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生碌碌如常,毫无进展,所幸在为人民服务工作方面,未敢懈怠延误,也未犯过错误,所做工作均得各方面满意。至为遗憾的是,你要我为人民服务十五年,我才工作了十三年……”
1950年8月25日,总理在北京中南海西花厅的办公室里,接见了一位不寻常的来客。
说这位客人不寻常,是因为他的打扮:不是外国人,不是华侨,也不是高级知识分子,却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虽然那上装显然有点不太可体。
说他不寻常,是因为总理待他异常亲切:一见面就握手言欢,并且用亲昵而又风趣的语气跟他开玩笑说:“你可是个‘上宾’呵!打扮得像个大少爷了!”
这是谁?周围的工作人员以后才知道:他叫万叙生,是总理十三舅万富之的长子。他比总理大6岁,是总理的表哥。
万叙生望着总理朴素而略显破旧的制服,听着表弟开玩笑的话,弄得有点面红耳赤,后悔自己“这一着”走错了。他尴尬地说:“不瞒你说,这套西服是东奔西跑借来的呢!我想,您当总理了,接见的都是重要人物,要是穿得太寒酸,怕给您丢脸呵……”
话没说完,总理已经亲切地给他“解围”说:坐下、坐下!以后可别这样了。到我这儿来,就跟到家里一样。兄弟们叙谈叙谈,可不能讲客套呵!
在这场喜剧式的会见之后,中午,总理招待表哥吃了一餐炸酱面,那是他们小时候都喜欢吃的,虽然很简朴。
亲切的谈话就从餐桌上开始了。
总理问:“你还记得教我做鸽哨子的事吗?”
这把年过半百、历经沧桑的万叙生,引入了欢乐的童年。他觉得自己年轻了,无拘无束了。他感到,和他对坐谈话的,不是国家总理,而又是自己当年所喜爱的表弟了。他忙说:“记得,记得……你做得可真好呵!”
鸽哨是总理童年时代喜欢的一种游戏:把精心制作的一种小型哨子,拴在鸽子的身上,当它脱手而飞时,迎风发出一种悦耳的哨音,由近而远,把童年的幻想带入无边的云际。而当再次听到这种哨音由远而近,逐渐清晰地啸鸣时,就知道是自己的鸽子又回来了。这是表哥教他的,但他以后做得更好。所以在事隔几十年之后,又受到了万叙生的称赞。
总理边吃边谈,对往事无所不及。总理问到,万叙生送他的二弟到浦口搭车来天津后,他曾给十三舅寄去过一封感谢信,收到没有?又问到,他在天津牢狱中,曾写过一篇《思亲记》,缝在棉袄里,托前来营救的人带给当时在山东临沂的十三舅,不知收到没有?
万叙生一一作了回答。
接着,总理问到万叙生个人和家庭的情况。万叙生说:他青年时代,家中就日渐贫困了,不得不在扬州一家银行仓库里当个管理员,勉强养家糊口。1939年日寇占领扬州,银行被日本人接管,他不愿为日本人做事,就带领全家下乡逃难了。他是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熬到全国解放的。现在,两个大的孩子都有了工作,生活不成问题了。自己打算不再烦心费神,过个安闲的晚年。
总理耐心地听着,除了简短的插问,一点也不打断他的话,让他尽情地倾吐自己的心思。等他说完,总理递给他一个削好的苹果,说:“过去,你不给日本人干,是爱国的,很好。现在,是人民的天下了,你怎么能不想干工作呢?现在干工作,不是为了吃饭,是为人民服务。你看,全国在开劳模大会,劳动光荣呀!人家有的比你年龄大得多呢!按你的年纪,还可以为人民干15年……”说着,伸出五个指头,又翻了两番。
万叙生默默地倾听着,沉思着……从前,当他们还在童年的时候,他就佩服这位表弟眼光远大,有抱负;今天,他是国家的总理,他的话,在自己心中,就更加有分量了。
“那我能干些什么事呢?”万叙生问。
总理说:凡是有益于人民群众的事,能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计较职位,不计较报酬,这就叫为人民服务。
这次谈话,以轻松的童年生活回忆开始,以郑重的政治主题结束。
万叙生回扬州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正好,街道上动员他参加居民组织的工作,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参加了。他是一个在旧社会饱经忧患的小职员,对日伪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很容易在党的教育下激发起来。他勤勤恳恳地投入了街道居委会的各项工作,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尊敬。这是他在旧社会从来没有享受过的。他尝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甜头,想到总理对他的嘱咐,更加坚定了决心:15年,一定再干它15年……
他当了琼花居民委员会的主任。以后,又当了人民法院的陪审员。还兼任过银行的协储员,税务所的协税员,红十字会的办事员。凡是有益于群众的事,他都乐于去干。后来他又当选为薛家巷居民区的副主任。
他把自己的工作情况写信告诉总理,总是得到热情的鼓励。他越来越积极了。
1953年,全国第一次普选时,为了弄清每个成年人的成分,他日夜不停地协助有关机关摸清每一户的政治情况。1954年扬州地区发大水,他涉水查看危险房屋,动员居民搬出。由于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他被选为出席江苏省卫生工作会议的代表。
在他住的居民区里,有一个姓齐的居民在冬天生了脚病,脚趾在溃烂。他知道后,立即扶他到医院去治疗,并把自己领到的生活补助费,全部掏给这个病人,帮他治病。
人老心红。万叙生的事迹愈来愈广泛地为人们所传颂着。
1963年,扬州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事故:一家药房错把滴滴涕粉剂当作小苏打卖给了居民。市委接到报告后,立即动员各区居民干部和公安人员进行追查。71岁高龄的万叙生,是在深夜得悉这一情况的。他不顾年老体衰,谢绝人们的劝阻,一夜访问了80多个家庭。后来,这个重大事故终于被排除了。《文汇报》为此发表的《一个震撼人心的午夜》的通讯里,就曾表扬了他的事迹。
1964年2月,在一个积雪盈尺的清晨,万叙生在扫雪的时候突然昏倒了。人们马上把他送往医院。人们向医生述说这位老人的先进事迹,祈求医生能尽力救活他。
他被诊断为心肌梗塞,立即进行了紧急抢救。
万叙生苏醒了。但他觉得自己难以支持了。他向护士要了纸和笔,挣扎着写了一封别人不理解的书信:
翔宇表弟:
……叙生碌碌如常,毫无进展,所幸在为人民服务工作方面,未敢懈怠延误,也未犯过错误,所做工作均得各方面满意。至为遗憾的是,你要我为人民服务十五年,我才工作了十三年……
在医护人员弄清这封信的原委时,他带着有负总理厚望的遗憾心情,离开了人间。
市人民政府为他开了一个追悼会,寄托对这位街道基层干部的哀思。万叙生的女儿万明珠,写信向总理报告了经过。
总理得悉这一情况后,立即给扬州市公安局写了一封信,并寄来150元,说:万叙生为人民做了些有益的事,是应该的。追悼会如果花了钱,就用这一百五十元作补偿;如果没有花钱,可转给他的亲属使用。
在万叙生死后,人们传颂着他的先进事迹,并终于知道了老大爷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性,它的主要动力,来自周总理的鼓励……
(《周恩来与故乡》编写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