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子孙秘传-人间正道(25)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搜查队审讯巴锦秀,巴锦秀急中生智,她说自己是王富贵的老朋友。一听这话,搜查队犹豫起来,有人把这件事报告给王富贵的副官。副官知道王富贵年轻时相好的女子不少,立刻向王富贵报告。

    王富贵刚要说话,巴锦秀开口道:“王副司令,你不认识我了,我是李彤啊!”

    王富贵皱了皱眉:“你是谁?”

    巴锦秀脸色坦然:“王副司令可真是贵人多忘事啊,我是李彤,水儿一直叫我姑姑呢,你忘了吗?”

    水儿叫巴锦秀姑姑?王富贵眨了眨眼,他想起来,水儿的姥爷麻信死前,把水儿托付给巴振华,水儿拜巴振华为义父,巴锦秀是巴振华的妹妹,这么论,水儿可不叫巴锦秀姑姑吗?

    王富贵一想,不对,巴锦秀突然提起水儿,这是什么意思?巴锦秀是共产党,难道水儿也是共产党?

    王富贵怕巴锦秀说出对水儿不利的话,他假戏真唱:“噢,我想起来了,想起来了,对对对,你是李彤……”

    巴锦秀一笑:“王副司令,咱们也不是外人,是不是该给我松绑啊?”

    王富贵支吾道:“啊……松,松绑。”

    两个彪形大汉上前把巴锦秀的绑绳解开,王富贵心中打鼓,我得好好问问,水儿到底是不是共产党?如果水儿真是共产党,这事就难办了。

    王富贵一摆手,让其他人退下。

    审讯室里只剩了王富贵和巴锦秀两人,王富贵盯着巴锦秀:“水儿跟你们有关系吗?”

    王富贵是想问水儿是不是共产党,巴锦秀明白,她似是而非地答道:“几年前,水儿给她娘烧纸,那三辆车上的衣物王副司令还记得吗?”

    王富贵大惊:“那三辆车上的衣物是你干的?”

    巴锦秀摇了摇头:“不,是水儿送来的。”

    王富贵的汗下来了:“怎么,水儿是你们的人吗?”

    巴锦秀反问:“王副司令希望她不是吗?”

    就在这时,外面有人高声道:“副司令长官驾到!”

    一听副司令长官,王富贵知道是邓宝珊来了,他的心一下子提了上来,难道邓宝珊听到了什么风声?巴锦秀可千万不能把水儿供出来,可是,怎么才能不让她供出来呢?干脆,我给他来个杀人灭口,一枪崩了她!

    外面喊“副司令长官驾到”,巴锦秀也听得清清楚楚,见王富贵手往腰里摸,顿感不妙,巴锦秀灵机一动,她压低声音道:“王副司令,水儿还没叫你爹吧?这个忙我可以帮。”

    一句话点到了王富贵的痛处,王富贵手在枪上僵住了。瞬间王富贵也反应过来,巴锦秀是共产党的嫌疑分子,我不加审讯就把她打死,如果邓宝珊追问,我就是浑身是口,也说不清啊!

    外面的脚步声由远而近,王富贵一时不知所措。巴锦秀有意提醒:“我们几个人不过是打麻将消遣消遣,这算什么大事吗?”

    王富贵顿开茅塞,对呀,把巴锦秀说成是打麻将的,那不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嘛!

    王富贵心中豁然开朗,他的手迅速离开枪,转身跑了出去,面对邓宝珊立正敬礼:“报告副司令长官,搜查队抓住几个打麻将的,我怀疑是共党,特来审讯室看看。”

    邓宝珊没有还礼,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到底是不是共党?”

    王富贵道:“不是,只是聚在一起打麻将的。”

    邓宝珊没有多问,他一摆手:“你跟我来。”

    “是!”王富贵应道。

    邓宝珊健步如风,匆匆地向警备司令部走去,他一边走,一边对王富贵说:“我要召开一个紧急会议,你马上通知团以上军官。”

    邓宝珊是民国时期纵横西北几十年的智囊型人物,他早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曾参加新疆伊犁起义。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革命军第21军团长、晋陕绥边区总司令。多年驻守陕西榆林,数次到延安与共产党领导人会晤,对共产党主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十分赞同。抗战胜利后,作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邓宝珊不想卷入内战漩涡,他回到老家称病不出,在胡宗南再三催促下不得不返回榆林。被任命华北五省“剿匪”副总司令后,邓宝珊进驻包头。

