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受益一生的自我疗愈心理学-疗愈悔恨的心理,不念过去才能重新启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心理学家认为,悔恨是一种没有尽头的“本来可以怎样怎样”的怪圈,使我们纠结于对往事的追忆当中。悔恨的感受是痛苦的,因为痛苦的来源有两个朝向,一个指向外,一个指向内。指向外的那一端让悔恨的人感受着“被恨”、“被鄙视”的痛苦;指向内的一端让悔恨者感受着“施恨”的苦楚,因为错误已经发生,他恨的只能是他自己。内外兼具的痛苦是双重的,无法消除。

    俗话说得好,世界上除了没有后悔药,什么药都有。所以,悔恨是一种徒劳的心理,我们没有必要为已经发生的事情而后悔遗憾,而应当洒脱地与过去挥手告别,重新启程,开始崭新的人生旅程。

    悔恨是怎么产生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直白干练地为西楚霸王项羽吟唱心中的感慨与不解,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颂歌。

    西楚霸王项羽以一己之力举起千斤重鼎,其勇猛为天下百姓所敬仰;凭自己豪爽的个性闯荡天下,结交了众多能人义士;他在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成为一代枭雄;战场上的他骁勇善战,义气冲天,他的战功曾显赫一时;他大败汉军,曾逼得刘邦四处逃窜,几次三番地丢妻弃女,狼狈之极。《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羽睁目叱敌,敌将“目不敢视、手不能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项羽的勇猛善战、义薄云天让他在后人的心中留下不灭的印迹。但千百年来,人们更为疑惑的是一代枭雄项羽为何会败在草寇出身的刘邦手里,并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他为何宁死也不肯过江东?“力拔山兮气轩昂,灭强秦兮在疆场。时不利兮乌江上,乌骓鸣兮空悲伤。”这巨大的反差让人们难以理解,难以接受。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是这样记载的,项羽之所以自杀而不肯过江东,是因为自己羞于见江东父老。项羽被刘邦的军队追赶,逃到乌江江边。只要过了乌江,就可回到江东老家。江东虽小,地不足千里,人不足十万,但也足够使项羽成为江东之王了。渡江的船也早已准备妥当,只需项羽一个决定,项羽的人生从此就可颠覆。面对众人的劝慰,项羽无不伤感地说:“天要亡我,我为何要渡!想当初我与江东八千子弟一起出去打拼,如今除我之外,无一人生还。纵然江东父老能够原谅我,依旧拥护我为王,但我又有何面目见大家呢?事情到了如今这般地步,我是多么悔恨啊……”之后,项羽自刎于乌江江边。

    《史记》一直被世人认为是历史史料最权威的记载,司马迁的描述又带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所以后人认为项羽虽穷途末路,但英雄本色依旧。后来的一些史学学者通过分析项羽的性格特征,对这个记载提出了很大的疑问。吕叔湘先生认为,项羽的斗争哲学是“非我即他”,也就是说,当他胜利的时候,他要把敌人彻底消灭,而当他受阻的时候,他甘愿毁灭自己,这是一种既不委屈自己,又能成全别人的选择。

    当他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成全刘邦呢?他为何悔恨呢?项羽在自杀之前曾遭遇了无数次的失败,被刘邦军队重重包围,他最爱的女人虞姬因此而自杀身亡,他的军队溃不成军,一盘散沙,那时候他没有自杀;他受到农夫的欺骗深陷沼泽,狼狈不堪,他没有想过自杀。这些失败让他极端窘迫,但项羽没有悔恨,没有退缩,更没有放弃重建山河的气魄。被刘邦大军追赶,项羽设计的逃跑路线表明他要退守江东了,可就在将要成功的那刻,项羽选择了放弃。统领千军万马的项羽绝对是个坚强的人,他有着收复山河的雄心壮志,只要过了乌江,希望就会重生。生命力旺盛的项羽为什么会心中愧疚,为什么会心中悔恨?他的无颜回江东到底包含了怎样的悔恨心理呢?

    项羽的勇猛,项羽的豪放,与他高傲的自尊并不相互冲突。或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之前的种种战绩更是让他产生了深深的骄傲与自豪。过江为王?当时从这里信心百倍地领着几千兄弟,风风光光地离开,可是现在呢,他被敌人穷追不舍,当初与他一起离开的兄弟都已经成为刀下魂了,他甚至连他最爱的女人都没有保护好,他这般的窝囊如何再见寄予他希望的父老乡亲啊?乌江还是一样地流淌,静静的,乌江的对面是他曾经许下承诺的地方,是他立誓的起点,是他内心柔软的一角,他却没有执行到终点。他高傲的自尊让他无法面对心中的软弱,想了无数次的面对最终在面对的时候失败了。项羽用死维护了他高傲的自尊,也用死逃避了面对失败的勇气。

    越是高傲的人,失败的时候越是悔恨。“如果当初怎样,如今也不会落得这般……”“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这样……”悔恨无法让失败的人低下他高傲的头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项羽的坚守策略,也是项羽的致命弱点。悔恨是一种徒劳的心理。对高傲的人来讲,悔恨是致命的,面对过去的失败,恨是痛苦的。解决这种恨的方式又是极端的。

    我们身处和平年代,无法深刻体会项羽当时的人生历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高傲地坚守自己的策略方针,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生存理念,即使预感到要失败,他们高傲的姿态也不允许他们承认失败。所以,当失败不可避免地降临到他们身上时,他们注定要付出血的代价。

