛汗血马。昔日的乌孙马则等而下之被改称为“西极马”。

    汗血马的祖先是生长在偏僻沙漠戈壁中的野马。据说它在奔跑时脖颈部位会流出带有红色物质的汗水。因其汗水鲜红似血而得名“汗血马”。为了得到朝思暮想的汗血马,汉武帝曾派壮士带黄金千斤和等身大的金马去换“汗血马”。未果后又两次大规模派兵远征大宛国。大宛国王审时度势,一看自己不是汉朝的对手,就威胁说如果汉朝不退兵的话,他们将屠杀全部的汗血马,汗血马可是汉武帝的眼中宝,杀不得!于是大宛国择取其汗血马数十匹,与汉军结盟,然后汉朝才退了兵。

    汉武帝在获得大宛的汗血马及其他众多良马后,迅速改良了中原的马种,优化了汉马的品种。更关键的是汗血马的引入大大增强了汉朝的生产力以及军队的装备力。

    但“天马”最终还是在中国的西域消失了。

    今天的汗血马

    今天汗血马的产地主要在土库曼斯坦及其周边地区,在古代这些地区都属于大宛国的领地。土库曼斯坦国总统曾送给我国一匹汗血宝马,据说该马的父亲身价曾达千万美元之巨。

    汗血宝马,体型高大优美,头细颈高,四肢修长,轻快灵活。汗血马的奔跑速度非常快,跑完1000米只需1分05秒,仅比世界公认的速度最快的英国纯血马慢5秒,不愧曾是历史上最好的名马。

    目前我国的名马有:地方土种马和杂交培育马两大类。地方土种马包括生活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的蒙古马和新疆的哈萨克马;杂交培育马包括内蒙的三河马和新疆的伊犁马。

    蒙古马体态粗犷结实,头重额宽、四肢粗壮,蹄质结实。蒙古马的生命力极强,能生存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哈萨克马则属于草原型马种,体态轻盈,耳短,颈细并上扬,胸窄,后肢常呈刀状和外向。

    新疆自古有伊犁马、巴里坤马和焉耆马三大名马。伊犁马是“天马”(大宛马)的后代,适宜于骑乘;巴里坤马是“神马”(胭脂马)的后代,体型矮小,但和蒙古马一样具有良好的耐力和速度,适于货运;焉耆马则是一种很独特的马,从小就练就了走沼泽如履平地的本领,所以特别适宜骑乘,旧时多用于驿道。

    清乾隆年间伊犁就成立了供军需用马的马场,其规模是全疆第一的。伊犁马场现有4000多匹马,多是骑乘性轻型马,主要销往各大城市的马术俱乐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