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送礼的时机可说是成功送礼的关键一步。为此,你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别人遇到困难最需要帮助,这时伸出援助之手,会使受礼人终身难忘。所谓“雨中送伞”、“雪中送炭”,就是这个意思。
亲朋故友,遇有佳节喜庆,酬以薄礼以示祝贺,这对密切友情是非常有益的,但送礼要赶在前头,否则不如不送。不送不过疏忽而已,事后送去,反而加深了你忘记对方好日子的印象。
送礼时一定要选择送礼人在家时前往。这是因为,把礼物交给邻居转送显得很不礼貌,因为有时受礼人并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收受了礼品。但更重要的是,礼物只是人际交往的载体,最重要的是要通过交谈增进彼此间的情谊。
不打听对方的住址而到对方上班单位送礼可以说是一种很愚蠢的行为。礼品上虽说写着是送给对方个人,但因为作为合作伙伴的你,与对方负责经办人员只是工作上的关系而已,所以礼品应该归公司所有,他本人是不可以公然将这些礼品私带回家的。
此外,当你到对方工作单位访问顺便带着礼品送人也有上述情况。礼品的体积稍大一点,周围的人就会看见。即使体积小,如果送的方法不高明也容易被周围的人发现。在被别人发现的情况下,如果对方硬着头皮拿回家去,周围的人会对他指指点点的,这也会使他很难为情。
送礼最好在私下进行,切忌在人多眼杂的公共场合送。尤其是给上司和异性送礼,更应注意。前者会被笑为“拍马屁”,后者会被怀疑为心术不正。本来是正常的人际交往,反而使自己蒙受不正之嫌,这是送礼的大忌。
送礼应遵循的原则。
送礼既然是一门艺术,自有其约定俗成的规矩。送给谁、送什么、怎么送都很有奥妙,绝不能瞎送、胡送、滥送。根据古今中外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们应注意下述几个原则。
礼物轻重得当。
一般讲,礼物太轻,又意义不大,很容易让人误解为瞧不起他,尤其是对关系不算亲密的人,更是如此。但是,礼物太贵重,又会使接受礼物的人有受贿之嫌,特别是对地位、职位比自己高的人,更应注意。除了某些爱占便宜的人外,一般人就很可能婉言谢绝,或即使收下,也会付钱,要不就日后必定设法还礼,这样岂不是强迫人家消费吗如果受礼人家中不甚宽裕,无异于给人出难题。如果对方拒收,你钱已花出,留着无用,只徒增许多烦恼,落个“花钱找病”,实在冤枉。所以说,礼物的轻重选择以对方能够愉快接受为尺度,争取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多花钱办好事。
送礼间隔适宜。
送礼的时间间隔也很有讲究,过频过繁或间隔过长都不合适。送礼者町能手头宽裕,或求助心切,便经常大包小包地送上门去。有人以为这样大方,可以博得别人的好感,细想起来,其实不然。如果受礼者是爱占小便宜的人,他当面会说你好话,背后说不定会妒忌你的大手大脚,说你坏话。正派的人,虽不会说什么,但却可能会怀疑你这样大方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而不再与你深交。另外,礼尚往来,人家必然还情于你,这在无形中也增加了人家的经济负担。一般来说,以选择重要节日、喜庆寿诞送礼为宜,送礼的既不显得突兀虚套,受礼的收着也心安理得,两全其美。
了解风俗禁忌。
送礼前应了解受礼人的身份、爱好、民族习惯,免得送礼送出麻烦来。有个人去医院看望病人,带去一袋苹果以示慰问,哪知引出了麻烦。正巧那位病人是上海人, 上海话“苹果”跟“病故”二字发音相同,送去苹果岂不是咒人病故。由于送礼人不了解情况,弄得不欢而散。鉴于此,送礼时一定要考虑周全,以免节外生枝。例如,别人结婚时,不要送钟,因为“钟”与“终”谐音,让人觉得不吉利;对文化素养高的知识分子,你送去一幅蹩脚的书画就很没趣;给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送去有猪的形象做装饰图案的礼品,可能会让人轰出来。给意大利人送菊花,给口本人送荷花,给法国人送核桃,都会引起外宾的反感。