    1962年,英、法两国政府联合签署的“超音速运输计划”的失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正是源于协和公司的高傲姿态。超音速飞机的造价要高出一般飞机造价的好几倍,而且耗油量也是非常巨大的。但当时的市场需求很旺盛,于是协和公司自信满满地认为,超音速飞机一定能够给公司带来丰厚的商业利润。然而,中东石油危机的爆发让石油价格飞速飙涨。超音速飞机的用油量如此巨大,而且运用和维护的成本也很高,在这样的情况下,订购该飞机的航空公司必定会大大减少。继续研制高耗油量的超音速飞机绝对是件冒险的事情。如果协和公司的管理层够理智、够低姿态的话,听到这样的消息即刻停止研发将是最正确的选择。

    然而,协和考虑的是英、法两国政府的声誉,是载入史册的信心,如果现在停止了,那么之前投入的钱就打了水漂,更重要的是浪费了纳税人的钱,这是他们无法容忍的。结果,超音速飞机制成之后,由于其高昂的价格和运行成本,而少有航空公司问津。英法原本准备制造的一千三百多架飞机,最后只造了二十架,而且主要是由英、法两国自己的国有公司接收,造成英、法两国政府经济上、人力上、精力上巨大的损失。超音速飞机的研制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败。

    面对这样的失败和高昂的代价,他们悔恨吗?悔恨有用吗?英、法两国并没有因为制造出第一架超音速飞机而载入历史的名册,政府的声誉也没有获得大幅度的提升,美国制造飞机的霸主地位也没有任何撼动,反而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想必那时候协和管理层想死的心都很强烈吧?

    了解悔恨的真正含义

    不管是远古时代的项羽,还是现代生活中的协和,到底是因为高傲的姿态而悔恨,还是因为悔恨而必须撑住高傲的姿态?这需要我们对悔恨有个清晰的界定。

    某天,小刚饥饿难耐,看着街边路摊上香喷喷的包子、烤串,他热切的目光火热地注视着,他多么希望老板能够大发慈悲地给他两个。可是,老板看到穿着不洁、头发乱蓬的小刚,就如看到讨厌的苍蝇一样,一挥手,“又输钱了吧?去,别在这晃悠,免得影响我做生意”。

    小刚已经好几天没吃过东西了,他实在是太饿了,可是身上的钱昨天晚上已经全部输掉了,又不敢回家面对妻子的质问。现在又被一个包子店老板当乞丐般地嫌弃,小刚非常痛恨包子店老板‘狗眼看人低’的姿态,一怒之下,瞅着老板进里间的空当,跑过去端起一笼包子就跑。这时老板大喊,“抓小偷,快抓小偷啊!”小刚被正在巡逻的警察逮了个正着。面对警察和老板的迎面指责,小刚羞愧难当!

    羞愧不是悔恨!羞愧是轻度的心理症状,是对之前行为感到懊悔,认为自己确实做错了。但是这个错误小刚认为并不是很严重,只是有稍许的心理不适。而且他也不渴望弥补自己的错误,而是希望这个事情赶紧过去,他就能逃开现在的尴尬。所以,羞愧是出于直觉上的一种尴尬,没有理性因素的作用。他通过直觉感受到自己行为的失误,并产生不自觉的懊恼、害羞等感觉,是人内心潜藏的善本能起作用的结果。

    如果小刚所处的是非常注重礼教、道德、良知的时代,那么小刚的偷窃行为就会被社会看做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衙役和老板不仅要对他迎面教诲,还要把他关进牢房痛打几十大板,面壁思过,加以惩罚。被关进牢房的小刚就不仅仅是羞愧了,他还会强烈地忏悔。

    忏悔是严重的心理症状,小刚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极端愧疚,认为自己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为此小刚承受了巨大的心理煎熬。他希望弥补自己的过错。如果他被放出去的话,他发誓将会好好做人。他会戒赌,他会努力地生活,他还要向妻子认错,请求妻子的谅解。忏悔是理性层面上的懊悔,是一种明确的赎罪意识,是出于人的理性思考,是自觉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是人的良知作用的结果。忏悔往往经过了情感的洗练,上升到灵魂的感悟。

    介于羞愧和忏悔之间的就是我们谈论的主题——悔恨。悔恨既不同于羞愧,也不同于忏悔。羞愧和忏悔都含有精神苏醒的成分,而悔恨直接源于事情最初的动因。如果小刚偷包子的行为是为了解决饥饿问题,那么被逮住之后,他就会产生羞愧感。他会觉得不好意思,他可能以后不再这样做了。如果小刚还感到了忏悔,那么他一定会深刻反思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如果小刚最初是为了报复包子店老板对他人格的侮辱,那么他被抓以后,感觉到的是深深的悔恨感,他觉得自己刚才做得不够,偷两个包子根本报复不了店铺老板,还把自己搭了进来,他应该亲手宰了那个家伙才可泄愤。所以,悔恨具有模棱两可的感情,在取向上具有双重性。

    悔恨是感性层面的懊悔。悔恨不涉及价值判断。一个暴打妻子的丈夫感到悔恨有可能是因为这样惩罚红杏出墙的妻子还远远不够,也有可能是因为他感觉他给予妻子的惩罚过重了,面对伤痕累累的妻子他很懊悔。至于这样惩罚是不是合乎法律的规定,在道德良知上是否被大众所接受,这不在悔恨考虑的范围之内。所以悔恨的人可能出于纯粹的感性,也有可能是带有简单理性因素的懊恼成分。

