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守寡二十年以上的妇女才有资格参评为贞节。
腊月十六这天,章盖衙门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沙尔沁周围数十里的蒙汉百姓纷纷来看热闹。
今天的巴雅尔头戴红缨帽,上置青金石顶子,身着八蟒五爪官服,下衬江牙海水,胸前绣着猛虎,脚下穿着一双黑色皂靴,精神饱满,器宇轩昂。巴家上上下下也都换上新衣新帽。
绥远将军福兴首先宣布巴雅尔承袭沙尔沁章盖之职,他手捧圣旨,高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沙津为国捐躯,忠勇可嘉。其长子巴雅尔现已成人,着袭封章盖之职,即刻赴任。钦此。”
巴雅尔跪在前面,后面依次跪着老夫人乌梁氏、巴云氏以及巴图尔等人。
巴雅尔双手接旨:“臣巴雅尔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巴雅尔站起,老夫人乌梁氏、巴云氏以及巴图尔等人一一平身。
福兴宣布完巴雅尔的任命,又道:“下面,本将军还要宣布另一件喜事,这就是章盖巴家的老夫人乌梁氏被朝廷旌表。”
巴云氏和两个使女已经给老夫人乌梁氏戴上凤冠,穿上霞帔(pèi),胸前别上大红花。
福兴捧出第二道圣旨:“乌梁氏接旨。”
老夫人乌梁氏跪在前面,后面跪着巴云氏,巴云氏的右边是巴雅尔,左边是巴图尔。
福兴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巴门乌梁氏,为夫守节三十七载,玉洁冰清,万世流传,今授‘甲操冰霜’匾一块,钦此。”
周围掌声雷动,叫好之声响彻云霄。
两个戈什哈把匾抬过来,福兴高声道:“乌梁氏二十六岁为夫守节,如今整整三十七年。一年两年容易,十年八载也不算难,可三十七年如一日,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当年有人劝乌梁氏再嫁,媒婆一个接一个,乌梁氏为了躲避这些好心人,不惜装病,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本将军把乌梁氏的事迹上奏朝廷,满朝无不感动。”
说着,福兴揭开匾上面的红布,露出“甲操冰霜”四个金色大字。福兴解释说:“‘甲操’就是说乌梁氏品行堪称一流,‘冰霜’就是说乌梁氏心地洁白无瑕!”
老夫人乌梁氏眼中含泪:“谢主隆恩!”
场上又爆发雷鸣般的掌声。
老夫人乌梁氏为夫守节的事被收录在《绥远通志稿》中,这块匾被章盖巴家珍藏了一百多年,直到“文化大革命”,这块匾才不知去向。除了这块匾,巴家还有三块,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巴雅尔设宴款待绥远将军福兴。
土默特蒙古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礼节是“放五茶”。蒙古人认为:“没有羽毛,多宽大的翅膀也不能飞翔;没有礼貌,再好看的容颜也会被耻笑。”五茶就是献哈达,喝奶茶,尝鲜奶,摆羊背子,敬美酒。
主人迎送客人或是晚辈拜见尊长,都要献哈达,以表达对客人或长辈的崇高敬意。献哈达时,主人双手捧起,躬身举过头顶,然后恭恭敬敬地呈上。对方接过哈达后向主人还赠哈达,主人以磕头方式向对方致意。哈达的面料有布的,也有丝织的,颜色主要是白、蓝、黄三种,黄色是敬献佛祖和皇帝的,白色和蓝色是献给尊贵的客人或长者的。
