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61年夏季从北京去山东工作的。自己生活不安定,那个时期人际关系也不正常,讲什么友谊甚至师生情谊都似乎是不对的。于是,同程小青先生既未通信更未联系。1966年“文革”开始,作家几乎无例外地一律都倒霉,我当然也受冲击。在自己倒霉时也常想起程小青和范烟桥两位老师。直到1972年秋季,我被解放,携两个女儿去江南探亲访友,到苏州后,打听程小青和范烟桥两位老师的情况。有人告诉我:范烟桥同周瘦鹃这些苏州名士文人,早已“斗倒斗臭”,有的斗死有的自杀了!问起程小青则说:“早不在苏州了!”再想打听详细情况,竟打听不到。我那次去苏州,是怀着怅然若失的心情离去的,真是“访旧半为鬼,惊呼热衷肠”了!
若干年后才知道:程小青先生1962年就离苏州去北京居住了,似乎仍用的是“程辉斋”的名字。1976年10月12日在北京病故,终年八十三岁。“文革”中程先生遭遇如何?弄不清。他逝世时,正是“四人帮”被逮捕覆灭之后六天。
(本文刊于2004年8月16日《今晚报》)
我为陈望道当助教
陈望道,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1920年初翻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中译本《共产党宣言》。1923-1927年任上海大学教务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长,华东高教局局长,中国社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上海哲学社科联主席,上海复旦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常委。1977年10月29日病逝。
一、“好学力行”
望道老师在复旦大学新闻系任系主任先后近九年(1941年9月至1950年7月),其中前一半时间在四川重庆北碚夏坝,后一半时间在上海江湾。他倡导民主办学,把“宣扬真理,改革社会”作为指导原则,要求学生“好学力行”,将这四个字作为新闻系的系铭。
他平时对时间十分珍惜。夏坝离风景优美的北温泉很近,但假日也未见他去游览过。他总是在忙着做他的工作和学问。他不是一个哗众取宠爱出风头的人。他不显山不露水。我在复旦上学时及以后做他的助教时,未见他有慷慨激昂的演讲,也未见他有剑拔弩张的气势,但解放战争时期,他于沉静中见凝重,于风浪中定方向,他反对当时的统治者,反对内战并心倾革命,使人对他总是产生信任感和尊敬感。
在大学一年级时,我选了望道老师的“逻辑学”和“修辞学”两门课。“修辞学”的课本就是他的名著《修辞学发凡》。他写作这部书的态度十分严谨,再版时一再修订。我1948年开始做他的助教时,他从未用私事支使我,但却要我在平日阅读中帮助他收集一些好的关于修辞方面的例子提供他修订时参考。为一个例子有时要同我“探讨”许久,使我深感他治学之用功。
望道老师的一笔字很有功底,板书尤其漂亮,写得快但决不潦草,端正灵活,圆润醒目。他讲课的特点是条理十分清楚,安排得很从容,讲得比较平和,从不声嘶力竭。但在平稳轻松中使人感到他胸中的学问渊博,一切都游刃有余,确是“肚里有一车水,才能授学生一杯水”。逻辑学和修辞学有些部分是很枯燥的,他却讲得引人入胜,足见功夫之深。
他当时住在复旦东阳镇上,寓所名为“潜庐”。当时东阳镇没电灯,一条小街只有十来间小商店,外加些破旧的民居。他生活简朴清苦,住处也简陋,有次夜间,我陪同学去看望他,见他在黑黝黝的屋里点着一根烛光,在看书,烛光不亮,他弓着身子,看得很专心,烛光映着他消瘦的面孔和斑白的头发,那种学者风度,像幅油画似的印在我的脑海,迄今也未消失。
二、需要虚心,不要狂妄
我在复旦大学上一年级时,当时复旦的副校长郭任远教授从美国回来,开了一门选修课“科学方法”。这门课不能由学生自选而是由他自己挑选一些学生上他的这门课,我也入选了。郭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在复旦的地位与众不同。他上课时,校工早早替他搬来藤椅放在讲台上,助教先来点名,一位女秘书坐在第一排为他做记录。他上课讲英语很多,一口闽粤音的普通话十分费解。比如“一只兔子四只脚”,他说出来变成了“一只桌子是在躲”。我听了两节课,感到得益不大,就有意逃课。那天,在教室走廊上碰到望道老师,他忽然问我:“你怎么不去上课?”我如实回答:“科学方法这门课一点儿意思都没有!”望道老师马上毫无笑容地批评我说:“你还没有资格这样说!你刚是一年级的大学生,现在需要的是虚心,不是狂妄!我劝你快去上课!”
我面红耳赤,只好说:“是!”回身往上“科学方法”的教室走。望道老师站在走廊里一直看着我走进教室。我心里想:他真凶!但后来同望道老师处久了,发现他并不凶,有时还很慈祥,他对学生的严是正确的。而且他很讲礼貌。在课上用名册点名时,他总是在学生的名字后加上一个“君”字。比如点到我名字,就叫:“王洪溥君!”
有一次,我在江边林荫道上迎面遇见望道老师走来。他似乎在沉思着什么,我临近时,向他微微鞠躬,叫了一声:“陈先生!”他好像完全没有看见,也未听见,径自走了过去。我很不高兴。第二天,在江边林荫道上又遇到了他。他仍是昨天那种走路的姿势,提着黑公文皮包踽踽独行,似在沉思。我暗自做了决定:今天既不朝他看,也不叫他,走过去算了。谁知刚同他交叉走过,他忽然停住了脚步,回身叫我,那口气挺生硬,表情严肃。我忙停步,朝他看看,心里明白,准是他见我没有打招呼而生气了。
果然,他说:“你看到我没有?为什么装作看不见?”