    再回到项羽的话题。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于乌江江边的项羽,不是出于对江东父老的羞愧,也不是因为没有完成雄心壮志而产生的忏悔,而是悔恨,对自己深深的恨。成千上万的江东子弟战死沙场,面对亡魂项羽没有什么值得羞愧的。曾经叱咤风云,一扫秦军战队,打得刘邦无处躲藏,为了天下百姓而战,项羽没有什么好忏悔的。项羽是悔恨啊,勇猛善战、力敌千钧的西楚霸王如今成了丧家之犬,他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悲哀,他悔恨当初没有听取亚父范增一举消灭刘邦的劝说而愤恨难平。

    项羽的悔恨是纯粹的感性。项羽的悔恨是向下坠落的,他不会从这种感觉中获得精神上的提升。相反,他沉沦在对失败的反复体验中不可自拔,并把这种体验绝对化。从表面上看,悔恨者是对自己的抱怨,具有自我归咎的倾向。事实上,在这自我归咎的倾向下埋藏着的是对他人的怀恨,是迁怒于他人的冲动。虽然是自己犯错了,但犯错却是偶然的,可能是受环境的影响,也可能是受别人的误导而冲动所为。比如小刚对包子店老板的报复行为功亏一篑后,产生的悔恨就是一种纯粹的感性认识。他一开始不会为自己的行为羞愧,更不会忏悔。

    然而,羞愧和忏悔的人很少会把自己的错误归咎于他人。他们把自己过失的行为完全归咎于自己,从理性分析中获得反思。经过负疚感的洗练,对自我进行发自肺腑的劝诫,从而转为积极的预防。小刚因为饥饿难耐偷店铺老板的包子而被官差衙役抓获,在老板和衙役的感化教育之下,小刚羞愧难当,认识到偷窃行为的不耻而产生良知上善本能的苏醒。从此,提升自我,好好生活。

    试想一下,因为你的疏忽大意或者小小过失,你奋力拼搏的目标就此与你擦肩而过,你会有何感受?如同一个旅行者,一路追跑奔向期望已久的目的地,当他精疲力竭不得不停下休息的时候,却发现目的地不在前方,而是在他身后很远的地方,他早已越过了目的地。长时间的奔跑让你筋疲力尽,再也无力返回,况且即使你返回,目标也早已被他人所得。如果原地休息,又会引来狼、虎,继续往前走,就是万丈悬崖峭壁。想想你就是这位旅行者,失去目标,痛心吗?永不再现的良机,懊悔吗?这就是悔恨,痛心加懊悔……

    从悔恨中感悟人生

    父亲,这个在小英生命里只有哀与恨的人,现在已经彻底从她的生命里消失了。从小英的内心里来说,无所谓紧张,也无所谓轻松,但偶尔会想起,会沉思这个让她漠视了二十几年的,在血缘上被称为父亲的人。

    小英从小生长在一个暴力家庭中。父亲是一个长期酗酒的酒鬼,没有工作,没有责任。母亲默默地扛起了照顾整个家庭的重担,早出晚归,日夜辛苦。在小英的记忆中,劳作了一天、累得直不起腰的母亲回到家里还要忍受丈夫的拳打脚踢、冷嘲热讽。之后,母亲看看惊慌躲闪的小英,无奈地苦笑一声,“没事,别怕”,再默默起身,给小英烧水做饭。脸上、身上浑身是伤的母亲在黑夜中无声哭泣的场景深深地印在了不懂事的小英记忆中,那么清晰,那么深刻。

    长大后的小英早已经习惯了支离破碎的命运的捉弄。她把所有的精力,所有的时间全部用在了学习上,发誓要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好让母亲和她离开这个冰冷的地方。小英的父亲依旧无所事事,依旧喝得烂醉如泥,依旧对小英的母亲拳打脚踢。之后,在小英的誓言还没有暖热的时候,无法忍受这样人生的母亲选择了决然的离开,丢下了她一生不舍的牵挂。

    母亲的出走让父亲没有了活着的希望。长大后的小英也没有了继续留下来的希望,高考后,带着对父亲的不解与怨恨,小英开始一个人晃荡。逃离曾经的伤痛是小英远走他乡的最强烈念头。父亲、母亲和小英就这样天各几方,一晃就是十年。期间小英与母亲也有一些联系,但更多时候是双方的沉默。母亲有时也会谈到父亲,但倔强的小英还是残忍地打断了母亲,她不想听到有关父亲的任何信息。

    小英最后一次听到父亲的消息是父亲走了,下落不明,生死不明。一向坚强的小英突然变得软弱无力。小英的脑海中不时浮现出父亲的不同表情:冷漠的嘴角上扬,得意的笑,吱吱的声音刺穿天际的耳膜,像是在讽刺小英的冷漠;冰冷绝望、彷徨无助的面孔,像是在乞求小英的原谅;紧皱的眉头、抱紧的双臂,像是在呼唤,又像是在赎罪;更多时候是一种慈祥安和的神态,目光柔柔地注视着小英,不语一句,像是在鼓励,之后缓缓向后退去,只留下片缕气息,之后犹如一股轻烟消失得无影无踪。

