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秘世界1-古格遗址之谜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阿里高原上,吐蕃王朝晚期内部的争权夺利使一位王室后裔逃亡到这里,并在这里建立了古格王国。现在让我们打破千年沉寂,走进古格王国畅想它当年的盛世辉煌吧!

    阿里神秘古文明

    西藏既有独特的高原雪域风光,又有妩媚的南国风彩,与大自然相融合的人文景观使西藏在旅行者眼中具有无穷的魅力,而这一切在考古学家的眼中,则散发着独特的神秘感。在遥远的西藏西部,有一个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神秘高原——阿里高原。它位于我国西部象泉河边境,分别与克什米尔、印度、尼泊尔等国相接,是连接中亚、南亚和东亚三大文明圈的大陆桥,也是西藏自然风光最为神奇的地方,这里有晶莹碧蓝的高原湖泊;有闻名于南亚次大陆的宗教圣地、神山圣湖;这里有闻名于世的班公湖鸟岛;有现代冰川的罕见景观;无数珍禽异兽出没在无垠的草原深处,葱郁的森林以其伟岸的身姿屹立在象泉河畔;可观黄沙落日之秀丽,可赏白雪朝晖之壮美,是中国西部最具特色的一幅图画。但这一切都远不如象泉河南岸台地上矗立着的一座残垣断壁的古堡更令人神往,古堡是阿里神秘古文明的见证。

    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著名的藏学家杜齐曾沿着高原“蜀道”,踏访过这方神奇的土地。当时他只是将其简单地称为“擦巴隆寺遗址”。殊不知,杜齐错过前就是1000多年前在这荒凉偏僻的阿里高原上突然出现而又于300多年前神秘消失的古格王国都城遗址。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中国的文物考古专家对古格古城的首次考察迟至1979年才起步。1985年西藏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古格王国的故城作了一次最全面、最深入的考察。

    阿里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至少可以回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谜一样扑朔迷离的象雄文明,是西藏古老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西藏的根基文化”之称。在吐蕃王朝建立之前,象雄已经是雄踞西藏高原的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其势力曾达到过波斯和阿拉伯。公元7世纪,象雄被强大起来的吐蕃王国所灭,象雄十八王威震八方的时代已经过去。吐蕃王国的晚期,王室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十分激烈,大政权与小政权各自为政,不相统属。其混乱的场面犹如“一鸟凌空,百鸟影从”。王室直系后裔吉德尼玛衮在斗争中失败,逃亡到阿里。

    古格王室的信仰

    吉德尼玛衮受到布让土王的礼遇,并被拥戴为王,最终建立“阿里三围”。古格王国自吉德尼玛衮在阿里建国后,分封三子,复兴佛教,迎请印度高僧,整顿教义,在阿里不惜重金修建了许多著名寺院。王室成员在弘扬佛教方面更是身体力行,屡有出家修行者。西藏佛教后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就是王子意希沃,他主持建造的托林寺成为古格乃至全西藏最著名的寺院之一。古格王室于藏历火龙年在托林寺举行的火龙年大法会,在藏传佛教的历史上有很大影响。当时印度高僧阿底峡也参加了大法会,大大促进了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古格王国在西藏的地位也因此日渐提高。

    古格王室虽然信仰佛教,但一直坚持政教分离、王权至高无上的原则,这在政教合一渐成风气的西藏是较为特别的。然而,元代以来在西藏确立的政教合一的体制,不可能不对古格产生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古格王国的喇嘛集团对政权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其与王室发生矛盾也就不可避免。恰在这时,混入到朝圣队伍的乔装打扮的葡萄牙传教士安德拉德等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古格王国的首都札布让。安德拉德非常庆幸自己的运气,当给国王送上一份厚礼以后,国王不仅同意他在古格传教,而且还赠予其巨款支持他修建教堂。安德拉德以为这次真的找到了进入人口众多、地域广袤的西藏地区的门户。因此安德拉德在给罗马天主教总会的报告中兴奋地说:“上帝的力量为我们打开了进入该地的大门……”

    安德拉德的到来使古格王室与喇嘛集团的矛盾表面化。古格王室扶持传教士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利用天主教的势力压制喇嘛集团,以巩固王权。王室实施各种办法大力倡导国民加入天主教,然而这种做法不仅没有取得民众的理解与支持,反而导致了喇嘛集团的暴动。此时,与古格王国同宗的拉达克国王趁机出兵,迅速占领了古格王国,古格王国的都城也随之变成了一片废墟,结束了相传28代、长达700多年的统治。

