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平在警卫人员的保护下走过鳌鱼峰时,在场的游人和随行的人员都被这位75岁老人的顽强毅力深深地折服了。
小平立即叫警卫人员回来,只让他们“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和群众同走一条路”
1979年7月10日,晴空万里。
一辆专列徐徐地停靠在江苏徐州的一条专用铁路线上,车一停稳,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安徽省公安厅副厅长兼警卫处处长周爱义等同志迎上前去。
这时,只见小平同志上身穿着白色短袖衬衣,下着灰色布裤,脚穿平底圆口布鞋,健步朝大家走过来……他一边与大家一一握手,一边用浓重的四川口音说:“谢谢你们了!”
在专列上,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孙勇向万里等同志说:“邓副主席此次是利用休假时间和家人一起到黄山旅游的,对外不宣传,不封山,不断游,更不能影响群众游览黄山。邓副主席说了,要与群众同走一条路,同看一处景。”
负责警卫任务的周爱义根据这一指示,制订出警卫方案。
7月11日上午8时许,邓小平同志乘坐的专列经蚌埠、南京、马鞍山、芜湖,驶进了皖南山区的一个三等小站:繁昌。
繁昌县委书记走到小平面前,恳切地说:“邓副主席,一路辛苦了,到县里休息一下吧!”
“一休息就走不了了。”小平握住他的手,笑着说。
短暂的亲切会见之后,小平和家人就起程去黄山。省委事先为小平同志特意安排好一辆小轿车。
小平连连摆手,随即上了工作人员乘坐的一辆中型面包车,和大家同车去黄山。
7月的皖南,太阳火辣辣的,大地热浪冲天,气温38摄氏度。车上没有空调,小平和大家说着笑着,不时地掏出手帕擦去脸上的汗水。
一路上,车厢内一派欢快、和谐的家庭气氛。
7月11日下午14时30分,面包车稳稳地抵达了黄山的观瀑楼。
小平稍作休息后,就带着家人沿着山道,走到了桃源亭。
桃源亭,海拔660米。位于桃花峰、紫石峰、清潭峰“三峰”之间。亭前,飞瀑流泉,黄山“四绝”中可观奇松、怪石、瀑布“三绝”,瀑布美如翡翠。
邓楠站在亭里仰望着四周那雄伟、陡峭的山峰,情不自禁地对父亲说:“黄山这样高、这样险,明天我们能上去吗?”小平慈祥地看着女儿,挥动有力的右手比画着说:“气可鼓不可泄,明天我们一定要上去。”
小平游览了桃源景区后返回观瀑楼,万里走到小平跟前,说:“明天上山,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滑竿(是一种两人抬着上山的简易竹器轿子,在四川叫滑杆)。”
“不坐滑竿,我下了决心,要步行上去。”小平说。
接着,他又对万里特别交待了一句:“不要因为我来游览黄山而妨碍群众游山。”万里说:“那就和群众一起同吃同住同游吧。”小平连连点头:“还是和群众同走一条路。”
“让同志们先走”
7月12日,东方红日,冉冉升起。
清晨8时许,小平脚穿布鞋,手拄拐杖,迈着大步,沿着崎岖而陡峭的盘山小道,从前山开始向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攀登……
已是75岁高龄的小平,精神抖擞,迈着稳健的步伐,一直走在登山队伍的最前面。
没有多久,小平就被游客们认了出来。许多游客上前与小平打招呼:“邓副主席,您好!”小平也频频地向大家招手致意、问候:“同志们好!”
小平发现身后已有好几百游客,而走在他前面的游客却很少。就站在路旁,对周爱义说:“让后面的游客先走,我们让让道。”随即,他大声对后面的游客说:“请同志们先走吧!”游客们异口同声地说:“请小平同志先走!”小平又说:“我年纪大了,我走得慢,还是同志们先走。”当游客们从小平身边走过时,小平还一一与大家握手、问候。
黄山,奇峰、奇松、奇石,博大精深。
小平不知不觉地走到了立马桥。这时,只听到卓琳同志在后边喊:“老爷子,娃子们要您给他们写个字。”小平收住了脚步,就在这工夫,几位气喘吁吁的大学生跑了过来,一把拉住小平的手,激动地说:“邓副主席,您好!终于见到您了!我们是听说您老人家来了,追您追了3天,一路上都没休息。今天终于见到了,真是太幸福了!”他们请求小平在他们的学生证上签字,并合影留念。小平一一满足了他们的愿望。临别时,小平一再嘱咐他们:“要好好读书,建设四化。”
中午时分,小平一行到达半山寺,随行人员拿出了干粮让小平进午餐。带的干粮有面包、榨菜、鸡蛋、卤菜和啤酒。小平一边观光,一边吃着干粮,毫无倦意地与警卫人员亲切交谈着,并询问黄山的历史掌故。寺中的僧人看到小平吃干粮,感到很过意不去,执意要加两个菜,小平见此情景,便说:“那好啊,既然你一番热心,我就吃吧。”吃完饭后,僧人又敬上一碗香茶,小平端起来喝了一口之后,连声说:“好,好,味道好。”
下午,小平不顾疲劳,登上了海拔1716米的玉屏楼。他站在迎客楼前凝思良久,脚下乱云飞渡,但他从容自若。