    多年来,小英一直戴着坚强的面具坚强地活着。从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已经把小英渴望的温暖残忍地剥夺了。没有了安全的呵护,剩下的只能是冷漠的支撑。但内心对父亲的渴望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小英在听到父亲离去的消息时,突然倒下。小英忽然明白了,作为父亲,他没有尽责尽职,但作为子女,她也没有尽孝;她比父亲更坏,更冷漠。她从来没有试着理解这个生他养他的人,也从来没有给过让父亲温暖自己的机会,到底是父亲剥夺了自己想要的温暖,还是自己切断了温暖传递的渠道?小英陷入了深深的悔恨中……

    父亲依旧是父亲,是生你养你的人,无论你怎样逃避,血缘注定是牵连,割不断,扯不开。曾经的痛苦记忆,小英如今回想起来,就好像发生于昨日一般,那么清晰。然而,时间的年轮碾过痛苦的记忆,却碾开了真理。从小看到的,听到的,体验到的痛苦未必就是真痛苦,因为我们关注的总是我们自身,我们习惯为自己不平。在痛苦的边缘,我们总认为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不幸、最痛苦的人。殊不知痛是互相的力,你痛,对方也会痛,也许他的痛更复杂,更身不由己,是痛上加痛。年幼的小英又怎能明白?

    十年的时间,小英经历了许多,也体会了许多,更从体会中学到了许多。混沌不清的怨恨从来就是小英想要的结果。恨得越深,爱也就越深。因为越是爱的人,希望得到的就越多,要求就越苛刻。当期望受挫,小英的失落就油然而生。父亲的极端造就了小英的极端。他们在互相爱的过程中彼此折磨着。

    想通了却很倔强,不肯认可,因为低头意味着软弱,意味着服输。父亲的离开让小英压抑许久的情绪彻底崩溃,隐藏的最后一丝温柔让小英喃喃自语:“为什么不好好珍惜自己,就算在遥远的他乡,我也知道你还在,我也知道你还在努力生活,我们的心依旧是不缺失的,就算没有丝丝暖意,至少不是结冰的啊。可如今呢?想到你的容颜,想到你的身躯,想到你的双手,想到你的单薄,除了心口泛起的酸楚,我不知道我还能怎么办?”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在许久之前,小英永远也想不到这句话与她会有什么相关,可如今,这句话不断地在小英的脑海中闪现。小英隐忍了十年的泪水顷刻之间汇集成河!模糊的、忘却的记忆此时莫名地被唤醒,原来记忆中留下的不仅是痛苦,也有很多色彩缤纷的美好。

    在小英很小的时候,父亲还有工作的时候,父亲对小英的笑是慈爱的笑。父亲常常把小英抱在怀中,用他巴扎的胡子搔痒小英稚嫩的小脸,银铃般的笑声响彻整个大厅。父亲好像常常不在家,可能是出差吧。但每次从外地回来,父亲总是会给小英买一些好玩的东西,有漂亮的衣服,好玩的玩具,更多的是好多好多好吃的。那时候的小英好开心啊。之后父亲遭遇的变故不是小英能够理解的,所以也是小英不能接受的。曾经美好的一切在后来不美好的感受中就此被压抑,深深地,不留一滴。

    陷于过往回忆中的小英泪如雨下,记忆的闸门越开越宽,小英的悔恨也越来越浓。

    高考是小英人生的一大要事,但长期忍受痛苦的小英根本没有把它放在心上。依旧如平常一样,起床,洗脸,然后准备进考场。但就在小英离家的时候,父亲从外面回来了,买了小英平常吃不到的豆浆油条,嘴里还一再唠叨,“哎,人真多,还好赶上了,快过来把它吃了,热乎着呢……”小英当时毫不在意,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就离开了。只听见身后的父亲叹息一声:“哎,这孩子……”

    小英如愿以偿离开了生她养她、让她痛苦的地方,常年四季漂泊他乡。父亲的影子离她越来越远,她在忘却的沉沦中生活着。如果没有收到父亲离去的消息,小英还是一如既往地倔强,一如既往地佯装坚强,一如既往地否认父亲对她的爱,一如既往地否认自己对父亲的思念。小英在深深的自责、悔恨中感受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悔恨的重生力量

    身体不好的奶奶一直是无极心头最隐藏的牵挂,这份担心浓烈得让她直冒汗。奶奶的音容笑貌、蹒跚步履、破旧小屋、寂寞身影不停出现在无极脑海最深处。无极一直坚信奶奶会活着,长命百岁地活下去。虽然不幸福,却仍可坚强地守着自己最后残存的意志……

    忧虑有时可以成为最好的动力。无极离家多年,一直没有回家的期待与想念。如今对奶奶的思念,如此的强烈,以至于使她迫不及待地踏进多年未曾踏进的家乡,感受多年未曾感受的亲情。见着了奶奶,无极特别感慨!看到多年未见的人,身形早已经不复当初的硬朗,脸色蜡黄,长年居住的小屋丝毫感觉不到人的气息,瑟缩地发抖!无极感慨之余留下了辛酸的泪水。

    看到奶奶精神还好,让无极恍惚觉得原来她的担忧是多余的……甚至象征奶奶生命不息的“万年青”盆栽,也还和二十五年前一样,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无极依稀看到了生命长存的希望!