    都城遗址

    古格王国的都城遗址位于札达县城西18千米的朗钦藏布的一片高地上。遗址区南北长约1200米,东西宽600余米,总面积72万平方米。遗址区内地形极其复杂,沟壑纵横,仿佛迷宫。既有平缓的台地,也有陡峭的山崖、幽暗的洞穴,区内落差近200米。建筑遗址主要分布在象泉河南岸的一座土山上,土山附近山丘起伏,在土山东西两侧的深沟中有泉水流出,这是古格王国遗址附近的常年水源。所有建筑依山而建,背山面水,视野开阔。从远处看,整个建筑群由下而上逐层上收、错落有致,宛若一座巨大的金字塔,蔚为壮观。

    当年,吉德尼玛衮把自己的王宫建在了一座覆盖着厚土的岩石山上。城堡高约200米,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大部分建筑依山而砌,层层而上,共分11层,包括宫殿、寺庙建筑,也有民居和军事设施。宫殿建筑多集中在山顶,居高临下,四周均是悬崖峭壁并有土坯砌筑的城墙保护,只有通过两条陡峭的暗道才能到达王宫。王宫内有三组建筑遗址,分别是国王办公、居住的处所。国王和王后的宫室构思精巧,匠心独具。其西部建有国王“冬宫”,四周环绕由土坯围砌的城墙,一条长达50米的又窄又陡的崎岖小路可直通其上,真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王宫建于整个都城的最高点,居高临下,可以俯视全城,利于战时的指挥调动,同时也体现了王权至高无上、君临一切的思想意识。

    壁画神韵

    阿里地区周围曾经筑有不同时期、不同教派的大小寺庙近百座。这些风格迥异的佛教建筑分布在王宫以下山坡的不同位置上,众星捧月般拱卫着王宫。佛教建筑里的壁画、塑像、雕刻乃至建筑艺术都体现了西藏的独特风格,这些建筑不仅吸收了中亚、南亚和西亚古代艺术的神韵,还融合了中原和西藏地区不同的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是西藏古代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山上现存寺庙建筑6座,其中以红、白两庙最为瞩目。红白相间,为以土黄色为基调的土山增添了几分色彩。两庙为显著的藏式建筑风格,庙宇四壁布满精美壁画,壁画题材非常广泛,包括各种佛教故事以及礼佛、庆典、商旅运输场面等。在白庙北墙壁上绘有一幅吐蕃历代赞普和古格王形象的壁画;而红庙弥足珍贵的是南墙壁上的一幅故事画,这幅画描绘了迎接古印度著名佛学家阿底夏的场景。壁画里,我们能够看到天堂里的神和菩萨,人间和裸体侍女,还有在地狱惨受酷刑的人和魔鬼。置身于庙内,人们仿佛畅游在一座宏大的画廊中,浓郁的宗教气息,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绚丽的色彩,加之融合了内地、印度、尼泊尔和西亚风格于一体的绘画手法,浑然天成的风格,让人禁不住赞叹并产牛无限的遐想。

    古格壁画整体布局严谨,通常以绘制的大像或塑像为主体,两侧或四周衬以相关的小像;题材不同的壁画卷幅形式各异,佛教人物神情、姿态丰富,很少有僵化呆板的造型。特别是佛母、度母、神母、供养天女等大多被描绘成身材修长、容貌娇美的美女形象,其中的一此可以说是佛教壁画中最优美的人体画像;世俗生活题材的壁画更是多姿多彩,许多形象都是画匠的即兴之作,如神来之笔。

    远古哀情

    古格是个尚武的王国,在遗址内筑有暗道、碉堡、武器库,还有城墙。古格人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铸造了雄踞一方的王国,最终又用战争葬送了自己。弹指千年间,历史已然逝去。但人们仍然可以在这块沉睡了300年的秘境上寻觅到历史的见证物,散乱的盔甲、盾牌和箭杆,耳边似乎仍能听见震天的杀声。经过一场万分惨烈的决战,强悍的拉达克人灭掉了自己的兄弟之国,在胜利的狂欢中把这座城堡变成了一片废墟。

    岁月流转,苍天依旧,这片缄默无语的残垣断壁屹立在风雨之中,带着远古的哀情注视着今日的世界。那个曾经繁荣一时的王朝覆灭了,曾有着英雄气概的古格人也杳无踪影,他们去了何方?历史没有作答,更多的谜团等待我们去解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