在玉屏楼,小平游黄山的消息不胫而走。玉屏楼广场上挤满了游客,大家一见小平健步走来了,便情不自禁地欢呼:“小平,您好!”小平不断向游人招手致意。当晚,他下榻在玉屏楼三楼东面的一间客房里。二楼、一楼、包括楼道都住满了游客。小平在房间落座之后,就问黄山管理局的同志:“这么多的游客晚上住的、吃的都解决了吗?”管理局的负责同志回答说:“都解决了。”过了一会儿,小平还不放心,又让工作人员下去了解游客住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当小平得知有许多游客在广场上住“鸳鸯棚”时,他才放心地笑了。
晚餐的时候,小平看到玉屏楼餐厅按照他的要求送来四菜一汤,他非常高兴,自言自语地说:“这样好,吃的问题不能复杂。”
当晚,小平还非常高兴地和万里等3人一起打桥牌。
“给她们找根拐仗”
7月13日,黄山的夏晨,天宇蔚蓝蔚蓝。光照云海,灿若锦绣的朝日,把世界“天然公园”的黄山装扮得更加迷人。
小平早就起床了。用过早餐,他走到迎客松前,与玉屏楼的服务员、厨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合影留念。他对大家说:“感谢你们,你们辛苦了。”然后和大家一一握手道别。
上午9时许,小平向光明顶攀去。
光明顶,海拔1840米,拔地摩天,险峭雄奇,群山俯首,峰峦竞秀,盘空千万仞,险若上云梯。
小平一边擦汗,一边冲着大家说:“把裤腿卷起来,走起轻巧些。”他边说边把裤子卷得很高。随行医生提醒他:“坐下休息一会儿。”他依然向前走着,边走边说:“登山不能久留,坐下来就走不动了,这是我们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时积累总结出的经验。”
走到半路上,小平发现前边有三个佩戴“复旦大学”校徽的女大学生坐在山道上哭。小平快步走上前去,关切地询问。当小平得知她们中有一位学生爬山时不慎扭伤了脚,立即吩咐医务人员为她按摩伤处,并让随行人员为她们找了几根拐杖,又嘱咐要帮助她们安排好到北海的食宿。三位大学生激动万分。
登光明顶,必须经过鳌鱼峰。
鳌鱼峰,海拔1780米,两侧万丈深渊,时有云雾升腾,是登天都最险的、近似垂直的狭长山道。
过鳌鱼峰时,小平坚持自己一个人走。警卫的同志不干了,在相持不下的时候,机敏的卫士长搬出了“组织原则”,小平只好笑着作了让步。当小平在警卫人员的保护下走过鳌鱼峰时,在场的游人和随行的人员都被这位75岁老人的顽强毅力深深地折服了。接着,小平又一鼓作气地攀登上海拔1840米的光明顶。当他得知这儿有一个气象站,就去慰问常年坚持在高山上工作的气象站职工。职工们无比高兴,齐声问候:“小平同志辛苦啦!”小平风趣地说:“爬山就要吃苦嘛!”气象站的一位女职工怀里抱着一个小男孩,小平走过去抱过孩子,亲了又亲,还关切地询问孩子的母亲:“家里生活怎么样?”“气象站工作情况如何?”听了孩子妈妈回答之后,小平同志满意地连连点头。
下午2时,小平登上了北海。北海广场上游客如织,大家自动排成队欢迎小平:“邓副主席,您好!”欢呼声此起彼伏。小平不顾旅途劳累,频频同大家握手,不断地问候大家。回到宾馆房间里,小平又一次关切地询问:“同志们都能住下吗?伙食能保证供应吗?有多少人住鸳鸯棚?”
小平同志如此关心群众,使在场的同志备受感动。
“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7月14日,小平和大家一起游览西海、清凉台等地。
抵达始信峰时,警卫人员考虑到此处山势险峻,游客又多,就劝小平不要上去了。小平抬头俯视这脚底生层云,空中翔飞鸟,奇伟险秀的画境后,用拐杖在地上敲了敲,说:“上!无限风光在险峰嘛,岂有不上之理。”他又迈着健步登上了始信峰。
在始信峰,香港长城电影公司外景队正在拍摄外景,意外地遇到小平,个个欣喜若狂。这时,许多游客也发现了小平就在他们中间,纷纷拥了上来,要和小平合影。
周爱义等考虑到此处山险、路窄,便迎上前去婉言相劝,分流游客。
小平立即叫警卫人员回来,只让他们“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卓琳走到警卫人员前边,说:“让他们过来照吧,合个影有什么关系。”就这样,香港同胞、国内外游客高高兴兴地聚在小平同志周围,留下了珍贵的纪念。
7月15日,小平轻松地走到了黄山脚下。4天中,他整整步行38公里山路。他自豪而又风趣地对大家说:“黄山这一课(指登山),说明我是完全合格的。”在场的人,无不为他有这样健康的身体而感到由衷高兴。
小平回到观瀑楼,就对安徽省的负责同志说:安徽一定要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大力发展旅游业,让黄山人民先富起来。
安徽人民遵照小平的指示,在短短18个春秋里,已把黄山建设成世界一流的“天然公园”,仅旅游业年收入就达两亿元左右。
周爱义在小平身边做警卫工作7天,亲眼目睹了他穿着朴素,生活俭朴。每天伙食很简单,主要是稀饭馒头,午餐是两荤两素一汤。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同人民和警卫战士心连心,特别是他时时、处处、事事关心、爱护、尊重群众的伟人风范,深深印在周爱义的心中。
(金运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