    奶奶眯着眼,流着泪对无极说想她,好想,一直想,一直念到心痛。奶奶问无极,这么多年不回来,是不是无极把她给忘了?感触颇深的无极,抱着奶奶,摇了摇头。从小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给了无极很多很多母亲没有给她的东西与体验。衣服撕破了,年迈的奶奶会戴上老花镜,一针一线帮无极缝补好,可是青春花季般的无极实在不好意思穿缝补的衣服,出现在同学群中,最后奶奶的心血还是被搁置,不了了之。

    在无极离家之前,她一直与奶奶居住。这是习惯,也是依赖。偶尔无极去家里住一两天,奶奶就会想她想到心慌,无极在家里也找不到熟悉的气息,于是不顾母亲的劝阻,依然返回奶奶家!无极常记得,奶奶一直有失眠的习惯,但为了她的学习,奶奶多年来学会了忍受无极通宵达旦的不眠不休。

    对无极,奶奶也许没有细腻的思维,但却有最真的疼爱……

    因为莫名的担忧,无极奔回了阔别十年的家。与奶奶的相聚造成的错觉让无极没有停留很久,甚至与奶奶住一晚的想法都没有。无极在离开的时候,颇为遗憾,但她一直坚信她还有机会!因为奶奶给了她希望。

    然而,在无极离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就收到了奶奶病危的通知。眼泪如断线的珠子,哗哗地往下流,止也止不住。

    一直以来,无极不够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她选择不停地逃离,成长的过程让她学会了珍惜,也学会了感恩。因为想着安定,因为想着改变,之前毫不在意的东西如今对无极来说,变得异常珍贵。从十年前选择离开的那天起,陪伴无极长大的那个地方就已经淡出了她的记忆,没有刻意却甚是刻意地遗忘了那里的人群,包括无极亲爱的奶奶。

    也正是因为想着改变,所以无极才会坚强果敢地走进模糊的记忆,正视过去发生的点滴,正视爱她养她的人们,所以对奶奶的怀念才会这么刻骨铭心!无极一直坚信奶奶不会离她远去,可岁月的无情终究还是没有留得住无极最亲爱的人……

    从上次见到奶奶之后,无极的心一直就没有安定过。耳根异常地发热,总好像有人在思念她,无极的思维所向也总是有意无意地指向了家的方向!原来是奶奶呀,在弥留之际,放不下无极。所以心的牵绊有意无意地穿过时空蔓延了过来。无极多么想有孙悟空的万般变化,让她此刻就出现在奶奶的床前,让奶奶的身体健康如往常。无极多么想有观世音菩萨的万般能耐,让她隔空诉说她对奶奶的思念,让奶奶立刻容光焕发呀。然而,接到奶奶病危消息的无极,此刻除了悔恨,还剩下什么呢?伤心懊悔的无极任由思绪乱飞……

    无极对奶奶的记忆永远停留在了十年前她离开的瞬间,那么清晰……无极不相信从小相依为命的奶奶会弃她先走,无极还是无法相信岁月会无情地在奶奶身上刻下苍老的印迹。无论万年青是如何郁郁葱葱,人在永恒的时间面前还是一样地脆弱不堪。

    痛苦伴随了奶奶的一生:青春年华之际奶奶与爷爷天人永隔,奶奶生养的三个孩子早年夭折,最后不得不抱养了父亲与姑姑。无极一直在想,奶奶最幸福的时候应该就是陪伴姑姑与父亲的成长吧!奶奶一直把父亲看成是她生命的支撑点。然而,父亲的变故让一切成为了泡沫,父亲冷漠无声地诉说着奶奶一生的悲哀。无极的父亲是不幸的,无极的奶奶更是痛苦悲哀的。两年前,白发人送黑发人,无极奶奶陷入了彻底的痛苦之中。

    一直到好久以后,无极才明白,父亲的离去带给奶奶的决然不是痛苦,而是致命的打击。也许那个时候奶奶就预见了她即将要离开的命运吧。奶奶走了,安静地走了,因为人间的对面有奶奶的亲密爱人,有曾舍不得放不下的儿子,奶奶大半的依靠都在那边,所以对奶奶来讲离开应该是期待的吧!

    可是,无极的喉头依旧哽噎,心痛依旧难忍……

    无极想着奶奶冰冷的身体,没有呼吸的躯体在阴暗的角落,孤苦无依;

    想着奶奶躺在病床上的时候,自己没有亲自给奶奶掖掖被角;

    想着奶奶病重的时候,自己却远在他乡;

    想着奶奶走过的半生,自己却没有付出任何心力;

    想着奶奶思念她的时候,自己忘记了思念;

    想着奶奶闭眼的那刻,自己没有亲手捧起奶奶滴落的晶莹泪珠;

    过去的一切不断地在无极的脑海中闪现,清晰到可以闻见奶奶小屋前栽种的鲜花的味道,泥土的芳香!

    无极在心里疯狂地呼唤:“奶奶,你走了吗?那道温暖的光,你看到了吗?在你走之前,能不能到我身边来最后触摸我一下,让我感觉你的存在?这样我的悔恨是否可以不再那么浓烈……”

    不管是父亲的放弃,还是奶奶的离去,无极都体验到了深深的愧疚与悔恨。无极从她的悔恨中,明白了珍惜身边已经拥有的东西是多么的重要啊!人生何其短暂!如果我们一味地把精力、心神放在让我们痛苦的人和事上,且固执地不肯回头,那我们就真的来不及面对我们自己了。不要等到真的失去了,才恍然大悟。感受身边的点点滴滴,用心捕捉温暖的气息,把心中的爱尽情放出去……

    不要让悔恨束缚你的手脚

    前不久欣赏了一部疗伤系的励志影片《爱不胜防》,回味之中让我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这么一句话,“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不要让自己活在痛苦的回忆里”,想来非常有感触。

