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心理学-拒绝负能量——保护正能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种充满负能量的人之所以不被人喜欢,是因为他们会令听者陷入焦躁的情绪中,不仅令自己,也令周围的人失去行动力。无论你在抱怨什么,你都在传递一种负面情绪。对组织而言,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正常运转及前途命运。

    负能量带来了什么?

    如果让你问问你身边的朋友,他们最讨厌哪种人,他们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那种整天愁眉苦脸、爱发牢骚的人。如果让你再去问问你身边的领导者,看看令他们最头疼的是哪种员工,他们肯定也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那种整天抱怨最多的员工。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愁眉苦脸、爱发牢骚和抱怨是一种很消极的负能量,这种负能量有很强的“辐射”能力,只要你是那种意志不是很坚定的人,就很容易被辐射到,使你也会变得闷闷不乐、充满抱怨和牢骚。而爱抱怨的员工更可怕,他们泄露的“辐射”,会弥漫在整个工作场所中,让所有人都牢骚满腹,士气低下。

    这种充满负能量的人之所以不被人喜欢,是因为他们会令听者陷入焦躁的情绪中,不仅令自己,也令周围的人失去行动力。无论你在抱怨什么,你都在传递一种负面情绪。对组织而言,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正常运转及前途命运。

    “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干什么都这么不顺利……”这是芳芳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3岁的芳芳是一个应届毕业生,眼看其他同学都已经找到理想的工作,出去上班了,可她一个人整天就知道待在宿舍瞎抱怨。

    芳芳的状态和她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据说在芳芳很小的时候,芳芳的爸爸就因为一个女人而抛弃了芳芳母女,芳芳由妈妈一个人带大。从小,芳芳妈妈就告诉芳芳,世界上的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什么人都不要信任。或许是受到了妈妈的影响,芳芳从小就敏感多疑,不太愿意接近人群,上大学了,芳芳从来不跟班里的男同学一起玩。

    等到要找工作了,面试人员都觉得芳芳的团体合作能力很差,没有一个愿意录用她的。

    芳芳的例子在我们周围应该不少吧!我们在感叹这种人的遭遇的同时,也会为他们的前途深深担忧。上学的时候,是一个爱抱怨的学生,结婚了,就是一个爱抱怨的家庭主妇,有孩子了,又变成一个爱抱怨的父母,一个人的身上一直充满着令人厌烦的负能量,又怎么会不让别人敬而远之呢?

    同样的,在职场上,我们也会经常听到“为什么总有加不完的班,还让不让人活了?”“为什么天天都要开会,真是烦死了?”“我当牛做马的为公司做了这么多,工资就这么点,也不知道老板是怎么想的?”诸如此类的牢骚,我们几乎天天都可以听到。

    其实,过多的抱怨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的影响,这种抱怨会吞噬我们的职业理想、工作热情、人生目标,甚至影响我们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且不停向别人抱怨,也会留给别人非常消极的负面印象。

    在职场中,职业化非常重要,积极正面的情绪及行为举止是职场人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职场人职业发展的助推剂。职场人应能够在工作中、生活中散发出积极正面的能量,化抱怨为抱负,而不应只是一味地消极应对。

    琳达是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从满心欢喜地来公司上班的第一天,到现在忧心忡忡、一脸愁容,她简直就像变了一个人。因为琳达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都处于“边劳边怨”的状态。

    琳达刚来时,由于她是新人,所以很多事情都是由她来完成的,慢慢地,大家都已经习惯由她来干了。办公室的老王仗着自己年龄大了,就坐等退休;王姐说自己的孩子还小,要抽出时间来照顾自己的孩子;李哥的母亲有病了,他不得不去照顾母亲……总之,琳达一个人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工作。

    为了按时完成工作,琳达经常加班加点,因此牢骚满腹。可牢骚归牢骚,情况并没有任何改变。终于有一天,她意识到背地里的牢骚只是徒增自己的烦恼而已,于是她径直敲开了老板办公室的门,要求加派人手。不久,琳达终于“解脱”了。

    琳达的事例并非个例,与其用抱怨和牢骚来折磨自己,倒不如想办法让自己获得解脱。琳达就是靠自己积极有效的沟通,才得以摆脱负能量的侵袭,那么你呢?你为自己做出努力了吗?

