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爱迪生的故事-顽皮的孩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伟大人物最明显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

    ——爱迪生

    (一)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的祖先是荷兰人。大约在1730年前后,爱迪生家族与其他移民一起,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来到美洲,在新泽西帕塞克河附近的一个名叫科尔杜维尔的村庄住了下来。

    爱迪生的祖父约翰·爱迪生是个“王朝正统主义者”,也就是所属国的保皇党。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他参加了英国军队的远征军。英军战败后,约翰不得已带着全家,跟着一大批被驱逐的保皇党人来到了毗邻加拿大西部边疆的新斯科舍半岛。在这里,约翰开辟出一个农场,开始了新的生活。

    安定下来后,约翰的儿子,即爱迪生的父亲塞穆尔·爱迪生,便在伊利湖畔的维恩那城开了一家旅馆,生活过得还算不错。

    维恩那城里有一个名叫南希·艾利奥特的女教师,是苏格兰裔的加拿大人。她的父亲是个神父,因此南希从小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她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深得市民的尊敬和爱戴,也引起了塞穆尔的爱慕。于是,塞穆尔便对南希展开了追求。

    1828年,塞穆尔与南希结婚了。婚后不久,他们一起养儿育女,过着安宁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家里的安宁生活再一次被激烈的政治事件破坏了。1837年,加拿大爆发了反对英国都督独裁的起义,加拿大的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实行立宪代议制来夺取政权。塞穆尔参加了这次起义,他的旅馆也成了本区起义的司令部。

    然而,起义很快就被英国殖民者镇压下去了,塞穆尔的财产也被加拿大政府没收。塞穆尔无奈之下,只好只身一人随着一群失败者逃到了美国。

    开始时,塞穆尔在伊利湖附近的一些城市居住,后来便定居在离休伦河流入伊利湖处不远的米兰镇。

    1938年,在塞穆尔的好友,伊利湖著名的船长阿尔瓦·西雷德利的帮助下,南希才带着孩子们一起搬到了米兰镇,一家人得以团聚。

    安定下来后,塞穆尔便在当地经营木瓦的生产和贩卖生意,同时还做些贩卖粮食的生意。塞穆尔精力旺盛,从来不知疲倦,而且兴趣广泛,只要对一种事业产生兴趣,就会执着追求,直至获得成功。

    生意做得不错,塞穆尔一家的生活也很快有了改善。他们坐落在山脚下的带有顶楼小屋的红砖住宅里,经常传来孩子们欢快的笑声。

    南希在与塞穆尔结婚后,先后生了7个孩子。在迁居米兰之前,南希就生下了4个孩子。此后,她又生了3个。爱迪生是7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1947年2月11日,享誉世界的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在米兰的这所红砖住宅里出生了。

    对这位新生儿为何会采取复式的名字,他的家人是这样解释的:在爱迪生出生那天,塞穆尔的哥哥托马斯恰好来米兰做客。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便用客人的名字为新生儿命名。另外,为了表示对帮助塞穆尔一家在米兰团聚的阿尔瓦·西雷德利船长的感激和敬意,又给新生儿起了第二个名字:阿尔瓦。而母亲南希则亲昵地称呼他为阿尔。

    爱迪生出生这年,他的父亲塞穆尔43岁,母亲南希37岁。爱迪生在这个淳朴的小镇上度过了他终生难忘的7年,而米兰小镇上也留下了许多关于他的轶事传说。

    (二)

    爱迪生出生时,有一双亮晶晶的灰色大眼睛,看起来很聪明。不过,他的脑袋特别大,头发也很少,身体羸弱,看起来有些弱不禁风,所以父母十分担心他。但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小家伙一天天长大了,身子骨也渐渐结实起来,父母心中的大石头这才放下。

    爱迪生从小就对周围的一些物体非常有兴趣,总是试图用手去抓住。他的嘴巴和眼睛动起来时,就好像是成人在思考问题一样。刚一学会走路,他就不要别人的帮助,自己跌跌撞撞地走来走去。

    渐渐大一点后,爱迪生表现得更加与众不同。

    “阿尔要比一般的孩子更好奇,并且有一种将别人告诉他的事情付诸实验的本能,以及两倍于他人的精力和创造精神。”这是人们对小时候的爱迪生的评价。

    爱迪生经常向大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大人们看来好像不是什么问题,可却常常答不上来。

    比如有一次,爱迪生冷不丁地问父亲:

    “天气为什么会刮风呢?”