    故事中的男主角,伯克瑞恩是一位深受大众喜爱的畅销书作家。他最畅销的作品《A-OKAY》有着心灵鸡汤般抚慰人心的力量,振奋了无数受伤的灵魂。伯克瑞恩因此成为受人推崇的心灵导师。乐观、自信、热情、积极的伯克瑞恩经常游走于世界各地进行精彩的演讲,向无数读者传授快乐的秘密,传递困境中重生的希望。他A-OKAY的手势征服了每一位到场的人。他从不避讳他的灵感是来自于他爱妻三年前去世的惨痛遭遇。面对在场的所有人,他大声呼喊他没有被那场事故击倒,他依旧可以快乐生活。他相信大家都可以,只要说OKAY,每一位都可以从中获取重生的力量。

    然而,他是真的快乐吗?他真的有从妻子车祸的阴影中走出来了吗?从台上自信满满走下来的瑞恩被岳父无情地批判与指责,瑞恩面对自己留下的只能是无声的叹息。他在书中教导别人面对困境要拥有信念,要走出阴霾,要相信自己,要挑战自己的极限,但他自己却深深地怀念过世已久的妻子,不能自已。他佯装坚强,因为他早已经习惯用面具来包裹自己。偶然遇见爱乐薇姿,瑞恩沉默封闭的心泛起了点点涟漪。一个聪慧、漂亮、独立,但又渴望温暖、渴望爱情的花店老板,就像一抹温暖的阳光,悄悄渗进瑞恩受伤的心,慢慢把它抚平,慢慢把它滋养。

    他们毫无征兆地相爱了……可是过去经历的伤痛让他们无法轻松自然地打开心扉,来享受这份甜蜜的爱情。伯克一直认为妻子的丧生是由于自己的失误而导致的,他无法从悔恨中苏醒;爱乐薇姿一次次的错误恋情让她向往的纯粹爱情一次次地被伤害,她怕再次受伤,所以她同样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

    如果瑞克与爱乐薇姿都沉迷于悔恨的伤痛中,佯装快乐,不肯面对自己,那么故事就没有故事了。甜蜜的爱情只能是画饼充饥,始终无法化解他们内心真正的伤痛。但观众需要故事的滋润,现实中的我们需要继续生活的勇气,所以故事是浪漫的,结局是完美的。

    想要快乐轻松地生活,那么请牢记“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不要让自己活在痛苦的回忆里”这句话。

    小刚和妻子怀着无比惬意的心情去澳门旅游,准备好好地放松放松。可是一到澳门,小刚的赌瘾就犯了。不过一个礼拜,小刚就输光了身上带的所有的钱。妻子一怒之下,提前回家,留下小刚让其自己想办法。“赢不回输掉的钱,就不要回来见我。”晚上小刚躺在宾馆床上辗转反侧,万分焦虑。突然,从柜子底下反射出一道银白色的光,直直地射进小刚的视线。小刚从床上跳下,伸手去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掏出了几个硬币。在他抓硬币的瞬间,17这个数字在他脑海一闪而过。常常赌博的人非常相信命中注定这回事,小刚认为这个数字肯定可以给他带来好运。于是他穿戴整齐直奔赌场。他用他刚刚捡到的5元硬币作为赌注,并选择了17这个数字,输了就赔进去,赢了就得到35倍的数量。

    按正常的推理来看,击中17这个数字的几率是非常小的,而且中国人认为有7的数字不吉利,常常不会首选这个数字。但命运就是这么神奇,小刚选了17,小球就像有意识似地毫不犹豫地跑进了17的区域。于是小刚就如着了魔一样疯狂地在数字17上下注。5元,175元,6 125元……小刚越赌越大,赢的钱也越来越多。最后赢到了1 750万元的时候,赌桌上的其他人不愿意继续输下去了,于是纷纷起身离去。小刚拿着一千多万元,那个开心呀,兴奋地给妻子打了电话,告诉妻子他的好运到了。惊喜之余的妻子特地嘱咐小刚回家的路上千万要小心。

    灵感和好运以及怀中的一千多万元让小刚头脑发热,就像被人下蛊惑一样,认为今晚就是老天眷顾着他。于是意犹未尽的小刚又去了另一家赌场,选的是同样的数字,下的是同样的赌注。然而,这次幸运之神没有光顾他,小刚口袋中的钱如装在无底沙漏中的沙一样,快速地流失,直到分文不剩,最初捡到的那5元硬币也落入了他人的口袋。硬币表面反射出来的银白色亮光深深地刺痛了小刚的眼睛。他不停地问自己,“今晚到底输了多少?”一千多万元的概念不断地在小刚的脑海中闪现,就如之前的数字17。

    万念俱灰的小刚失神落魄地走出赌场,看着街角的霓虹灯闪亮地微笑,小刚对自己的悔恨尖锐地穿梭于他的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小刚看见黑暗慢慢地朝他袭来,越来越快,越来越猛,在悔恨中沉思的小刚没有意识地撞向了迎面驶来的豪华轿车。“砰”……小刚的身体被撞向了遥远的宇宙太空中,无影无踪……