    相关数据表明,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大,“牢骚族”的数目也变得异常庞大。一项关于职场人抱怨状况的调查显示,近9成职场人每天都会发出抱怨。其中,65.7%的人每天抱怨1~5次,13.8%的人每天抱怨6~10次,4.8%的人每天抱怨20次以上,只有11.2%的人表示自己“从来不抱怨”。

    而在这些数据中,七成以上的职场人表示自己抱怨主要是为了发泄自己内心的苦闷,但希望通过抱怨解决问题的比例不到四成。的确,日常的的工作占据了我们每个人的大部分时间,而工作中的很多问题都要靠我们自己去解决和协调。在这个过程中,一旦无法做到内心的平衡,抱怨就会随口而出,当这种抱怨累加到我们无法承受时,我们整个人可能就会垮掉,精神会到崩溃的边缘。

    但牢骚真的有用吗?它可能会发泄我们一时的不满,但却不能真正改变现状。与其这样,还不如采取另外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

    首先是找到让自己抱怨和发牢骚的原因。是由于人际关系紧张、工作疲劳、工作压力大,还是得不到信任等等。可以先试着从自己的身上找找原因,很多时候,当你自己的态度发生变化时,周围的一切也会随之而改变。

    其次是善于沟通。有事情的时候不要总一个人瞎琢磨,和身边的朋友和同事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也许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是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要承认事物的不完美和缺陷,对事物和人不要有太高的要求,偶尔出去散心和游玩,不要让工作占据自己全部的时间,找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做。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如果你不及时遏制,就会一不小心跌入“抱怨轮回”中,对生活和工作永远都愤愤不平。所以,千万别让自己变成抱怨的直接“受害者”,静下心来,认清自己的方向并坚持走下去,要保护自己的正能量,将积极的情绪传递到全身各处,跟一切抱怨说再见!

    生活有时不必太认真

    “为什么今天小王见到我,没向我打招呼?难道我什么地方得罪他了吗?”“为什么今天那个售票员的态度竟如此粗鲁?我哪里招他了?”很多人都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的时候是自己,有的时候是身边的人。

    其实,唯一的原因就是你对生活太过认真的缘故,小王也许正在专心思考一个问题,压根就没有看到你,而那个售票员可能天生就是一个大嗓门,为什么这些事情,你都要和自己联系起来呢?那不是自寻烦恼么?

    生活就像一张网,越模糊就越淡定,越认真就越不够宽容。过于认真,就容易生出许多是是非非。或许本来就是一些鸡毛蒜皮、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如果较起真来,就会徒增许多烦恼,活得不开心。这个时候负能量也会乘虚而入,让你的心情更加低落。有的时候,太过较真,甚至会因此而丧命。

    从前,有两位落水者,一个视力好,一个是近视眼。他们两个人在宽阔的水面上挣扎着,很快便筋疲力尽了。忽然,视力好的那个人看到远处似乎正有一艘小船向他们驶过来,他非常高兴,继续奋力向前游,结果往前游了一些,发现那是一截枯木桩子,立马便陷入了绝望,最后在绝望中沉下了海底。

    另一位近视者,也模模糊糊地看到了远处的小船,他也奋力向小船游去,因为视力模糊,他却一直没有发现那是木桩,等他已经靠近所谓的“小船”时才发现是木桩,而此时他离岸边也不远了,最终他游到岸上获救了。

    本来视力好是好事,但却在某些时候变成了坏事,前面的一位落水者就是因为视力好,看得太清楚,却反而丧了命。而如果他当时看得并不清楚,情绪没有太大的波动,也没有陷入绝望的话,情况就不会那么糟糕了。

    于是我们明白,为什么医生总是不对生病的当事人说他的病情,非要对他的家属说了,如果太明白,那么他就会整天因为这个病而让自己郁郁寡欢,最后没病也会生出病来;而如果自己一直不知道,或许还能多活几年。

