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里的乡情悠悠-刘少奇故乡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们见那人愣愣地待着不动,便告诉他:“这是刘主席!”那人兴奋地高喊起来:“刘主席来了。我见到刘主席了。他老人家叫我们不要搬家了!”

    他说:“要想了解真实情况,探亲是一种调查研究的好方法,亲友们一是不怕你,二是信任你,可以对你说真话。”

    少奇同志感慨地说:“看来,我作为国家主席就没有通信的自由,何况群众呢?”

    1961年春,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受挫折、国家十分困难的时候,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回到故乡湖南视察工作来了。我当时在湖南独立师直属警卫连任排长,担任了刘主席的临时警卫,跟随他老人家度过了难忘的44天。

    少奇同志是4月2号到长沙的。那天春雨绵绵,仍有寒意。少奇同志稍事休息,当晚就到宁乡县东湖塘公社王家湾大队。为了不给群众增添麻烦,他老人家就住在一间饲养员住的小房里,房里只有一张破旧木床、几把木椅和两张饭桌拼起来的办公桌。工作人员和警卫人员,则住进一间空着的猪舍里。地很潮,又没有床,我们只好垫上一层稻草。

    少奇同志很关心我们。临睡前,他轻手轻脚地来到我们宿舍,为一些人盖被子。当发现战士俞明超因肚子痛而没有入睡时,便叫来大夫和护士小宋给他看病、喂药,直到小俞的病情有所好转才离去。

    有一天晚上,我正在屋后的小山坡上放哨,忽然发现有人打着手电向坡上走来。因为天黑看不清对方,我急忙发出口令。当他们走到我跟前时,我愣住了,其中有刘主席!他身披雨衣,手握电筒,关切地问我:晚上放哨冷不冷?困不困?还问我家住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使我很感动。

    当时农村生活十分困难,连青菜也很难买到。少奇同志和我们过着几乎同样艰苦的生活。

    我们看到他日夜到社员家访问,身体一天天消瘦,便设法到招待所借来一张绷子床。少奇同志知道后,硬叫公务员把床送给了炊事班的老肖同志睡。

    少奇同志在湖南农村的一个多月,几乎天天深入群众,访贫问苦,调查研究。他还经常叫王光美同志带着大夫、护士为群众看病送药。一天晚上,天华生产队一位社员病了,家里人来求医,少奇同志立即叫光美同志和护士小宋连夜赶到病人家里,为患者打针喂药,到深夜才回来。当时花明楼公社只有一所临时医院,住的大多数是水肿病和肝炎病人。5月5号,星期天,少奇同志没有休息,专门到医院看望病人,询问了病人的生活和治疗等方面的情况,感动得不少人流眼泪。

    一天,少奇同志带我们去毛主席旧居——韶山瞻仰后,在返回长沙的路上,还专门下车看望了湘潭县荷塘公社许家垄的两位年逾花甲的老人,祝福她们健康长寿。事后,当她们知道,那就是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时,感动地连声说:“我们有福气,有福气!”

    在一次途中,少奇同志看到一个社员担着铺盖,像是搬家的样子,便叫司机停车。少奇同志问那人挑着行李准备到哪里去,那人不高兴地说:“搬家!”“搬到哪里去?”那人说搬到居民点去。少奇同志又问:“你自己愿意搬去吗?”那人没好气地说:“人家上面要我搬。不搬行吗?”少奇同志和蔼地说:“既然你不愿意搬,就不搬吧。”那人笑着说:“干部要我们搬,你说不搬行吗?”少奇同志说:“行!”随后就上了车。我们见那人愣愣地待着不动,便告诉他:“这是刘主席!”那人兴奋地高喊起来:“刘主席来了。我见到刘主席了。他老人家叫我们不要搬家了!”

    少奇同志在湖南农村视察结束前,决定回老家炭子冲看望乡亲。宁乡县的干部和群众得知这个消息后,奔走相告,兴奋异常。花明楼区委,准备了12间房屋做接待室。可是,少奇同志没有惊动任何人,晚上静悄悄地走进了炭子冲。

    少奇同志回到离别几十年的故乡,就宿在他青少年时代与母亲同住的屋里。这是一间不大的房子:小窗子下面放着一张旧书桌和一把木椅子,还有一张陈旧的木床和一个老式洗脸架,非常简朴。

    少奇同志在家的7天,是最忙的7天。他说:“要想了解真实情况,探亲是一种调查研究的好方法,亲友们一是不怕你,二是信任你,可以对你说真话。”第二天一早,他就头戴草帽,脚穿布鞋,到田间地头和乡亲们拉家常,问生活怎样?问党的政策有什么问题?一天,他去看望小时候的好友成秉真的儿子成敬常,和他谈了很长时间。当成敬常谈到存在的一些问题时,少奇同志说:“你为什么不把这些情况写信告诉我呢?”成敬常说:“刘主席呀,这真有点太冤枉了,我已经向您写过两封信了,还是挂号寄的。”说着,他从箱子里找出寄挂号信的收据给少奇同志看。少奇同志感慨地说:“看来,我作为国家主席就没有通信的自由,何况群众呢?”随即,他叫人到邮局查询。原来信被有关人员扣留了,没有发出去。

    少奇同志再三指示不要开放他的旧居,不要办纪念馆。他说:“要办就把毛主席旧居和陈列馆办好,我的房子都让出来给群众住。将来群众砌了新房子,比这里好,群众不愿住了再说。”当时有的干部顾虑让社员住,养猪,养鸡,搞脏了不好办?外国人来参观怎么办?少奇同志说:“不请就是啦!实在要来,那就不要嫌乱!”有人又问:“来了怎样招待?”少奇同志笑着说:“来了,两碗开水。”说得在场的人都笑了。

    少奇同志处处为群众着想,要求干部也是这样。他离开旧居,来到县城,也没有住为他安排的招待所,而是住在县委的电话会议室。当晚,他和县里的干部交谈时,对县委书记何长友同志语重心长地说:“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要为人民谋利益,人民受了这么多苦,我们要为他们分忧啊!”少奇同志还风趣地对县长牛玉祥同志说:“县长嘛!就是人民的父母官,就要像母亲爱护子女一样来关心群众。”接着,他和何长友、牛玉祥等同志一起研究制定了社员住房的三条措施,并要求连夜打出文件,第二天发出。翌日清早,何长友同志正准备将文件送给少奇同志审阅时,他已派秘书来取了。少奇同志看完文件,立即作了批示。

    在宁乡县城的两天时间,少奇同志还召开了工业座谈会,检查了公安局、武装部的工作。动身前一天,他也没休息,从早晨8点开始,一直忙到晚上11点多钟。回到长沙,已是第二天的凌晨了。

    (扶定松)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