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心-刘倩倩的《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妈妈给我两个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

    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

    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

    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

    在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吗?

    请你问一问安徒生爷爷——

    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这是为了什么?念完这首诗,咱们当然全明白了。写这首诗的是一位小诗人,当时还是小学生。你看她想得多周到呀,妈妈给她两块蛋糕,她留下一块;爸爸给她穿上棉衣,她经心着穿。为的把自己的饱、自己的暖,分一半给那位挨饿受冻的卖火柴的小姐姐。吃饱穿暖还不够,都是孩子嘛,还应该得到快乐。她从哥哥给她的那盒歌片中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这一页美丽的歌片,一定非常好看,唱起来又非常好听。等那位挨饿受冻的小姐姐吃饱了,暖和过来了,两个人搂在一起,看着这一页美丽的歌片,一同唱起最美丽的歌儿来。那个快乐,恐怕只有安徒生爷爷才能形容。

    卖火柴的小姐姐在哪儿呢?在安徒生爷爷写的童话里,要找着她除非在梦里。晚上,小诗人把蛋糕、棉衣、歌片都放在床头边,让梦儿带着她飞出被窝,她挟起准备着的好东西,从亚洲的东头飞到欧洲的西头,去到北海岸边的那个小城,借着雪光,找到那位躲在墙角里的小姐姐,她跟小姐姐分享饱暖,分享快乐,分享妈妈爸爸哥哥,还有一家人对她的爱抚。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念到这一句,咱们得注意这个问号,“这是为了什么?”是别人问小诗人,咱们应该用提问的口气来念。小诗人为什么不让人问呢?因为这是个秘密,三两句话说不清楚。她读了安徒生爷爷的那篇童话,总也忘不了那位卖火柴的小姐姐:圣诞节晚上,雪不停地下着,各家各户灯火通明,充满着欢乐,小姐姐却又冻又饿,独自在街头徘徊,没有人买她的火柴。在这个世界上,她再也找不到关心她的人了,唯一疼爱她的老奶奶已经去世,只能出现在她的幻觉里。靠着那火柴的微弱的光亮,她恳求奶奶带着她离开这个冰冷的世界,一同去到那个根本不存在的天堂……读到这儿,小诗人一定忍不住流泪了。可是流泪管什么用呢?她想呀想呀,终于想出了这么个好办法,还想得十分周到,十分妥帖。她暂时不愿意泄露这个秘密,谁想知道,先得读一读安徒生爷爷写的那篇童话。在这首诗结尾的那一节,小诗人就是这样说的。

    安徒生爷爷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不知感动了多少人——有悲伤的,有同情的,有着急的,有愤慨的。诗人柯岩也写过一首小诗,题目叫《看望》。她要闯进童话,去看望那位卖火柴的小女孩。

    小鹿呀,你快跑

    请你们千万快跑

    卖火柴的小女孩

    她的火柴,快要燃尽了

    我们的雪橇里

    带着她想要的火炉、面包

    烤鹅,还有奶奶那

    厚厚的大皮袄……

    哦,小鹿,你快快跑呀

    求求你们,快快地跑

    可千万别让,别让——

    她的火柴燃尽了……

    诗人闯进童话,乘的小鹿拉的雪橇。欧洲古老的民间传说中,有个穿着大红皮袄的白胡子老公公,他带着个大口袋,口袋里装满了礼物,有吃的,有玩儿的,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最想得到的好东西。到了圣诞节晚上,老公公乘着小鹿拉的雪橇,挨家挨户,把礼物分给所有的孩子。可是就在这个圣诞节晚上,卖火柴的小女孩又冷又饿,她什么也没有得到。老公公怎么单把她给忘了呢?诗人于是替代了那个老眼昏花的老公公,跟所有怀着同情的人一同坐上老公公的雪橇,去看望那个躲在积雪的墙角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雪橇上带着小女孩急切希望得到的一切东西:“火炉、面包/烤鹅,还有奶奶那/厚厚的大皮袄……”

    诗人不断地催拉雪橇的小鹿快快地跑。开头她说,“小鹿呀,你快跑/请你们千万快跑”,后来又说,“小鹿,你快快跑呀/求求你们,快快地跑”。一个“快”变成了两个,先是“请”,后来是“求求”,咱们念着,跟诗人一样,心里也越来越着急。干吗着急呢?因为小女孩手里的火柴“快要燃尽了”。安徒生爷爷是这么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划燃火柴,从那微弱的光亮里,她看到了她希望得到的东西。但是火柴能烧多久呢,一会儿就燃尽了——光亮一熄灭,快要到手的东西就消失了,消失得无影无踪。时间这样短暂,叫诗人怎么能不着急呢?她不得不不停地叮咛小鹿“千万快跑”,“快快地跑”,“千万别让,别让——/她的火柴燃尽了……”这后一句,她着急得气都喘不过来了。

    柯岩的这首诗,“了”作为语气词,用在一句话的末了,在口语中念作“le”,在诗歌和戏曲中习惯地念作“liǎo”,所以可以跟“跑(pǎo)”和“袄(ǎo)”押韵。“包(bāo)”不是上声,而是阴平声,因为韵母是“ao”,也可以算跟“跑”和“袄”押韵。这首小诗因为押了韵,咱们念起来觉着比小诗人写的那一首顺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