    曾经有这样两位老人,同时得了癌症,一个耳朵背,没有听见医生和家属的谈话,家属安慰说只是一个良性肿瘤,结果比医生向其宣告的日子多活了两年;另一位老人耳朵好使,听见了医生的话,结果在医生宣告的日子前离开了。

    生活中很多时候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你太认真,总是纠结于别人的缺点,那你还会有朋友吗?或许你只能把自己隔绝在没有人的荒岛上了。镜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了凹凸不平的沟壑;肉眼看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那家伙罪不容诛、无可救药了。

    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有位智者在大街上走,有个人骂他,他头也不回,别人都不理解,问他为什么不管不顾,他说他根本不想知道骂他的是谁。他说:人生如此短暂和宝贵,要做的事情太多,何苦为这种令人不愉快的事去浪费时间呢?

    这位智者的回答多好呀!人生那么短暂,如果我们每天都活在别人的世界里,那人生还有什么意思呢?

    小李最近一直很苦恼,苦恼的原因竟然是因为隔壁超市那个售货员老是对他板着脸,因为小李一个人住,经常要自己买菜做饭,周围又没有别的超市,所以只能去这家。每次见到这位板着脸的售货员,小李回来就要嘀咕半天,弄得他也很不开心。

    结果有一天,小李把自己的苦恼告诉了他的朋友小王。小王经过打探才知道,那位售货员最近一段时间正和丈夫闹离婚呢,有一个孩子刚满一岁,还有一个瘫痪在床的老母亲,每月就靠她这点工资艰难度日,能高兴才怪呢?

    听了小王的话,小李忽然明白,原来烦恼都是自己找的,自己太过较真了。从此以后,小李就不计较那位售货员的态度了,很多时候,还尽自己所能,帮助那位售货员呢。

    小李的事例是不是很常见呢?有的时候就是因为我们想得太多,太较真,才导致我们很不快乐。有些人、有些事情跟我们压根就没有任何关系,可我们总爱联系到自己的身上。

    当然,不较真还包括能宽容、原谅别人的无心之举。比如说,在公共场所遇到不顺心的事,也尽量宽容他人,因为很多事实际上并不值得生气。素不相识的人冒犯你一般是别有原因的,可能是某一烦心事使他这一天情绪恶劣,行为失控,正巧让你赶上了,所以只要不是侮辱了人格,我们就应宽大为怀,不以为意。

    另外,对方的触犯从某种程度上是发泄和转嫁痛苦,虽说我们没有分摊他痛苦的义务,但我们的包容客观上确实帮助了他,事实上无形之中做了件善事。这样一想的话,也就能原谅他了。

    我们每个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身上怎么会没有缺点和过错,如果以一种“难得糊涂”的心态去面对,你就会收获许多朋友;相反,如果你一味地只是盯着这些人的缺点看,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那别人只能是离你远远的,你也只能是一个“孤家寡人”。

    从古到今,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是那种对生活琐事不较真的人,能宽容自己,也能宽容别人,所以他们能团结大多数的人,最终成就一番丰功伟绩。历史上有名的“绝缨会”就是因为楚王不较真的生活态度而传为佳话。

    保护我们的正能量,就是要杜绝我们自私自利、斤斤计较的生活态度,凡事不太过较真,就像那位智者一样,知道什么事应该认真,什么事情可以做到不屑一顾。

    生活有时不必太认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腾出时间和精力,去做我们该做的事。这样我们的机会和希望也会大大增加。因为我们的宽宏大量,会让我们交到更多的朋友,人生何乐不为?