我笑着叫了一声:“陈先生!”真实地说:“上次看见您,我打招呼叫您,可是您不理睬。我估计您是在思考什么问题,所以看不见也听不见。今天,我怕您又是在思考,所以……”他笑了,笑得异常亲切,笑时嘴两侧的脸上都有皱纹。他常常这样笑,使人觉得他笑得很开心。他点点头,似乎满意我的解释,也似乎是对上次我叫他未引起他注意而有歉意。
后来,同高年级的同学闲谈,有的高年级的同学说也碰到过同样的情形,甚至有一位同学说,一次望道夫子在沉思,他上去打招呼叫了一声。望道夫子责怪说:“唉!我正在思索一个问题,给你打断了!”
我后来深深体会到,望道老师对学生是很亲切的,见到学生不讲礼貌一定要当面指责。但他确实是位做学问的人,整天头脑里在思索的问题很多,有时太专心了,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不足为怪。有时正在思索重要问题,思路忽然被人打断而感到遗憾,也不足为怪!
三、“新闻晚会”和“新闻馆”
那时的复旦大学新闻系,每周几乎都有一次“新闻晚会”,预先总是用彩色纸张贴出海报通知大家。晚会常研究时事和学术问题,有专题讨论,也请过做记者的系友来讲时事。不但新闻系同学参加,外文系、中文系、历史系同学参加的也有。各系当时都有系会,但新闻系系会被大家瞩目,因为“新闻晚会”的活动经常举行,而且密切联系时局和大家的思想实际。
望道老师平时对时间十分珍惜,夏坝离风景优美的北温泉很近,但假日他总是孜孜在系里和家里忙碌。只是当新闻晚会举行时,总是看到他由一些教授和同学陪同来参加。这既是支持,也像掌舵。
我是1944年暑假后入学的。入学时知道,春天,望道老师发起要为新闻系筹建一所“新闻馆”。
他四方呼号,得到许多校友、系友的积极支持和全系师生的热烈响应。望道老师为这件事常去重庆奔走呼号。
1945年4月5日,“新闻馆”终于建成,并且举行开馆典礼。现在看来,这个“新闻馆”确实是十分“简易”的,一共不过十来间平房,包括会议室、图书资料室、阅览室、编辑室、收音广播室等。但那时,大家是为这样一个“馆”欢欣鼓舞的。有了新闻馆后,新闻系追求进步的同学有了一个根据地。馆门匾上写的“新闻馆”字样是望道老师的手笔,深厚而俊秀挺拔。对联是校友、名书法家于右任(当时任国民党政府的监察院长)写的:“复旦新闻馆,天下记者家。”
开馆那天,像办喜事,夏坝很热闹。邵力子、傅学文夫妇、潘梓年、王芸生等都应邀来到。许多往届毕业的校友、系友,多数是重庆各报社的报人都来了!我那天与同学们一同担任招待。因为邵老同我的父亲熟识,我在江边渡船上迎接他并帮他提着网兜里的东西,陪同他到“新闻馆”。满头短短白发的邵老,当时是国民参政会秘书长和宪政促进会秘书长。当天他穿一件黑色皮夹克型的长大衣,我想这是他在担任驻苏联大使时带回国的。在“新闻馆”门口,他抬头看着匾额,连说:“写得好!写得好!”戴近视眼镜穿西装和黑大衣的王芸生,当时是《大公报》的负责人,许多同学围着他同他说话。瘦削穿长衫的潘梓年是《新华日报》的负责人,他以前曾被国民党逮捕,上过电刑,身体不好,看上去沉默寡言。不少同学对他很敬重,陪着他谈。我们那时许多同学都订阅《新华日报》。在我想象中,《新华日报》的负责人似乎应当像一把锋芒毕露的宝剑,见到他那种朴实的模样,出人意料。但拿他来对比望道老师,又感他们应当是同属于那种爱憎鲜明、稳而不露、聪慧内含的人。
望道老师提倡新闻系同学能在茶馆里写作,而且不管环境如何嘈杂,应当写得快、写得好。茶馆里人多喧闹,本非写作之地。但望道老师说:做新闻记者,将来也许不可能有很安静的地方供你写作。你必定要有在条件很差的环境中写作的习惯。那时,很多同学都按照他的倡导做了。我也不例外。我刚到夏坝时,觉得“夏坝”这个名称很美。新闻系的老同学就告诉我:“夏坝本名‘下坝’,是陈望道老师改名为夏坝的。”从修辞观点来看,一字之改,化腐朽为神奇,可见望道老师的功力。他在讲修辞学课时,有的话,我还记得大意。他说:不要以为修辞有神秘性,以为语言的妙处只可意会难以言传,这其实是不对的。修辞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没有什么神秘……他又说:有人以为修辞是打扮文字、雕琢词句、矫揉造作那一套,这也错了!修辞是根据一定的内容,恰当地运用语言条件,顺理成章来做,使思想感情和客观情境的表现和反映能很恰当,而不是单纯来讲究形式美。……但他说的“不是单纯来讲究形式美”,并非机械的,也注意到了形式问题。他讲课时,谈到字形和字义的美时,举例说过:“花”这个字是美的,“柳”这个字也是美的。但“花柳”二字放在一起,就糟了!……当时,我们听着课都笑了。几十年来,我从事文字工作,除了在治学严谨、工作踏实上觉得应当学习望道老师外,修辞方面,也受到他的陶冶。我能从事文学创作,讲究文字之美,讲究写作速度与辞能达意,同望道老师的教诲也是分不开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