    现实就是这么残忍。深深地受制于悔恨的漩涡中,迎接你的绝对不是光明的火种,而是无底的深渊。

    小刚输掉了赢回来的全部的钱,不是几百元,也不是几千元,而是几千元的万倍。置于云端的快乐还没来得及享受就被他亲手推下刺骨的冰洋中。悔恨就如冰水一样无情地包围着小刚,悔恨自己的无节制,悔恨自己不听妻子的劝告,悔恨自己的贪得无厌……就这样,悔恨吞噬着小刚,让他忘记了呼吸,让他忘记了挣扎,于是他拱手让出了自己的生命,补偿自己悔恨的泪水。

    深处悔恨中的小刚忘记了,他输掉的钱不是他辛勤劳动所得,就连最初的五块硬币也不是属于他自己。理性思考一下,小刚是不输不赢,所以他没有必要为不存在的失去而搭上自己宝贵的生命。悔恨往往会淹没自己理性的思考。面对错误,我们需要的不是冲昏头脑的沉沦,而是冷静的心态。在电影《爱不胜防》中,伯克与威姿勇敢地面对了自己,走出了困境。他们都从悔恨中苏醒过来,学会了面对过去,也学会了珍惜未来,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把握现在。所以,他们是浪漫的一对,也是幸福的一对。

    消除悔恨的方法

    做错了事,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人们往往会悔恨不已。人的悔恨指向的是自己,不是他人,也不是错误的事件本身。人把自己当成敌人来恨,所以,人的自我就分裂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被恨的部分,一个是施恨的部分。所以悔恨的人常常忍受着自我分裂的痛苦,这种痛苦的体验远远胜过仇恨、怨恨带给个人自身的体验。

    施恨的那部分自我是痛苦的,因为他已经体验到刻骨铭心的痛了;被恨的那部分自我也是痛苦的,因为他被自己恨着,体验着被恨的感觉,体验着被自己鄙视,被自己遗弃的痛。一个人承受一种痛已经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了,可他还被自己怨恨、憎恨,更为重要的是他无处发泄,因为恨他的人就是他自己本身。

    如果两种恨指向的方向是一致的,那么这个人可能只是痛上加痛,排解这种痛苦相对来说也不是难办的。但他体验的却是方向对立的两种痛。这无处宣泄的痛,来自于自身,又转向了自身,无法逃避,无法抛弃,面对的勇气被牵扯的痛撕裂得体无完肤。他们在受体的心中疯狂地舞动着,堆积着,当勇气被消耗殆尽时,也就是这个人走向自我毁灭的时期。

    悔恨是可怕的,但悔恨又是徒劳的。

    小刚输掉了赢得的钱,陷入了悔恨的痛苦中。但有用吗?悔恨没有让他重新得到失去的东西,悔恨也没有留住他妻子渐行渐远的脚步,反而让他失去了正常思考的能力,冲动之下,选择了一条不归路。项羽在自刎前夕,悔恨自己当初没有一举灭掉刘邦,悔恨自己不够果断,悔恨自己固执的臭脾气,但有用吗?悔恨没有改写历史的篇章,悔恨也没有让项羽救回自己心爱的虞姬,反而让自己葬身于滚滚的乌江之中。

    有时候,我们在错误面前,产生悔恨的心也是在所难免。但重要的是面对悔恨的心,我们该如何选择。沉迷堕落,还是勇敢面对?

    小李昨晚泡酒吧泡到凌晨五点才回宿舍,晕晕沉沉的他没睡两个小时就被舍友叫醒。今天是小李入校的第一天,第一节课绝对不能不给老师面子,况且还是本校最有声望的教师。于是,忍着头痛欲裂的痛苦,小李还是艰难地从床上爬起。

    一路上,小李被学校优美的环境所吸引,不知不觉上课的铃声响了。正当小李要进教室的时候,忽然一群拉拉队美女从他眼前飘过,热血沸腾的小李不由自主地追了上去与美女们聊了起来,就这样忘了时间。等聊完小李才惊觉,忘记上课了!于是,小李蹑手蹑脚地打算从后门进入教室,谁知一推门,就被老师撞了个正着。“请这位同学出去,我不欢迎不尊重老师、不尊重课堂的学生,请你出去。”严肃的声音穿透整间教室。无论小李如何道歉,甚至用落泪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真诚歉意,老师都坚持自己的原则。“你不知道有句话叫覆水难收吗?如果想要上我的课,想要拿到这学期的成绩,那么就请你把泼出去的水收回来,否则,请你现在就出去。”

    小李当时整个人就懵了。现在他连想死的心都有了。“都怪自己太贪玩,要是昨晚早点回来就好了……早点起床,早点来校,就不会见着那些漂亮美眉了,也就不会耽误课了……”怎么办呢?老师是全校最严格、最讲原则的人。要是没这门成绩,三年后就甭想毕业了。全班安静得可以听到针掉下去的声音,除了老师,所有的人都看着小李。小李此刻真恨不得地下开个洞,让他跳下去好了。但这能解决问题吗?无论怎么悔恨,自己都不可能因为老师的责骂而去寻死。但老师的原则又破坏不得。想到这里,小李慢慢地冷静了下来。“只要覆水可收,不就行了?”于是小李恢复了之前的自信,轻松地耸耸肩,对老师说:“这有什么难的,老师,请等我一下。”

    没过一会儿,小李从外面回来了,手里拎着一桶水和一块海绵擦。只见小李把这桶水倒到了地上,之后又拿着海绵一点一点地把地上的水吸到水桶里。最后,小李真诚地向老师鞠了一躬,说:“老师,我今天真的是做错了。虽然我没有把覆水全部收回,但请老师再给我一次机会,给我好好做,好好学的一次机会,我会把剩余的水补回来。”最后的结局,想必大家都已经猜到,不错,老师给了小李热烈的掌声。