    制服冲动的魔鬼

    你是否曾经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丧失了理智?你是否曾经因为一件使你难堪的事情,就控制不住你的脾气?所有这些都是你的冲动情绪在作祟。保护我们的正能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克制我们的冲动,冲动是一种消极的负能量,我们必须坚决抵制。

    心理学上对冲动的定义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爆发突然,缺乏理智而带有盲目性,对后果缺乏清醒认识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冲动就是行为系统不理智的各种表现,是人的情感特别强烈、基本不受理性控制的一种心理现象。

    既然冲动这种情绪是不受理性控制的,那么在冲动的情况下,人们的决定和想法都是不正确的,有的时候会带有很大的破坏性。历史上因为冲动而犯错的人不胜枚举,三国时期的刘备就曾因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三国时候,吕蒙用计杀害了关羽,刘备非常气愤,决心要讨伐东吴。而这时,恰巧张飞又被手下人害死,杀死张飞的人也跑到了东吴。于是,刘备更加听不进去诸葛亮及群臣的建议,在冲动之下,他决定举全蜀之兵进攻东吴。

    听到刘备要进攻的消息,孙权非常着急,他知道桃园三结义的兄弟感情非常深厚,关羽和张飞的死直接和间接都和东吴有关,所以他向刘备提出退还荆州、送还仇敌、赔偿损失等补救措施,但刘备却一意孤行,没有同意孙权的建议。

    最后,刘备不但损兵折将,使蜀汉的元气大伤,而且还赔上了自己的性命。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刘备的手足之情很深,同时也看出了冲动导致的恶果。当刘备得知自己兄弟的死因和东吴有关,不顾一切要讨伐东吴时,那种冲动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在孙权提出退还荆州、送还仇敌、赔偿损失等补救措施时,刘备依然不为所动,不去考虑东吴的力量,更不去考虑曹魏的坐山观虎斗之心,一意要灭东吴,那就是他不顾及后果的严重性,一味地意气用事了。

    其实,冲动情绪是一种短暂的、暴风骤雨般的、极度紧张的情绪,同时也是一股巨大的心理能量。它来得快,去得也快。处于冲动中的人们,会竭尽全力地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充分释放自己的心理能量。那时人们的认知和分析能力都下降了,不能正确处理问题,由此也就往往酿成悲剧。

    1965年9月7日,世界台球冠军争夺赛在纽约进行。路易斯·福克斯十分得意,因为他远远领先于对手,只要再得几分就可登上冠军宝座了。然而,正当他准备全力以赴拿下比赛时,发生了一件意外的小事:一只苍蝇落在了主球上。

    路易斯·福克斯原本没在意,一挥手撵走了苍蝇,俯下身准备继续击球。可当他的目光集中在主球上时,这只可恶的苍蝇又落在了主球上。在观众的笑声中,路易斯·福克斯又赶走了苍蝇,但同时,他的情绪也受到了影响。然而,这只苍蝇好像故意与他作对,他一回到球台,它就跟着飞了回来,惹得在场的观众开怀大笑。

    路易斯·福克斯的情绪坏到了极点,终于失去了冷静和理智,愤怒地用球杆去击打苍蝇,不小心球杆碰到了主球,被裁判判为击球,从而失去了一轮机会。

    而与此同时,本以为败局已定的竞争对手约翰·迪瑞见状勇气大增,信心十足,最终赶上并超过了路易斯·福克斯,取得本次的冠军。

    路易斯·福克斯沮丧地离开赛场后,第二天早上,有人在河里发现了他的尸体。他投水自杀了。

    仅仅是因为一只苍蝇,便丢掉了自己的冠军头衔,乃至到后来又丢掉了自己的性命,值得吗?从该事件中,我们看到了路易斯·福克斯的冲动和不理智,如果当时他能稍微冷静一点,这场悲剧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那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面对突如其来的“苍蝇”,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也许对于生活中的大变故和大挫折,我们会处理得游刃有余,因为我们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是对于“小苍蝇”,我们往往失去了应有的理智,做出了令我们追悔莫及的事情。

    在生活中,对于自己的冲动情绪,我们该如何来应对呢?我们该如何应用理智这一正能量控制住冲动这种负能量的洪水呢?

