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中国史-三国卷三国卷·从群雄并起到三足鼎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东汉和两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魏、蜀、吴三国政权。三国时期波澜壮阔,充满着生机,常常引后人追思。唐、宋时期有大量关于三国内容的诗词,元、明、清时期也有大量关于三国事迹的戏剧和民间文学。其中,明朝人罗贯中编著的《三国演义》,以其丰富的历史内涵风靡世界。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天下的统一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在北方兴修水利,广为屯田,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他还打破世族门第观念,任人唯才,抑制豪强,在他统治的地区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曹操不只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名诗人,所作的《短歌行》二首非常有名。

    天下大乱与群雄割据

    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专权,朝廷黑暗,加上天灾连年不断,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从此中国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混战时代。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外戚和宦官大势已去。公元189年,董卓控制了东汉王朝。地方州郡长官在反董卓战中以及后来的相互攻伐中逐渐壮大势力,这样便形成了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的局面。

    “三姓家奴”的反复无常

    吕布(公元151年-公元198年),字奉先,三国时期有名的武将,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人。吕布英勇善战,但又翻脸不认人,势利多变。在民间人们称他为“人中吕布,马中狡兔”以及“三姓家奴”。吕布曾认奉并州刺史丁原为义父,在丁原麾下担任骑都尉、主簿。汉灵帝死后,丁原便进入京城和大将军何进勾结,共同把持朝政。这时董卓也进京,他在私下收买吕布,令其诱杀丁原。董卓得势后,收吕布为义子,但董卓脾气暴躁,跟吕布的父子情谊实在不堪一击。公元189年,在司徒王允的挑拨下,吕布诛杀董卓。

    史书上记载吕布跟董卓的婢女有染,但其名不详。在《三国演义》中,该婢女名为貂蝉,是王允的义女,后为吕布之妻。董卓死后六个月,旧部打入京城。吕布带妻逃出京城,之后相继投奔军阀袁术、袁绍、张杨、张邈、刘备等人。吕布骁勇善战,曾多次打败曹操。但后来,他被曹操擒杀于白门楼下,临行前,他向曹操请求免死,但刘备提醒曹操这个人不讲信用,多次背叛,留下来是个祸患。曹操遂将吕布处死。

    三国鼎立的现代地图

    三国鼎立时,按现代的省市区域来看是这样划分的,北魏为: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湖北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山西北部以及甘肃。

    东吴有:上海、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海南以及台湾。另外还有湖北省南部以及湖南省(关羽死前是蜀汉的,死后是东吴的)。

    西蜀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另外还有湖南省荆州以及湖北省南部。

    享誉千古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三国形成时期,刘备、孙权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败曹操的战役。公元208年,基本统一了北方的曹操想统一天下,便在这年率领大军南下荆州,占领荆州的刘琮被迫投降。曹操乘胜追击从荆州逃亡的刘备。刘备便派诸葛亮出使江东,向孙权求援。孙权派大将周瑜、程普率领军队开赴前线,跟刘备的军队组成联军,在赤壁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曹操北撤,孙权和刘备也各自夺去荆州。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它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有名的一场。

    首拓“唯才是举”用人观的人

    汉朝时期选拔官吏,要求十分苛刻,被选用的人既要有仁义道德,又需要有高贵的出身。曹操为了维护和发展自己的势力,并不局限于汉朝的用人标准,而是强调“唯才是举”。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即使出身卑微,或者缺乏封建道德,他也会提拔重用。公元210年到公元217年,他相继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有才能的人。

    关羽何以取代岳飞成为“武圣人”

    “武圣人”原来一直是岳飞,满清以前岳王庙遍及全国,备受百姓的崇敬和爱戴。但到了满清统治时期,朝廷将有关岳飞的小说全部禁毁,然后拔高关羽的形象,来取代岳飞在人民心中的位置。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岳飞抗击的是女真人的侵略,女真人是满清人的祖先,而满清建国者奴尔哈赤又极爱读《三国演义》,杀死明朝毛文龙和袁崇焕用的就是三国中的计谋。因此,满清统治者对三国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大清将其奉为“武圣人”。

    不过关羽死后确实备受民间推崇,历来是民间祭祀的对象。因为在他身上凝聚了忠、义、信、智、仁、勇,蕴含了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魂。关羽其人,连曹操都赞赏不已。