    要想把悔恨变成改正错误的实际行动,就不要把追悔的目光定向错误的过往,而是把痛改的决心用在现在和未来。

    如果你沉迷于自己对自己的指责中,无法自拔,那么这门关系你是否能顺利毕业的学科就会泡汤,因为沉迷只会让双重的痛苦更加痛苦。在极端痛苦的情况下,悔恨只会加速你迈向一无所有的绝望境地。如果你学会说“没关系”三个字,那么你就拥有了面对自己的勇气,曾经的错误不再是错误,反而会成为提醒你成长的苦口良药一剂。退缩与成长一线之隔,是退还是进也就在你一念之间。

    不要认为在悔恨的阴影下,前进是如此的遥不可及。如果这样想,那么你就走进了悔恨给你设好的圈套中去了。你注定会一败涂地,痛苦终生。不要总想着“后悔当初”“要是当初不这样,现在就怎样怎样了”,这样想是徒劳,无意义的,你应该把这次改为下次该当如何。我们寄希望于下次,就是为了避免同样的错误发生。消除悔恨的方法,绝对不是逃避,不是固守于此次的错误,而是积极面对,积极思考,积极预防,这样你才能在痛苦中获得成长。

    人生不可能完美无瑕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在一张白纸上点了一个黑点,然后问他的几个学生:“在这张白纸上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看到了黑点……”之后,该心理学家得到了这样的结论:人们通常只会注意到自己或他人的瑕疵,而忽略其本身所具有的更多优点。

    想想,也真是这样。偌大的一张白纸,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希望与期待,我们可以以黑点为中心描绘精彩的未来,等等。总之,我们能做很多。在我们的眼里,它应该具有更多的内涵,而不仅仅是黑点的存在。

    是我们自己禁锢了自己,让我们不停感叹生活的残酷与命运的悲哀;也是我们自己赦免了自己,让我们不断缩小未来的版图与衍生的希望,是我们自己把本就不完美的人生看得更加残破不堪。如果能够把人生的不完美看成是完美的转身,那么你就真正地走在了成熟、完美的蜕变进程之中。这不是胡话,这是我们心中该有的希望。

    很多时候,当我们缺少一些东西时,我们往往会有更完整的感觉。因为我们心中充满了希望与梦想,我们拥有为之奋斗的勇气与坚持。我常说:“坚定地认为自己不完美本身就是一种……”一个拥有一切的人,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他没有梦想,也没有希望。他体会不到奋发的激情,也无法感悟挫折的魅力。

    人生是不完美的,所以我们要有不完美人生的快乐心境。

    罗兰曾经说过:“一个人如能让自己经常维持像孩子一般纯洁的心灵,用乐观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肠待人,光明坦白,他的人生一定比别人快乐得多。”

    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就像在天边的大海上航行,有时会风平浪静,行驶顺利;有时却会惊涛骇浪,行驶艰难。但只要我们心中的灯塔不熄灭,我们就能沿着自己的航线继续航行。在阳光中学会欢笑,在阴云中学会坚强;在狂风中抱紧希望,在暴雨中坚定信念;我们终究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大道。

    现实生活并不会时时刻刻为我们保留快乐幸福的味道,所以我们要学会自己储存爱与希望。有人说,心灵就像是一个容器,装的事情太多,会杂乱;装的事情太久,会腐掉。杂乱、阴暗、潮湿的事情会让我们烦躁与不安。没有轻松愉悦的心情,人就不会焕发自信的光彩,怨恨、冷漠就会悄悄降临我们身边,点点滴滴渗透,直至我们脆弱不堪,苟延残喘。所以,我们要不时地打开心灵的窗户,让阳光直射,清洗心灵滋生的霉菌,让绿色铺满整间心房,洋溢暖暖的爱意与希望。

    人生是不完美的,所以我们要遗忘不完美人生的痛楚与悔恨。

    一位教师,为了让自己的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过去的悔恨是无益的,在课堂上她将一只装满牛奶的瓶子朝地上猛地摔下去,瓶子被摔破碎了,牛奶流了满地。在座的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她告诉学生:“你们可能为这瓶牛奶感到惋惜,可是这惋惜已经无法使这瓶牛奶恢复原样了。所以,在你们今后的生活中如果了无可挽回的事情,请记住这摔破了的牛奶瓶。”

    错误已经造成,明知错误无法挽回却偏要一意孤行,结果只能是徒劳无益。人生的路非常漫长,人生的路坎坎坷坷。抬眼眺望,哪一个行路者不是身背行囊?哪一个行路者的心灵不曾有伤?不要因生活中的一些细小过失而后悔,如果事事追悔,恐怕一个人一辈子都会生活在数不清的悔恨之中。与其悔恨不如当机立断:汲取教训,以后不要再犯。毕竟人生不是完美无瑕的。

    如果你受伤了,遇挫了,请抬起头,对着镜中的自己,每个人心灵深处都有自己宝贵的东西。此刻流泪了,只是不完美的人生在告诫我们要懂得珍惜,懂得珍惜不完美外的完美。我们都在行走的旅程中,都只是永恒中的一个匆匆过客。我们遇见的每个人,走过的每个地方,都是这段旅程中的精彩,是不完美中的完美!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悟有瑕疵的生命真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