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领袖,也是杰出的诗人。他的诗词早已享誉中外,同时,他还是当代楹联大家。笔者在搜集毛泽东诗词的同时,还搜集到77副毛泽东楹联。其中还有一个奇特的文学现象,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迄今所见毛泽东诗词仅三首(《四言诗·题〈中国妇女〉之出版》、《四言诗·戏改江淹〈别赋〉》和《五律·挽戴安澜将军》),而楹联竟达14副之多。这些楹联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体裁多样,雅俗共赏。
现在,笔者谨将搜集到的毛泽东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14副楹联辑释于后,公诸同好。
题纪念孙中山逝世13周年和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大会联 联曰:
国共合作的基础为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
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
1938年3月12日,延安各界举行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3周年和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大会。毛泽东出席,并发表讲话,亲自改写挽联稿,并自拟书写了多副,其中有一副就是这副对联,由郭化若书写。
挽王铭章将军联 联曰:
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
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1938年3月,国民党军陆军第二十二集团军第四十一军第一二二师师长(后代理军长)王铭章率部坚守滕县,与日军浴血奋战三昼夜,使部队争得时间在以后的台儿庄会战中取得胜利,而王铭章本人却于3月17日因城破与全师将士殉难。在武汉,国民政府举行公祭。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陈绍禹、秦邦宪、吴玉章、董必武联名送了这副挽联。
题延安新市场联 联曰:
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边区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
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人民有充分的救国自由权。
1938年10月,延安被日本侵略军飞机狂轰滥炸后。第二年于南郊建立了新市场,毛泽东亲笔写了这副对联。
挽郭沫若父郭朝沛先生联 联曰:
先生为有道后身,衡门潜隐,克享遐龄,明德通玄超往古;
哲嗣乃文坛宗匠,戎幕奋飞,共驱日寇,丰功勒石励来兹。
郭朝沛,字膏如,四川乐山人,早年失学,从小经商,终生为家业奔走,对儿辈教育很费苦心,为人乐善好施,行医治病,对乡中公益事业率首倡成,在当地声望很高,1939年7月3日,在四川乐山老家病逝,享年86岁。郭沫若当时在重庆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毛泽东和陈绍禹、秦邦宪、吴玉章、林伯渠、董必武、叶剑英、邓颖超等以“世侄”的名义联名送了这副挽联。
挽平江惨案死难烈士联 联曰:
日寇凭陵,国难方殷,枪口应当向外;
吾人主战,民气可用,意志必须集中。
这副对联见之于1939年8月13日延安《新华日报》。1939年6月12日,国民党第二十七集团军杨森奉蒋介石密令,勾结地方反动势力,派兵包围新四军驻平江嘉义镇的留守通讯处,惨杀新四军上校参议涂正坤、八路军少校罗梓铭等人,制造了轰动全国的平江惨案。在延安南门外体育场举行延安各界人士追悼平江惨案死难烈士大会。毛泽东出席,发表了《用国法制裁反动分子》(即《必须制裁反动派》)的演说,并送了这副挽联。
代中共中央撰挽平江惨案死难烈士联 联曰:
顽固分子,罪不容诛,挟成见,作内奸,专以残害爱国英雄为能事;
共产党员,应该警惕,既坚决,又灵活,乃是对付民族败类之方针。
这副毛泽东代中共中央撰写的挽联,也写于1939年8月1日,悬挂在当时延安举行的追悼平江惨案死难烈士大会会场上。
挽杨裕民同志联 联曰:
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对我辈特增担荷;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于先生犹见典型。
1939年7月21日,原冀东抗日联军政治部主任、八路军总部干部杨裕民,因长期转战,积劳成疾,不幸逝世。八路军总部由朱德总指挥主持,召开了追悼大会。毛泽东写了这副挽联。
挽蔡元培先生联 联曰:
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思想家蔡元培,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3月7日毛泽东特向蔡元培家属致唁电:“子民先生,学界泰斗,人世楷模,遽归道山,震悼曷极!”4月14日,延安文化界在中央大礼堂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送了这副挽联。还有挽词是:“老成凋谢”。
挽徐谦先生联 联曰:
存亡攸关,抗战赖持久,而今正是新阶段;
死生同慨,团结须进步,岂能再抄旧文章。
1940年9月26日,主张抗战与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元老徐谦在香港病逝,追悼会上,毛泽东送了这副挽联。
挽张冲先生联 联曰:
大计赖支持,内联共,外联苏,奔走不辞劳,七载辛勤如一日;
斯人独憔悴,如病热,继病疟,深沉竟莫起,数声哭泣已千秋。
1941年8月11日,西安事变后在国共两党谈判中担任过国民党代表,为国共合作、团结抗日做过许多有益于人民工作的张冲在重庆病逝。13日,毛泽东特向张冲家属致唁电:“惊闻淮南先生逝世,至深哀悼,特电致唁。”1941年11月9日,在重庆夫子池新生活运动服务所礼堂举行追悼会。毛泽东等七名中共参政员送了这副挽联。
挽刘志丹同志联 联曰:
群众领袖;
民族英雄。
1936年10月红军东征期间,刘志丹在山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后葬于陕西子长县瓦窑堡。为了纪念刘志丹,1936年党中央决定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1941年开始兴建陵园。1943年5月,刘志丹墓由瓦窑堡迁葬于志丹县新建陵园内。5月2日,刘志丹灵榇在志丹县举行公葬。毛泽东为新建的刘志丹陵园内的纪念碑题字,正面题写“革命烈士纪念碑”,背面题写碑文:“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并写了这副挽联。
挽蔡和森、蔡畅母葛太夫人联 联曰:
老妇人,新妇道;
儿英烈,女英雄。
葛太夫人指葛健豪(1865~1943),原名兰英,湖南湘乡荷叶(今属双峰县)人,蔡和森、蔡畅的母亲。一生刚毅坚强,积极投身妇女解放运动。49岁时就读于湖南女子教员养成所,后在家乡创办湘乡县立第一女子职业学校,54岁随蔡和森、蔡畅赴法国勤工俭学,59岁时回国在长沙湖南女子职业学校任校长。1943年3月16日逝世,享年78岁。毛泽东送了这副挽联。
挽朱德母钟太夫人联 联曰: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
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钟太夫人(1858~1944),朱德的母亲,一生勤劳俭朴,家境贫寒,生有十三个子女,只养活八个,朱德排行第三。为人忠厚善良,鼓励和支持儿子投身革命事业。1944年2月15日在四川仪陇逝世,享年86岁。噩耗辗转传到延安。在延安纪念“三八”节的大会上,蔡畅宣布了这一消息,号召妇女学习钟太夫人劳动终身和勤俭持家的精神。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一千多人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举行了追悼朱德母亲的大会,毛泽东出席,并送了这副挽联。
挽彭雪枫同志联 联曰:
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
千万里破碎河山,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魂。
1944年9月11日,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在河南夏邑与日伪军作战中牺牲。1945年2月7日,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在延安中央大礼堂举行追悼彭雪枫大会,毛泽东出席,并与朱德、刘少奇、彭德怀、陈毅等联名送了这副挽联。毛泽东还写了挽词。
(季世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