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粮食到户,要闲时少吃,忙时多吃。老的吃稀点,壮的吃硬点。”
清晨的阳光洒向大地,给山林镀上一层银辉。毛泽东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向山冲。
毛泽东走进社员李文贵的家。李文贵高兴地喊老伴烧水,自己和小女儿上前迎接。毛继生向毛泽东介绍说:“这是李二阿公李南华的儿子,叫李文贵。”毛泽东和李文贵握手,问他:“你父亲还在吗?”李答:“早去世了。”
“你们每天吃多少粮食?”毛泽东坐在坪里的板凳上问。“每人每天一斤半。”实际上每天只有老秤十二两,相当新秤七两五钱。李文贵多讲了一点。
毛泽东指着身边一个面黄肌瘦的社员说:“你看,难怪不饿得刮瘦!”并转身对周小舟说:“现在粮食到户,要闲时少吃,忙时多吃。老的吃稀点,壮的吃硬点。”周小舟说:“社员能做到。”
“田里能打多少谷?”毛泽东又问李文贵。
“每亩四百斤。”其实只有三百多斤,李文贵又多讲了一点。
“怎么只有这么多?我过去也作过田,每亩可打斗桶四石(一斗桶等于一百二十斤)。”毛泽东说着叫随行人员算了一下。随行人员告诉他是四百八十斤。“现在的水平还比不上过去啦!”毛泽东说。
“四大宪(指韶山过去的几个劣绅毛宗圃、毛明德、毛吉成、毛鸿初)还在不在?”毛泽东又问。“毛鸿初还在,其余三个都死了。”有人回答说。“毛鸿初在搞什么?”“守庙。”
“他还在守庙?”毛泽东叹了口气说,“这四个人过去与我是对立的,他们反对搞农民运动。”
这时,社员邹长卫来了,毛泽东问他叫什么名字,李文贵说:“他是邹普勋的儿子,叫邹长卫。”毛泽东点点头,沉思了一下。毛泽东小时候在南岸读书,塾师就是邹长卫的爷爷邹春培。他听说邹普勋已经不在世了,脸上即刻流露出怀念之情。
太阳升起来了,毛继生想到毛泽东还没有吃早饭,便催促道:“主席,我们走吧。”
“好。”毛泽东起了身。
(赵志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