    1948年10月中旬,解放军华北野战军一部包围归绥,萨拉齐守敌不战而逃,退入包头。22日,解放军乘胜追击,兵至包头东郊沙尔沁,直逼包头城。

    大兵压境,归绥、包头吃紧,邓宝珊急电请示傅作义。傅作义十分清楚,如今的解放军可不是两年前的土八路,他们的武器装备比国军差不了多少,而且,士气高涨,战斗力特别强,以目前包头城现有的兵力根本守不住,于是,他电示邓宝珊酌情而定。

    邓宝珊把包头团以上军官召集到一起,摆在人们面前只有三条路:打、降、逃。打,众寡悬殊,必然是自取灭亡;降,绝大部分人肯定不同意,邓宝珊不敢轻易决定;那就只有逃了。

    1948年10月22日深夜,邓宝珊带领国民党驻包部队和各机关要员弃城西去。23日,解放军兵不血刃进入包头市区。30日,中共包头市委、市政府成立,潘纪文任市委书记,李维中任市长。不过,新政府成立仅37天,解放军就全部撤离了包头。

    为什么到嘴的肥肉又吐了出去呢?因为更重要的任务来了——平津战役打响。中共中央指示:华北野战军要与东北野战军一起攻打北平和天津。

    辽沈战役自1948年9月12日开始,11月2日结束,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人,其中毙伤国民党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反正及投诚6.49万人,起义2.6万人,俘虏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

    东北野战军乘胜入关,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百万大军兵困平津。国民党军兵败如山倒,傅作义见大势已去,他和邓宝珊决定接受解放军改编,这就是平津战役。平津战役自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3天,解放军伤亡3.9万人,消灭及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

    平津战役之前,淮海战役也打响了。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5天,解放军以伤亡13.4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国民党军队55.5万人。

    三大战役之后,国民政府的作战部队只剩100万人了。在这100万人之中,绥远有8万多,虽然绥远只有8万大军,却是傅作义的精锐。当时人们流传一句顺口溜:“傅作义,两只虎;孙兰峰,董其武。”

    孙兰峰、董其武在抗日战争中,为中华民族立下赫赫战功。此时,董其武任国民政府绥远省主席、省保安司令,驻守归绥。孙兰峰任国民党第11兵团中将司令,驻守包头。

    对于绥远,是和平改编还是用战争解决呢?

    1949年3月5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会上提出了“绥远方式”。傅作义一直在关注自己的部下,他问毛泽东,什么是绥远方式?毛泽东说:“就是不用军事作战的一种方式。先划个停战协定线,让董其武慢慢做好他的内部工作。另一方面派个联络组,把铁路接通了,贸易起来,然后再看董其武将军他什么时候觉得可以举行起义,就什么时候起义。”

    1949年4月,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23日,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入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绥远大部分国民政府要员的幻想破灭了。

    6月8日,解放军与傅作义方面代表签订了《绥远和平协议》。其要点有七:一、划定双方临时分界线,停止敌对活动,剿除土匪,保护群众利益;二、平绥铁路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统一管理,对董其武将军所属军政公用运输予以特殊照顾;三、双方互设贸易机构,互相进行自由贸易;四、中国人民银行在归绥设立办事处,银元、银元券与人民币在董方区域自由流通;五、解放军在归绥设立联络处,董方需保证安全;六、解放区书报在董方自由流通;七、董方停止一切扩军措施,解散特务组织,令其离绥。

    这其中最关键的是第二条和第五条——从北平到包头的铁路全部由解放军管理,解放军在绥远省会归绥设立联络处。如此一来,解放军就已经深入到董其武的腹地了。《绥远和平协议》签订之后,绥远起义也就成了公开的秘密。

    南京失守后,中华民国以广州为陪都。广州国民政府在南,绥远在北,绥远的战略地位突显出来。因此,国民政府竭力想把绥远拉过去,国共两党对于绥远开始了最后的争夺,包头虽不是绥远省会,但其形势较省会归绥还要严峻。

    此时的包头有两个实权人物,其一是国民党第11兵团中将司令孙兰峰,其二是国民党111军中将军长刘万春,两个人都力主与解放军血战到底。

    7月初,国民政府派军令部长徐永昌和空军总司令王叔铭飞到河套陕坝,约董其武、孙兰峰、刘万春等人见面。这使包头本已复杂的形势更加复杂了。孙兰峰和刘万春摩拳擦掌,一时间,包头成了反对和平协议的中心。

    战火纷飞,民不聊生,沙尔沁的蒙民走死逃亡。没有人,衙门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无力发饷;发不出饷,差役都不来上班。清朝的章盖是从四品武官,可如今不要说乡长,巴奎斌这位世袭章盖连村长也不如了。巴奎斌家境日益艰难,巴锦秀鼓励这位本家叔叔巴奎斌出来卖菜。

    巴奎斌是章盖,一时放不下自己的身价。巴锦秀悄悄地告诉叔叔巴奎斌,孙兰峰和刘万春的便衣在街上到处乱窜,卖菜不是目的,目的是给往来包头召的革命同志放哨。

    巴奎斌早就知道巴锦秀是共产党的领导,他又惊又喜:“那我去!”

