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宫的庭院里,我却看到了北方的早春。北海上还结着坚冰的时候,我看到了洁白的梅花盛开。我看到了杨柳倒垂在北海上,枝头悬挂着晶莹的冰柱……”
在妻子杨开慧的陪同下,他默默无语地登上蛇山黄鹤楼。万里长江,浩浩荡荡,奔腾不息;龟山、蛇山隔江相望,虎视眈眈,大有锁江断流之意。毛泽东触景生情,词到心头,一气写下了《菩萨蛮·黄鹤楼》。
五四运动前后,建党和大革命时期,毛泽东频繁地往返于长沙、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利用工作间隙和顺路,游览了这些历史名城和沿途的风光。
长沙,是毛泽东青年时代流连的地方,是第二故乡,几乎所有的名胜他都游览到过。1925年夏,毛泽东离开韶山,前往广州。途经长沙时,他重游了岳麓山、橘子洲。昔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情景历历在目,毛泽东不由心如潮涌,激情澎湃,挥笔写下了《沁园春·长沙》这首气势非凡的词。
北平古都,他向往已久。1918年夏,因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事,才有机会,如愿以偿。此行至河南郾城漯河寨时,因铁路被洪水冲断,火车一时无法通行。毛泽东利用候车的时间,组织大家到附近的农村去考察,了解北方农民的生活情况。他和罗章龙、陈绍休一直往北走,到了许昌。许昌县的古城村原是曹魏故城,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迫汉献帝迁都于此。原城已毁,仅存遗迹,城垣宫殿的碎砖残瓦俯首皆拾。毛泽东等目睹了这片荒凉的景象,对世道沧桑,不胜感慨。他们一起凭吊了魏都废墟,又作诗纪行。不久,水退路通,他们又登车启程。
在北平半年多的生活是十分清苦的。但京城的美景,同杨开慧的甜蜜初恋,在精神上给了毛泽东极大的补偿。他俩曾一同在料峭寒风中漫游故宫、北海。事隔将近20年之后,他在对京城风物的回忆中还流露出一种潜在的深情。他说:“在故宫的庭院里,我却看到了北方的早春。北海上还结着坚冰的时候,我看到了洁白的梅花盛开。我看到了杨柳倒垂在北海上,枝头悬挂着晶莹的冰柱,因而想起唐诗人岑参咏北海冬树挂珠的诗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京数不尽的树木激起了我的惊叹和赞美。”此间,毛泽东还和准备留法的青年游览了地处保定的名胜莲花池,并合影留念。在保定逗留的四天里,他还颇有兴致地“绕保定府城墙走了一圈”。
1919年年底,他率驱张代表团第二次来京,翌年4月动身赴上海。途中游览了天津、济南、泰山,“在曲阜下车,去看了孔子的墓。我看到了孔子弟子濯足的那条小溪,看到了圣人幼年所住的小镇。在历史性的孔庙附近那棵有名的树,相传是孔子栽种的,我也看到了。我还在孔子的一个有名弟子颜回住过的河边停留一下,并且看了孟子的出生地”,然后,“《三国》上有名的徐州城墙,历史上也有盛名的南京城墙,我都环绕过一次”。南京城墙周长67公里,毛泽东登上缓步而行,用了一天的时间,绕行一周,饱览了钟山龙盘、石城虎踞的壮丽景色。“这些事情,我在那时看来,是可以同步行游历湖南相比美的”。从北平出来,路上共花了25天才到上海。
在上海这座帝国主义冒险家的乐园里,变幻不定的霓虹灯映照出的洋人、官僚、买办、绅士们贪婪无耻的丑恶嘴脸,和乞丐、报童、黄包车夫疲惫枯槁的身影,都给毛泽东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为第一批赴法学生送行时,他来到黄浦江码头。环视远近,只见江岸边,洋人、买办的商业大厦星罗棋布,像一只只巨手搜刮着这块土地的财富;水上,列强的军舰、货轮挂着五花八门的旗帜,在寒风中趾高气扬地飘动。毛泽东愤慨顿生,暗暗发誓:一定要赶走这些帝国主义强盗,让上海成为人民的天堂。第二次由京到沪,停留二个月,曾到上海半松园为六位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开欢送会。会议中间,毛泽东和青年会员们浏览了这座小巧秀丽的公园,“近览淞江半水,绿草碧波,望之不尽”,大家还冒雨拍照合影,有依依惜别之情。以后,毛泽东经常来上海,其中最令他难忘的是1921年7月在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出席了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这一时期,毛泽东三次来到广州。1923年6月12~20日,他第一次来广州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在广州东山恤孤院后街31号(今恤孤院路3号)。这是一幢两间两层楼砖木结构的普通房子,坐西向东,门临街道,屋后有小池塘,塘边种了一片蕉林。中共三届一中全会移至毛泽东的住址春园(东山新河浦路24号)举行。春园由三栋小洋楼组成,距三大会址南面一百多米。当时,门前有一条通往珠江的小河与大片茨菇塘。晚上,毛泽东和代表们常在河边散步。1924年1月,他第二次来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大,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第三次时间最长,从1925年10~1926年11月,达一年之久。他住在东山庙前西街38号,去过黄埔军校讲演,在中山四路的番禺学宫(原是一座孔庙)主办全国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毛泽东所到的这些地方,现都已成为革命的旧址,供游人参观、学习。
武汉,有闻名遐迩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镇。毛泽东两次北上赴京,都路经这里。第二次曾逗留了十天,浏览了汉口、武昌的风光。在江汉码头,一睹龟山、蛇山之间滔滔不绝的汉水,驱张斗志倍增。1922年春,毛泽东来到武汉交换开展工人运动的经验。1927年4~5月,中共五大在武昌召开。当时,毛泽东对党的政策,特别是关于农民运动的政策,很不满意。他向大会提出一个决议案,主张解决农民急需的土地问题。大会没有采纳,甚至未予讨论。面对大革命濒临失败的形势,毛泽东心境苍凉,在妻子杨开慧的陪同下,他默默无语地登上蛇山黄鹤楼。万里长江,浩浩荡荡,奔腾不息;龟山、蛇山隔江相望,虎视眈眈,大有锁江断流之意。毛泽东触景生情,词到心头,一气写下了《菩萨蛮·黄鹤楼》。其前后两句,“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改苍凉为激情,表示了他同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史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