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秘世界1-中国古人的“照明”之谜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代,夜晚的来临就意味着黑暗的到来,然而当人类发现钻木取火的秘密后,夜晚就再也不意味着黑暗,古人的照明史也开始了……

    1968年,河北满城西汉窦绾墓出土了1件朱雀铜灯。该灯通高30厘米,盘径19厘米。举目望去,只见朱雀昂首翘尾,嘴衔灯盘,足踏盘龙,作展翅欲飞状。双翅和尾部雕刻有纤细的羽毛状纹。灯盘为环状凹槽,内分3格,每格各有支钉一个。

    看到这件朱雀铜灯,不少人首先为之折服的就是它精美的造型,其次就是它所蕴涵的深刻的内容。然而,究竟这盏灯是如何点燃的呢?许多人认为,灯盘内有3个钎形火炷,把蜡烛插在上面就行了。但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这一点从另一盏铜灯中能够得到证明。1968年出土于河北满城西汉刘胜墓的羊形铜灯,通高186厘米,长23厘米。灯做卧羊式,昂首,双角卷曲,身躯浑圆,短尾。羊的背部和身躯分铸,在羊脖处后置活钮,臀上安小提钮,可将羊背向上翻开;平放于羊头上作为灯盘。灯盘略呈椭圆形,作子口,一端有小流嘴。羊的腹腔中空,用来储灯油。当灯置而不用时,可将灯盘内燃余灯油由小流嘴倒入腹腔内。那么,这件油灯是怎么点燃的呢?因为灯盘上面没有钎形火炷。

    其实,中国自战国时期至唐代以前的灯具,灯盏中心立1枚支钉或不立支钉,硬质灯芯插在支钉上或置于盏盘中点燃,如果是软质灯芯,也不放在盏沿边,而在盘中心做一个小台,灯芯置放台上点燃,专家称之为“盏中立炷式”。汉代的灯芯大都是用麻秸等硬纤维做成的。至于蜡烛的使用,在广州东汉后期墓中出土了几个最早的烛台,表明最迟在那时,中国就已经制作出了细柱状的蜡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