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传-兑糖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村里隔三差五地会来一个卖糖客。卖糖客都是外县人的神情,讲外地县腔,大家都叫他们黄岩客,背后则叫他们黄岩滑头。不管晴天还是落雨都戴着一顶黄岩笠帽,比常见的笠帽小一点,但看上去更精致,一根扁担挑着两个箩筐,扁担上总挂一块毛巾。

    黄岩客一进村就摇响拨浪鼓,这鼓声里有无限的磁力吸引着孩子们。黄岩客一边摇着拨浪鼓,一边似乎有气无力但速度很快地说着:“肉骨头、牙膏壳、猪鬃毛、废铜烂铁都好兑唉——”

    鼓声把多宝的心摇得像漫天猪鬃毛在飞,黄岩客嘴里念一个破烂的名字,他就跟着想起那种破烂的样子。他和姐妹们就在家里的角落里拼命寻找可以兑糖吃的东西。当找不到那些理所当然用来兑糖的破烂,真巴不得把锅敲碎拿去兑,眼睛朝向一双双塑料凉鞋、一把把镰刀,心里都希望着它们早点坏掉好兑糖。打不死鸭曾经把他的链条枪换糖,黄岩客给了他手掌那么大的一块糖。

    到了操场,总是已经围满了妇女和小孩。妇女买针线纽扣,小姑娘买绸带发卡,小孩子则是买糖。把家里不用了的东西给黄岩客,他用铁片轻轻敲一小块粽叶糖给你。孩子总让他再分成几块,拿回家兄弟姐妹分着吃。这糖里还有薄荷,碰到舌头凉丝丝的。如果家里没有破烂,多宝就往奶奶家找。奶奶总是说:“还有什么破铜烂铁,我只有这身老骨头给你拿去兑糖。”很多小孩吃不到糖,被大人打一顿躺在地上哭上一整天。

    为了兑糖吃,孩子们平时就留意着哪些破烂是可以兑糖的,像宝贝一样藏好,不能随便扔掉——杀猪、杀鸡后把毛收好,吃了猪肉再放在粥里煮过的猪肉骨头放在后门墙的窗台上风干,补得不能再补的塑料凉鞋和牙膏壳是兑糖最好的破烂。

    自从癞头阿钟开了小店后,卖糖客就来得少了。但癞头阿钟的东西是只能用钱买的,每户人家的破烂还只能用来和黄岩人兑糖。

    后来,田地分到户以后,卖糖客来得少了,而其他的人来得多了,骑着自行车来卖冰棍的,拉着手拉车来卖西瓜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