开席之前,主人在红漆小桌上摆满黄澄澄的酥油、洁白的奶酪、半指厚的奶皮子,以及炒米、红糖、油炸食品等。客人入席,主人用小木勺把炒米盛进碗中,沏上滚烫喷香的奶茶,请客人畅饮。这是喝奶茶。
尝鲜奶是主人把鲜奶倒入银碗,双手献给客人,客人用右手无名指在银碗里蘸三蘸,弹三弹。第一次弹向天,以示敬天;第二次弹向地,以示敬神、祭灶;第三次则自己品尝。尝鲜奶表达的是蒙古人祈求平安、六畜兴旺的心愿。
摆羊背子是五茶中最隆重、最讲究、最壮观的。羊背子被蒙古人称为“餐中之尊”。羊背子通常摆在一个长方形的红漆木制托盘里,由羊头、羊身、肩骨和四肢拼成。进餐时,主人手持短刀,把肉割成肉条献给客人。客人不能用筷子夹,也不能用碗接,而是捧在手心里,用嘴入口中。
羊背子端上餐桌后,主人便按辈分或职务高低依次敬酒。客人接过酒碗,主人为客人唱歌助兴,以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重。
不过,五茶之俗传到今天已经简化了许多。
福兴喝得正高兴,一个戈什哈匆匆走进大厅。戈什哈在福兴耳边低声说了几句,福兴脸色为之一变,他放下酒碗,神情严峻地对巴雅尔道:“巴雅尔,本将军现有紧急公务,马上就得走。沙尔沁本将军就交给你了,你一定给我看好,切记,千万不能让捻子麻政和钻了空子。”
巴雅尔郑重地应道:“请将军放心,巴雅尔恪尽职守,死而后已!”
捻军麻政和转战山东、河北、陕西、山西数省,他的人马虽然只有几百,但一直没有被清军剿灭。昨天夜里,麻政和率部突袭了清水河,一把火把清水河的粮草库烧了。
清水河与归化城、萨拉齐、托克托、和林格尔五厅行政上归属山西省归绥道,军事上受绥远将军衙署节制。
福兴走后,巴雅尔把年纪大的、经验丰富的军兵召集到一起,对麻政和严加防范。
然而,麻政和的捻军神出鬼没,一会儿偷袭清水河,一会儿进攻萨拉齐,就连与包头隔河相望的鄂尔多斯地区也遭到了麻政和的袭扰。福兴处处设防,却防不胜防,没办法,他上奏朝廷,请求增兵。清廷命大同总兵马升率汉八旗移防包头,后营子又有了驻军。
塞外的春天来得很迟,时序已经过了立夏,柳叶才长出来。
巴雅尔继任章盖,巴图尔和巴音孟克仍在包头召读书练武,这天夜里,巴图尔睡得正香,突然,街上一阵大乱。
后营子方向惊呼:“捻子来了!麻政和来了!”
巴图尔被叫声惊醒。这些年来,巴图尔一直没有忘记杀捻子给阿爸报仇,一听捻子来了,巴图尔推了推身边的巴音孟克:“巴音孟克?巴音孟克?”
巴音孟克睡眼蒙眬,他吧嗒着嘴:“别闹,别闹。”
巴图尔急道:“官军和捻子打起来了,你不想报仇了?”
巴音孟克翻身而起:“捻子在哪儿?捻子在哪儿?”
巴图尔往后营子方向一指:“你听,好像是捻子偷袭官兵营盘。”
巴音孟克侧耳听了听,果然后营子方向杀声大作。
巴图尔眼中闪出复仇的火焰:“走!”
巴图尔和巴音孟克穿上衣服,两个人各提着一把刀,往外就走,可还没出门,巴音孟克却停住了:“二哥,光咱们两个不行吧?多叫几个人,人多力量大!”
巴图尔瞪了他一眼:“你怎么跟胆小鬼四伯伯一样,人多了八爷爷能让去吗?”
巴音孟克挠了挠脑袋,跟在巴图尔身后。
弟兄二人把兵刃带在身上,穿过天王殿过道,奔庙大门而来。刚到门前,就听有人喝问:“你们要干什么?”八爷爷哲旺喇嘛从庙门边走了出来。
巴图尔只得实话实说:“八爷爷,捻子已经到了后营子,我们去杀捻子。”
哲旺喇嘛的脸就像天上的残月一样凉:“回去!”