    孙尚香与刘备的露水姻缘

    荆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初刘备没有立足之地,孙权暂时把荆州借给他,约好以后归还。赤壁之战后,孙权想要回荆州,但刘备不还。周瑜看刘备刚刚失去两位夫人,便打算设美人计将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以趁刘备过江之际将其拘禁,然后逼诸葛亮拿荆州换回刘备。

    刘备本来也想和东吴联合,便遵从了东吴的婚约。公元209年冬天,他由赵云、孙乾陪同来到东吴。不料孙权弄巧成拙,在甘露寺里,吴国太就相中了刘备,真的招他为女婿,而孙尚香也十分喜欢刘备。虽说刘备当时已年过半百,孙尚香还很年轻,但两人的感情甚好。刘备在东吴住了一个多月,甚至有点不思荆州了。后来,他才想起正事,在孙夫人的帮助下,冲破重重阻扰,终于回到荆州。结果孙权“赔了夫人又折兵”。

    后来,刘备取得益州后还不想归还荆州,孙权便趁刘备西征之际,给妹妹写信说母亲病重,想将阿斗和妹妹一起骗到东吴,然后用阿斗换回荆州。孙夫人不知真假,真的就带着阿斗去了东吴,诸葛亮派赵云截住了阿斗,只放孙夫人一人去了东吴。孙尚香到了东吴后,才知道母亲并没有生病。但她从此留在了东吴,是被迫还是自愿的不得而知,她和刘备再也没有见过面。他们的夫妻生活仅仅维持了三年。

    诸葛亮是否用过“空城计”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因马谡失了街亭,万不得已在西城县,用空城计吓走了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兵。不过,这个故事在裴松之给《三国志》做注时被提及并驳斥。因为据《三国志》的综合考察,诸葛亮和司马懿在阳平一带并没有作战。

    而三国时期真正的空城计发生在公元226年,《三国志·魏书·文聘传》记载,曹操手下大将文聘驻守石阳,孙权亲自率领五万大军前来袭击。“时大雨,城栅崩坏”,很难守御。文聘“乃赦城中人使不得见,又自卧舍中不起”。孙权“果疑之”,“遂不敢攻而去”。

    娶妻娶德:诸葛亮的妻子

    黄月英,又名黄婉贞,荆州沔南白水人,黄承彦之女,诸葛亮之妻。她年少时便非常有才,是当时有名的才女,文韬武略,足智多谋。不过传说她长得很丑,黄头发,黑皮肤。但后人还是对她十分尊敬,作为三国时期最有名的谋士诸葛亮的妻子,她称得上是一位好妻子,并且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她和诸葛亮的美丽传说。也有传说说黄月英长得花容月貌,只是她让父亲告诉诸葛亮她很丑,好让她知道诸葛亮是不是以貌取人的人。

    扶不起来的“阿斗”

    刘禅(公元207年-公元271年),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后主。

    刘禅于公元223年继位,共在位41年。他是三国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公元263年,蜀汉被魏国所灭,刘禅投降,被封为安乐公。曾经有一个典故“扶不起的阿斗”说的就是刘禅,大意是说他平庸无能,即使有诸葛亮这样的贤臣良将辅佐,也不能使蜀国振兴,最后还主动投降魏国。后人用“阿斗”来形容胸无大志,不思振作的人。

    不过,刘禅能在位那么长时间,也是相当有才智的。有人把他能安稳地做皇帝归功于诸葛亮,但诸葛亮在公元234年就去世了。诸葛亮死后,刘禅还做了29年皇帝,这很难说全是诸葛亮的辅佐之功。他其实是一名有容人之量、头脑清楚并知人善任的君主。而且他最后投降魏国,使自己免于一死,结局要比亡国皇帝朱由检、宋徽宗等好得多。

    悉数三国时期的著名谋士

    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出了不少的人才。首先界定一下三国谋士,三国谋士指的是在三国时期为国家立法、行政以及相关决策,提供个人智慧并起到重要作用的人。谋士代表人物有诸葛亮、郭嘉、周瑜、司马懿等。

    先说诸葛亮,他是个全才,也是个天才,他从出山起就一直负责管理刘备所有的内政和军政。刘备去世后,他又辅佐幼主,可以说他把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再说郭嘉,他初识袁绍就看出袁绍成不了大事,便转而投奔曹操,在曹操统一北方时,郭嘉出了不少计谋。