礼物要有意义。
礼物是感情的载体,任何礼物都表示送礼人的特有心意,或酬谢、或祝贺、或孝敬、或怜爱、或爱情等等。所以,你选择的礼物必须与你的心意相符,并使受礼者觉得你的礼物非同寻常,备感珍贵。实际上,最好的礼物是那些根据对方兴趣爱好选择的、富有意义或耐人寻味的小礼物。比如,我们为住院的朋友送去一束鲜花,定能使其心情愉快,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为远方的同窗寄一册母校的照片,定能唤起他对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给爱好文学的朋友送上一套名著,必然使其欣喜若狂,爱不释手;为心上人送去一条漂亮的纱巾,她会含情脉脉地依偎在你的怀中。
就礼物的质量而言,它的价值不是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的,而是以礼物本身的意义来体现的。因此,选择礼物时要考虑到它的艺术性、趣味性、纪念性等多方面因素,力求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送礼应有的讲究。
生意人要送礼,礼物一般应当面赠送。但有时参加婚礼,也可事先送去。礼贺节日、赠送年礼,可派人送上门或邮寄。这时应随礼品附上送礼人的名片,也可手写贺词,装在大小相当的信封中,信封上注明受礼人的姓名,贴在礼品包装皮的上方。通常情况下,当众只给一群人中的某一个人赠礼是不合适的。因为受礼人会有受贿和受愚弄之感,而且会使没有受礼的人有受冷落和受轻视之感。
给关系密切的人送礼也不宜在公开场合进行,以避免给公众留下你们关系密切完全是靠物质的东西支撑的感觉。只有礼轻情义重的特殊礼物,表达特殊情感的礼物,才适宜在大庭广众面前赠送。因为这时公众已变成你们真挚友情的见证人。如一份特别的纪念品等。
态度友善,言辞勿失。
送礼时要注意态度、动作和语言表达。平和友善、落落大方的动作并伴有礼节性的语言表达,才是受礼方乐于接受的。那种做贼式的悄悄地将礼品置于桌下或房某个角落的做法,不仅达不到馈赠的目的,甚至会恰得其反。在我国一般习惯上,送礼时自己总会过分谦虚地说:“薄礼!薄礼!”“只有一点小意思”或“很对不起……”这种做法最好避免。当然,如果在赠送时一种近乎骄傲的口吻说:“这是很贵重的东西!”也不合适。在对所赠送的礼品进行介绍时,应该强调的是自己对受赠一方所怀有的好感与情义,而不是强调礼物的实际价值,否则,就落入了重礼而轻义的地步,甚至会使对方有一种接受贿赂的感觉。
生意人要因人因事因地送礼,是社交礼仪的规范之一。对于礼品的选择,也应符合这一规范要求。礼品的选择,要针对不同的受礼对象区别对待。一般说来,对家贫者,以实惠为佳;对富裕者,以精巧为佳;对恋人、爱人、情人、以纪念性为佳;对朋友,以趣味性为佳;对老人,以实用为佳;对孩子,以启智新颖为佳;对外宾,以特色为佳。
除此之外,送礼一定要避免禁忌:
例如,中国普遍有“好事成双”的说法,因而凡是大贺大喜之事,所送之礼,均好双忌单,
但广东人则忌讳:“4”这个偶数,因为在广东话中,“4”听起来就像是“死”,是不吉利的。再好,白色虽有纯洁无瑕之意,但中国人比较忌讳,因为在中国,白色常是大悲之色和贫穷之色。同样,黑色也被视为不吉利、是凶灾之色,哀丧之色。而红色,则是喜庆、祥和、欢庆的象征,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另外,我国人民还常常讲究给老人不能送钟表,给夫妻或情人不能送梨,因为“送钟”与“送终”,“梨”与“离”谐音,是不吉利的。还有,如不能为健康人送药品,不能为异性朋友送贴身的用品等。
