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里的乡情悠悠-刘少奇对刘卓衡说:“我今天请你来,就是劝你回农村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少奇的态度很坚决,毫不客气地说:“兄弟是兄弟,私情是私情。共产党人谁无三亲六眷,但我们只能公私分明。”

    最后他长长叹了一声气说:“要是在从前,像我这样的皇亲国戚,有这样硬的靠山,岂止混个参事当当?!现在有了你这样的靠山也不许依靠,我就回乡去当农民算了!”

    少奇同志有同胞兄弟四人,大哥墨卿死得早;二哥云廷是支持他参加革命并资助他去苏联求学的人;三哥卓衡是个地主,平日在地方上表现不好。土地改革开始,卓衡害怕群众斗争,偷偷跑到北京去找刘少奇。那时全党正领导群众进行土改斗争,便拒绝会见,卓衡认为少奇是自己的嫡亲老弟,按照中国几千年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惯例,总可以得到他的庇护,便把实情告诉接待的工作人员,请转求少奇念同胞骨肉之情给予照顾。少奇却坚持站在群众一边,嘱咐家里人只给卓衡一点衣服和路费,坚决请哥哥回去接受群众的斗争和监督,要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还要家里人告诉卓衡,千万不能打他的牌子在地方上要求照顾或逃避劳动。卓衡只得摇头叹气回乡去了。

    1957年5月,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共中央副主席的刘少奇来到长沙视察。那时少奇的工作日程排得满满的,无暇顾及家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刘卓衡在省参事室占了一个名额,觉得很不应该,便决定挤出一个晚上的时间来接待胞兄和嫂嫂,还有在长沙行医的表兄成秉真。刘卓衡自从北京失望而归后,本来对正气凛然的少奇心存畏惧,不料这天竟接到刘委员长约会的信,真有点受宠若惊。这天晚上,阔别多年的兄弟在湖南省委招待所见面了。刘少奇备了饭菜招待哥嫂,还给哥嫂敬了菜,卓衡顿时喜气洋洋,说了些九弟(少奇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九)到底有出息的恭维话,表示今后要多多叨光。正当刘卓衡喜不自胜的时候,少奇却收敛了笑容,严肃地告诉他:“你是地主,过去剥削人民,还在地方上做了些对不起群众的事,对革命毫无贡献又缺少文化。我在1950年就劝你在农村安心劳动,彻底改造思想,重新做人。你怎么打着我的旗号搞到省参事室来了。我今天请你来,就是劝你回农村去,自食其力,这就是对你的照顾。”刘卓衡一听心里忐忑不安,表示不愿下乡劳动,怕群众管制监督,恳求地说:“请你让我在参事室干下去吧,反正我是省里安排的,不是你刘委员长介绍来的,你也可以脱干系。”成秉真也从中斡旋。可是少奇的态度很坚决,毫不客气地说:“兄弟是兄弟,私情是私情。共产党人谁无三亲六眷,但我们只能公私分明。国家的人事制度、统战政策我知道,怎能装聋作哑包庇自己的亲属蹲在不应该蹲的位子上呢?这是原则问题,政策问题,是不能以私情干扰的。请你一定回乡下去,听贫下中农的话,好好参加农业劳动,改造思想,做个遵纪守法自食其力的公民,再不可待在这里了。”这时,嫂嫂也向少奇求情。少奇很和气地说:“嫂嫂你是勤劳节俭的贤惠人,过去你管七哥不着,这不能怪你。现在你要劝他回乡去,服从群众监督,好好劳动,重新做人,再不能像过去那样搞邪门歪道了。你跟他下乡,如果生活有困难,我愿支援你。”刘卓衡面对铁面无私的老弟,听着义正词严的劝告,觉得现在有势不能仗,有山不能靠,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跟旧中国完全两样。最后他长长叹了一声气说:“要是在从前,像我这样的皇亲国戚,有这样硬的靠山,岂止混个参事当当?现在有了你这样的靠山也不许依靠,我就回乡去当农民算了!”说完不辞而别。刘少奇却仍然大声说:“让你自食其力,做堂堂的新式农民,这才是真正照顾你呀!”

    (蒋缇荣 周德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