    还有跟随孙权的周瑜,他用兵如神,统帅能力也出类拔萃。他的水军出了名的勇猛。只是天妒英才,周瑜在36岁时便与世长辞。提及三国的兵法,就不能不说司马懿,他算得上是诸葛亮的宿敌,曾与诸葛亮六斗其法,使得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此外,算得上三国谋士的还有庞统、旬或、程昱、旬攸、姜维、鲁肃、陈宫、贾诩、沮授、田丰、徐庶等。

    周瑜其实很憋屈

    在明代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中,周瑜长叹过“既生瑜何生亮”,叹息自己的才华不及诸葛亮。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上,周瑜和诸葛亮两个人根本没有什么交集,诸葛亮出山时,周瑜早就是东吴的开国功臣,威名远扬,而诸葛亮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赤壁之战也是周瑜一个人指挥的,和诸葛亮毫无关系。而《三国演义》为了美化诸葛亮,捏造出了“借东风”的故事。

    历史上周瑜也不是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之人。他胸襟开阔,气度宽宏。老将程普曾觉得他年轻,对他不服,多次当面羞辱他。但周瑜都不与他计较,最后程普被周瑜的才华和度量所折服,和周瑜成为好朋友。《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三气周瑜”也没有其事,周瑜病逝在出征途中。

    嫁给薄命英雄的姐妹花

    东汉末年,东吴世家乔玄有两位国色天香的女儿,乔家大女儿(世称大乔)嫁给孙策,小女儿(小乔)嫁给周瑜。孙策和周瑜都是大英雄,这对姐妹花同时嫁给两位豪杰,也算是很幸福的事。不过,她们的命运其实并没有那么完美。

    大乔嫁给孙策时,年仅18岁,孙策20岁。可是过了6年,孙策便被许贡的家客所杀。大乔仅和孙策过了六年的夫妻生活,她还不过24岁就要守寡。身边只有幼儿孙绍,那种情景是何等凄凉!

    小乔的命运比姐姐好一些,她与周瑜夫妻恩爱了12年。不过周瑜也英年早逝,他病逝时,小乔不过30岁左右,所以当周瑜去时,也可知她的悲凉寂寞。

    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为何要建72陵寝

    曹操虽没有称帝,但权力和地位并不比帝王低,但他对自己的后事提出了“薄葬”。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那么他为什么要提出“薄葬”呢?据说,曹操一生节俭,对家人和官吏的要求都非常严格。宫中用过的布料总是破了再补,补了再用,不能换新的。还据传,他早年的时候曾经做过盗墓的勾当,亲眼目睹了许多坟墓被盗后尸骨纵横、什物狼藉的场面,为了避免自己死后遭受这样的待遇,他就一再要求“薄葬”。

    为了防治盗墓,曹操在“薄葬”的同时采取了“疑冢”的措施。布置疑冢,自然也与他生前多疑有关。据说,他生前因多疑杀了许多人。相传,在安葬他的那天,有72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从各个城门抬出来。这72座疑冢到底哪座是真的,到现在还没有被破解。

    “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中国历史上不乏逼主让位的人,但曹操始终不敢据汉家江山为己有,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中国北方,拥有大半个中国。他觉得改朝换代的事情要交给下一代去做。曹丕当然知道父亲的意图,所以曹操一死,他便让汉献帝行禅让之礼。司马懿比曹操更沉得住气,他是老谋深算之人,他的野心比曹操隐藏得更深。曹操曾对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而司马氏家族确实相继专擅曹魏朝政,并且最终取代了曹魏政权。

    司马懿(公元179年-公元251年),字仲达,汉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他曾是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年少时他就胸怀大志,当时的南郡太守杨俊很会看人,觉得司马懿是“非常之器”。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为魏王、丞相。十月,曹丕便逼汉献帝行禅让之礼,正式登上皇位,也就是魏文帝。曹操虽然对曹丕有过交代,但曹丕对司马懿深信不疑。魏明帝曹睿继位后,同样对司马懿深信不疑,对他委以重任。后明帝升他为太尉,成为全国的军事首脑。

    明帝死后,司马懿辅佐8岁的魏少帝曹芳。曹爽想独揽朝政,但他既没有军事才能也没有政治才能,根本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后来司马懿发动政变,废黜曹爽兄弟,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就这样,魏国的军政大权从此落入司马懿之手。