    仲夏的太阳迟迟不落,包头召小学已经放学了,蒙民生计会和街公所也下班了,包头召东西两个跨院安静下来。

    巴奎斌身着汉民的短衣小褂,头上戴着一顶大草帽,草帽几乎遮住了整张脸。他站在包头召墙外西南角的十字路口。巴奎斌放下担子,把菜摆了出来。巴奎斌本来就张不开嘴叫卖,也不会招揽顾客。巴锦秀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她告诉巴奎斌,如果发现可疑情况,就大声喊:“卖菜喽!新鲜的蔬菜。”

    藏传佛教的建筑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窗户少而小,墙壁很厚。正因为如此,包头召大殿的保温性能很好——冬天暖,夏天凉。

    巴锦秀和水儿走进包头召大殿,巴锦秀环视一下经堂,就带水儿上了二楼。

    巴锦秀的目光透过窗户扫视包头召大院,院中静谧无声。巴锦秀转过头来对水儿说:“绥远起义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可是,徐永昌对你父亲……对不起,水儿,秀儿姑姑不应该触碰你的伤疤。”

    水儿注视着巴锦秀:“秀儿姑姑,没事的,你说吧。”

    巴锦秀温情地说:“那就说你吧。天下间什么事都可以选择,只有父母是无法选择的。秀儿姑姑知道,如果让你选择,你一定不会选择他作为你的父亲。可是,现实总是不能令人如愿。”

    水儿低下头,神色幽怨:“母亲……太惨了,过去的事就像刻在我的脑海里,想抠都抠不掉……我太恨他了。”水儿哽咽了。

    巴锦秀道:“可是,他是你父亲的事却无法改变,你说是吗?”

    水儿沉吟半晌,她抬起头:“秀儿姑姑,你说吧,组织上让我做什么?”

    大殿的一楼,阿茹老人擦完宗喀巴佛像后面的灰尘,又转到佛前擦拭供桌,忽听楼上有说话声,她的手停了下来,眼睛往上看。

    楼上传来巴锦秀的声音:“那秀儿姑姑就直说了——徐永昌向王富贵许愿,给他甘肃省副主席的职位,让他暗杀进步人士,破坏绥远起义。组织上想派你打入包头警备司令部,利用王富贵对你的疼爱监视他的一举一动,阻止他投向广州的国民政府,最好是把他拉到我们这边来。姑姑知道,这有些难为你,不过,这是党的事业,姑姑相信,你会经得起考验的。”

    水儿郑重地说:“我是党的人,我听党的!”

    阿茹老人心惊肉跳,她悄悄地走向经堂的侧门,推开门,离开了。

    楼上,巴锦秀拍了拍水儿的肩:“好孩子!王富贵虽然做了很多坏事,但他良心未泯。这段时间,王富贵一直在为你娘修坟。我想,你娘的坟修好了,他一定会叫你同去祭奠你娘,你可见机行事……”

    五原县城东北三十里的半山腰上修起了一个长方形的陵园,陵园四周是一圈汉白玉围栏,围栏里种着松柏树。围栏南侧有个大门,一条台阶小路从山下通向这里。陵园深处有一座高大的坟墓,坟前立着一块大理石墓碑。墓碑前摆着两排花圈,中间是纸人、纸牛、纸屋以及纸元宝等。墓碑上竖着刻了几行字:“先父王公富贵慈母王氏麻鹃之墓”,落款是“女儿王水儿泣立”。字上涂着金粉,闪闪发光。

    水儿随王富贵来到墓碑前,副官站在十步之外。

    水儿一看墓碑上的字就是一愣,这碑文怎么是我的口气?而且,“王公富贵”和“慈母王氏麻鹃”两行字同在阳光下。通常,活人和逝者的名字并刻在墓碑上时,要把活人的名字遮盖起来,等活人死后,才能将其露出。水儿心中疑惑,自己这位父亲到底要干什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