    首先,我们要学会调动和强化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冷静下来。当你面前发生了一件令你无法忍受的事情或是别人说了一句侮辱你的话的时候,你先在心里默念“没关系,我不在意”、“没事,我不发火”等等,你也可以把最近学的歌轻轻哼几句,这样做可以使你很消极的激情慢慢减弱。

    其次,学会运用暗示和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冲动的情绪一旦爆发,就很难去控制了,所以我们要赶到它尚未出现之前或者刚出现还没有升温的时候,立即采取措施转移注意力,避免它继续发展。比如,你可以尽力让自己想一些无关的事情,或者去干一些其他的活,只要你脑子不闲,手脚不停,就能摆脱因为生气而带来的思想负担。

    再次,你要学会运用逆向思维来思考问题。当你情绪冲动,一时又难以克制时,应该多想一想别人的处境,想一想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可能会酿成什么样的后果,会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带来怎么样的悲痛。“回头想”可以把自己从愤怒的情绪中拉出来,使自己的过激情绪很快降温。

    另外,如果你是一个爱冲动的人,平时一定要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培养自己的耐心。你可以结合积极的兴趣爱好,选择几项需要静心和耐心的事情来做,比如十字绣、书法等等,这样不仅陶冶了你的身心,还丰富了你的业余生活。

    冲动是魔鬼,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赶跑这个魔鬼,保护自己的正能量吧!

    拒绝消极的心理暗示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周末拉着好朋友逛了一天街,好不容易买了一件你自认为特别漂亮的衣服。周一上班时,你穿上那件好看的衣服,高兴地出门了,结果有一个同事说,你这件衣服颜色太暗了,你笑笑没有回应,心想:可能是审美眼光不一样吧!

    紧接着这一天,陆续又有两三个同事说了同样的话,你开始怀疑自己的审美眼光了,不久,这件衣服就被你塞在了衣柜的最里面,并且决定再也不穿这件衣服去上班了。

    这就属于一种消极的暗示。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经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这种消极的暗示是一种负能量,对我们自身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有时甚至危害我们的生命。

    二战时期,有一个死刑犯,因为横竖都得死,实验人员就想拿他做一个实验。于是,他们将这个死刑犯绑起来,蒙上眼睛,然后对这个死刑犯说:“现在你要接受的刑罚是失血死亡。”说完之后,实验人员就用小刀在这个死刑犯的手腕上轻轻划了一下。当然,这不可能造成任何出血的伤口。

    同时,实验人员在这个死刑犯的手腕旁边,放有一个向下“滴答,滴答”滴着水的容器。一天以后,这个犯人果然死掉了,而且死亡的症状与失血过多非常相似。事实上他并没有出过血,是恐惧杀死了他。

    这个残忍的实验证明了什么呢?没错!它证明了消极暗示的作用。这个死刑犯经过了暗示以后,以为自己的动脉已被割开,那水滴声就是自己的血滴下的声音,在这样的自我暗示下,他竟然真的死了,并且表现出失血过多的症状。

    可见,消极的暗示是一种很强大的负能量,他会将我们的信念和热情消磨殆尽,甚至会危及我们的性命。而我们所需要的,是竭力趋向积极的正能量,如果你总是反复地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你也将会趋向于拥有正能量。

    三国时期,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那时正值七八月间,骄阳似火,士兵们的水早就喝完了,现在一个个都口渴难耐,行军的速度明显减慢。有几个身体素质不太好的士兵竟然由于体力不支晕倒在道旁。

    眼看将士们的状态越来越差,曹操心急如焚,心想:如果这样下去,不但不能按期到达目的地,影响作战时机,而且就算到达了,战斗力也会大大减弱。于是,他急忙叫来向导,询问附近有没有水源?向导说,最近的水源也要翻一座山才能到。

    曹操低头沉思了一下,骑着马快速奔到队伍的前面,然后高兴地对士兵说:“诸位将士,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红红的,肯定很好吃,让我们加快脚步,过了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将士们一听梅林,不禁口舌生津,立马精神大振,加快了自己的步伐。

    曹操不愧为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有意无意间便利用了心理学上十分重要的原理——积极暗示。并且通过积极的暗示,他取得了本次战役的胜利,也有了后来被我们津津乐道的“望梅止渴”这个成语。