选择恰当的礼品。
送礼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礼送得好,你会事半功倍。礼送得不好,你会适得其反。送礼不在贵贱,重在是否投其所好,是否为其所喜欢。一般说来,在礼品的选择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其一,贵在巧。即用意巧妙,具有特定的意义;东西精致或精巧,高级、名牌、特产一般是选择的目标。一般的东西是很难拿得出手的。
其二,贵在小。送礼没有送傻大粗笨东西的,一般以能够随身携带、小巧玲珑的物品为佳。如果礼物不易搬运,送时兴师动众,弄得四邻皆知,反会使受礼者大为尴尬。
其三,贵在少。送礼一般没有送几大包几大堆的,多数都是遵循少而精的原则。
下面是一些方法,你不妨一试。
送一幅书画。
书画的内容最好是对方的生平写照,或者是激励性词语。某企业老总的一个朋友,因他的帮助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为了感谢这位老总,朋友送了他一幅名家字画,上面写着:“激励无限,智赢天下。”字写得龙飞凤舞,颇有气概。
这位老总很是喜爱,把它挂在办公桌前,每天都可以看到。每当看到这幅画,就会想到这位送字画的朋友。
送一本书籍。
这些书籍一定是要对对方有重大意义的,要么可以为他赚钱,要么可以为他丰富生活。
令送一些对自己非常有意义的东西。
这些东西最好是成双成对,或者是自己经常使用的。
林某是其行业里的中标高手,有一次他与另一位朋友谈一个合作项目,那个项目很有可操作性,风险小,收益大,已有很多单位竞标。林某知道,要夺标就应有不一样的方法。
一天,他亲自登门拜访,邀请那位项目负责人来家共进晚餐。一顿丰实的晚餐之后,他请这位负责人到他的卧室:“今天我要送一份重要的礼物给您。它陪同我度过了8年的时光,它是我的护身符,我今天的事业小有成就,与它有着极大的关系。它是我8年前用全部家当在古董店买的,叫金钱猪。它的样子富贵逼人,既可观赏,又可珍藏,还可做蓄钱罐。”然后,林某指着壁柜上摆放着的一对金黄色古色古香的金钱猪,“它是一对,一公一母,8年来,从来没有分开过。我今天送一只给您,我自己留一只,当我看到这一只时,我会想起您,当您看到那一只时,您也会想起我。”
那位项目负责人当下大受感动。可想而知,最后的结果是,他们俩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林某当然也竞标成功。
要知道,人们永远只喜欢自己需要的东西。同时,人们永远不买普通的产品,他们只买不同的产品。
此外,你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礼品的质量。
在对待礼品本身的观念上也因人而异。在预算规定的范围内选购礼品时,仅拘泥于外表不看质量,或只是为了体面而在数量上下工夫的人相当多。这在过去也许行得通,但在人们的眼光及要求俱高的现在已经过时了,也行不通了。外表华丽质量却很差的礼品让人打开一看就摇头,受礼的一方对此根本不会感激您。
二是切忌不同的人送相同的礼品。
某人曾谈到他一次有趣的经历时说:“那是我到某大客户拜年时所发现的一桩事情。当时我看到对方负责采购的经办人员手里拿着打火机说:‘嗯,我豁出去了,买上了进门货。还是都彭的呢!’对方得意扬扬地回答我(其实是否真的是他本人花钱买的鬼才知道)。我到隔壁科长办公室,科长也拿着个都彭打火机。真奇怪!整个采购部门几乎人手一只。
“后来我才知道,甲公司的人得知乙公司送给这家客户负责采购的经办人员一个都彭打火机后,为了使这家客户不被乙公司拉走,他回公司立即采取对策,也同样送了些都彭打火机给该部门所有的有关人员。
当该客户的有关人员看到彼此都拿着同样的打火机后,心照不宣,但心里都很不舒服。当我下次再去该客户访问时(尽管相隔时间不太长),就没有再看到那些人手里拿着都彭打火机了。”