    敢冒天下之大不讳的人

    曹丕(公元187年-公元226年),字子恒,曹操的长子,魏朝开国皇帝,三国时代的第一位皇帝,他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为魏王、丞相。他积极调解曹氏跟士族之间的矛盾,确立九品中正制,取得士族们的支持,为称帝奠定了基础。同年的十月,他逼迫汉献帝让位,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洛阳。

    飞蛾扑火的曹家后人

    曹髦(公元241年-公元260年),字彦士,魏文帝曹丕之孙,魏高贵乡公,曹魏的第四任皇帝,公元254年至公元260年在位。公元254年,曹芳被司马师废掉,14岁的曹髦被立为帝,改元正元。曹髦年幼,不过是一个傀儡。曹魏大权都被司马师和司马昭所掌握。司马昭专横跋扈,朝政黑暗,曹髦对他的行为非常不满。

    公元260年,曹髦召见王经等人,对他们讲“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然后率领宫人讨伐司马昭。但是这次行动被司马昭提前知道,他在谋士贾充的指使下,杀害曹髦,曹髦被杀时年仅20岁。

    是谁发明了麻醉剂

    东汉末年,也就是公元2世纪,我国著名医学家华佗发明了“麻沸散”,也就是外科手术时用的麻醉剂。华佗(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名旉,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中药麻醉剂——“麻沸散”的问世,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而且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大。麻沸散要比西方使用乙醚、“笑气”等麻醉剂早了一千六百多年。所以说,华佗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但可惜的是,后来麻沸散失传了。

    刘徽在数学上的贡献

    刘徽是我国数学史一个伟大的数学家。他的著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他是我国最早明确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竹林七贤”的诗酒生活

    魏正始年间(公元240年-公元249年),司马氏和曹氏不顾百姓死活,夺权斗争激烈。文士们不仅不能施展才华,还时常担心性命之忧。因此他们便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癫狂来排遣郁闷的心情。

    “竹林七贤”就是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他们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这七人经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里,饮酒作诗,世称“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不过当时朝政黑暗,他们不敢直接说出自己的看法,而是通过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愿做打铁匠的风流名士:嵇康

    嵇康(公元224年-公元263年),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州境内)人,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整个魏晋文艺界和思想界,嵇康都是一位极有魅力的人物,他的人格魅力以及文化影响都是巨大而深远的。他幼年丧父,娶长乐亭主为妻。

    嵇康为人放荡不羁,不喜做官,平时以打铁为乐,也有人说他是以打铁为生。司马昭曾想聘他为自己的掾吏,他离家逃避到河东。后来司马昭将嵇康逮捕入狱,行刑当天,有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但司马昭最后还是判处其死刑。临刑前,嵇康神色自若,并要求兄长带来他平时爱抚弄的琴,在刑场上弹了一曲《广陵散》。曲毕,他从容就戮,时年39岁。

    “七步诗”作者曹植其人

    曹植(公元192年-公元232年),字子建,自幼聪慧,10岁便能出言成论,落笔成文。曹操对他非常宠爱,几次想立他为世子。不过曹植本人热爱自由,不为礼法所拘,屡犯法禁,曹操为之震怒。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曹植从此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再是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王子,而成了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曹植曾有一首很有名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是曹丕逼他在七步之内所作。

    历史上第一个《邮驿令》

    东汉末年,中原地区战乱不断,百姓连饭都不吃饱,就更不要说进行正常的通信邮驿活动了。据史书记载,当时皇帝和政府下达的文书命令,因为战乱无法顺畅下达。直到曹操统一了北方,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曹操和他的继承人加强了对邮驿的管理。

    曹魏时在邮驿史上最大的建树,就是制定和实施《邮驿令》。这是魏文帝曹丕时由大臣陈群制订的。其内容包括军事布阵中的声光通信、“遣使于四方”的传舍规定以及禁止与五侯交通的政治禁令等。《邮驿令》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的邮驿法,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水上动心思的“天下名巧”:马钧

    三国时期,科学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涌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其中在机械学方面,马钧的成就最为突出。马钧,字德衡,魏国扶风(今陕西兴平县)人,生卒年月不详。他不善言辞,但富有巧思。当时京都洛阳有很多菜园,但是缺水浇灌。马钧为菜园做了翻车,让小孩转动它,于是井水源源不断地流出,其浇水效果超过了普通的提水工具百倍之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