    “阿尔,我不知道。”父亲回答说。

    “可是,您为什么不知道呢?”爱迪生又问。

    有时,他还会追在哥哥姐姐身后问各种问题,比如:

    “茶杯掉在地上,为什么会摔破呢?”

    “蜻蜓为什么会飞呢?它的眼睛为什么会长在头顶?”

    如果哥哥姐姐回答说不知道,爱迪生就会继续追问:

    “你为什么会不知道呢?”

    诸如此类的问题,常常弄得别人哭笑不得。

    对于爱迪生来说,这个世界到处都有数不清的奇异事物,但大人们的回答却不能令他感到满足,于是他就自己做实验,什么事都想试试。不过,他也因此遭遇了很多危险。4岁的一天,爱迪生很想知道野蜂窝里有什么秘密,就用一根树枝去捅野蜂窝,结果脸被野蜂蛰得红肿,几乎连眼睛都睁不开了。

    还有一次,爱迪生到储麦子的房子里,不小心一头栽到麦囤里,麦子埋住了他的脑袋,动也不能动,他差点死去。幸好被人及时发现,抓住他的脚,把他拉了上来。

    有时候,爱迪生还会跑到父亲经营的工厂,向工人问这问那,最后弄得工人很不耐烦。

    “不行,不行!这里不是小孩子玩的地方,你赶快到别的地方去玩吧!”

    等爱迪生离开后,工人们便小声议论起来。

    “这个孩子,头脑可能有问题吧?”

    “可怜的老板,生了一个脑子有问题的孩子!”

    爱迪生被工人们赶走后,又跑到镇上的造船厂里。这里是爱迪生最喜欢的地方。

    与往常一样,爱迪生在这里也是问东问西,向工人们问个不停,有时还不满足,自己拿起锤子、刨子等,敲敲打打的。

    工人们都觉得爱迪生这样做很危险。果然有一次,爱迪生锯伤了左手。

    “瞧你!这么小就敢玩刀玩锯,所以才会受伤。快走开,走开!”在那里,爱迪生又被工人们赶走了。

    爱迪生还经常到邻居塞穆尔·温切斯特的碾坊去玩。有一天,他在温切斯特的碾坊,看见温切斯特正在用一个气球做一种飞行装置试验,这个试验让爱迪生入了迷。他想:要是人的肚子里也充满了气,那是不是也能飞上天呢?那该多美啊!

    于是几天后,爱迪生就找来几种化学药品,然后混在一起,准备做个实验。他叫来父亲工厂的工人迈克尔·奥茨,告诉奥茨,他吃了这些药后就能升上天。倒霉的奥茨吃了爱迪生配置的化学用品后,几乎昏厥过去。而爱迪生还坚持认为,奥茨飞不起来是奥茨的失败,不是自己的错。

    这件事不仅让爱迪生的父母感到十分头痛,同时还震惊了附近孩子的父母。他们都纷纷警告自己的孩子,不要与爱迪生一起玩。

    当然,爱迪生也因此遭到了父亲的一顿狠打,不过这并没有阻止他强烈的求知欲和继续做实验的愿望。

    有一次,爱迪生在父亲的农场玩耍,居然点燃了父亲的仓库,他是想看看火到底是什么样的,结果仓库全部化为灰烬。为此,他自然是又遭到了父亲的一顿严厉的毒打。

    不过,“好了伤疤忘了疼”,小爱迪生后来还是不断制造出各种麻烦,以至于父亲觉得这个孩子恐怕真像别人说的那样,有点不正常!