    其实不止曹操,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会进行暗示活动。在积极善意的心态驱动下,人们往往会给出积极的暗示,使他人得到战胜困难、不断进取的力量;反之,消极恶劣的心态,则会使他人受到消极暗示的影响,变得冷淡、泄气、退缩、萎靡不振等等。

    美国一位拳王每次在回答记者的提问后,总不忘记说一句:“I am best!”“I am best!”就是一种积极的暗示,事实也许并不是这样的,但由于你一直给自己这样的提示,慢慢地,你也就会接受这样的观点,事实也就向你提示的方向来发展。

    而还有一种人,会经常给自己消极的暗示。瑞典有一个老妇人,患了普通的感冒,但是由于教堂里的牧师在一天以内看望了她三次,这个老妇人就怀疑自己是得了某种绝症。几天之后,她便因精神崩溃而去世了。

    同样是暗示,带有积极正能量的正向暗示可以挽救一个人,但带有负能量的消极暗示,却往往会送掉一个人的性命。那么生活中,你是给自己什么样的暗示呢?

    当孩子参加考试时,父母总在一旁叮咛:“千万不要紧张”;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父母总斥责他:“真是笨得不行了”;当孩子挑食时,父母当着孩子的面诉说:“他不爱吃白菜。”这些其实都在助长孩子某些不良的倾向。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形成相应的心理定向,产生与父母愿望相反的效果。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自觉或者不自觉地维护自己“自主”地位的倾向,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干涉或者控制,但会很容易受到别人暗示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暗示的作用往往比直接劝说或者命令的作用更大。

    比如对有小宝贝的妈妈而言,如果晚上小宝宝吵闹着不肯睡觉,与其不停地在宝宝耳边说:“听话,快把眼睛闭上!”“乖乖去睡觉吧!”倒不如试试给孩子讲一个有关睡觉的小故事,声音由强逐渐变弱,你的宝宝慢慢就会睡着了。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设计出了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法——60秒PR法,即每天早晨用一分钟的时间,对着镜子大声讲述自己的优点,表扬自己。只要你能每天坚持这样做,时常赞美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鼓励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勇敢地奋斗,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你就会觉得身上有一股永不枯竭的能量,最终会塑造出全新的自我形象。

    保护我们的正能量,先从拒绝消极的自我暗示开始吧!

    压缩自己的欲望

    人类的欲望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欲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梦想的实现。

    但是,一个人的欲望又是无止境的,无止境的欲望又是一种很消极的负能量,如果我们管不住自己的欲望,就会使我们身上的正能量不断流失,最终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和不幸。

    很早以前,有一个农民对地主说他想要一块土地。地主看了看他,想了一下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根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之前赶回来,凡是插上旗杆的地都属于你。”

    那个人听了地主的话,非常高兴,心想:这次可算赚大了。于是,他开始拼命地奔跑。太阳快落山了,他还是觉得自己的地不够大。后来看时间不早了,于是就拼命往回赶。结果,他是跑回来了,但早已筋疲力尽,一个跟头栽下去,再也没有起来。

    后来,地主找了两个人挖了一个坑,把这个农民给埋了。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的时候,叹气说:“一个人能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点。”

    这个农民是多么愚蠢呀!他就是死于他的欲望。或许从一开始的时候,地主就看出了他的欲望,所以才想出这个办法来。但农民却没有洞穿地主的心思,白白丧了命。

    如果这个农民会像自己当初说的那样,只要一块土地,而不是面对地主的提议,贪婪地想要更多的土地,那么现在的他肯定在那块地上幸福地耕耘了。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欲望越多,那么他可能离幸福越远。

    一项针对国民的幸福度调查显示,不与别人比高低所带来的幸福是高收入所带来的幸福的五倍。其实欲望才是幸福的敌人,知足者常乐。可是在当下的社会,随着生活条件等各方面的提高,很多年轻人仍然没有摆脱欲望的控制。