巴音孟克嘿嘿一笑:“八爷爷,杀捻子是为国立功,让我们去吧。”
哲旺喇嘛断然道:“不行!”
巴音孟克灵机一动,对哲旺喇嘛说:“八爷爷,要不,你再揪一把树叶让我们接?”
七年前,十岁的巴图尔就要领小伙伴去山东杀捻子,为父亲沙津等阵亡的土默特右旗蒙古将士报仇,哲旺喇嘛摘了一把柳叶,老人与巴图尔和巴音孟克抛树叶打赌,使得巴图尔、巴音孟克没能如愿。这件事,巴图尔和巴音孟克一直记在心中。从那时起,巴图尔和巴音孟克就偷偷地练接柳叶。这些年来,巴图尔和巴音孟克已经练得炉火纯青了。
巴音孟克旧事重提,巴图尔眼前一亮,他想将哲旺喇嘛一军:“八爷爷,您老敢抛柳叶让我们接吗?”
哲旺喇嘛轻轻地点了点头,巴图尔和巴音孟克心花怒放,这回八爷爷输定了,我们终于可以杀捻子了。
Chapter 12
眨眼间,麻政和的枪就到了,“啪”地抽在巴图尔肩上,巴图尔“扑通”摔出七尺多远。巴图尔的左肩一阵剧痛,眼前金星乱窜。
哲旺喇嘛身形一纵,在大柳树上一划拉,揪下一把柳叶。柳叶很嫩,在手中软软的。老人飘然落地:“你们两个谁接?”
巴图尔一拍胸脯:“我来。”
巴图尔平时练功刻苦,巴音孟克也觉得二哥巴图尔比自己练得好,他当即同意。
哲旺喇嘛一抖手,一把树叶自上而下飞落。月光虽然不是很明亮,但还能看清楚。巴图尔练得真不错,他身子左右晃了几晃,绝大多数柳叶落到了手上,空中只剩了两片。眼看巴图尔就要全部接住了,哲旺喇嘛一皱眉,他站在原地,双掌微微一动,气由掌发,两股罡风袭了过去,两片柳叶倏地飞到一旁,落到地上,巴图尔没接到。
巴图尔和巴音孟克都在看柳叶,谁也没注意八爷爷来这手,兄弟俩只得认输。
巴图尔和巴音孟克回到房中,两个人和衣而卧。可是,后营子方向的杀声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巴音孟克转过脸:“二哥,你想不想出去?”
巴图尔坐起:“我当然想了,可是,八爷爷堵在门口,咱们出得去吗?”
巴音孟克嘿嘿一笑:“想出去还不好办。”
巴图尔和巴音孟克又从屋里溜了出来,他们哪儿黑走哪儿,哪儿暗走哪儿,两个人来到墙根,巴音孟克蹲在地上:“二哥,踩我的肩膀,上去。”
巴图尔踩上巴音孟克的肩,爬上墙头,又把巴音孟克拉了上来,二人跳到庙外,飞快地向后营子方向跑去。
后营子有汉八旗兵五百多人,主将叫王山。王山手下这支人马抽大烟、逛窑子、倒卖军粮、欺负老百姓个个是能手,可打起仗却俩不顶一个。
麻政和深夜突袭,王山毫无防范,他把裤子都穿反了:“顶住,给我顶住!”