    (三)

    爱迪生6岁的时候,塞穆尔·爱迪生的生意经营不下去了,因此一家人的生活日渐清苦。为了另谋发展,塞穆尔带着全家人迁到密执安州的休伦港,住在北郊的格拉蒂奥特堡。

    刚刚搬到这里不久,爱迪生就患上了猩红热,并且病了好长时间。在爱迪生生病期间,母亲南希不知流了多少眼泪,她真担心爱迪生会活不下去。要知道,爱迪生是她最小的孩子。在他之前,她已经失去了三个孩子,南希再也承受不起丧子的打击了。

    好在经过持续不断的高烧之后,爱迪生总算熬过了这场大病。大病初愈后,南希让他在家休养,没有送他去上学。后来,爱迪生的耳朵聋了,人们通常认为这次患上的猩红热是导致他耳聋的一个重要原因。

    塞穆尔来到这里后,依然从事粮食生意,并兼营木材。当时交易的主要物产,是从休伦港附近的森林砍伐的木材。塞穆尔与当地的实业家合伙设立了一家木材公司,经营得还不错。

    从他们在休伦港的家中,可以俯瞰到从休伦湖流出的圣克莱尔河。那是一栋殖民地式的红砖建筑,共有十多个房间,客厅中装着大火炉,后面还有佣人房和马车房,并拥有10英亩大的果树园。每年春天一到,树上就开满了桃花;到了秋天,葡萄架上还结满了一颗颗水晶一般的葡萄。

    这个地方可谓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于是,塞穆尔就在这个院子里建立了著名的“爱迪生的巴贝尔塔”(巴贝尔塔是引用《圣经》里所提及的一个高塔),供人们前来游览附近的湖光山色。

    这个木制的高塔高约30米,走完螺旋形的阶梯到达顶端,可以将休伦湖以及远近的景色尽收眼底。

    塔建好后,塞穆尔便吩咐爱迪生去散发传单,传单上写着:

    美国第一高塔——在塔上可以看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开放供游客参观,门票仅收2角5分

    传单一发出,前来参观的人就多到需要排队才行。爱迪生就成为这个塔的小管理员,每天向参观者收取门票。

    在参观人多的时候,每天可达到五六百人,所以小爱迪生每天都十分忙碌。过了些日子,来参观的人少了,爱迪生就建议父亲降低票价。父亲塞穆尔采纳了爱迪生的建议,将门票降到每人1角,可前来参观的人还是不如以前多。

    其实,参观的人减少的原因并非门票太贵,而是由于巴贝尔塔原是塞穆尔请邻居帮忙建造的,建造得很简陋,经风一吹就会摇动。游客担心出事,所以人才会越来越少。这样,这座塔的生意也做不下去了,这里最后成了小爱迪生的玩耍场所。

    不过在管理这座塔的过程中,爱迪生对工作产生了兴趣,于是他向父母提议,说自己想到镇上去卖菜。

    父母起初很吃惊,可后来还是同意了爱迪生的请求。他们认为,这可以养成爱迪生勤劳的习惯。但父母告诉爱迪生,卖菜可以,不能因为辛苦而半途而废。

    “放心好了,我不会的,我一定会干到底!”爱迪生信心百倍地承诺着。

    第二天,小爱迪生就用小车推着自己家里种的菜到镇上去卖。这项新生意还真不错,爱迪生为人诚恳,不好的菜都不卖,菜价也比其他人的便宜,因此镇上的太太们都很喜欢这个大脑袋男孩,也都乐意到他那里去买菜。

    过了一阵子,对生意发生兴趣的爱迪生又从别的农家批发一些水果,拉到镇上去卖,生意也相当不错。后来,生意忙的时候爱迪生一个人已经忙不过来了,只好雇了一位比自己大两岁的少年来帮忙。

    像这样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爱迪生居然赚了500多美元,这简直让塞穆尔和南希吓了一大跳!

    不久,爱迪生就要上学了,便决定不再继续卖菜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