    在一个繁华的城市,有一个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年轻人。在他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夜晚,他和几个比较要好的同学躺在学校图书馆前的草坪上,那一夜,他们被血管中沸腾的青春热情深深激动着,广阔的星空与未来的前途一片光明。

    他毕业了,从此走入社会,走进了让他付出一生的房地产领域。为了他自己的事业,他一直保持着弯腰向前奔跑的姿势。

    他太忙了,欲望总是在膨胀,目标总是在前方,从不满足。他每天的生活就像上足劲的发条一样,跑生意、谈条件、找资料、看计划等等。生活被各种方案塞得满满的,他不停地向前奔跑着……

    经过几年不断地打拼和努力,他在本地已经小有名气,他为自己的成功而自豪,为自己的成绩而骄傲,为自己目前的名望而膨胀。各种不同的欲望极度发酵,他还必须满足那些跟他有关的、有来往的、有利益关联的人的欲望。不管你愿意或不愿意,都必须要满足。为此,他在不断承受各种各样的烦恼。

    忽然有一天,他感到自己的身体有些不舒服,他就抽出一点时间来到了医院,医生告诉他一个不好的消息,他患了很严重的疾病,剩下的日子可能不多了。瞬间,他有些茫然,不相信这是真的,可他无法改变事实。

    他一个人回到了公司,很晚才从公司出来,这次,他没有开车。他走着走着,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他解开了领带,仰头出了一口气。这时,他吃惊地发现星星在丝绒般的夜幕中闪烁着,洋溢着一种无言的美丽,除毕业前最后一晚外,他从没有感受过夜空的美丽。

    他再一次茫然了,凝视着天天陪伴他的夜空,他感到的是那般的陌生。想想大学毕业之后自己的忙碌和追求,就在瞬间他好像明白了什么……

    这个年轻人像不像当下的我们?在学校的时候,我们还是那个经常遥望夜空的人,可走上社会之后,我们的内心就被物欲横流的社会给迷惑了,充斥着房子、车子、票子等欲望。我们就像马不停蹄的陀螺一样,不停地转动。

    欲望就像一个无底的黑洞一样,无休无止,吞噬着我们的快乐,也吞噬着我们的健康。直到有一天我们再次抬头看夜空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真正的美在这里。想想我们自己有多久没有看夜空了?

    其实,人的心灵就像一片田野。在这片田野上,杂草就代表了我们的欲望,如果我们不管不顾,那么杂草会不停地疯长,最终这片希望的田野将被杂草全部侵占。

    但如果我们能在这片田野上播种庄稼,那么这些杂草就会减少和消失。也就是说,在现实社会中,我们要给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样我们的正能量会越来越强大,欲望这个负能量就对我们无可奈何了。

    一位智者有很多的弟子,他的弟子个个都满腹经纶。在智者年老时,他意识到自己时日不多了,但他对弟子们还有些不放心,于是露天设坛,讲授最后一堂课。

    智者问弟子们:“你们看田野上长着些什么?”“杂草。”众弟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告诉我,你们该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愕然:这问题太简单了。

    弟子甲先开口:“我只要有一把锄头就足够了。”弟子乙说:“还不如用火烧。”弟子丙反驳说:“要让它永不再生,只有深挖才行。”……

    等弟子们说完了,智者站起来说:“这堂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一年后再在此相聚。”

    一年以后弟子们来了,他们都很苦恼,因为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没有明显的效果,有的地方杂草反而更多了。弟子们急着要向老师请教。

    然而智者已经不在了,只给弟子们留下一本书,书中有这么一段话:“你们的办法是不能把杂草除净的,因为杂草的生命力很强。除掉田野上的杂草最好的办法是,在上面种上庄稼。想没想过,你们的心灵也是一片田野。”

    这位智者的比喻很贴切,心灵就像是一片田野。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上,我们的心往往生出数不清的欲望,要想清除这些“杂草”,我们必须种下“庄稼”。

    是的!我们要保护自己的正能量,在我们心灵的田野种下“庄稼”,压缩自己的欲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