所以,当送穿戴在身上或者随手携带的物品作为礼品时,请注意不要把同样的东西送给同一个公司里的几个人。此外,即使不是同一个公司的人,如果他们经常见面的话也不要送同样的礼品。
送给对方特别的礼。
并不是每个人在别人送礼给自己时都会高兴,因为有的人非常讨厌别人干涉他的私生活,有不少人一提及他家庭的有关问题时就皱起眉头或沉默不语。因此,哪怕你们之间的交往很深,若猜不透对方的心思,或不敢肯定对方对礼物一定高兴时,千万别随便送礼,这是一条必须遵守的原则。
价钱昂贵的贺礼仅限于送给大客户时才用,至于那些新客户,为了打开局面,也要在这一方面多下点本钱。
祝贺生日。
在平时闲谈聊天儿时,只要留神去问,很容易听到哪一天是对方的生日。作为生日礼物,即使价钱不是很贵,对方也会感到非常高兴,效果也非常好。但是,一般来讲,对方妻子的生日可千万不要送礼物去祝贺,因为对方会吃醋的。
祝贺结婚纪念日。
不少人恐怕本身就早已将结婚纪念日给忘了,所以能想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也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能打听到哪一天是对方的结婚纪念日,并在这一天手提礼品登门祝贺的话,对方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如果你能设法知道对方夫人的体型和衣着尺寸,给他们夫妇双方送上一套颜色一样的衣服时,那就再好也不过了。他们可以穿上你送给他们的衣服逛街,双双回忆起当年结婚时的甜蜜日子,看!这有多棒!另外,还可送些他太太喜欢用的东西。
为了与同行竞争,你要多多考虑做些竞争对手所没有做过的事情。
祝贺小孩入学。
祝贺对方的孩子入学升学可说是一份又特殊又讨喜的好礼。因为做父母的大都望子成龙,并热切地希望孩子在校成绩能出类拔萃。但这一点往往被别人所忽视,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其效果特别突出。
当然,你要注意的是这也有例外,并不是所有的客人都喜欢这一套。 若能直截了当地从对方的嘴里问出他孩子入学、升学的情况当然没有问题,如果不是这样而是通过第三者了解的话,对方就会很反感,弄不好的话你送去的礼物会被对方毫不客气地退回来,特别是当对方的孩子没有考入所希望考进的学校或进了三流的学校时,对方的心里已经很难受了,而且生怕别人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还去祝贺,效果正好相反。因此,只有充分地了解对方孩子入学升学的有关情况之后,才可酌情决定是否应去祝贺,切不可冒昧行事。
祝贺迁新居或房屋大修。
迁进新居或房屋大修之后,更新一些家具或是饰品是人之常情,这时家里需要很多东西。对于那些比较亲近熟悉的客户,为了避免重复(别人已经送给他足够用的物品,你就没有必要再送了),可直截了当地问他希望送些什么才好,如果对方比较客气不愿直接说,就不妨告诉他,按照惯例可送礼物的预算是多少,请对方“帮忙”拿个主意再决定买什么东西。
送墙上装饰品、绘画、陈列品等时,不可买太便宜的,因为那就太失礼了。如果想送两件礼品,选好了其中一件之后剩下的钱不够再买一件像样的东西时,凑这些钱买点别的东西呢,还是将剩下的这点钱,用个小红纸包起来连同那件像样礼品一起送去好呢一般来说后者为好,因为这样可以让对方自由且灵活地支配。
要记住,在赠送装饰用品时不要单凭自己的爱好去挑选,人各有所好,你喜欢的对方不一定喜欢。要多听听对方的意见,尽量送一些对方夫妇双方都喜欢的东西。
送礼要有送礼的理由。
送礼总得有个由头才好送,比如对方患病、生日或子女开学等特别时日,是送礼的最好时机,因这时“师出有名”,名正言顺,不用另外寻找借口。授礼的人除了感谢之外,也不会有太大的顾忌。