军兵睡得跟猪似的,哪里顶得住!麻政和的人马就跟进了屠宰场一般,军兵一片哀号,抱头鼠窜。
百余人挤到一堵墙的后面,王山心惊肉跳,他给军兵鼓劲儿:“弟兄们,不用怕,捻子没几个人,把弓箭都准备好,要能坚持到天亮,我每人赏二两大烟泡。”
烟泡就是大烟。
一听有烟泡,当兵的来了精神,军兵依托土墙,向捻军放箭,“嗖嗖嗖”,箭似飞蝗,十几个捻军应声而倒。麻政和心疼坏了,他两脚踹镫,马往前蹿,摆动盘龙枪,上护其身,下护其马,眨眼间就到了墙边。
可就在这时,捻军后面大乱。
初生牛犊不怕虎。这话一点儿也不假。巴图尔和巴音孟克把刀抡开了,一通乱砍。
王山听到捻军后面传来喊杀声,他心头大喜:“弟兄们,马总兵的救兵来了,杀呀——”
王山咋呼,当兵的也跟着虚张声势:“杀呀,别让麻政和跑了——”
麻政和被偷袭,不知身后来了多少人。如果清军前后夹击,我这支人马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捻军就剩这点火种了,跟官军拼不起。
麻政和吩咐一声:“撤!”
麻政和带着捻军向西而去,巴图尔和巴音孟克一人夺过一匹战马,两个人催马就追。
捻军跑出十多里,天渐渐地亮了,麻政和觉得不对,后面虽然传来马蹄声音,但人不像很多,麻政和一带马的丝缰:“吁!”
麻政和拨转马头,见后面只有两匹马。巴图尔和巴音孟克由远而近,麻政和仔细一看,原来是两个十六七岁的孩子。
没等麻政和说话,巴图尔用手中刀一指:“你可是捻军头子?”
麻政和心中道,这是谁家的孩子?浓眉大眼,威武英俊,长得如此喜人。麻政和望着巴图尔:“不错,我就是捻军头领麻政和。小娃娃,你是何人,为何追赶我军?”
巴图尔二目圆睁:“告诉你,小爷我是成吉思汗的后代,蒙古巴拉格特氏,你们当年杀了我阿爸,今天我要为阿爸报仇雪恨!”
麻政和脸一沉:“你阿爸是何人?”
巴图尔骄傲地说:“我阿爸就是当年你们闻风丧胆的蒙古土默特右旗六甲世袭章盖沙津将军。”
麻政和愣了一下:“噢,原来你是沙津的后代。嗯,沙津是个英雄,不过很可惜,他给腐败的清廷当了替死鬼!”
巴音孟克把马提了提:“嘿嘿,还有我呢!姓麻的,我也是巴氏之后,我阿爸也在冠县被你们杀了,小爷我来要你的命!”
麻政和冷笑:“小娃娃,好大的口气。”
巴音孟克嬉皮笑脸:“小?秤砣小,压千斤;胡椒粒小,辣人心;酒盅小不小?酒席宴前得摆在前面;你家尿罐子大,什么时候都得放在门后。麻政和,小爷提醒你,甘罗十二岁为相,周瑜十三岁领兵,罗成十六岁拜将。我们哥儿俩比他们大多了,知道不?”
麻政和气乐了:“年纪不大,说话还一套一套的。我看你们都是孩子,不忍伤害。但我要告诉你们,当今朝廷昏庸无能,腐败透顶,对洋人卑躬屈膝,对百姓狠如虎狼。两次鸦片战争,洋鬼子不过区区万余人,可清廷却连战连败,先是签订了《南京条约》,没几年又签订了《北京条约》。按照这两个条约,朝廷要向洋鬼子赔偿白银二千九百万两!”
麻政和有些激动:“你们知道二千九百万两是多大数吗?中原百姓一户一年的消费也就一两银子,这些银子相当于两千九百万户一年的花销!你们生活在草原,有耕地,有草场,有牛羊,不知道中原百姓的疾苦。你们到中原看看,饿死的到处都是,逃荒的随处可见,他们连粥都喝不起,连裤子都穿不上……”
巴音孟克打断麻政和的话,他似笑非笑:“你不是中原人吗?我看你除了脸在外面,也没见你露屁股啊?”
巴音孟克嘲弄麻政和,一个黑脸捻将怒道:“混蛋!”
麻政和拦住这个人:“他是孩子,不要跟他计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