但有时候,人们送礼纯粹为了办事,这种时候送礼怎么说才好呢总不能结结巴巴地说:“今天想求您办个事,所以才给您送些礼物。”这样一来,对方自然不会接受你的礼物,更不会替你办事了。
要送礼求人办事,需要找一种让对方心安理得接受礼物的说法。一般而言,为了办事给别人送礼,对方总是要推辞一下,或拒绝一下,把对方拒绝接纳的话礼貌地挡驾回去,是让受礼者心里舒坦自然的主要手段。那么应该如何去说,才能达到目的呢把送礼的话头推到不在身边的老婆身上。
比方说:“是啊,我也说,找您办事用不着拿东西,而我老婆却说啥也不干,非让我拿着不可。既然拿来了,就先搁这儿吧,要不然我老婆准得抱怨我不会办事,回到家也交不了差。”
把送礼的话头推到对方的孩子身上。
比如说:“东西是给孩子买的,和你没关系,别说是我来找你办事,就是没办事,随便来串门还不一样应该给孩子买点东西吗”
把送礼的话头推到对方老人身上。
比方说:“你不用客气,这些东西是给老爷子买的。老爷子身体最近还行吗……你方便时把东西给老爷子拎过去得了,我就不再过去专门看他了。”
把送礼的话头推到办事的朋友身上。
比方说:“这东西是我朋友给你买的,我也没花钱,咱把事给他办了,就啥都有了,咱也不用跟他太客气。”
把送礼的话头推到对方可能存在的用度上。
比方说:“您给办事就够意思了,难道还能让您搭钱破费这钱您先拿着,必要时替我打点打点,不够用时我再拿。”
把送给对方的钱说成是暂时存放在对方手里的。
比方说:“我知道,咱们之间办事用不着钱,这钱先放你这儿,用上了就用,用不上到时候再给我不是一样吗”
以上这六种说法,都颇有人情味,对方听了都觉得好受,“有道理”把礼物收下,而没有明显拒绝的理由。只要对方收了你的礼物,自然就会把你所求的事办了。
送礼的七大绝招。
要想成功的把礼送出去是有讲究的。生意人不妨借鉴以下七大送礼的绝招:
借花献佛。
如果你送土特产品,可以说是老家来人捎来的,分一些给对方尝尝鲜,东西不多,自己又没花钱,不是特意买的。请他收下,一般来说受礼者那种因害怕你目的性太强的拒礼心态,可望缓和,会收下你的礼物。
暗渡陈仓。
如果你送的是酒一类的东西,不妨假借说是别人送你两瓶酒,来和对方对饮共酌,这样喝一瓶送一瓶,礼送了,关系也近了,还不露痕迹,岂不妙。
借马引路。
有时你想送礼给人而对方却又与你八竿子拉不上关系,你不妨选送礼者的生诞婚日,邀上几位熟人同去送礼祝贺,那样受礼者便不好拒收了,当事后知道这个主意是你出的时,必然改变对你的看法,借助大家的力量达到送礼联谊的目的,实为上策。
移花接木。
张先生有事要托刘先生去办,想送点礼物疏通一下,又怕刘先生拒绝,驳了自己的面子。小张先生的太太与刘先生的女朋友很熟,张先生便用起了夫人外交,让夫人带着礼物去拜访,一举成功,礼也收了,事也办了,两全其美,看来有时直接出击不如迂回运动能收奇效。
先说是借。
你若送的是物,不妨说,这东西我家撂着也是撂着,让他拿去先用,日后买了再还;如送的是钱,可以说拿些先花,以后有了再还,只要你不催着要他还,天长地久也变成了送了,这样也可减少受礼者的心理负担,你送礼的目的就达到了。
借机生蛋。
一位下属受上司恩惠颇多,一直想回报,但苦无机会,一天,他偶然发现上司红木镜框中镶的字画感觉是一幅拓片,跟家里雅致的陈设不太协调,正好,他的叔父是全国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手头还有他赠送的字画。他马上把字画拿来,主动放到镜框里,上司不但没有反对,反而十分喜爱,送礼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借路搭桥。
你可以在送礼的时候对受礼者说是以出厂价、批发价、优惠价买下的,象征性的向受礼者收一些费用,收到的效果与送礼一般无二,受礼者因交了钱,收东西时心安理得,毫无顾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